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為國家援助羅馬尼亞,還研製出了6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以長達49米、高達27米、總重2500噸的大型裝備,是我國出口的最大的機械設備,羅馬尼亞總統親自為這臺水壓機剪綵。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為國家援助羅馬尼亞,還研製出了6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以長達49米、高達27米、總重2500噸的大型裝備,是我國出口的最大的機械設備,羅馬尼亞總統親自為這臺水壓機剪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天重的另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子龍,曾是馮文彬的祕書。他1958年初中畢業進廠當學徒,60年參軍,65年復員回原廠。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為國家援助羅馬尼亞,還研製出了6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以長達49米、高達27米、總重2500噸的大型裝備,是我國出口的最大的機械設備,羅馬尼亞總統親自為這臺水壓機剪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天重的另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子龍,曾是馮文彬的祕書。他1958年初中畢業進廠當學徒,60年參軍,65年復員回原廠。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9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天津重型機器廠工人作家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這篇開“改革文學”先河的小說,主角原型就是馮文彬。

“歡迎喬廠長上任”“希望喬廠長從作品中走出來”成為當時人民的呼聲。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為國家援助羅馬尼亞,還研製出了6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以長達49米、高達27米、總重2500噸的大型裝備,是我國出口的最大的機械設備,羅馬尼亞總統親自為這臺水壓機剪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天重的另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子龍,曾是馮文彬的祕書。他1958年初中畢業進廠當學徒,60年參軍,65年復員回原廠。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9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天津重型機器廠工人作家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這篇開“改革文學”先河的小說,主角原型就是馮文彬。

“歡迎喬廠長上任”“希望喬廠長從作品中走出來”成為當時人民的呼聲。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所以說,天重出能人

不要說馮廠長和蔣子龍這樣的名人,就連保健站的魏其良大夫,都是治蕁麻疹的專家。而一般的中層領導也都不是等閒之輩,在天重很不起眼的人,一離開天重調到別的廠,立刻就顯露出在大廠見過大世面的優勢,很快就成為廠領導,或尖子式的人物。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為國家援助羅馬尼亞,還研製出了6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以長達49米、高達27米、總重2500噸的大型裝備,是我國出口的最大的機械設備,羅馬尼亞總統親自為這臺水壓機剪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天重的另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子龍,曾是馮文彬的祕書。他1958年初中畢業進廠當學徒,60年參軍,65年復員回原廠。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9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天津重型機器廠工人作家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這篇開“改革文學”先河的小說,主角原型就是馮文彬。

“歡迎喬廠長上任”“希望喬廠長從作品中走出來”成為當時人民的呼聲。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所以說,天重出能人

不要說馮廠長和蔣子龍這樣的名人,就連保健站的魏其良大夫,都是治蕁麻疹的專家。而一般的中層領導也都不是等閒之輩,在天重很不起眼的人,一離開天重調到別的廠,立刻就顯露出在大廠見過大世面的優勢,很快就成為廠領導,或尖子式的人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道


所以當時在天重上班的人,可以說是其他企業工人最羨慕的一群人。據當年天重的員工說,天重裡就跟個大迷宮一樣,如果徒步溜達,三天也轉不過來。廠區里布滿鐵道,無論是往廠裡進原料,還是向外運產品,沒有火車就拉不動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為國家援助羅馬尼亞,還研製出了6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以長達49米、高達27米、總重2500噸的大型裝備,是我國出口的最大的機械設備,羅馬尼亞總統親自為這臺水壓機剪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天重的另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子龍,曾是馮文彬的祕書。他1958年初中畢業進廠當學徒,60年參軍,65年復員回原廠。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9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天津重型機器廠工人作家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這篇開“改革文學”先河的小說,主角原型就是馮文彬。

“歡迎喬廠長上任”“希望喬廠長從作品中走出來”成為當時人民的呼聲。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所以說,天重出能人

不要說馮廠長和蔣子龍這樣的名人,就連保健站的魏其良大夫,都是治蕁麻疹的專家。而一般的中層領導也都不是等閒之輩,在天重很不起眼的人,一離開天重調到別的廠,立刻就顯露出在大廠見過大世面的優勢,很快就成為廠領導,或尖子式的人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道


