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文 | 玉林羅美蘭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文 | 玉林羅美蘭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35歲,在互聯網行業進入一個尷尬期。

企業認為上了這個年紀的人,油滑、價高、不扛造,於是他們總在裁員時首當其衝,找工作時備受嫌棄。

每到此時,就會有人提出,還是律師和醫生好——越老越值錢,職業沒有瓶頸。

真是這樣嗎?我們採訪了四個年近35歲的律師。

01.中年律師,賺錢不多像是原罪

賈行家,1984年生人,今年剛好35歲,一家本地所的執業律師。

被問到如何看待“律師越老越值錢”這個觀點,他愣了一下緩緩回答:那是因為“不值錢”的早被淘汰了吧。

賈行家徘徊在這個邊緣,不尷不尬。跟互聯網行業的35歲中年人不同,作為律師,他沒有享受過任何行業紅利,07年剛入行的時候,每個月工資是500塊。

兩三年間,同學中有些跳槽去了大所,有些迅速獨立出來做自己的業務,有些人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只有他,不溫不火,不好不壞,做到現在。

作為一個入行10年的“老人家”,賈行家依然跟新進所的年輕人們,一起擠在公共辦公區,拿著不多不少的工資,名片上一直也只是印著:某所律師,前後沒有任何title。

不過其實無妨,他只把律師當作一份文職工作,並不善於交際,也很少主動去拉案子。

“初次見面的人問職業,我說律師,對方多半答:你們律師好哦,賺得多。這時候我只有苦笑,作為律師,人到中年,不能賺大錢,好像是原罪”。

說這話的時候,賈律師臉上浮現出同款苦笑。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文 | 玉林羅美蘭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35歲,在互聯網行業進入一個尷尬期。

企業認為上了這個年紀的人,油滑、價高、不扛造,於是他們總在裁員時首當其衝,找工作時備受嫌棄。

每到此時,就會有人提出,還是律師和醫生好——越老越值錢,職業沒有瓶頸。

真是這樣嗎?我們採訪了四個年近35歲的律師。

01.中年律師,賺錢不多像是原罪

賈行家,1984年生人,今年剛好35歲,一家本地所的執業律師。

被問到如何看待“律師越老越值錢”這個觀點,他愣了一下緩緩回答:那是因為“不值錢”的早被淘汰了吧。

賈行家徘徊在這個邊緣,不尷不尬。跟互聯網行業的35歲中年人不同,作為律師,他沒有享受過任何行業紅利,07年剛入行的時候,每個月工資是500塊。

兩三年間,同學中有些跳槽去了大所,有些迅速獨立出來做自己的業務,有些人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只有他,不溫不火,不好不壞,做到現在。

作為一個入行10年的“老人家”,賈行家依然跟新進所的年輕人們,一起擠在公共辦公區,拿著不多不少的工資,名片上一直也只是印著:某所律師,前後沒有任何title。

不過其實無妨,他只把律師當作一份文職工作,並不善於交際,也很少主動去拉案子。

“初次見面的人問職業,我說律師,對方多半答:你們律師好哦,賺得多。這時候我只有苦笑,作為律師,人到中年,不能賺大錢,好像是原罪”。

說這話的時候,賈律師臉上浮現出同款苦笑。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02.賣掉律所的80後主任

雙雪濤,1982年生人,36歲,西南某政法學校畢業,某律所主任。

初次見到雙雪濤,我們稱呼他為雙主任,他趕忙拒絕。“主任現在是我的頭等傷心事,不要再提了”。原來他正在準備賣所。

一個下午,雙雪濤帶我們參觀了他的律所,樓還在,人已空。從偌大的辦公區和現代化的裝修可以看出,這個所曾經規模不小,饒有追求。

雙雪濤入行兩年就自己拉到一個不小的案子,夠吃大半年那種,不到五年,成為當時所裡最年輕的合夥人。

他當時的主任是一個沉默寡言的老律師,雙雪濤總覺得主任太過求穩,產生了一種“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估量了一下內部“篡位奪權”希望渺茫,他索性自己出去開了一家所。

“我當時應該算最年輕的一批80後主任,人前享盡讚譽,風光無限。但事實上,做主任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且不說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僅管理律師這一件事,真的可以說,是這世界上最難的工作之一”。

