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疲憊感斷舍離,來和47歲運動員學學精力管理

去年夏天,有這樣一段話在各種社交平臺上刷屏:

“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

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

尤其是有房有車有娃的”

這個笑中含淚的段子,說盡了無數中年人的辛苦與無奈。

人到中年,的確有著許許多多的不得已,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與生活中的大事小事,煩事瑣事,便已榨乾了每個人有限的那點精力。

那麼,面對如此大的現實壓力,我們要想每天保持元氣滿滿,應該腫麼辦?

如何與疲憊感斷舍離,來和47歲運動員學學精力管理

1

正確的方法同有力的執行是確保成功的兩大要點。

在判定一個方案是否有效前,我們首先應該確認方案的提出人是否專業。

所謂的專業,是當事人是否熟知問題對應的領域。

當我們在博物館面對一件文物推測其歷史年代時,一位歷史學教授當然比一位高級會計師的看法更有其權威性。

但是,當我們在水果攤挑選一隻西瓜時,一位果農的建議自然要比歷史學教授的推理更具可行性。

《不疲憊的精力管理術》一書的作者葛西紀明,是當今奧運會史上最年長的獎牌獲得者。

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他總結的精力管理法進行了強有力的背書。

在30歲已經成為運動員普遍退役年齡的今天,做為一位戶外運動項目跳臺滑雪運動員,1972年出生的葛西紀明今年已是一位47歲高齡。截至目前為止,他已參加過8次冬奧會,創下了冬奧會最多出場紀錄。

他還是2014年索契冬奧會上,跳臺滑雪項目個人賽亞軍和團體賽季軍的獲得者,目前正在積極備戰2020年北京冬奧會。

這樣的傳奇經歷,讓人忍不住對他的訓煉方法、生活方式想一窺究竟。

每個人都希望深入瞭解一下,是怎樣神奇的鍛鍊方法,能使一位年近5旬的運動老將一直馳騁在奧運賽場上,屢獲佳績。

如何與疲憊感斷舍離,來和47歲運動員學學精力管理

2

在現實壓力如此巨大的今天,我們如何能夠做到每天精力十足,遠離疲憊?

葛西紀明的方法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在《不疲憊的精力管理術》中,作者認真總結了他這些年來在健康管理、個人成長、日常鍛鍊、身材管理等方面的採取的各種實操辦法,並就其中若干環節給出意見和建議。

必須承認,書中的方法大多簡單易學,但是否可以長期堅持做到,才是實踐者是否能夠達成目標的決定性因素。

總結起來,葛西紀明的經驗心得只有一句:強健其身體,強大其內心。

如何與疲憊感斷舍離,來和47歲運動員學學精力管理

3

正確的方法同有力的執行是確保成功的兩大要點。而正確的方法是確保執行者走向成功的基礎。

我們為了實現某個目標所制定的方案內容是否靠譜、可行,直接決定了我們最後能否獲得成功。

如果讓一個很少運動的人通過半年的訓練便去挑戰半馬,那麼從每天跑一百米開始練起,逐漸加碼到五百米、一千米、兩千米、五千米,肯定比一上來便要求受訓者早晚各跑五千米來的可行。

同樣的,葛西紀明給出的鍛鍊方法並不是想像中只適用於專業運動員的大運動量訓練。

1、隨時注意身體姿勢,挺直脊背,避免身體歪斜。

2、每天跑步10分鐘,逐漸養成堅持運動的習慣。

3、勤做肌肉伸展操。

4、改掉睡前壞習慣,改善睡眠質量。

5、10天洗一次桑拿浴,加速新陳代謝。

6、因地制宜的加強下半身鍛鍊,即使完全擠不出時間的人,也可以嘗試養成雙腳爬樓的習慣,只靠爬樓梯也能令身體產生巨大變化。

個人總結,葛西紀明的鍛鍊精神可以總結為:順勢而為,量力而行,結合自身,因人而異。

同以前總號稱大家要對自己狠一點的各種主打“拼搏到無能為力 努力到感動自己”的雞血健身法不同,作者在書中方法中反覆強調應用者要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順應人性,給自己留出足夠的空間,不要一曝十寒,而是更人性化一點,更偷懶一點。

比如他所倡導的10分鐘運動法,關健在於積極邁出運動第一步,從步行10分鐘開始,把運動量定在不會讓自己覺得有壓力的範圍內,漸漸養成堅持運動的習慣,而非硬性要求每天都要達到某個運動目標。

4、強大你的內心

運動員是一份充滿壓力的工作,葛西紀明在他的運動生涯中也曾多次受挫,身心俱疲。

在他因內心軟弱在賽場上無法發揮實力的時候,他的芬蘭教練教導他,不要將重點放在埋頭苦幹上,而是舒緩壓力上。

通過教練的悉心指教,與自身的積極努力,葛西紀明終於走出人生低谷,並在之後的賽事中接連取得優異成績。他總結出了以下幾個簡單可行的方法。

正向思考

*積極運用笑容和語言,經常保持笑容,光是多笑笑,人生就可以大變樣,越來越多的露出笑容,心境也漸漸明朗起來。

*平常說話時儘可能多的使用積極語言,消除大腦中的負面思考。

*儘可能不說‘不行、反正、好累’這三個詞,不要人為製造出一種身心俱疲的狀態。

*工作生活中儘量注意不使用消極的詞彙,一旦使用消極詞彙,大腦也會在無意識中偏向負面思考。

自動減負

*要消除壓力,先要讓大腦休息,減輕壓力的重點就在於讓大腦有效的休息。

*平日絕不過度練習或工作,尤其在正式上場前不要過度練習或工作。

*學會自我放空,要在工作之餘給自己騰出一塊完全不想任何與比賽或工作相關的事情的時間。

*為生日常生活增添樂趣,積極製造生活中的小確幸。

*不與處不來的人交往,不把時間浪費在無效外交上。

如何與疲憊感斷舍離,來和47歲運動員學學精力管理

在《不疲憊的精力管理術》中,我們可能經常於驚異於,做為一位始終拼搏在賽場運動員,葛西紀明在書所倡導的方法和理念,並非為人熟悉的“更快、更高、更強”,而更多是一種以勞逸結合、放鬆自我為主基調的思想在裡面。

不必堅持每天都做運動、減肥時也可以喝酒,不要過度練習,學會放鬆自己。以上種種令懶人們喜聞樂見的精力管理法,雖然看似不夠雞血、勵志,但卻因可行性更高而讓人感覺更容易做到。

畢竟,人生是一場長跑,有經驗的選手都知道,一開始跑的快,並不意味著可以跑的遠。許多人的人生經歷,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而更具可行性的操作模式是,只有讓自己始終保持前進,我們才能跑的更遠。要想做到這一點,正確的方法,與積極的努力,是確保我們成功的最好助力。

這,也或許便是《不疲憊的精力管理術》一書給與人最大的啟示。

如何與疲憊感斷舍離,來和47歲運動員學學精力管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