所以當時在天重上班的人,可以說是其他企業工人最羨慕的一群人。據當年天重的員工說,天重裡就跟個大迷宮一樣,如果徒步溜達,三天也轉不過來。廠區里布滿鐵道,無論是往廠裡進原料,還是向外運產品,沒有火車就拉不動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6年:天津重型機器廠

“瞭解工人家中生活情況”介紹信


我家有親戚就是天重的工人,他說當年誰要能進天重,都會被別人高看一眼,對象都比別的廠好找,當年他朋友有個無縫雙面焊接的本子,據說全天津市也找不出幾個。

80年代初,那時候伊拉克焊石油管子,就在天津找這一批會雙面焊的人,一天一百美元,那時候工資一個月才多少錢,各位可能心裡也有點數吧。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為國家援助羅馬尼亞,還研製出了6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以長達49米、高達27米、總重2500噸的大型裝備,是我國出口的最大的機械設備,羅馬尼亞總統親自為這臺水壓機剪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天重的另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子龍,曾是馮文彬的祕書。他1958年初中畢業進廠當學徒,60年參軍,65年復員回原廠。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9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天津重型機器廠工人作家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這篇開“改革文學”先河的小說,主角原型就是馮文彬。

“歡迎喬廠長上任”“希望喬廠長從作品中走出來”成為當時人民的呼聲。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所以說,天重出能人

不要說馮廠長和蔣子龍這樣的名人,就連保健站的魏其良大夫,都是治蕁麻疹的專家。而一般的中層領導也都不是等閒之輩,在天重很不起眼的人,一離開天重調到別的廠,立刻就顯露出在大廠見過大世面的優勢,很快就成為廠領導,或尖子式的人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道


所以當時在天重上班的人,可以說是其他企業工人最羨慕的一群人。據當年天重的員工說,天重裡就跟個大迷宮一樣,如果徒步溜達,三天也轉不過來。廠區里布滿鐵道,無論是往廠裡進原料,還是向外運產品,沒有火車就拉不動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6年:天津重型機器廠

“瞭解工人家中生活情況”介紹信


我家有親戚就是天重的工人,他說當年誰要能進天重,都會被別人高看一眼,對象都比別的廠好找,當年他朋友有個無縫雙面焊接的本子,據說全天津市也找不出幾個。

80年代初,那時候伊拉克焊石油管子,就在天津找這一批會雙面焊的人,一天一百美元,那時候工資一個月才多少錢,各位可能心裡也有點數吧。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工資統計表


我問了幾個已經60歲左右的老工人,當時你們聽說有人在天重上班,第一反應是什麼?

不論他們文化程度如何,幾乎所有人都說兩個字:“牛B!”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為國家援助羅馬尼亞,還研製出了6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以長達49米、高達27米、總重2500噸的大型裝備,是我國出口的最大的機械設備,羅馬尼亞總統親自為這臺水壓機剪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天重的另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子龍,曾是馮文彬的祕書。他1958年初中畢業進廠當學徒,60年參軍,65年復員回原廠。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9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天津重型機器廠工人作家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這篇開“改革文學”先河的小說,主角原型就是馮文彬。

“歡迎喬廠長上任”“希望喬廠長從作品中走出來”成為當時人民的呼聲。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所以說,天重出能人

不要說馮廠長和蔣子龍這樣的名人,就連保健站的魏其良大夫,都是治蕁麻疹的專家。而一般的中層領導也都不是等閒之輩,在天重很不起眼的人,一離開天重調到別的廠,立刻就顯露出在大廠見過大世面的優勢,很快就成為廠領導,或尖子式的人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道


所以當時在天重上班的人,可以說是其他企業工人最羨慕的一群人。據當年天重的員工說,天重裡就跟個大迷宮一樣,如果徒步溜達,三天也轉不過來。廠區里布滿鐵道,無論是往廠裡進原料,還是向外運產品,沒有火車就拉不動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6年:天津重型機器廠

“瞭解工人家中生活情況”介紹信


我家有親戚就是天重的工人,他說當年誰要能進天重,都會被別人高看一眼,對象都比別的廠好找,當年他朋友有個無縫雙面焊接的本子,據說全天津市也找不出幾個。

80年代初,那時候伊拉克焊石油管子,就在天津找這一批會雙面焊的人,一天一百美元,那時候工資一個月才多少錢,各位可能心裡也有點數吧。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工資統計表


我問了幾個已經60歲左右的老工人,當時你們聽說有人在天重上班,第一反應是什麼?