作為一個規模不大,野心不小的本地所,組建團隊就足夠頭疼。能力差的看不上,能力強的留不住,幾個合夥人之間,問題叢生,矛盾不斷。

雙雪濤能感受到,年輕的合夥人中,也有人在打“彼可取而代之”的主意。於是沒維持幾年,盛極一時的律所,就到了這番光景。

說到之後的打算,雙雪濤表示還沒多想,他一心只想抓緊賣了律所。曾經心嚮往之的雄心壯志,如今成了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箇中滋味,我們難以得知。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文 | 玉林羅美蘭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35歲,在互聯網行業進入一個尷尬期。

企業認為上了這個年紀的人,油滑、價高、不扛造,於是他們總在裁員時首當其衝,找工作時備受嫌棄。

每到此時,就會有人提出,還是律師和醫生好——越老越值錢,職業沒有瓶頸。

真是這樣嗎?我們採訪了四個年近35歲的律師。

01.中年律師,賺錢不多像是原罪

賈行家,1984年生人,今年剛好35歲,一家本地所的執業律師。

被問到如何看待“律師越老越值錢”這個觀點,他愣了一下緩緩回答:那是因為“不值錢”的早被淘汰了吧。

賈行家徘徊在這個邊緣,不尷不尬。跟互聯網行業的35歲中年人不同,作為律師,他沒有享受過任何行業紅利,07年剛入行的時候,每個月工資是500塊。

兩三年間,同學中有些跳槽去了大所,有些迅速獨立出來做自己的業務,有些人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只有他,不溫不火,不好不壞,做到現在。

作為一個入行10年的“老人家”,賈行家依然跟新進所的年輕人們,一起擠在公共辦公區,拿著不多不少的工資,名片上一直也只是印著:某所律師,前後沒有任何title。

不過其實無妨,他只把律師當作一份文職工作,並不善於交際,也很少主動去拉案子。

“初次見面的人問職業,我說律師,對方多半答:你們律師好哦,賺得多。這時候我只有苦笑,作為律師,人到中年,不能賺大錢,好像是原罪”。

說這話的時候,賈律師臉上浮現出同款苦笑。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02.賣掉律所的80後主任

雙雪濤,1982年生人,36歲,西南某政法學校畢業,某律所主任。

初次見到雙雪濤,我們稱呼他為雙主任,他趕忙拒絕。“主任現在是我的頭等傷心事,不要再提了”。原來他正在準備賣所。

一個下午,雙雪濤帶我們參觀了他的律所,樓還在,人已空。從偌大的辦公區和現代化的裝修可以看出,這個所曾經規模不小,饒有追求。

雙雪濤入行兩年就自己拉到一個不小的案子,夠吃大半年那種,不到五年,成為當時所裡最年輕的合夥人。

他當時的主任是一個沉默寡言的老律師,雙雪濤總覺得主任太過求穩,產生了一種“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估量了一下內部“篡位奪權”希望渺茫,他索性自己出去開了一家所。

“我當時應該算最年輕的一批80後主任,人前享盡讚譽,風光無限。但事實上,做主任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且不說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僅管理律師這一件事,真的可以說,是這世界上最難的工作之一”。

作為一個規模不大,野心不小的本地所,組建團隊就足夠頭疼。能力差的看不上,能力強的留不住,幾個合夥人之間,問題叢生,矛盾不斷。

雙雪濤能感受到,年輕的合夥人中,也有人在打“彼可取而代之”的主意。於是沒維持幾年,盛極一時的律所,就到了這番光景。

說到之後的打算,雙雪濤表示還沒多想,他一心只想抓緊賣了律所。曾經心嚮往之的雄心壯志,如今成了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箇中滋味,我們難以得知。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03.

老婆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班宇,1985年生,即將邁入35歲,一家知名大所的合夥人。

“我真的是做律師做疲了”。班宇一見面就說。在這個越做越精,越做越窄的行業裡,枯燥是每個人都逃不掉的宿命。

班宇沒有什麼做領導的喜好,所以在合夥人這個位置上心安理得,律協的競選他都敬而遠之。

即便如此,業務的壓力讓他躲不掉一個又一個酒局,畢竟團隊裡那麼多人要靠他吃飯,儘管多年的應酬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可為了足夠多優質案源,他仍然責無旁貸。

其實,本來有大學邀班宇去做客座講師,給在校生分享一些實務。他饒有興致,清淨的校園環境對他來說引人入勝,但被他辭職在家的全職太太否掉了。

“錢給的不多,風險卻不小”。這是他太太對這份差事的評價,他在工作中有多受歡迎,他的太太就有多緊張

“每次出去應酬,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還要給家裡反覆解釋,中年男律師可太難了”。說完這話,班宇匆匆告辭,起身去赴晚上的酒局。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文 | 玉林羅美蘭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35歲,在互聯網行業進入一個尷尬期。

