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清江浦,歷史歲月長


悠悠清江浦,歷史歲月長


一個星期前問了一位蘇州朋友:“同裡好玩嗎?”朋友給的答覆是:“不好玩,烏鎮、周莊、同裡這些個古鎮現在都一樣,很商業化。”同樣,我又問了一位湖南同學,她家在桃源縣,就是課文裡的“武陵人捕魚為業”的桃源仙境,在她的口中似乎桃花源也沒啥好玩的。

問當地人此地是否值得遊玩或許不是一個聰明的做法。清江浦遺蹟就在我家附近不足500米的地方,要是問我該怎麼描述這裡可能也是一樣無可奈何吧。


悠悠清江浦,歷史歲月長



2016年7月,政府公文下達:清浦區和清河區合併成清江浦區。對於小市民我來說是饒有趣味的事情,在名稱認同上值得拿出來聊一聊。

出了市區:遠到盱眙洪澤,近到漣水老淮安,問我是哪人,我的回答很簡單:淮陰人。也是發問者認同的答案。到了淮陰縣就是現在的淮陰區我便不會直接回答我是哪裡人,而是說我住清浦區某條路。而我們家裡人吃飯的時候都說自己是老清江人。看似有點暈乎乎的回答裡蘊藏著是文化。


悠悠清江浦,歷史歲月長



在清江浦閘口,有一塊“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的影壁。按照字面意思就是說往北的行程用馬車,往南的行程乘舟。這恰恰印證了中學時地理課上講的,南方種水田,北方種旱地。換言之這裡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也恰恰讓我在大學裡,被南方的同學視為北方人,北方的同學視為南方人。

地處南北分界線,自然成為了交通樞紐,清江浦1415年開埠以來到1830年前後一直見證著這裡的繁華,一度與揚州、江寧、姑蘇、杭州併為運輸要衝。雖然說隨著時代的變遷,清江浦漸漸沒落了,但這裡仍然承載了清江浦居民世代的記憶。


悠悠清江浦,歷史歲月長



現在市政打造了清江浦為運河觀光帶,走在河邊,不同於江南水鄉的小家碧玉溫婉清秀,也不同於江北水城的大氣裡透著歷史煙雲。不能說淡妝濃抹總相宜,但至少下了雨,清江浦就彷彿穿越回明清。

“高臺縱目思悠悠,排泣當年勝蹟留。樹繞淮陰堤外路,風連清口驛前舟。晴煙暖簇人家集,每挽均輸上國籌。最是襟喉南北處,關樑日夜駛洪流。”夜色降臨,船坊酒家便燈火通明。

一朝山水一朝臣,一片百姓一片聲。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它是不是交通樞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清江浦,它給我們帶來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歸屬感。這運河觀光帶就是裡運河,現在的閘口在橋上修了一座若飛橋,溝通了清河與清浦的一路往來。


悠悠清江浦,歷史歲月長



媽媽小的時候尚無橋,想去對岸還得擺渡小船,窄窄的河道卻足以讓媽媽那一輩人每次到對岸時,總飽滿著期待與對水的害怕。

後來到我小的時候,橋落成,閘口進入歷史,成了地名。外婆經常把我帶著一起賣菜,每次別人買菜的時候,我總會出於護傢俬的心理讓別人少拿點。買菜的人看到小孩子這樣子做,都會大笑。

現如今,城市化商業化在推進,多少改變了原來的樣貌,但也沒啥可惜的,畢竟這是歷史的正常演進。

前十數年出於各種原因,淮安淮陰混叫。以後再問我是哪兒人,清江浦大約是唯一的回答了。


悠悠清江浦,歷史歲月長

作者:孫靈運 來源:淮上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