不論他們文化程度如何,幾乎所有人都說兩個字:“牛B!”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之後隨著社會的變化,天重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正規工廠逐漸走下坡路,機器設備開始閒置。而根本不懂技術的農民,搞起了次等工廠,卻能賺到大錢。當時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

“不吃吃喝喝、請客送禮,怎麼拉生意?”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為國家援助羅馬尼亞,還研製出了6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以長達49米、高達27米、總重2500噸的大型裝備,是我國出口的最大的機械設備,羅馬尼亞總統親自為這臺水壓機剪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天重的另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子龍,曾是馮文彬的祕書。他1958年初中畢業進廠當學徒,60年參軍,65年復員回原廠。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9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天津重型機器廠工人作家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這篇開“改革文學”先河的小說,主角原型就是馮文彬。

“歡迎喬廠長上任”“希望喬廠長從作品中走出來”成為當時人民的呼聲。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所以說,天重出能人

不要說馮廠長和蔣子龍這樣的名人,就連保健站的魏其良大夫,都是治蕁麻疹的專家。而一般的中層領導也都不是等閒之輩,在天重很不起眼的人,一離開天重調到別的廠,立刻就顯露出在大廠見過大世面的優勢,很快就成為廠領導,或尖子式的人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道


所以當時在天重上班的人,可以說是其他企業工人最羨慕的一群人。據當年天重的員工說,天重裡就跟個大迷宮一樣,如果徒步溜達,三天也轉不過來。廠區里布滿鐵道,無論是往廠裡進原料,還是向外運產品,沒有火車就拉不動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6年:天津重型機器廠

“瞭解工人家中生活情況”介紹信


我家有親戚就是天重的工人,他說當年誰要能進天重,都會被別人高看一眼,對象都比別的廠好找,當年他朋友有個無縫雙面焊接的本子,據說全天津市也找不出幾個。

80年代初,那時候伊拉克焊石油管子,就在天津找這一批會雙面焊的人,一天一百美元,那時候工資一個月才多少錢,各位可能心裡也有點數吧。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工資統計表


我問了幾個已經60歲左右的老工人,當時你們聽說有人在天重上班,第一反應是什麼?

不論他們文化程度如何,幾乎所有人都說兩個字:“牛B!”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之後隨著社會的變化,天重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正規工廠逐漸走下坡路,機器設備開始閒置。而根本不懂技術的農民,搞起了次等工廠,卻能賺到大錢。當時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

“不吃吃喝喝、請客送禮,怎麼拉生意?”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荒廢的機器


於是,當時工廠裡只有招待所的生意最紅火

到上世紀末,天重產品的市場逐年萎縮,經營狀況日益惡化,到2000年底累積虧損4億多元,資不抵債,生存無望,於2001年1月20日宣告破產,在成徹底改制重組後,成立了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開始了艱難的重生之路。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為國家援助羅馬尼亞,還研製出了6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以長達49米、高達27米、總重2500噸的大型裝備,是我國出口的最大的機械設備,羅馬尼亞總統親自為這臺水壓機剪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天重的另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子龍,曾是馮文彬的祕書。他1958年初中畢業進廠當學徒,60年參軍,65年復員回原廠。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9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天津重型機器廠工人作家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這篇開“改革文學”先河的小說,主角原型就是馮文彬。

“歡迎喬廠長上任”“希望喬廠長從作品中走出來”成為當時人民的呼聲。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所以說,天重出能人

不要說馮廠長和蔣子龍這樣的名人,就連保健站的魏其良大夫,都是治蕁麻疹的專家。而一般的中層領導也都不是等閒之輩,在天重很不起眼的人,一離開天重調到別的廠,立刻就顯露出在大廠見過大世面的優勢,很快就成為廠領導,或尖子式的人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道


