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升級版創新力量如何煉成?

■開欄語

曾經被吳曉波形容為“中國新興企業的搖籃之一”的中山,如今轉入了轉型升級的下半場。

3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18個省級科技專業鎮,擁有燈飾光源、紅木傢俱、遊藝設備、五金鎖具、燃器具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湧現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家用電器等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活力充沛的市場,活躍紮實的民營經濟,背後是中山37萬多家市場主體、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300家外商投資企業。但轉場中的中山,在全球價值鏈下參與國際分工、大灣區產業協調發展背景下面臨新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如何立足優勢產業,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質量升級;如何前瞻部署,佈局新興產業、培育創新力量。即日起,《南方日報·中山觀察》將推出“中山新經濟”欄目,聚焦新時代中山經濟發展命題,敬請垂注。

今年7月,中山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稱“康方生物”)與全球領先的一體化信息和技術型醫療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艾昆緯(IQVIA)再次握手,雙方將在創新醫藥臨床研究和開發開展從臨床服務、數據技術等方面展開深度戰略合作。

創立7年之後,康方生物逐步打開了局面:業務涵蓋腫瘤免疫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三大領域的10個產品,並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在日前由中國建設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榜樣的力量——2018‘FIT粵’科創先鋒大賽”上,康方生物憑藉出色表現獲得“創新飛躍獎”,同期上榜的還有廣東頂固集創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新達,他所摘得的是“領軍人物獎”。

在2018“FIT粵”科創先鋒大賽基礎上,結合世界級灣區科技創新發展的深度調研,南方日報社·南方經濟智庫、南方城市智庫聯合建行大學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中國建設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對上百家珠三角創新企業展開深度調研和分析,共同研究編寫《大灣區視野下的珠三角企業創新報告》(下稱《創新報告》),引發社會對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企業發展、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關注與討論。

對於面臨缺乏“大院大所”、與大灣區城市攜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中山來說,創新力量的培育意義尤為深遠。在追求數量和增量的基礎上,如何培育高水平、高質量的城市創新力量,是中山面臨的一篇大文章、一個大課題。

1

創新主體

規上高企貢獻全市40%以上工業總產值

據不久前召開的全市科技創新大會透露,中山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63家,總量達2378家,其中規上高新技術企業1003家,佔全市規上企業的29.16%,貢獻了全市40%以上的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2018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809.8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6.2%。

根據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評選2018年度中山市高新技術企業50強榜單,在中山市2018年高企創新綜合實力50強中,先進製造與自動化領域上榜企業17家,電子信息領域上榜企業16家,新能源與節能領域上榜企業6家,生物與新醫藥領域上榜企業5家。新材料、資源與環境、高技術服務等3個領域分別上榜3家、2家、1家。

從分析結果看,創新綜合實力50強企業營業收入總額達到813.3億元,90%的上榜企業的營業收入規模達到2億元以上。50強高企與全市高企在投入產出方面情況:50強高企以佔全市高企2.9%的企業數量,投入了佔全市高企36.7%的研究開發費用額,獲得國內發明專利授權數佔全市高企的31.3%,創造了全市高企66.5%的利潤額和44.4%的高新技術產品收入。創新綜合實力50強高企多數是經歷了10年以上的創新發展積累,超過八成企業持續經營時間達到10年以上,在全市的高企創新能力方面具有核心主導地位。

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評選出的高企成長50強。從各技術領域分佈情況來看,中山市2018年高企成長50強中,先進製造與自動化領域上榜企業16家,電子信息領域上榜企業15家,新能源與節能領域上榜企業9家,新材料領域上榜企業8家,高技術服務、資源與環境等領域上榜企業各1家。

從數據上看,中山創新綜合實力50強企業營業收入總額達到813.3億元,90%的上榜企業的營業收入規模達到2億元以上,50強高企以佔全市高企2.9%的企業數量,投入了佔全市高企36.7%的研究開發費用額,獲得國內發明專利授權數佔全市高企的31.3%,創造了全市高企66.5%的利潤額和44.4%的高新技術產品收入。而高企成長50強中,上榜企業2017年營業收入是2016年的1.1—59.9倍,其中84%的上榜企業營收增長率超過100%。這組數據側面反映了中山高企培育計劃的階段性成效,可見高企對於全市企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帶動作用、對未來提升城市競爭力來說,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是釋放出一個信號,中山高企梯隊在逐漸形成,新的動能正在儲備和培育。

2

搶抓機遇

“灣區新環線”帶動創新要素流動

除了成效,另外一組數據也值得關注:根據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評選發佈的2017年度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百強名單,全市有5家企業入選廣東省高企綜合創新實力百強,這個數量排在珠三角第六。

一個不得不正視的事實是,中山企業創新主體支撐作用仍有待提高。2017年,中山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1718家,其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但也不能忽略的是,取得大幅增速的前提是較低的基數。一個佐證是,2016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不到20%,科技創新企業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仍未被扭轉。

