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火車站升級改造:見證時代變遷'

"

編者按

歷史因銘記而永恆,精神因傳承而不滅。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和天水解放70週年,天水日報新聞週刊今日推出“憶往昔歲月·看今朝變化”——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暨天水解放70週年宣傳報道活動的第二期——《追尋紅色記憶 重溫崢嶸歲月》。

天水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文字記載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建國以來,尤其是實行市管縣體制以來,天水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功能不斷提升,正在向現代化大城市邁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7月24日至26日,天水日報新聞週刊採訪組記者兵分兩路,前往秦州、麥積進行採訪,充分挖掘這一段段耐人尋味的紅色記憶,記錄下一個個歷史與現實對話的感人瞬間,重溫這段激情歲月。與此同時,記者還通過挖掘天水解放70年來秦州、麥積兩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等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出生在新中國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折射出70年來時代變遷,感受天水這座歷史古城的驕傲和榮光。

天水火車站升級改造

見證時代變遷

"

編者按

歷史因銘記而永恆,精神因傳承而不滅。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和天水解放70週年,天水日報新聞週刊今日推出“憶往昔歲月·看今朝變化”——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暨天水解放70週年宣傳報道活動的第二期——《追尋紅色記憶 重溫崢嶸歲月》。

天水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文字記載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建國以來,尤其是實行市管縣體制以來,天水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功能不斷提升,正在向現代化大城市邁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7月24日至26日,天水日報新聞週刊採訪組記者兵分兩路,前往秦州、麥積進行採訪,充分挖掘這一段段耐人尋味的紅色記憶,記錄下一個個歷史與現實對話的感人瞬間,重溫這段激情歲月。與此同時,記者還通過挖掘天水解放70年來秦州、麥積兩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等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出生在新中國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折射出70年來時代變遷,感受天水這座歷史古城的驕傲和榮光。

天水火車站升級改造

見證時代變遷

天水火車站升級改造:見證時代變遷

□天水日報見習記者 馬凱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天水經歷了飛速發展的70年,這種發展在人們的出行方式上體現得尤為明顯。70週年的“滄桑鉅變”見證天水境內鐵路的鉅變,而鐵路的每次鉅變似乎都與天水火車站息息相關,從破舊的老站房到寬敞舒適“高大上”的新車站,天水火車站形象記錄了天水鐵路發展的歷程。

一座簡易的站房

隴海鐵路,中國鐵路史上修建時間跨度最長的鐵路之一,從20世紀初開始修建,從清末到20世紀五十年代,經歷了清朝滅亡、列強瓜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等各歷史階段,見證了中國半個世紀的發展變化。新中國成立以前,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緩慢延伸,隴海鐵路終於抵達了它當時所能達到的最西端——天水。

1945年,寶雞到天水鐵路全線建成,與之同時建成的還有天水火車站。如今翻開老照片,當時的天水火車站只有一間普通的站房。那時火車站為三等終端站,建築面積僅有527平方米,站線3股道,職工21人,日裝車最多不足20頓,日發送旅客只有100餘人。由於寶雞到天水的線路穿行於渭河峽谷,隧道、橋樑、涵洞極多,鐵路隧道淨高比通行標準低,淨寬比通行標準窄,行車速度每小時僅10公里左右。當時國民黨軍隊潰退時,鐵路遭到破壞,天水火車站也遭到轟炸。

1949年,解放軍曾派一個軍參加寶天段鐵路修復工作,在修建過程中,有56名解放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不少同志負傷致殘,為紀念寶天鐵路建設成果和築路犧牲的革命烈士,築路戰士修建起了紀念碑,至今威武地聳立在寶天鐵路旁。

新中國成立初,計劃將隴海鐵路繼續向西推進,並 成立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負責全線建設工作。1950 年,天水縣萬餘名民工與鐵道兵團共同打開天蘭鐵路 的修建的序幕。大鐵杴、道釘撬棍、翻軌撬槓、洋鎬,這是當時建設者修築鐵路時所用的工具,他們憑藉著一腔熱血和手中簡單的工具,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就建成天蘭鐵路。而盼望了半個世紀的隴海鐵路也至此完成了它最後的工程。也就在建成當年,天水火車站立即升為二等站,在此之後的幾十年裡,隨著鐵路運輸的發展,天水火車站便開始了斷斷續續的擴建改建。

