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技之長的打工一族,看不到希望怎麼辦?給你乾貨分享

沒有一技之長的打工一族,看不到希望怎麼辦?給你乾貨分享

#扶貧達人在行動# 現在回到農村,你會發現大部分年輕人都不在家了:有學歷的人通過上大學的途徑在城市裡邊找到一份工作,安家立業、結婚生子,走出農村的大門;沒有學問的年輕人也都外會出打工,謀取一份收入超過在家種地的工作,大部分是靠體力來換取收入,掙了錢再回來安家立業。因此現在大多數待在農村老家的也都是些婦孺幼兒或者年紀大了行動不便的人,這便有了農村留守人群的說法。

那些通過上學這條路走出農村的人,大部分情況都有一份相對體面的工作,先不說技術含量如何,起碼穩定、持續性強,養家餬口不成問題,也有社保等福利。這類人在農村屬於“有出息”的一代。

沒有太大學歷的農村人,外出打工,多數都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作,如建築工地、工廠流水線、快遞運輸、後勤物業(保安、清潔工)、家政服務等。對於這個類型的人來說,內心是很苦惱的,因為處於上有老下有小、沒有一技之長、想實現自我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局面,是比較尷尬的一類人。

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村人很辛苦,付出的汗水和收穫的很難成正比,多數都是一大早起來幹活,一天工作少說十來個小時,晚上再拖著疲憊的身軀在狹小的空間內休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只能趕到逢年過節,工地停工、工廠歇業了才可以回家團聚,有時候甚至為了多賺點錢,節假日也不會輕易回家。這種工作也只能是吃青春飯,穩定性很差,在年輕時候賺點錢,一旦上了年紀就被人嫌棄,無奈回家。

由於受學歷和圈子的限制,在外打工的農村人是非常的無奈,特別是年輕人,總想找到自己的價值,總想擁有一技之長,但是卻沒有合適的出路和明確的工作規劃,導致一度的認命,還是在重複的做體力性勞動,感覺前途無望,壓力很大。

其實作為一個能夠吃苦耐勞的農村外出打工一族,還是需要規劃一下自己的職業生涯,不能夠侷限於目前的現狀,要找到持續的未來發展。

針對這類職場人,我根據實際情況做如下的建議:

沒有一技之長的打工一族,看不到希望怎麼辦?給你乾貨分享

第一、儘快脫離重複的體力勞動,尋找適合自己“有點技術含量”的工作

很多外出打工的農村年輕人,之所以苦惱,是因為感覺自己乾的活技術含量太低,也沒有積累,長時間都是通過體力勞動換收入,不能培養出來一技之長,才出現前途無望的感覺。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的跳出來這種重複勞動的工作,尋找一個有點技術含量的工種,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有人可能會說,不讓我幹基礎工作,那我就失業了,根本找不到工作。這個想法很正常,不過卻不是現在職場的現實情況,現實情況是隻要你能夠勇於去發現和尋找機會,肯定有合適自己的工作。

我舉個身邊的例子:老家有個親戚,初中畢業沒有太多文化,之前是在鄭州的思念食品廠流水線工作的,每天都是兩班倒,重複的做著食品加工的工作,累的不行,收入也就三四千,好的時候也才四五千。一開始她是很害怕失去這個工作的,因為她覺得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工廠裡邊做不下去就失業了,但是也沒有合適的,很苦惱。

有一次,她聽說海底撈在招聘服務員,工資還可以。其實服務員也是一個比較基礎的工作,但是海底撈有很完善的培訓機制,可以學習到一些餐飲的門店管理和接人待物的禮儀知識。出於這個考慮,她就直接請假去參加海底撈服務員的招聘了,因為對方也沒有限制學歷,加上看她能夠吃苦,順利的錄取了,成了海底撈的一名基層服務員。

加入海底撈以後,她非常珍惜這個平常人覺得也很底層的崗位,認真學習培訓知識,非常的勤快,一段時間以後就瞭解了餐飲行業的中這種高要求的服務流程,自己的氣質也隨之改變了。從以前一個基礎的流水線工人,已然成為了一個能夠算作餐飲行業的人員。

經過兩年的努力,帶著海底撈門店工作的經驗,現在去了一個小品牌火鍋店做門店主管。這個轉變中,她只是把之前看到的管理辦法用到了新的工作崗位上,現在做的很順心,收入也高,成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範疇的農村打工人員。

每當問起她的經歷,她都會說,一定要勇於去尋找機會,找到一個合適的點,培養出來能夠成為自己一技之長的經驗,這樣才是持續的發展。

從這個案例中,如果那些還在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農村外出打工者,希望能夠從這一點中得到一些感悟,早日轉型。

