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熊市裡買大,牛市裡買小,這樣的論點依據在哪裡,可行嗎?

投資 私募 厚金說 2019-04-09

十幾年前,我入市的那個時候,就有著“熊市裡買大,牛市裡買小”的說法。至今,這種說法仍舊存在。

從股市的現狀來看,也確實是如此,牛市總小盤股的走勢更加“牛”,但卻在熊市裡十分的“熊”。而大盤股呢?更加的穩妥。

2014年、2015年的“槓桿牛”行情,大盤股指數自2014年3月21日觸及最低點,之後便是一路上漲至2015年6月9日,上漲幅度為145%。

小盤股在上一波牛市中,2012年12月4日便觸底,一路上漲至2015年6月15日,上漲幅度幅度達300%,是大盤股上漲幅度的1倍之多。

而在熊市之中呢?大盤股自2015年6月9日一路下跌,下跌至2016年2月9日,跌幅為44%。

小盤股自2015年6月15日開始下跌,下跌至2018年10月22日,下跌幅度為70%。

如果是將時間自下跌開始至今呢?大盤股下跌19%,而小盤股仍舊下跌50%。

從上一波的牛熊走勢、時間、漲跌幅度來看,確確實實是“熊市裡買大,牛市裡買小”的呈現。牛市中小盤股確實漲幅更大,但在熊市中卻下跌時間長、跌幅大。而大盤股呢?牛市上漲時間短、漲幅弱於小盤股。但是,大盤股的熊市時間短,跌幅遠遠小於小盤股。

從這種情況來看,為什麼會呈現這般情況呢?

有人說熊市裡買大,牛市裡買小,這樣的論點依據在哪裡,可行嗎?

一、小盤股市值小,在牛市巨量資金入市的推動下,容易造成大幅上漲。

股票,可以用商品的角度去理解,漲跌的呈現就是即時的供需關係。一時間市場有著旺盛的需求,也就能夠將價格推高。但是,沒有旺盛的需求,而是供給大於需求呢?股票的價格也就會逐漸走低。

這樣去看待股票的漲跌,也就能夠更好的理解小盤股為什麼在牛市中往往能夠出現更好的上漲。就是因為市值很小,更容易出現旺盛的需求。

通常一家小盤股上市公司,總市值才幾十億,流通於股市的市值可能僅僅只有幾億。往往一個大資金股東就能夠實現大比例的吸籌。接下來日常流通的籌碼變少,一旦更多的投資者入市,大家都在搶籌碼,也就容易發生大幅上漲,且持續上漲的可能。

但是大盤股呢?往往有著一兩千億、五六千億的市值,市面上的富有籌碼很多,並且流通市面上的流通股比例很大。一時間就算有著旺盛的股票需求,也難以將股票價格推上去。

所以,因為小盤股的市值小,在牛市旺盛的股票需求下,更容易發生上漲。但是,大盤股的市值大,就算有著旺盛的需求,也很難促使其更大幅的上漲。

二、大盤股公司業績穩定,更能夠穩定度過熊市。

到了熊市呢?就與牛市呈現著相反的呈現。牛市中,投資者往往對於上市公司不瞭解,甚至都不知道上市公司是做什麼的就去投資。在巨量資金的帶動下,股票容易出現上漲,投資者也容易賺到錢。

但是,熊市不同。“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小盤股的真面目也就露出來了,沒有持續性的業績增長,甚至還處於虧損。在虧損的情況下,更多的投資者也就會選擇拋售。供給大於需求,股票價格也就會是下跌。

對於大盤股呢?股票市值大,不管從管理還是從業績穩定性上講,都有著優於小盤股的基礎。在這種基礎上,更多的專業投資者、職業投資者、機構、私募、基金等,在熊市下跌以後,因為大盤股的估值被低估,或者更具有投資性,會逐漸的選擇投資大盤股。

這樣,大盤股在業績穩定的基礎上,依舊有資金陸續入場,具有穩定股票價格的作用。也就能夠更好的度過熊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