1956年,增建3股道,2座倉庫。

1965年改造舊站房,候車室由139平方米增為321平方米。

1968年新建售票房。

1972年,全站職工增至458人,日均裝車19輛,卸車46輛,日發送旅客1390人左右。

……

火車不冒煙了

上世紀60年代,全國範圍內進行電氣化改造。天水境內的“寶天”和“天蘭”鐵路,也分別於1979年與1981年進行電氣化改造。火車由蒸機車牽引變為電力機車牽引,牽引量也大大增加了,平均時速由每小時30公里提高到每小時50公里。1984年5月1日,經過三年的電氣化改造,“天蘭”鐵路竣工。天水境內的火車從過去的蒸汽機車、內燃機車換成了電力機車,再也不冒煙了。

也是由於電氣化鐵路的通車運營,老舊站房的吞吐量達不到要求,80年代便開始新站的修建。1989年6月,車站新站房竣工交付使用,改造後的天水火車站站內照明和信號設備,將原來的木質高架投光燈改為5座燈塔,電鎖器聯鎖改電氣集中聯鎖。站房竣工面積為5614平方米,其中普通候車室830平方米,母子候車室110平方米,軟席候車室95平方米,行包房473平方米,售票廳271平方米。當時為配合市區規劃,新站房採取了非對稱式建築,站房上頂高48米的鐘樓也是在那時建立,那是天水重要的城市地標。對於許多天水人、甚至90後來說,這座建築是一個抹不掉的印記,在無數個離別和相逢的瞬間,它作為一個背景形象安安靜靜地矗立在那裡,成為天水人對那個時代出行的回憶。

也就在新站建成的第二年,天水火車站提級為一等站。據統計,1990年天水火車站全站已有18股道,日均裝車41輛、卸車61輛,日均發送旅客3140人(次)。有兩個貨場,西貨場有貨物線4股,倉庫4座2015平方米,10噸和20噸門吊各1臺,卸煤機2臺,總面積5.77萬平方米;東貨場有貨物線6股,倉庫5座2902平方米,6噸和20噸門吊各1臺。提升改造後的天水火車站承運能力已大大改善了。

與高鐵時代呼應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往返於天水站的客流、物流有了飛速增長,而老天水站如同留在時光裡的舊設備,再也無法滿足廣大旅客出行需要。2016年9月,天水站原站房正式淡出人們的視野,又一波的升級改造再次來臨。

2018年1月30日,承載著天水人民舊時記憶的天水火車站,在歷經14個月升級改造後,驚豔亮相。改擴建後的天水站站房總建築面積達到10916平方米,旅客公用使用面積增加2928平方米,其中候車廳新增1762平方米,售票廳新增746平方米,旅客服務場所新增420平方米,候車廳增加為3個。同時還新增加了12個檢票閘機,3部直梯,7部扶梯。車站的旅客吞吐量相比以前提高了一倍,極大方便和改善了旅客的出行候車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改造以修繕老建築保存城市記憶,新老建築和諧共存為目標,在設計施工的過程當中,對舊站房進行了加固,在保留原有外型特徵的基礎上,更具安全性,因此這次改造,算得上是一次在重現天水火車站原有風貌基礎上的改造。

在天水火車站提升改造的同時,伴隨著一聲響亮的鳴笛劃過天水南站上空,天水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高鐵時代”。2012年11月8日始建的天水南站,經歷四年半的修建,終於於2017年7月9日投入運營。這不僅是天水市交通運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也是天水市人民期望已久,翹首相盼的一件喜事。而新擴建的天水火車站也與寶蘭客專上的天水南站形成高鐵與普鐵的有效呼應,加快天水與周邊城市的經濟交流和人員往來。

從破舊的老站房到寬敞舒適“高大上”的新車站,從蒸汽機車到高鐵時代,從時速10公里到時速250公里,鐵路的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速度,更多的是天水百姓幸福指數的提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