企業研發機構不僅僅是一個企業自主創新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同時也是企業推動行業進步,讓整個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對協同創新具有“搭臺”“外擴”“裡應”的作用。《創新報告》提到一項研究:以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平均數量為橫軸,平均研發費用投入強度為縱軸,構建各區域創新投入矩陣,以此描述各區域的創新投入情況。在第一象限內沒有任何城市,說明廣東省沒有城市能同時擁有較多的研發機構和較大的研發投入,還沒有一個地區能達到充足的創新投入;在第二象限的廣州、惠州、東莞、珠海等地都有較高的研發投入強度,但仍需繼續努力建設更多的研發機構;而中山處在第三象限,研發強度和研發機構都存有不足。

但新的機遇已然來臨。

《創新報告》指出,在基礎設施方面,《規劃綱要》明確要以連通內地與港澳以及珠江口東西兩岸為重點,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一小時通達。這一目標正在成為現實,伴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整個大灣區正式形成一個閉環。調研發現,伴隨廣深港高鐵的開通,一個從廣州坐高鐵南下東莞、深圳到香港,再從香港過大橋西行到珠海、澳門,然後從珠海、澳門搭城軌北上中山、佛山又回到廣州的“灣區新環線”已經成形,這個由中國軌道交通和中國“世紀工程”支撐的“新交通網”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第一個月已接載超150萬人次,這樣的人口流動頻率在全球也是獨一無二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要素在珠江東西岸加速流動。未來,深中通道建成通車,珠江東西兩岸的交通條件將進一步優化,也將持續降低粵港澳大灣區內創新資源流動的時間經濟成本。

位於深中通道西岸登陸點的中山,也將迎來“灣區新環線”紅利。

《規劃綱要》把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大灣區建設的首要任務。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中山的優勢在於具有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擁有活躍的創新產業環境,創業者從創意生產到產品推出的速度快、成本低。截至目前,中山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300家,456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並且吸引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中心、哈工大機器人無人裝備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相繼落戶——從中山近期的動作來看,其積極參與粵港澳聯合創新行動的信號十分明顯。

困局

提升中山創新能力的四大挑戰

科技創新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而中山市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創新發展仍然存在著創新基礎薄弱、集聚度不高、創新投入後勁不足等問題。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山仍有“短板”亟待補上。

挑戰 1

缺乏大科學裝置

目前,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深圳“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站和國家基因庫”、江門“中微子實驗站”、惠州“加速器驅動嬗變系統研究裝置”及“強流重離子加速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深圳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佛山先進製造科學與技術、東莞材料科學與技術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正式啟動建設。

從分佈現狀來看,國家大科學裝置分佈在廣州、深圳、東莞、惠州、江門5市,省實驗室分佈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汕頭、珠海、湛江、潮州、揭陽等市,均無一佈局在中山。

挑戰 2

高端創新人才數量較少

中山還存在高端創新人才不足問題,截至2018年,僅有14家博士後工作站。除去廣州、深圳等高端創新平臺集聚城市,同期的東莞超過20家,珠海40家,佛山超過60家。本地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數量極為有限,遠遠滿足不了中山市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

挑戰 3

研發投入增長乏力

《創新報告》指出,在各類要素成本不斷上升、內外經濟環境異常嚴峻的當下,創新,不僅事關企業的競爭力,還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調查顯示,珠三角科創企業的創新特徵趨於顯著,具體表現在:研發人員佔比和研發投入佔比顯著提升,突破性創新不斷湧現,等等。

從創新最需要的兩大要素(人和財)來看,珠三角科創企業越來越捨得“下血本”:在研發人員佔比調查所列選項中,近70%的企業研發人員佔比超過10%。其中,研發人員佔比20%—50%的企業達到38.14%;研發投入佔比亦是如此,近3/4的企業研發投入佔比超過5%。其中,10%—20%以上的企業達到41.24%,不足1%的僅為2.06%。

再比如,中山市全社會研發經費絕對量一直保持增長態勢,但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已經連續三年下降,從2014年的最高值2.39%下滑至2017年2.29%。

挑戰 4

缺乏高水平大學

放眼大灣區城市,廣州、深圳、香港的研究型大學數量遙遙領先;東莞有東莞理工學院、佛山有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江門有五邑大學,三所高校均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即使與珠海、惠州、肇慶相比,中山市高校仍有較大差距。

目前,中山市缺乏高水平理工大學和大院大所,5所高等院校中,均為應用型和高等專科高校,在知識創新體系中有著關鍵性作用的研究型大學數量為零。目前,中山全市僅有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三本)、廣東藥科大學中山校區(二本)、廣東理工職業學院中山校區(大專)、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大專)、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大專)5所高校,且均無碩士學位授予權。

破局

建更優創新平臺、聚更多創新要素、育更強創新產業

推動創新中山建設再上新臺階

為做好培育創新動能這篇大文章,近年來,中山市花了力氣、下了功夫。無論是高企數量、研發平臺等方面,相較於3年前都有很大的增幅。但不能忽視的是,儘管在“數量”上有很大的提升,對“質量”的追求仍有待強化。

