從美國轉向以色列,中國資本的海外投資風向正發生變化

投資 美國 TCL 基金 36氪 2017-05-13

36氪發現,從2016年開始,中國資本投資海外的格局發生了變化。風向已經逐漸從美國轉向以色列,原因無非是美國加大對外國投資者的監管力度,尤其針對中國買家。

事實上,主要的阻力來源於“美國對外投資委員會(CFIUS)“。此前有中國資本背景的 Canyon Bridge Capital在一起以13億美元收購Lattice半導體的交易中就被CFIUS叫停擱置。

因此從去年伊始,來自中國的投資人與投資機構在以色列的總投入較同期增長超過10倍,金額達165億美元之多,該數據的增長以16年Q3的表現最為突出。目前中國資本在以色列的投資主要聚焦於移動互聯網、網絡安全以及醫療器械等領域。

據瞭解目前TCL、中國光大集團香港投資部也開始都目光從美國轉向以色列。

其中TCL表示目前已經選中了超過10個潛在的標的物,其中智能製造,新材料,大數據和互聯網相關應用是他們關注的重點;同樣的,光大香港也表示投資部之前在以色列成立的本土基金已經投出了4家公司,今年預計再投3~4家。

然而,作為美國的盟友之一,以色列在接受海外資本投資方面,尤其是一些涉及敏感技術的領域未來可能會受到來自美國的影響與制約。

由於中國在海外針對新興技術的投資案例激增,CFIUS目前正在推進以美國為首的盟友國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以保證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去年年底,美國就以安全理由阻止了中國福建芯片投資基金收購德國芯片生產商愛思強(AIXTRON)。

但是對於以色列而言,當地公司與政府卻表現出了異常的開放態度。面對中國投資者,以色列的科技公司樂於加入中國投資者的Portfolio之中,以打開進入中國市場的商業大門。

另一方面,對於中國買家來說,以色列的資產不僅比美國更易獲得,相應的估值以及配套的律師和財務費用也更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