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以可替代肉類、海鮮、昆蟲蛋白等為代表的人造肉行業會成為未來食品的新風向嗎?從泰森到嘉吉,食品巨頭們都在競相開闢不依靠傳統動物來生產肉類食品的市場。未來,極有可能人們所需攝取的動物蛋白將不再來自養殖場,而是實驗室。

據統計,全球人類消耗的30%的卡路里來自肉類產品,包括牛肉、雞肉和豬肉。過去的幾年裡,每年人均消耗大約95磅肉,與1961年相比,增長了44磅。可想而知,人們對於食用動物的依賴驚人,僅僅在美國就有超過3000萬頭肉牛等著被送上餐桌,僅僅在愛荷華州當地就有近2100萬頭食用豬等著被宰殺。

為了不斷地滿足人們的食肉需求,肉類行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複雜的全球性業務,從農場到飼料廠,以及中間商等各個環節,包含了加工、存儲、運輸、物流、屠宰等各種複雜的工序。

目前,世界上6家最大的肉類公司總市值已達到600億美元,位居榜首的荷美爾公司市值達到了230億美元。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cbinsights


像荷美爾和巴西JBS等大型的肉類生產公司,一直在不斷地收購新的品牌、推出新的產品,使肉類行業開始出現大規模的整合。過去的4年裡,Hormel斥資29億美元收購了Applegate、Fontanini等知名的肉類生產商。2013年,出現了肉類行業裡的最大的收購交易,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商WH Group收購了擁有Armour、farms等知名品牌的Smithfield Foods,當時Smithfield Foods的市場估值達到了71億美元。

儘管肉類行業完成了一些備受矚目的收購合併交易,看上去發展勢頭不錯,但如今,肉類行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這其中就包括對商業模式、倫理道德、環境問題的擔憂。

與此同時,人造肉的初創企業開始進入大眾視野,並非用動物肉製作的牛肉漢堡、豌豆蝦等人造肉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和喜愛,傳統的肉類行業正面臨著巨大的威脅。除了別具一格的人造肉產品,這些初創企業還有可能顛覆肉類生產過程中的所有環節。未來,肉類的價值鏈將大大簡化,“人造肉”實驗室將取代傳統的農場、飼料場和屠宰場。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cbinsights

尤其像Tyson、Pilgrim 's、Sanderson Farms等知名的食品公司很大程度上都會遭受到人造肉的衝擊,因為它們超過80%的經營收入是來自肉類產品,如下圖所示: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cbinsights

通過CB Insights的數據,我們對人造肉行業的增長趨勢進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包括一些初創企業和關鍵投資者,以及未來這個行業可能會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

打破傳統食物鏈 老牌企業面臨威脅

初創企業通過對可替代蛋白質產品的開發,打亂了傳統的肉類生產價值鏈,對Tyson這樣的老牌企業構成了威脅。這些初創企業不僅參與了現成肉類和冷凍肉類的競爭,甚至還加入了零食肉類的競爭(比如Beyond the Shoreline’s kelp jerky)。雖然實驗室培育出來的人造肉有著環保的絕佳優勢,但它的價格與普通的肉類相比,卻要昂貴得多。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cbinsights

不僅僅是肉類的替代品打破了傳統的食物鏈,代餐替代品也在食品領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這些初創企業中,Soylent以超過7000萬美元的融資領先,投資方分別是Andreessen Horowitz、Lerer Hippeau Ventures、Google Ventures等知名投資機構。Soylent的可替代飲料在推出時遇到了一些困難,包括加拿大的一項禁令,加拿大監管機構稱,這種飲料不符合他們對可替代食品的基本要求,但這並沒有妨礙Soylent穩步發展,它開始漸漸擴大銷售規模,在當地的零售商店出售,2018年年底便在英國推出。

2018年,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初創公司Ample Foods籌集到了200萬美元的種子資金。與它的競爭對手相比,Ample推出8到10個月的貨架期具有明顯優勢。目前,Ample已經瞄準了人造肉行業,開始提供一些肉類及其它膳食類的替代品。

