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卡籮

編輯 / 周燚

與前些年如火如荼的國有企業改制一樣,我國的影視行業也經歷過“國退民進”的過程。

成立於1952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就是最好的見證。八一廠曾是我國電影作品的主力製作和出品方,主要作品包括《永不消逝的電波》《林海雪原》《地道戰》《閃閃的紅星》《晚鐘》《四渡赤水》《廬山戀》《衝出亞馬遜》《太行山上》《八路軍》等電影。但隨著改革開放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視內容產業逐步開始向民間資本開放。

影視行業的四次熱錢,從煤老闆到BAT

​1996年,全國電影工作會議在長沙舉行,“推進影視一體化,拓寬電影資金渠道”被正式提出。民間資本開始入場。

2003年,廣電總局頒佈《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將影視內容產業進一步向民間資本開放,民營影視公司地位顯著提升。

在民營資本開始逐步成為影視行業的主力參與方的過程中,各路熱錢也紛紛入場。

影視行業總體來看共經歷過四次熱錢衝擊。

第一次:煤老闆、房地產商

煤老闆和房地產商作為中國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富豪,也是我國影視內容行業進入的第一批非專業資本。

從時間上來看,煤老闆和房地產商資本湧入的階段大致是從2003開始到2013年以前。

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煤炭需求迅速增加,原煤出口路徑打開;2002年1月,國家取消電煤指導價,煤價市場化,煤炭價格爆發式上漲,煤炭價格從2000年的129元/噸暴漲至2007年的330元/噸,動力煤的價格甚至被炒至1100元/噸。煤老闆在這一階段可以說是躺著賺錢、富得流油。這一時期暴漲的財富讓煤老闆獲得了極大的物質上滿足,而影視投資則是他們尋求精神上和文化上提升的路徑。

影視行業的四次熱錢,從煤老闆到BAT

​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煤炭價格斷崖式下跌,隨後的去產能、去庫存、供給側改革讓煤炭價格在短暫的回暖之後再次下跌,在這一時期煤炭行業也開始重組改革,小型煤礦關井、私人老闆將煤礦賣給國企或大企業,很多煤老闆手握鉅額資金開始尋求新的賺錢方式。影視投資也成為了他們的轉型選擇之一。

作為山西臨汾人的賈樟柯導演就和煤老闆有著密切的聯繫,據報道,2009年,賈樟柯導演在北京的辦公室就常常有山西的老鄉找上門來,所詢問的無非就是:“煤礦不讓辦了,手裡都是現金,該怎麼辦”。甚至有一個縣政府的官員帶著他們的企業家在他的辦公室辦了一場小型座談會,而他們當中實力最差的一位年輕企業家,手上都有3個億。

煤老闆投資影視的多是奔著“文化人”的形象,就有煤老闆曾表示之所以投資影視是因為“有面子唄!飯桌上能和朋友吹噓自己這個大老粗,如今也成了文化人”。同時,煤老闆投資影視幾乎不干預內容創作的過程,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安排女演員。2012年,山西太原出身的導演甯浩拍了部《黃金大劫案》,在雷佳音、陶虹、範偉、郭濤一眾主演中還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程媛媛,此人後來傳出與曾經的山西首富、“煤二代”李兆會的緋聞,其中原因也就不言自明瞭。

煤老闆投資影視大多失敗離場,這和當時的國內影視產業仍處於發展早期有一定的關係,但也和大多數煤老闆不專業有關。當然,也有煤老闆成功轉型的,比如由部隊轉業到河北開灤唐山礦的吳懷璽,他在2008年成立的龍騰藝都曾主投過電影《絕命島》《給野獸獻花》,參投併發行電影《嘿店》《守株人》,單獨發行電影《金陵十三釵》《雙城計中計》《無底洞》《飯局也瘋狂》《查無此人》等。再比如曾經風光一時的賈躍亭也是通過倒賣煤炭獲得第一桶金。

與時代造就的煤老闆一樣,房地產行業自2008年開始進入黃金十年。王健林的萬達、許家印的恆大、孫宏斌的融創都喝影視產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王健林切入院線和影視內容製作、許家印也曾邀請范冰冰為恆大站臺併成立恆大院線等。

煤老闆和房地產商投資影視雖然多以虧損收場,但是相比較煤礦和房地產動輒數十億、上百億的資金進出,影視行業當時百萬、千萬級別的投資額對於煤老闆和房地產商而言,著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但是,這一階段卻為中國影視行業隨後的大發展打下來堅實的基礎,前幾年中國電影、電視劇的大爆發離不開煤老闆和房地產商在這之前的資金支持。

影視行業的四次熱錢,從煤老闆到BAT

​而且相比較之後的熱錢,煤老闆和房地產商反倒是最尊重影視產業專業人士的投資方。著名影視人,編劇汪海林在談到投資人時曾說“懷念煤老闆做投資人的日子,從不干預我們創作,除了要求找女演員外,沒有別的要求”,汪海林還表示希望煤老闆再回來。