所以當時在天重上班的人,可以說是其他企業工人最羨慕的一群人。據當年天重的員工說,天重裡就跟個大迷宮一樣,如果徒步溜達,三天也轉不過來。廠區里布滿鐵道,無論是往廠裡進原料,還是向外運產品,沒有火車就拉不動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6年:天津重型機器廠

“瞭解工人家中生活情況”介紹信


我家有親戚就是天重的工人,他說當年誰要能進天重,都會被別人高看一眼,對象都比別的廠好找,當年他朋友有個無縫雙面焊接的本子,據說全天津市也找不出幾個。

80年代初,那時候伊拉克焊石油管子,就在天津找這一批會雙面焊的人,一天一百美元,那時候工資一個月才多少錢,各位可能心裡也有點數吧。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工資統計表


我問了幾個已經60歲左右的老工人,當時你們聽說有人在天重上班,第一反應是什麼?

不論他們文化程度如何,幾乎所有人都說兩個字:“牛B!”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之後隨著社會的變化,天重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正規工廠逐漸走下坡路,機器設備開始閒置。而根本不懂技術的農民,搞起了次等工廠,卻能賺到大錢。當時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

“不吃吃喝喝、請客送禮,怎麼拉生意?”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荒廢的機器


於是,當時工廠裡只有招待所的生意最紅火

到上世紀末,天重產品的市場逐年萎縮,經營狀況日益惡化,到2000年底累積虧損4億多元,資不抵債,生存無望,於2001年1月20日宣告破產,在成徹底改制重組後,成立了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開始了艱難的重生之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2019年5月,為控制汙染,包括江天重工在內的四家鋼廠宣佈搬遷,北辰區這座60年輝煌歷史的老廠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天重的最後一點痕跡,即將消失殆盡。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為國家援助羅馬尼亞,還研製出了6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以長達49米、高達27米、總重2500噸的大型裝備,是我國出口的最大的機械設備,羅馬尼亞總統親自為這臺水壓機剪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天重的另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子龍,曾是馮文彬的祕書。他1958年初中畢業進廠當學徒,60年參軍,65年復員回原廠。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9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天津重型機器廠工人作家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這篇開“改革文學”先河的小說,主角原型就是馮文彬。

“歡迎喬廠長上任”“希望喬廠長從作品中走出來”成為當時人民的呼聲。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所以說,天重出能人

不要說馮廠長和蔣子龍這樣的名人,就連保健站的魏其良大夫,都是治蕁麻疹的專家。而一般的中層領導也都不是等閒之輩,在天重很不起眼的人,一離開天重調到別的廠,立刻就顯露出在大廠見過大世面的優勢,很快就成為廠領導,或尖子式的人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道


所以當時在天重上班的人,可以說是其他企業工人最羨慕的一群人。據當年天重的員工說,天重裡就跟個大迷宮一樣,如果徒步溜達,三天也轉不過來。廠區里布滿鐵道,無論是往廠裡進原料,還是向外運產品,沒有火車就拉不動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6年:天津重型機器廠

“瞭解工人家中生活情況”介紹信


我家有親戚就是天重的工人,他說當年誰要能進天重,都會被別人高看一眼,對象都比別的廠好找,當年他朋友有個無縫雙面焊接的本子,據說全天津市也找不出幾個。

80年代初,那時候伊拉克焊石油管子,就在天津找這一批會雙面焊的人,一天一百美元,那時候工資一個月才多少錢,各位可能心裡也有點數吧。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工資統計表


我問了幾個已經60歲左右的老工人,當時你們聽說有人在天重上班,第一反應是什麼?