破解中山發展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最根本的是要轉換髮展動力,圍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設更優創新平臺、集聚更多創新要素、發展更強創新產業,推動創新中山建設再上新臺階。

加快構建創新人才高地

做好人才集聚文章,中山已有謀劃。

據悉,中山於6月中旬向廣東省教育廳提交了中山科技大學的申報材料,目前已成立中山科技大學籌建辦,委託由市教體局管理。中山科技大學土地和建設資金承諾函已經市人大常委會審定通過,籌建辦正加緊向全球招聘校長、網羅教學和科研人才團隊。

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提出,支持澳門科技大學落戶廣東。從中山市政府透露的信息來看,香山大學已具備較為成熟的土地和硬件基礎。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召開建議提案辦理對話會,市教體局局長李嘉穎在會上透露,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已於2014年在板芙鎮購買了1800多畝土地及建築物,目前正在理順合作機制,爭取國家教育部的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框架下,推進澳門科技大學和中山市政府的合作,推動香山大學建設。

加快推進中山科技大學、香山大學建設,是中山加快提升中山市高校辦學層次和水平、培養一批創新型和緊缺適用型人才的先手棋。誠然,發揮好人才“第一資源”作用,還要突出抓好中山市“人才18條”政策的落實。近日,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召開2019年度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座談會,透露針對當前中山人才工作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中山市正研究制定系列改革舉措。其中,針對高層次人才引進偏少問題,中山將由市委組織部牽頭,相關人才部門配合,對7號文有關人才層次劃分進行梳理,完善人才認定標準,制定符合新時代要求和中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認定標準。

其中,在平臺建設方面,中山計劃借鑑深圳多所985大學研究院平臺模式和江蘇常州12所中科院分院創建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利用市場資源,舉辦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平臺。此外,中山計劃進一步提升中國中山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運營水平,理順園區發展規劃打造優質國家級留創園,吸引更多創新人才到中山創業。

參與珠江西岸科創走廊建設

通過主動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中山將加快引進聚集一批國際高端創新研發、孵化和科教平臺,爭取大灣區科技創新等先行先試政策在中山市實施;通過構建更加靈活高效的港澳科技創新合作機制,該市則計劃建設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促進技術、人才、資本、信息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通過抓好科技創新承載平臺建設,中山將建立高水平轉移轉化生態系統,吸引和支持國內外重大科研成果在中山市快速轉移轉化。

根據日前公佈的《中山翠亨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和《中山翠亨科學城城市設計》,中山將以國際化視野、前瞻性思維、創造性設計為宗旨開展城市設計國際諮詢的翠亨科學城,旨在打造為灣區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

我們可以從翠亨科學城的城市設計方案可以看出,翠亨科學城的規劃、佈局和城市功能的設計,是充分考慮到與深圳前海、深圳大空港、深圳海洋新城、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東莞濱海灣新區等區域重要節點關係的,尤其注重從強化灣區互動、粵港澳合作、東西兩岸融合發展、聯動周邊區域發展方面入手,在珠江西岸的創新軸上佈局了一個點。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山在翠亨新區佈局科學城,是該市在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軸建設、構建珠江口“A”字形重大創新載體的一個先行棋。這也代表了中山新時代城市建設的一個方向:以國際化視野、前瞻性思維、創造性設計,指導片區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

中山提升創新能級六大舉措

▶啟動新一輪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要點:對現行科技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和調整優化,突出重點領域重點方向,強化財政投入績效要求和使用效益,增強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強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與相關部門協力落實省在科研經費和科技項目管理、人才引進、知識產權、用地保障、稅收補貼、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改革舉措,全力打造優越創新環境。

▶積極爭取國家、省重大科技資源落戶

要點: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規劃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動在中山設立高端創新平臺,以平臺為依託吸引技術、人才、資本創新要素加快在中山市集聚。

▶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

要點:加大企業研發費後補助力度,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多層次培育發展瞪羚企業、高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各類創新型企業。積極探索懸賞揭榜制等新型組織方式,集中力量組織一批“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主動對接國家、省科技重大專項,推動一批優秀項目在中山落地產業化。

▶打造創新創業升級版

要點:牽頭謀劃建設集孵化、加速及科技服務於一體的科技園區,促進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平臺建設+人才團隊+成果產業化”的一體化佈局,推動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集聚區。大力支持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推動中山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提升發展科技金融

要點:發揮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公開遴選一批子基金,助力創新創業。完善普惠性科技金融政策,加強科技信貸風險控制,優化業務流程,提升科技信貸質量。積極對接科創板,鼓勵創新型企業上市。

▶加快集聚科技創新人才

要點:積極探索創新創業團隊評價新機制,全方位加大人才項目的扶持力度,加快引進培養中山市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物。強化引智服務,進一步完善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境外高層次人才認定等工作機制。

●南方日報記者 羅麗娟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