企業認為上了這個年紀的人,油滑、價高、不扛造,於是他們總在裁員時首當其衝,找工作時備受嫌棄。

每到此時,就會有人提出,還是律師和醫生好——越老越值錢,職業沒有瓶頸。

真是這樣嗎?我們採訪了四個年近35歲的律師。

01.中年律師,賺錢不多像是原罪

賈行家,1984年生人,今年剛好35歲,一家本地所的執業律師。

被問到如何看待“律師越老越值錢”這個觀點,他愣了一下緩緩回答:那是因為“不值錢”的早被淘汰了吧。

賈行家徘徊在這個邊緣,不尷不尬。跟互聯網行業的35歲中年人不同,作為律師,他沒有享受過任何行業紅利,07年剛入行的時候,每個月工資是500塊。

兩三年間,同學中有些跳槽去了大所,有些迅速獨立出來做自己的業務,有些人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只有他,不溫不火,不好不壞,做到現在。

作為一個入行10年的“老人家”,賈行家依然跟新進所的年輕人們,一起擠在公共辦公區,拿著不多不少的工資,名片上一直也只是印著:某所律師,前後沒有任何title。

不過其實無妨,他只把律師當作一份文職工作,並不善於交際,也很少主動去拉案子。

“初次見面的人問職業,我說律師,對方多半答:你們律師好哦,賺得多。這時候我只有苦笑,作為律師,人到中年,不能賺大錢,好像是原罪”。

說這話的時候,賈律師臉上浮現出同款苦笑。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02.賣掉律所的80後主任

雙雪濤,1982年生人,36歲,西南某政法學校畢業,某律所主任。

初次見到雙雪濤,我們稱呼他為雙主任,他趕忙拒絕。“主任現在是我的頭等傷心事,不要再提了”。原來他正在準備賣所。

一個下午,雙雪濤帶我們參觀了他的律所,樓還在,人已空。從偌大的辦公區和現代化的裝修可以看出,這個所曾經規模不小,饒有追求。

雙雪濤入行兩年就自己拉到一個不小的案子,夠吃大半年那種,不到五年,成為當時所裡最年輕的合夥人。

他當時的主任是一個沉默寡言的老律師,雙雪濤總覺得主任太過求穩,產生了一種“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估量了一下內部“篡位奪權”希望渺茫,他索性自己出去開了一家所。

“我當時應該算最年輕的一批80後主任,人前享盡讚譽,風光無限。但事實上,做主任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且不說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僅管理律師這一件事,真的可以說,是這世界上最難的工作之一”。

作為一個規模不大,野心不小的本地所,組建團隊就足夠頭疼。能力差的看不上,能力強的留不住,幾個合夥人之間,問題叢生,矛盾不斷。

雙雪濤能感受到,年輕的合夥人中,也有人在打“彼可取而代之”的主意。於是沒維持幾年,盛極一時的律所,就到了這番光景。

說到之後的打算,雙雪濤表示還沒多想,他一心只想抓緊賣了律所。曾經心嚮往之的雄心壯志,如今成了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箇中滋味,我們難以得知。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03.

老婆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班宇,1985年生,即將邁入35歲,一家知名大所的合夥人。

“我真的是做律師做疲了”。班宇一見面就說。在這個越做越精,越做越窄的行業裡,枯燥是每個人都逃不掉的宿命。

班宇沒有什麼做領導的喜好,所以在合夥人這個位置上心安理得,律協的競選他都敬而遠之。

即便如此,業務的壓力讓他躲不掉一個又一個酒局,畢竟團隊裡那麼多人要靠他吃飯,儘管多年的應酬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可為了足夠多優質案源,他仍然責無旁貸。

其實,本來有大學邀班宇去做客座講師,給在校生分享一些實務。他饒有興致,清淨的校園環境對他來說引人入勝,但被他辭職在家的全職太太否掉了。

“錢給的不多,風險卻不小”。這是他太太對這份差事的評價,他在工作中有多受歡迎,他的太太就有多緊張

“每次出去應酬,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還要給家裡反覆解釋,中年男律師可太難了”。說完這話,班宇匆匆告辭,起身去赴晚上的酒局。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04.掙點兒錢就行了,千萬別談理想。

