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天柱山 建築 劉金山 鐵道游擊隊 微遊棗莊 2017-06-07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5.18世界博物館日5.19中國旅遊日剛剛過去,棗莊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博物館和散佈在各處的歷史遺蹟卻是棗莊真實的歷史記憶,雖然沒有成為旅遊景點那樣越來越精緻,門票越來越貴,卻值得我們一看值得我們通過它們這扇小窗口瞭解棗莊的歷史和文化。

蔡莊鐵道游擊隊紅色文化展覽館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地點:棗莊市市中區永安鎮蔡莊村委會駐地

鐵道游擊隊主題展覽館

蔡莊是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劉金山和副大隊長趙永泉的家鄉,

鐵道游擊隊又稱魯南鐵道大隊,其前身為棗莊情報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活躍在魯南地區的一支抗日隊伍。 他們以棗莊為中心,戰鬥在百里鐵道線上,依靠群眾,協同主力部隊,採取聲東擊西的游擊戰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浴血奮戰。他們以鐵道游擊戰這一特殊的戰鬥形式,頑強不屈的打擊日本侵略者。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展覽館2016年5月26日開館,設有抗戰展廳、文史展廳、鄉村記憶展廳、影音室、書畫室5個展廳,下步還將修建劉金山、趙永泉故居、藏槍地窖,抗戰地下聯絡點等。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薛城西倉古橋、孫家大院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地點:薛城區西倉

西倉古橋

西倉古橋,位於薛城區陶莊鎮西倉橋村南,橫臥蟠龍河上,始建於唐代,是青石結構的聯拱石拱橋,橋長60米、5孔,孔高7米,跨度8米,橋底寬11米,拱圈採用並列式砌築工藝,孔間迎水一側砌有分水牆,高4.5米,牆上各臥一分水獸,橋頭兩側各立一對石獅。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地點:薛城區西倉

西倉孫家大院

孫家大院 ,經文物部門考證為明末清初孫氏先人建造,距今已近400年, 孫氏家族是當地大戶,祖上曾在壽光縣衙、孔府做官,後經商,開設多處當鋪,發跡後不惜斥巨資營造宅第。孫氏家族宅第建築佔地100多畝,屬典型的北方套院式建築,分為一、二、三進院,最後是堂樓。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孫家大院的昔日規模和檔次可與山西喬家大院相媲美的古老宅院。

1952年收回歸國有的孫家大院,開始用作辦學之地,為滿足辦學的一時之需,許多古房、古樓先後被大膽地拆除或改造,但是仍然完整的保留了東西客屋、堂樓等8處古建築房屋38間。雖經過多次改造,仍能看得出來孫家大院房屋整體佈局嚴謹規整,房屋結構外形莊重大方,堅固耐用, 其建築風格以及建築中所帶有的形態各異的石雕、木雕、磚雕構思巧妙、刀工精細。古薛先民在魯南大地留下的人文景觀極其貧乏,而能集中體現明清時期北方民居建築特點、民俗風情的孫家大院應是難得的一處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孫家大院石雕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孫家大院木雕 雀替

嶧縣方屋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地點:嶧城區城區內

古嶧縣縣衙方屋

古嶧縣縣衙在經歷了魯南戰役時只剩一下了一座位於老縣衙門裡的大堂和二堂之間,官方的會議廳和接待廳的方屋。該建築呈曲尺形,青磚瓦木結構,中間起脊四面坡,頂部現已換成紅瓦,俗稱方屋。

另外在方屋的周圍還有嶧縣老城始建於元代的城牆和西門以及南關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俗稱公雞樓)以及鐵樓和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公雞樓

建於1929年的嶧縣天主教堂,由荷蘭人伯多祿神父聘請設計兗州天主教堂的工程師邢路加規劃設計而成,歷經一年半建成。

據當地老百姓回憶介紹說:當時的天主教堂最前面的鐘樓最頂端有一個公雞風向標,當地人又稱天主教堂為“公雞樓”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南關基督教堂

嶧城南關基督教堂始建於1906年,由美國基督教會所建,屬於西洋式結構。建築面積:東西長30米、南北寬30米。分上下三層,並且有地下室,建築面積為900平方米。

柴胡店張家大院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地點:滕州柴胡店鎮小石樓村,

張家大院

張家大院是滕陽鴻儒、清代名士、國學音韻大師張畊的故居。始建於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距今已近231年,村裡人習慣稱其為“張家大院”。

張畊24歲(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時,在其屬地現小石樓村不惜斥巨資營造宅第,當時叫“石家樓別墅”。後成張氏家族分支宅第,有東西5個分院、30餘處四合院、220餘間廳室組成,總佔地120餘畝。

現僅存中大院內四合院3處,計有廳堂20間,佔地20畝。

嶧城天柱山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地點:嶧城城區南約3公里

天柱山及貞修庵

天柱山原名葛嶧山,據傳嶧城的“嶧”便來源與此山。《嶧縣誌》對天柱山多有描寫,天柱山上有大佛寺和佛母塔,佛母塔,塔高四十餘米,九層,以方磚和楠木建成。繞塔古樹數百株,茂密陰森。大概天柱山之所以由葛嶧山稱之為天柱,與山頂上的這座塔有關係,天柱山雖小,但因山上有佛母塔而聞名,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散佈在棗莊各處值得一看的歷史記憶

《嶧縣誌》記載 ,天柱山下有一個孔善人,樂善好施。他有一女兒,聰明伶俐,聽讀佛經後即能理解大意。到了始嫁的年齡,而誓不嫁人,一心向佛,於是削髮為尼,法號“性訓”。居茅屋上香誦經,種地化緣,早晚操勞。盡數十年積蓄,先後創建了大殿、千佛閣、庵院。由於其樂善好施,廣結善緣,庵裡香火旺盛,成為魯南名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