法國初創企業Feed獲得了1740萬美元的B輪融資,計劃一開始在歐洲推動肉類替代餐的發展,未來再向其它地區擴張。Feed是代餐劑和穀物棒的開發者,他們可以將食物中所有必要的營養成分濃縮在一包包的代餐劑中。該公司的產品主要是法國製造,專注於素食、無谷蛋白、無乳糖、無轉基因食品等領域,迄今為止已售出100萬公斤的奶粉。

另一家名為Perfect Day的公司正在應用基因測序和3D打印技術來生產牛奶。早在年初,該公司就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2470萬美元。

隨著消費者對植物性飲食和蛋白質替代品的持續關注,乳製品的替代品也開始獲得投資者和消費者的更多關注。像生產豌豆蛋白牛奶的Ripple Foods、非乳製品奶酪的Kite Hill、無蛋蛋黃醬的NotCo等相關公司已經開始在當地的雜貨店出售,成為了人們的日常消費。

這些替代品為食物製作提供了新的來源,瞬間搶佔了傳統肉類的市場份額。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cbinsights

昆蟲蛋白成為主流

食用昆蟲對一些國家來說仍然讓人很難接收(近40%的人不吃昆蟲),儘管它們對健康和環境都有好處。不過,昆蟲作為一種環保的蛋白質來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事實上,超過1000種的昆蟲和蟲子正在被世界上80%的國家所食用,昆蟲食品作為一種營養豐富、可持續的肉類替代品,消費者對它的接收程度正在慢慢改變。

為了讓昆蟲的食用變得更加美味,目前有一種新趨勢,那就是用它來製造肉類的替代原料。製造商正在用可以大規模飼養的蟋蟀、粉蟲及其它昆蟲來製做麵粉。許多公司都正在使用蟋蟀粉,或者把昆蟲、蠕蟲等製作成各種零食(例如Exo和Chapul公司生產的蛋白質棒),甚至是意大利麵。

飼養蟋蟀產生的溫室氣體要比生產肉牛低100倍,而且蟋蟀的蛋白質含量也比牛肉或者是雞肉高,再加上蟋蟀需要的養殖飼料更少,它的生產效率也更高。既美味又具有經濟開發價值的昆蟲食品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獲得了不錯的融資。

俄克拉荷馬州初創公司All Things Bugs從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美國農業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籌集到了資金,開發出一種精磨蟋蟀粉,作為食品配方中的基本成分。來自舊金山的Bitty Foods已公開融資120萬美元,該公司目前有一系列由昆蟲粉製成的零食產品。據悉,Bitty Foods使用的昆蟲是來自美國各個農場的蟋蟀。昆蟲蛋白為人們提供健康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將取代傳統的肉類零食。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cbinsights


會“流血”的植物肉漢堡 肉味十足

生產人造肉漢堡的初創企業,目的是同時吸引到食素和食肉兩種不同飲食風格的顧客,既可以保證食素者吃到真正的素食,又可以保證在不影響口感的基礎上,讓食肉者吃到更加環保健康的肉 。

“我們認為這是肉類食品發展的更好方向,在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利用成熟的生物技術,將植物做成肉的樣子,對消費者來說,肉的價值主張無關動物。”

——Pat Brown,Impossible Foods的首席執行官

作為人造肉食品行業的主要參與者,Impossible Foods甚至利用分子工程學創造出了可以“流血”的植物漢堡,Impossible Foods表示,這種漢堡與傳統的肉類漢堡幾乎沒有區別。

Impossible Foods在動物蛋白中發現了一種富含鐵的分子——血紅素,這種血紅素能夠在植物性產品中複製出“肉味”。2018年4月,Impossible Foods發行了1.14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用來擴大生產和分銷渠道。

當時,Impossible Foods的市值達到了近5億美元。去年,該公司宣佈將要把分銷渠道拓展到大學食堂、博物館、咖啡廳以及其它的一些零售商店。目前,Impossible Foods的漢堡已經在一些漢堡連鎖店有售,今年年初,Impossible Foods宣佈將擴大與White Castle的試點合作計劃,勢必將無肉漢堡推廣到所有的餐廳。據悉,雖然Impossible Foods可以將其技術應用於新的動物替代品生產,如豬肉、海鮮、羊肉等,但目前看來,他們仍將重點放在可替代牛肉的生產上。