第二次:影視公司資產重組、上市公司對賭和資本化

在煤老闆和房地產商離場後,影視公司進入了以資產重組方式實現資本化的階段,開始試圖通過公開市場融資。這一階段從2014年開始,到2016年達到巔峰,之後隨著監管政策收緊,該階段宣告結束。雖然從文體娛樂行業併購事件數量來看,2017年依然有257起,但從完成率來看,實際上這一階段到2016年就已結束。

影視行業的四次熱錢,從煤老闆到BAT

​這一階段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歡瑞世紀、慈文傳媒的借殼上市,以及各大上市公司瘋狂收購影視類資產。下表為部分上市公司在這一階段期間發生的主要收購事件情況。

影視行業的四次熱錢,從煤老闆到BAT

​與資產重組相配套的就是業績對賭,下表所列是主要交易的業績對賭情況。(關於業績對賭,可參照文章《影視業績對賭》)

影視行業的四次熱錢,從煤老闆到BAT

第三次:互聯網金融的進入

這一階段的熱錢主要來自眾籌平臺和P2P。影視項目的特點決定其很難從銀行這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眾籌平臺和P2P為影視項目提供了額外的資金渠道。這一階段大致是從2014年互聯網金融行業崛起開始,到2018年P2P行業暴雷、政策監管截止。在時間線上大致與第二階段重合,但是熱錢主要針對的領域不同。上市公司資產重組主要針對的是影視類公司,而互聯網金融的熱錢則是更多的湧入了影視項目。

《大聖歸來》是互聯網金融熱錢進入高潮的起點。2014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由出品人陸偉在朋友圈發起眾籌,共籌集780萬元,最終影片票房達9.56億元,89位眾籌投資人獲得本息3000萬元,投資回報率高達400%。公開數據顯示,2014、2015年影視行業眾籌資金分別突破2億元、5億元;2016年中,全國共上線影視眾籌項目約1400個,零壹財經報告顯示,泛眾籌(不依賴眾籌平臺,包括有眾籌特性的理財產品等)保守估計融資額在10億元以上。

互聯網金融的熱錢在2016年《葉問3》暴雷後遇冷,並在P2P接連爆雷、監管收緊之後開始退潮。2016年3月,《葉問3》上映,首日票房1.55億元,隨後成為最短時間突破3億、4億元記錄的華語動作片,一時風光無限。但是,不久該電影就被爆出票房大量造假,並被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通報處罰,而電影的投資方上海快鹿投資集團也因通過旗下多個金融平臺為《葉問3》違規募集資金,涉嫌重複募資、自融、非法集資等行為而被警方立案偵查。《葉問3》讓互聯網金融投資影視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受到了質疑。

影視行業的四次熱錢,從煤老闆到BAT

​而其後,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接連暴雷更是讓這波熱錢走到了終點。根據媒體報道,目前已經暴雷的影視互聯網金融平臺包括民生影視,京都影視,辰威影視,勒沛影視,九號影視,國元影視、金谷影視、和平影視、西雙塘影視等,這些平臺大多存在虛假項目、超高收益等問題。以盈聯影視為例,投資者50元起投,每日可獲4%分紅;投資5000元,每天返利200元,50天為一輪,翻倍退出。

影視行業的四次熱錢,從煤老闆到BAT

第四次:BAT進入

最後一波熱錢就是BAT的進入,其實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中已經或多或少已經能夠看到BAT在其中的間接力量。比如,阿里、騰訊入股影視公司,BAT投資互聯網金融平臺等。

BAT熱錢湧入影視行業的時間點有兩個,一個是以優愛騰開啟版權大戰為起點,一個是以BAT通過優愛騰及旗下公司介入影視製作與發行環節。根據之前三次熱錢的特點,這裡還是以介入製作發行為節點較為恰當。優愛騰在內容方面大量轉向定製和自制,騰訊影業、阿里影業深度介入電影製作,淘票票、貓眼從在線票務平臺向內容投資與發行延伸,都是這一階段的特點。

影視行業的四次熱錢,從煤老闆到BAT

​以BAT目前的行業佈局和話語權來看,BAT已經走出了與前三次熱錢完全不同的路徑。BAT不僅僅是在投資影視行業,而是開始參與到行業規則的制定當中,成為了專業玩家。關於BAT及其旗下優愛騰和投資佈局及邏輯在之前文章中已經進行了深度闡w述,在此便不再贅述。

結語

影視行業的四次熱錢,經歷了從財務投資人煤老闆到戰略參與方BAT的轉變,這背後是投資人的逐步成熟,在2018年行業大地震之後,BAT透過優愛騰及旗下公司已經成為了影視行業的重要力量。也許未來隨著行業規範化和透明度的提升,煤老闆、地產商、公眾投資人都還會再次迴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