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言法事 :裁判為什麼吹“黑哨”

明言法事

裁判為什麼吹“黑哨”

李曙明


明言法事 :裁判為什麼吹“黑哨”


5月17日,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行的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女子73公斤以上級決賽中,中國選手、里約奧運會冠軍鄭姝音在20∶10大比分領先東道主選手的情況下被判負。整場比賽,對手沒有一次主動得分,只是一次次將鄭姝音推出界外;每推出一次,裁判警告鄭姝音一次,罰一分,當警告來到第10次的時候,裁判直接吹停比賽,判對手獲勝。被判失利的鄭姝音癱倒在地,直到走上領獎臺時仍泣不成聲。20日央視體育新聞消息,中國隊已提出申訴,要求改判並將這名裁判終身禁賽。

接受央視採訪時,鄭姝音眼含熱淚雙手合十:“我拜託裁判公平些”;中國跆拳道隊主教練管建民也稱“從沒見過這樣的決賽”。如果說,作為當事人,隊員和教練的判斷可能未必完全客觀,那麼,“局外人”的觀點更有說服力,據媒體報道,比賽現場多名國際官員表示“鄭姝音的金牌被偷走了”。

中國提出申訴,世界跆拳道聯盟會改判嗎?會對這名裁判作出處罰嗎?我無從判斷,倒是想以這件事為引子,探討一下“黑哨”話題。“黑哨”並非體育賽場獨有現象,很多社會生活領域都存在。一個社會,“黑哨”越少,百姓幸福指數也就越高,這麼說,大抵沒錯。

一名裁判吹“黑哨”,無非兩個原因,一是“水平低”,二是“心不正”。先說“水平低”。裁判,一步步往上走,從國內低等級比賽吹起,積累一定經驗後,去裁高等級比賽,最終成為國際裁判。裁判晉升很嚴格,能夠脫穎而出的,專業能力應有保證,但這是就總體而言的,個別人濫竽充數,也免不了。賽場上的他們,也很努力,想把裁判工作完成好,但能力所限,錯誤判罰不斷。主觀上,他們並不想吹“黑哨”,但無論是對比賽結果的影響,還是觀眾的觀感,這就是“黑哨”。

比“水平低”更可怕的,是“心不正”。不知道世界跆拳道聯盟會對此次裁判判罰作出怎樣的認定,如果認定“黑哨”,原因應該不是“水平低”,更大可能是“心不正”。這名裁判曾於2015年當選世界跆拳道聯盟年度最佳裁判,專業水平毋庸置疑。

“心不正”,也分兩類,一類是利益誘惑下的“心不正”。通俗說,就是誰給利益(包括但不限於錢)我向著誰吹。中國足壇掃黑風暴中倒下的裁判,2002年韓日世界盃上那些胡裁妄斷的裁判,均在此列。而在社會生活領域,收了錢把官帽發給行賄者的官員,則是典型的官場“黑哨”。

還有一類“黑哨”,沒有經濟利益糾葛,但就是看某一個隊不順眼,作出的判罰多對其不利。NBA賽場,有某位裁判是某支球隊“殺手”的說法。一支球隊本來勝率很高,但這名裁判執法的場次,卻輸多贏少。至於背後原因,外人無從知曉,不知裁判自己是否說得清。

對不同類型的“黑哨”,處理方式也不一樣。“水平低”的裁判,心不壞,但到了一個能力不能勝任的位置,外人不滿,他自己也難受,離開,去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或是明智選擇;出於利益吹“黑哨”的,必須從賽場消失;至於最後一種,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即便沒有利益因素參與其中,也不是裁判的合適人選。

最後要說的是,對於各個領域的“黑哨”,我們要有足夠的警惕,但也切忌神經過敏,看誰都像“黑哨”。之所以說這個,是因為最近看NBA季後賽,發現罵裁判似乎是一種時髦。從我這個資深球迷角度,多數場次裁判判罰並無問題,球迷不滿,重要原因是選擇性遺忘:對主隊有利的判罰記不住,一旦不利就開罵——當我們將自己是否獲利作為是否“黑哨”的判斷標準時,結論一定是錯的,因為你的心也已經偏了。

(作者系本報評論員)

來源:檢察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