Beyond Meat也是另一家生產植物漢堡及其它仿肉產品的公司,比如雞肉條、牛肉碎等食品。同時,Beyond Meat目前也在研發一種植物性豬肉的產品。像這類的植物肉公司已經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Impossible Foods超過5億美元的融資規模,也是迄今為止在肉類替代品領域中融資最多的初創企業。

Memphis Meats:依靠動物細胞製造出“真肉”

不論是通過實驗室還是人工培養出來的肉,都可以成為真正的肉類產品和植物性肉類產品的橋樑。Memphis Meats位於舊金山,通過動物細胞的自我繁殖來生產肉類產品,因此,他們生產的肉實際上是一種動物性的產品,但是無需通過傳統的動物養殖、繁殖、飼養、屠殺等手段來完成。

2016年,Memphis Meats首次推出了人造肉丸,2017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培養雞鴨的細胞。Memphis Meats現在希望他們可以降低實驗室培育的成本,以便可以與傳統的肉類生產商競爭。最初,Memphis Meats生產的細胞肉成本價為每磅1.8萬美元,但到2018年1月,細胞肉的成本價已降至2400美元。Memphis Meats表示,與市場上傳統的肉類生產商相比,他們只需要1%的土地和1%的水就可以生產出不需要屠殺動物的肉類產品。

2018年3月,Memphis Meats宣佈計劃在2021年前將細胞培育出的無菌雞肉和鴨肉投放市場。去年,Memphis Meats完成了17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分別是Draper Fisher Jurvetson、Bill Gates、Richard Branson等知名人士。2018年年初,Tyson新成立的合資公司也為Memphis Meats提供了未公開數額的投資。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cbinsights


未來,像Memphis Meats這樣的公司可以削減肉類生產價值鏈以外的生產、屠宰和加工環節。Memphis Meats並不是世界上第一家探索實驗室培育肉的公司,早在2013年,荷蘭研究員Mark Post博士就生產了全球第一個實驗室培育的漢堡,這項研究最初由谷歌聯合創始人Sergey Brin資助,後來發展成為MosaMeat,想要將試管肉推向未來市場。

無論是植物性肉類產品還是實驗室培育的細胞肉,都吸引了不少的知名投資者,包括一些頂級風投公司(Khosla Ventures、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以及大型肉類生產商(Tyson Foods、Cargill)。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MosaMeat


相鄰地區的公司也參與了這場“人造肉革命”。純素蛋黃醬生產商Just(前身為Hampton Creek)最近宣佈進軍人造肉領域,計劃在2019年,在獲得監管機構批准的條件下,將其首個實驗室培育的雞肉推向市場。然而,實驗室培育的細胞肉目前仍處於被觀望狀態,鑑於實驗室細胞肉存在的潛在利益衝突,FDA和美國農業部不得不對實驗室的細胞肉進行嚴格監管。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cbinsights


甲烷蛋白質的出現

“我們會把它(蛋白質)賣給其他生產商,讓他們把它做成牛排、魚、豆腐之類的產品,我們可以烤著吃……”

——Ezhil Subbian,String Bio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生物技術公司甚至在探索用甲烷製造肉類產品的方法。雖然一些公司已經在用甲烷生產動物飼料,但現在,許多初創企業對用甲烷來製造適合人類食用的蛋白質表現了興趣。

2017年,來自加州的Calysta獲得了4000萬美元的D輪融資,印度的String Bio也獲得了Future Food Asia提供的10萬美元融資,用於將這項技術商業化。

雖然這些公司開發的蛋白質產品目前並不適合人類,但用甲烷製造的蛋白質可以改善肉類生產對環境的影響,為非洲和亞洲等地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一種新的環保的食物來源,進一步推動人造肉的革命。Ezhil Subbian表示,人們會開始慢慢地接收這種甲烷製造的蛋白質。

人造肉食品領域的公司正在研究各種各樣的可替代肉類食品,想要搶佔這一新市場。來自東京的Integriculture以及非營利項目Shojinmeat的創始人Yuki Hanyu想要通過開源技術讓未來的人們可以適應一個沒有肉的未來。

Hanyu為日本高中學生提供高科技的加熱盒,學生們能夠自己在家培育動物細胞,製作肉類產品。這一概念似乎有些遙遠,但Shojinmeat項目正在尋求建立一種眾包、自下而上的肉類開發方法,讓人們最終接收食用細胞肉。