鄭執,1984年生,2007年從北京某名校法學院畢業,刑辯律師,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剛開始做刑辯時很苦,好多人都不能理解,她一個名校畢業的女生,為什麼走這條路。

畢業後,她是整個班收入最低的一個,當時的她,一心想著多積累經驗,拓展自己的案源,多掙點兒錢,不辜負身在農村的父母。

後來,她的錢掙到了,案子都是由她挑著做,家裡的生活狀況大大改善,家裡的親朋好友人人都羨慕鄭執父母,養出了一個“有能耐”的大律師。

“年輕的時候以為窮是最大的問題,現在看來不是”。選擇做刑訴事出有因,出生在“超生”家庭,她從小看盡了父母受的委屈,只為了一個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的政策。

鄭執現在也經常遇到一些挺委屈的案子,但是經驗告訴她,這類案子做不得。她還有一家老小要顧,離不開那張小小的執業證書。

她曾經跟當初帶她的師父,傾訴過自己的苦惱,對方沉默了少頃說:做這一行,你圖個掙錢還算容易,千萬別執著於實現什麼理想,那可比掙錢難太多了。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文 | 玉林羅美蘭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35歲,在互聯網行業進入一個尷尬期。

企業認為上了這個年紀的人,油滑、價高、不扛造,於是他們總在裁員時首當其衝,找工作時備受嫌棄。

每到此時,就會有人提出,還是律師和醫生好——越老越值錢,職業沒有瓶頸。

真是這樣嗎?我們採訪了四個年近35歲的律師。

01.中年律師,賺錢不多像是原罪

賈行家,1984年生人,今年剛好35歲,一家本地所的執業律師。

被問到如何看待“律師越老越值錢”這個觀點,他愣了一下緩緩回答:那是因為“不值錢”的早被淘汰了吧。

賈行家徘徊在這個邊緣,不尷不尬。跟互聯網行業的35歲中年人不同,作為律師,他沒有享受過任何行業紅利,07年剛入行的時候,每個月工資是500塊。

兩三年間,同學中有些跳槽去了大所,有些迅速獨立出來做自己的業務,有些人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只有他,不溫不火,不好不壞,做到現在。

作為一個入行10年的“老人家”,賈行家依然跟新進所的年輕人們,一起擠在公共辦公區,拿著不多不少的工資,名片上一直也只是印著:某所律師,前後沒有任何title。

不過其實無妨,他只把律師當作一份文職工作,並不善於交際,也很少主動去拉案子。

“初次見面的人問職業,我說律師,對方多半答:你們律師好哦,賺得多。這時候我只有苦笑,作為律師,人到中年,不能賺大錢,好像是原罪”。

說這話的時候,賈律師臉上浮現出同款苦笑。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02.賣掉律所的80後主任

雙雪濤,1982年生人,36歲,西南某政法學校畢業,某律所主任。

初次見到雙雪濤,我們稱呼他為雙主任,他趕忙拒絕。“主任現在是我的頭等傷心事,不要再提了”。原來他正在準備賣所。

一個下午,雙雪濤帶我們參觀了他的律所,樓還在,人已空。從偌大的辦公區和現代化的裝修可以看出,這個所曾經規模不小,饒有追求。

雙雪濤入行兩年就自己拉到一個不小的案子,夠吃大半年那種,不到五年,成為當時所裡最年輕的合夥人。

他當時的主任是一個沉默寡言的老律師,雙雪濤總覺得主任太過求穩,產生了一種“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估量了一下內部“篡位奪權”希望渺茫,他索性自己出去開了一家所。

“我當時應該算最年輕的一批80後主任,人前享盡讚譽,風光無限。但事實上,做主任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且不說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僅管理律師這一件事,真的可以說,是這世界上最難的工作之一”。

作為一個規模不大,野心不小的本地所,組建團隊就足夠頭疼。能力差的看不上,能力強的留不住,幾個合夥人之間,問題叢生,矛盾不斷。

雙雪濤能感受到,年輕的合夥人中,也有人在打“彼可取而代之”的主意。於是沒維持幾年,盛極一時的律所,就到了這番光景。

說到之後的打算,雙雪濤表示還沒多想,他一心只想抓緊賣了律所。曾經心嚮往之的雄心壯志,如今成了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箇中滋味,我們難以得知。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03.

