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說房價高到已經買不起了,最後還是都買了房子?

投資 交通 經濟 勇談房產經濟壹貳叄 2019-05-30

房價高這個話題早在10年前就有人提出過,很多70後朋友在十年前都感覺房價已經基本到頭了。但是實際情況是如何?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這樣的情況或許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房價高的買不起了,最後很多人卻都買了房子。

說房價高買不起的人大多判斷的依據都是從自身和周邊來看

為什麼很多人說房價高到已經買不起了,最後還是都買了房子?

高房價讓人望而卻步

這就好比一個圈子,月薪3000元和月薪3萬元的肯定不會在一塊,而他們經常在一塊討論的話題也會截然不同。很多人說房價高買不起的,大多數都是真的買不起,因為他們的判斷依據大多數是來自自身和周邊的朋友。一個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理由:月薪3000元,房價1.5萬,不吃不喝5個月一平米房,要想買一套房得幾十年,對吧?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和看到的理由。這樣計算有問題嗎?沒有問題,關鍵是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自己買不起,不代表別人買不起。

第一、有錢人少不假,但是也擱不住人多。很早以前跟一個朋友一塊聊天,聊到房價問題,說如今的房價太高了,按照如今的收入水平沒多少人買得起。當時我就給他回了一句:買房這件事不要從一個區域來看,要從整個大範圍來看。比如:一個省幾千萬人,找個幾十萬買得起房不難吧?尤其是省會城市來說,他所面臨的購房者不僅僅是這個城市的打工者還有來自其他地市,甚至其他省份的外來人員,同樣的道理可以用在地市等其他城市。以自己和當地的收入水平來判斷四五線城市房價高低或許還行,但是判斷一二線和其他省會城市註定是不合適的。

第二、房子不僅僅有居住的屬性,其背後的教育等資源綁定才是根本。就拿某些縣城舉例吧,有些縣城為了刺激房產銷售竟然出了這樣的規定:縣城沒有房產的,不允許子女在縣城學校就讀。這種政策雖然可恨,但是不得不說越是大城市,房產背後的資源越是多,比如:教育、醫療、交通等。甚至說在一個經常居住的城市沒有房產,你包括你的子女根本就無法享受到這個城市資源帶來的便利。房產之所以讓人投資,其背後代表的資源才是根本,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朋友明知道自己壓力大,還要買房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很多人說房價高到已經買不起了,最後還是都買了房子?

學區房就是房子背後的附加值

第三、房產本身就不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的,其背後是一種身份的被認可。這句話說出來可能會傷人,但是實際情況就是這樣。房產作為重資產不是冰箱、彩電、洗衣機,幾千塊錢的東西隨便有點收入的就可以買。說白了如今的房產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雖然說取消了戶籍,但是按照我國幾千年的家國文化來看,只有房子在那,才算是家,自己才算被認可。這就好比,一個外來人到城市,如果沒有房產,別人問你是哪的?你只能說自己老家的地址,如果說自己有房子,那就可以說自己是這座城市的居民一樣。這種習俗究竟會保持多久不知道,但是起碼在短時間內不會消失。

房子本身是為了解決居住問題的,隨著市場化、商品化其背後附帶的意義太多(不得不買)

第一、婚姻、愛情被房產等裹挾已經是事實。試問如今的80後和90後有多少人是因為買不起房子不得不跟女朋友分手的?有多少人是因為沒有房產,相親屢屢失敗的?沒辦法,這就是時代印記,房產背後附帶的東西太多了,已經成為一個人是否有能力的標配了,你能不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農村父母哪怕是舉債也要買房的主因。

為什麼很多人說房價高到已經買不起了,最後還是都買了房子?

房產投資

第二、房產是近幾千年來唯一保值的商品,不論是哪個年代。無論是從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包括如今也是,土地作為一種稀有物品,已經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歷史上的奴隸主和地主哪個不是良田幾百頃?這些土地也是保證他們能夠持續獲得豐厚生活的保障。說到如今,房產作為土地的衍生品,也成為很多投資者的青睞物,因為起碼不會貶值,還會升值,穩賺不賠的生意誰不去做呢?再說,如今的我國富豪榜單,有多少是房地產企業?說明了什麼?如今掌握了足夠多的房產也就穩坐富豪榜。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綜上,每一個行業的興起都會帶來財富的重新分配,作為普通人來說要麼是做好準備提前上車,要麼是等待下一次機會的來臨。說白了,如今房產已經被社會作為一種潛移默化的身份象徵,而又有誰能夠抵擋這種誘惑呢?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房產和經濟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