不止是人造肉,還有人造海鮮

“蝦是海鮮產業供應鏈中最糟糕的產品之一。”

——Dominique Barnes, New Wave Foods聯合創始人兼CEO

由於人們對海洋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除了陸地上的肉類生產,初創企業也在使用類似的方法來創造可持續的海鮮替代品。過度捕撈、環境惡化等現實問題讓全球90%的魚類資源已不堪重負,初創企業正在尋找積極辦法,在拒絕耗盡地球魚類資源的條件下,同時滿足人們的現實需要。傳統捕魚業面臨的壓力漸漸增大,可替代海鮮領域的企業開始備受關注。

2018年4月,初創公司Good Catch Foods完成了870萬美元的A輪融資,用於素食金槍魚、蟹肉蛋糕和魚肉餡餅的開發。那些看著像海鮮一樣的食品,實際上卻是用扁豆、鷹嘴豆、蠶豆和其他豆類做成的。Finless Foods目前正在使用細胞開發人造魚肉,New Wave Foods開始用豌豆蛋白和其它藻類仿製蝦。

Wild Type在3月份的時候籌集了350萬美元,用於實驗室鮭魚培育。早在2017年10月,生產藻類鮭魚的法國初創公司ODONOTELLA就發起了天使輪的融資,在2018年4月推出了第一款純素熏製鮭魚產品Odontella aurita。目前看來,無魚產品仍然處於早期研發階段,但它的出現,也進一步擴大了無動物未來的可能性。與無動物肉類一樣,無魚食品可以從根本上簡化和清理海產品生產價值鏈。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cbinsights

許多肉類行業的大型企業本身也會投資這些創新型的初創企業,將其作為外包研發的一種形式,像食品貿易巨頭Cargill就參與了Memphis meat的首輪融資,2017年9月,Nestle收購了素食預製食品生產商Sweet Earth。

人造肉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植物性蛋白質的需求增長速度比動物性蛋白質略快,所以我認為未來我們會朝這個方向發展。”

——Tyson首席執行官湯姆·海斯

此外,支持可替代肉類生產發展的投資機構(如Tyson New Ventures)開始漸漸崛起,說明肉類生產商已經預見到了未來人造肉食品生產的可能性。2016年10月,Tyson New Ventures對Beyond Meat進行了首次投資。2017年,他們再次為該公司的G輪融資投資了5500萬美元。之後,他們還投資了Memphis Meat、以色列的Future Meat Technologies等諸多類似的公司。隨著“Internet of Food”基金的推出,我們看到Tyson正尋求從肉類生產商轉變為業務範圍更廣泛的可替代蛋白質品牌。

除了企業,風險投資公司和生物技術加速器也在資助這些高科技食品的研究和開發。生物技術加速器IndieBio在人造肉方面的投注頗多,對Memphis Meats、New Crop Capital、Finless Foods等公司進行投資,還對專注於乳製品及明膠替代品的初創公司進行了大量投資。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cbinsights


New Crop Capital作為一家早期風險投資基金,致力於為開發植物性肉類、乳製品替代品等初創公司提供發展資金,包括對Sunfed Meats(一家用豌豆蛋白生產“人造雞肉”的公司)12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開發ahimi(一種用番茄做的金槍魚替代品)的Ocean Hugger Foods的種子輪投資。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cbinsights


為何轉向人造肉

轉向人造肉有幾個宏觀原因。

城市化、人口增長、中產階級的崛起都導致了人們的肉類消費量增加。根據聯合國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約有55%的城市人口,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到60%。

與此同時,預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飆升至96億,從而導致糧食產量增加61%。人造肉市場的興起正在推動這一增長,特別是在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肉類消費國,人們的蛋白質消費量預計每年會增長3-4%。人們對肉類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挑戰,而人造肉公司恰恰就想填補這一市場空缺。


全球900億美元肉類市場,人造肉如何突出重圍?