老婆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班宇,1985年生,即將邁入35歲,一家知名大所的合夥人。

“我真的是做律師做疲了”。班宇一見面就說。在這個越做越精,越做越窄的行業裡,枯燥是每個人都逃不掉的宿命。

班宇沒有什麼做領導的喜好,所以在合夥人這個位置上心安理得,律協的競選他都敬而遠之。

即便如此,業務的壓力讓他躲不掉一個又一個酒局,畢竟團隊裡那麼多人要靠他吃飯,儘管多年的應酬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可為了足夠多優質案源,他仍然責無旁貸。

其實,本來有大學邀班宇去做客座講師,給在校生分享一些實務。他饒有興致,清淨的校園環境對他來說引人入勝,但被他辭職在家的全職太太否掉了。

“錢給的不多,風險卻不小”。這是他太太對這份差事的評價,他在工作中有多受歡迎,他的太太就有多緊張

“每次出去應酬,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還要給家裡反覆解釋,中年男律師可太難了”。說完這話,班宇匆匆告辭,起身去赴晚上的酒局。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04.掙點兒錢就行了,千萬別談理想。

鄭執,1984年生,2007年從北京某名校法學院畢業,刑辯律師,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剛開始做刑辯時很苦,好多人都不能理解,她一個名校畢業的女生,為什麼走這條路。

畢業後,她是整個班收入最低的一個,當時的她,一心想著多積累經驗,拓展自己的案源,多掙點兒錢,不辜負身在農村的父母。

後來,她的錢掙到了,案子都是由她挑著做,家裡的生活狀況大大改善,家裡的親朋好友人人都羨慕鄭執父母,養出了一個“有能耐”的大律師。

“年輕的時候以為窮是最大的問題,現在看來不是”。選擇做刑訴事出有因,出生在“超生”家庭,她從小看盡了父母受的委屈,只為了一個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的政策。

鄭執現在也經常遇到一些挺委屈的案子,但是經驗告訴她,這類案子做不得。她還有一家老小要顧,離不開那張小小的執業證書。

她曾經跟當初帶她的師父,傾訴過自己的苦惱,對方沉默了少頃說:做這一行,你圖個掙錢還算容易,千萬別執著於實現什麼理想,那可比掙錢難太多了。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提到做律師的好處,賈行家說,它給了我安身立命之本;雙雪濤說,它讓我有機會更早認清自己;鄭執說,它讓我尚且能夠保有理想。

“中年危機”本來在39—50之間高發,社會的新陳代謝不斷加速後,把它更早推到了很多人面前,律師同樣逃不開。

人到中年,簡單的困難基本解決殆盡,餘下的,婚姻、健康、事業,都是千頭萬緒,要用畢生精力去面對的問題。

生活本來就是問題接著問題,麻煩接著麻煩。而律師,最不懼怕的就是危機,因為別人眼中的麻煩,正是律師面前的機遇。

應受訪者要求,賈行家、雙雪濤、班宇、鄭執均為化名。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文 | 玉林羅美蘭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35歲,在互聯網行業進入一個尷尬期。

企業認為上了這個年紀的人,油滑、價高、不扛造,於是他們總在裁員時首當其衝,找工作時備受嫌棄。

每到此時,就會有人提出,還是律師和醫生好——越老越值錢,職業沒有瓶頸。

真是這樣嗎?我們採訪了四個年近35歲的律師。

01.中年律師,賺錢不多像是原罪

賈行家,1984年生人,今年剛好35歲,一家本地所的執業律師。

被問到如何看待“律師越老越值錢”這個觀點,他愣了一下緩緩回答:那是因為“不值錢”的早被淘汰了吧。

賈行家徘徊在這個邊緣,不尷不尬。跟互聯網行業的35歲中年人不同,作為律師,他沒有享受過任何行業紅利,07年剛入行的時候,每個月工資是500塊。

兩三年間,同學中有些跳槽去了大所,有些迅速獨立出來做自己的業務,有些人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只有他,不溫不火,不好不壞,做到現在。

作為一個入行10年的“老人家”,賈行家依然跟新進所的年輕人們,一起擠在公共辦公區,拿著不多不少的工資,名片上一直也只是印著:某所律師,前後沒有任何title。

不過其實無妨,他只把律師當作一份文職工作,並不善於交際,也很少主動去拉案子。

“初次見面的人問職業,我說律師,對方多半答:你們律師好哦,賺得多。這時候我只有苦笑,作為律師,人到中年,不能賺大錢,好像是原罪”。

說這話的時候,賈律師臉上浮現出同款苦笑。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02.賣掉律所的80後主任

