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 林劍 中國體育報

"

原創: 林劍 中國體育報

二青會探索新思路實現“多贏”

如何高質量辦賽?如何將節儉和惠民有機結合?如何發揮大型體育賽事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向帶動作用?

這是近些年中國體壇乃至世界體壇一直思考的問題。8月18日在山西太原落幕的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為今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舉辦提供借鑑。

相比於以往的青運會、全運會等全國綜合性運動會,二青會最大的特點莫過於在原有夏季項目基礎上增設了冬季項目,並在體校組基礎上增加了社會俱樂部組的組別設置。對此,二青會組委會祕書長助理兼首席專家、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劉清早表示,增設冬季項目是為了彌補我國青少年冬季項目沒有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的不足,同時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儲備人才;增設俱樂部組則是希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體育培養的積極性,踐行體育總局“開門辦賽、開放辦體育”的理念。

對於新增設的大部分冬季項目以及衝浪、滑板等新興奧運項目,東道主山西辦賽條件不足,為此,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採用了“聯合辦賽”的模式,即利用全國各地的場地、賽事組織、服務保障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優勢,將包括短道速滑、高山滑雪、帆船、皮划艇、衝浪、田徑全能等在內的項目安排在河北、吉林、廣東、上海、山東等16個省區市舉辦,實現了高質量、高效率辦賽。

大型綜合性運動會設立分賽場並不新鮮,但像二青會設立如此多分賽場還是青運會首創。對此,二青會海南體育代表團副團長、海南省旅遊和廣電體育廳競技體育處處長劉平久說:“這是雙贏的結果,山西解決了辦賽條件不足的難題,我們則獲得了二青會項目的承辦機會,帶動了當地體育事業、旅遊事業的發展。”

舉國體制的一大優勢就是舉全國之力辦大事。本屆青運會有17個“東道主”,正是舉國體制辦賽的具體體現和生動實踐。

按照“量力而行、量入為出、節儉高效”的辦會精神,本屆青運會場館建設遵循“能用不修、能修不建”的基本原則,58個比賽場館中的39個是在原場館基礎上改造,完善了設施,提升了功能,兌現了“節儉辦賽”的承諾。與此同時,這些場館賽後大部分都將免費、低收費向市民開放,二青會組委會副主任、祕書長,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介紹,不日山西將下發二青會場館開放細則,真正做到便民、惠民。另一方面,二青會的場館設置也兼顧了各地的實際情況。比如濱河體育中心填補了山西省沒有水上運動中心的空白;承辦滑板、自行車項目的太原市極限運動中心也是山西首座極限運動比賽場所;右玉縣、代縣、陽曲的場地充分發揮了體育事業助力脫貧攻堅的積極作用;9座改擴建的學校體育場地不但滿足了辦賽要求,也提升了學校體育教學水平,加速了體教融合。

二青會期間,太原南站人潮湧動。有數據顯示,8月6日以來,太原南站人均發送旅客6.3萬人,同比增長21.9%。二青會特許商品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部分產品脫銷。太原天龍山旅遊公路、自行車賽道成為“網紅公路”。二青會聖火採集地西侯度遺址遊客爆棚,清明節期間每天遊客上萬人。二青會鐵人三項比賽期間,聖天湖每天觀賽人數均在5000人左右,周邊的聖天湖、永樂宮、印象風陵等景區遊客數量也不斷攀升,旅遊收入倍增。

一組組數字、一個個事例,充分說明了二青會對山西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張復明表示,二青會籌辦的四年,也是山西省投資、消費增長、社會經濟發展的四年。

“後二青”的餘韻,將從三晉大地傳遍全國,連綿不絕。(曹陽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