資料來源:cbinsights

>>>>人造肉可以減少負面環境的影響

如上所述,畜牧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此外,減少牲畜可以釋放全球耕地,減少土壤侵蝕、減輕世界供水壓力等。消費者正在尋求更健康的肉類替代品。隨著全球肥胖率上升,消費者們對可替代肉類食品的興趣日漸增長,推動了人們對人造蛋白的需求。Meatless Monday和GrubHub已經開始合作,展現了肉類替代品的日益普及。根據分析,不僅僅是在週一,人們對人造肉菜餚的需求每週都在增加。農業技術和合成生物學的進步推動了人造肉的發展,細胞農業和分子工程也為人造肉的“仿真效果”提供了技術支持。

>>>>人造肉可以緩解肉類消費的道德問題

長期以來,肉類行業一直受到道德問題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嘉吉推出了區塊鏈測試,為消費者展示每隻禽類的來源。區塊鏈與肉類食品相結合的討論激增,表明了消費者對食品供應鏈透明度的渴望。

>>>>人造肉可以減少汙染

在無菌環境中實驗室中培育出來的的肉類可以減少汙染,並在肉類生產過程中消除抗生素,對食物生產價值鏈中所面臨的健康問題產生了積極影響。

全球性的人造肉革命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肉交易集中地,也是發達食品和飲料行業的所在地。與此同時,歐洲也有一個發達的人造肉市場,目前來看,亞洲的人造肉行業也有望實現增長。

對應的監管機構也開始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些機構將細胞農業作為未來的食物來源。2017年3月,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科學院、工程學院、醫學院共同發佈了一份關於生物技術發展和監管未來的報告,白宮也針對美國機構該如何管理農業生物技術進行了審查。目前為止,人造肉的監管體系仍處於早期的階段,其監管責任可以擴展到多個機構,因為食品生物技術與許多監管體系重疊。未來,也許會出現為人造肉而建立的新的監管體系和機構。

雖然人造肉的行業正在興起,但仍面臨著一些客觀的障礙。

1、食用人造肉可能存在心理障礙

許多消費者對實驗室食物有心理障礙,可能也會更喜歡熟悉的真正動物肉類的味道,像Shojinmeat Project這樣的公司,正在想辦法讓消費者能夠接受人造肉。

2、人造肉的價格昂貴

成本仍然是一個關鍵問題,目前,市面上的人造肉定價堪比奢侈品。人造肉價格昂貴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胎牛血清(FBS)的盛行。從牛胎中提取的胎牛血清是製造人造肉的核心,也是它價格昂貴所在。所以,許多初創公司正在尋求將FBS從人造肉的等式中剔除,以便削減成本。最近有報道稱,已經開發出了一種不含FBS的細胞培育雞肉的方法,Memphis Meats正在驗證一種不含FBS的方法來製作人造肉。

3、可以徹底改變肉類消費嗎?

許多創業公司都聲稱他們的產品將徹底改變肉類消費,但問題在於,人造肉是否會可持續性地發展下去,還是僅僅只是一股新的分子美食的浪潮。成本問題對於人造肉是否能成為主流消費至關重要。

4、對環境真的更好嗎?

人造肉的發明聲稱將減少肉類消耗對環境的影響,但發明人造肉的實驗室在電力、供暖以及其它資源方面的成本卻很高。

5、人造肉的自動化生產也可能對農業產生影響

肉類行業是美國農業領域最大的板塊,人造肉的主流消費可能對這個行業造成混亂,甚至在整個肉類生產價值鏈上消除人們的就業機會。肉類生產商和其它相關機構都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比賽開始了。

人們只是因為一時的好奇而購買,還是真正把人造肉當成日常消費,這都取決於人造肉的成本和規模問題,這也是它最緊迫的問題,因為到2050年,全球的肉類消費將增加1.6萬億美元。我們可以預見,接下來的幾年裡,人造肉的成本會大幅度地下降。從那以後,人造肉會正式進軍市場,並貼上物超所值的標籤。

基因工程、生物技術的創新與進步都將不斷地增強人造肉的味道和營養價值,用來刺激人們消費。這些技術還將擴展到其它肉類和海鮮類別(例如豬肉、鴨肉、鰻魚等)。我們可以看到,幾乎在所有的冷凍和加工食品中,現有的肉類品牌都有直接的競爭對手。未來,儘管人造肉的發展面臨著許多障礙,但它的產品多樣化和快速發展,還是吸引了大眾和不少投資方的目光。

文章來源:https://www.cbinsights.com/research/future-of-meat-industrial-farming/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