雙雪濤,1982年生人,36歲,西南某政法學校畢業,某律所主任。

初次見到雙雪濤,我們稱呼他為雙主任,他趕忙拒絕。“主任現在是我的頭等傷心事,不要再提了”。原來他正在準備賣所。

一個下午,雙雪濤帶我們參觀了他的律所,樓還在,人已空。從偌大的辦公區和現代化的裝修可以看出,這個所曾經規模不小,饒有追求。

雙雪濤入行兩年就自己拉到一個不小的案子,夠吃大半年那種,不到五年,成為當時所裡最年輕的合夥人。

他當時的主任是一個沉默寡言的老律師,雙雪濤總覺得主任太過求穩,產生了一種“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估量了一下內部“篡位奪權”希望渺茫,他索性自己出去開了一家所。

“我當時應該算最年輕的一批80後主任,人前享盡讚譽,風光無限。但事實上,做主任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且不說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僅管理律師這一件事,真的可以說,是這世界上最難的工作之一”。

作為一個規模不大,野心不小的本地所,組建團隊就足夠頭疼。能力差的看不上,能力強的留不住,幾個合夥人之間,問題叢生,矛盾不斷。

雙雪濤能感受到,年輕的合夥人中,也有人在打“彼可取而代之”的主意。於是沒維持幾年,盛極一時的律所,就到了這番光景。

說到之後的打算,雙雪濤表示還沒多想,他一心只想抓緊賣了律所。曾經心嚮往之的雄心壯志,如今成了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箇中滋味,我們難以得知。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03.

老婆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班宇,1985年生,即將邁入35歲,一家知名大所的合夥人。

“我真的是做律師做疲了”。班宇一見面就說。在這個越做越精,越做越窄的行業裡,枯燥是每個人都逃不掉的宿命。

班宇沒有什麼做領導的喜好,所以在合夥人這個位置上心安理得,律協的競選他都敬而遠之。

即便如此,業務的壓力讓他躲不掉一個又一個酒局,畢竟團隊裡那麼多人要靠他吃飯,儘管多年的應酬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可為了足夠多優質案源,他仍然責無旁貸。

其實,本來有大學邀班宇去做客座講師,給在校生分享一些實務。他饒有興致,清淨的校園環境對他來說引人入勝,但被他辭職在家的全職太太否掉了。

“錢給的不多,風險卻不小”。這是他太太對這份差事的評價,他在工作中有多受歡迎,他的太太就有多緊張

“每次出去應酬,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還要給家裡反覆解釋,中年男律師可太難了”。說完這話,班宇匆匆告辭,起身去赴晚上的酒局。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04.掙點兒錢就行了,千萬別談理想。

鄭執,1984年生,2007年從北京某名校法學院畢業,刑辯律師,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剛開始做刑辯時很苦,好多人都不能理解,她一個名校畢業的女生,為什麼走這條路。

畢業後,她是整個班收入最低的一個,當時的她,一心想著多積累經驗,拓展自己的案源,多掙點兒錢,不辜負身在農村的父母。

後來,她的錢掙到了,案子都是由她挑著做,家裡的生活狀況大大改善,家裡的親朋好友人人都羨慕鄭執父母,養出了一個“有能耐”的大律師。

“年輕的時候以為窮是最大的問題,現在看來不是”。選擇做刑訴事出有因,出生在“超生”家庭,她從小看盡了父母受的委屈,只為了一個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的政策。

鄭執現在也經常遇到一些挺委屈的案子,但是經驗告訴她,這類案子做不得。她還有一家老小要顧,離不開那張小小的執業證書。

她曾經跟當初帶她的師父,傾訴過自己的苦惱,對方沉默了少頃說:做這一行,你圖個掙錢還算容易,千萬別執著於實現什麼理想,那可比掙錢難太多了。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提到做律師的好處,賈行家說,它給了我安身立命之本;雙雪濤說,它讓我有機會更早認清自己;鄭執說,它讓我尚且能夠保有理想。

“中年危機”本來在39—50之間高發,社會的新陳代謝不斷加速後,把它更早推到了很多人面前,律師同樣逃不開。

人到中年,簡單的困難基本解決殆盡,餘下的,婚姻、健康、事業,都是千頭萬緒,要用畢生精力去面對的問題。

生活本來就是問題接著問題,麻煩接著麻煩。而律師,最不懼怕的就是危機,因為別人眼中的麻煩,正是律師面前的機遇。

應受訪者要求,賈行家、雙雪濤、班宇、鄭執均為化名。

律師就沒有35歲危機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