沒有一技之長的打工一族,看不到希望怎麼辦?給你乾貨分享

第二、多轉變思路,從手頭的工作中找到捷徑和竅門,培養成一種事業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很多農村出來打工的人,大家雖然都在工地上幹,雖然都在同一個流水線上幹活,但是最後的區別和賺到的錢是很大差異的。有的人在工地上都是每天按照包工頭的要求幹活,搬磚、抹灰,也沒有什麼社交活動,最後都是領的死工資;有的人沒事了和包工頭一起喝個酒、抽個煙,拉拉關係,慢慢的轉到了輕鬆的監工或者日薪更高的工種;還有的人慢慢的熟悉以後就經常帶著家鄉的人過來工地上幹活,成了小小包工頭,還能夠拿人頭費,時間長了自己也有了民工團隊,成了大哥。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來,即使你現在從事了很基礎很沒技術含量的工作,但是也一定會有訣竅和轉變之處的,就是需要自己租琢磨和發現。

再比如,你在工廠裡邊上班,因為工廠是常年招工的,你是否能夠尋找個機會通過介紹別人上班來實現收入或者通過自己的一些技能,來和你的直接領導建議一種關係,找到一種快捷的辦法來脫離純粹的體力勞動。

我身邊有個例子,在工廠裡邊做機器操作員的,也是一線員工,但是他經常研究機器的操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慢慢的成了老師傅,得到了領導的賞識,隨之崗位也產生了變動,實現了小小的轉變。

第三、學習和社交是作為外出打工農村人的突破之處

對於這類職場人,學習其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概念,並不是看書或者學理論知識,更多的是學習身邊人的優點和目前工作相關的技巧,要多琢磨。一般來說,從事基礎工作的農村人,大部分都是上班時候機械的幹活,下班時間吃飯、逛街、看手機,這種生活節奏對自己以後的發展是一個毀滅性的存在,溫水煮青蛙最終也會殺死青蛙的。

不管你現在做的怎麼樣,你們同樣做一件事的人群中肯定有比你做的好的,這一點就是你觀察和思考的地方。首先你要趕上他的進度,其次你要超越他。有時候你能夠想出一些來自一線的建設性意見,領導肯定能夠看到你,也是自己轉變的機會。

另外,我的觀點認為:從事基層工作的人,對自己有直接轉變和影響的人就是直接領導,比如你的工頭或者主管。平時對這種人一定要好好的對待,等你們熟悉了以後,他肯定會在職權範圍內給你一些便利,這就是轉變。

不要小看基層的小領導,他們賺錢的門路很多的,只是願不願意帶著你而已,這一點自己也要意識到。另外凡是你能夠接觸到的人,一定多聊聊對方有沒有什麼好的工作出路,哪怕是一個點,你也要思考一下能不能幹,能不能去行動。

沒有一技之長的打工一族,看不到希望怎麼辦?給你乾貨分享

第四、一門心思的幹活對於外出打工的農村人並不是好的品質

特別是基層工作者,一門心思的踏踏實實幹活固然是好品質,但卻不是這個崗位和環境中最好的行為。因為你只是一心幹工作基礎工資,領導可能真看不到你的努力和付出,會認為這是你本來該乾的事情,長時間下來不見得能夠有出頭之日。

一定要多和別人聊,比如多溝通自己親戚們看看有沒有在哪裡做的比自己先好點,果斷的找他去,每次進步一點點就行了。沒事了多去主管那裡坐坐,帶點小禮物,這都是作為基層工作者要做的事情,量變積累下來會成為質變的,不要小看每一點的舉動和付出。

有的人可能自己沒有找到合適的思路,但是和別人聊天過程中不定發現了某個點,然後你就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了,肯定能夠實現改變的。也有很多人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沒有技術含量,但是自己的某個親戚雖然也是基層,卻比自己現在要強,拿就果斷的聯繫一下,跟著別人一起去幹,早晚能夠做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第五、農村人都是很辛苦的,窮則思變,不能甘於現狀,更不能認命

首先確認一點,工作和階層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大家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分工和角色不一樣,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價值。很多農村人,遇到合適的機會,加上自己能夠吃苦耐勞的品質,也是能夠幹出一番事業的,這種信心一定要有。

最後,希望我的一點看法和感悟能夠給你帶來啟發,早日實現自己的事業發展,脫貧致富。

沒有一技之長的打工一族,看不到希望怎麼辦?給你乾貨分享

歡迎關注頭條號【沈理職談】,每天給你分享職場原創觀點,助力職場每一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