不論他們文化程度如何,幾乎所有人都說兩個字:“牛B!”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之後隨著社會的變化,天重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正規工廠逐漸走下坡路,機器設備開始閒置。而根本不懂技術的農民,搞起了次等工廠,卻能賺到大錢。當時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

“不吃吃喝喝、請客送禮,怎麼拉生意?”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荒廢的機器


於是,當時工廠裡只有招待所的生意最紅火

到上世紀末,天重產品的市場逐年萎縮,經營狀況日益惡化,到2000年底累積虧損4億多元,資不抵債,生存無望,於2001年1月20日宣告破產,在成徹底改制重組後,成立了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開始了艱難的重生之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2019年5月,為控制汙染,包括江天重工在內的四家鋼廠宣佈搬遷,北辰區這座60年輝煌歷史的老廠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天重的最後一點痕跡,即將消失殆盡。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但回顧天重的這幾十年,雖然國家給予過資金支持,但更離不開天津人的努力拼搏,它是天津工業的驕傲,也是幾代天津人的心血的凝聚。

它曾經是寵兒,也成為過棄兒 ,它被無數人追逐過,如今也即將被放逐,它將離開,但卻永遠也不會離開 。

記住,它叫天重

"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人最熟悉的相聲,莫過於馬志明的《糾紛》,這段作品歷經30多年,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在這段相聲中,家住南市的丁文元得意洋洋的說出了“我天拖的!保全兒!”這句話,在逗笑觀眾的同時,也看出了天津拖拉機廠當年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然而當年天津的牛X工廠遠不止天拖一家,與天拖齊名的企業,還有天津重型機器廠、天津機械廠以及天津動力機廠,它們生產的重型礦山機械(天重)、鐵牛55拖拉機(天拖)、液壓件(天機)、柴油機(天動)蜚聲遐邇,風靡全國。而這四家企業,也被天津人稱為“四大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津拖拉機廠丨攝影@伙伕818


“四大天”中的老大——天津重型機器廠(江天重工),這是天津最大的企業,最多時曾有上萬名職工,固定資產總值也排在天津第一。

天重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無論怎樣,提到它的名字時,總是會牽動一群人情愫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金工一車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廠辦大樓丨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攝影@半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的前身,是天津鑄鍛中心廠

解放前,中國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大中型的機械,1949年剛解放時,全國也只有一些小型鍛造設備,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中國的鍛壓業一直處於創業階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58年之後,國民經濟進入大躍進時期,主管全國機械設備生產的第一機械工業部(今工信部的前身),除在其部屬的企業增加自由鍛水壓機之外,還在北京、天津、武漢、合肥、陝西建設了五個鑄鍛中心,目的是搞地區性大型鑄鍛件專業化協作基地。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為了讓各省都有能夠自行配套的工業體系,後來又在其他地區安排了自由鍛水壓機的建設,後來這些鑄鍛中心發展成具有製造機械產品綜合功能的重型機器廠,也就是被人熟知的八大重機十小重機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八大重機和十小重機


八大重機之一的天重,位於北辰區馬莊,成立於1958年8月,初名天津鑄鍛中心廠,次年改為天津鑄鍛件廠,1970年才改為天津重型機器廠,隸屬天津市機電工業總公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工作現場


天重第一任廠長叫馮文彬,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毛主席曾親筆給他提過字。他先後任天津工業部部長、天津造紙廠副廠長,1958年被委派籌建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這個旗杆是毛主席逝世那晚連夜修建的

攝影@半路


據說馮文彬做大報告時從不用講稿,手心寫上記幾個數字就能上臺,一講兩三個小時不停。臺下絕對沒有聊天、織毛衣、嗑瓜子、接下茬、進進出出的情況,都覺得聽他講話比看電影還過癮。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當時距離市中心18公里的北郊工地,雜草叢生,墳塋遍地,馮文彬就與機電安裝公司、天津五建、第五安裝公司等施工企業上萬計的施工大軍在艱苦環境中工作,工棚不夠、水電不通、交通不便,用風餐露宿來形容當年的艱苦生活毫不誇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年多後,天重的“三站、兩鍛(即煤氣站、變電站、氧氣站,2500噸鍛水壓機車間、鍛工車間)”建成。

那個年代的人不比今天,跟“傻子”一樣,什麼艱苦、危險全不顧,發揚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信你問問當年的老師傅們,絕對沒有說後悔的。

沒辦法,趕上那年代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丨攝影@bright4510


1970年,天津重型機器廠進行擴建,佔地127萬平方米,並製造出6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高22米,長43米,寬10米,本機重1400噸,操縱系統重300噸,共有1.7萬個零件,可以鍛造75噸重的大鋼錠,由原天津市焊接協會名譽會長楊學增牽頭,帶著一群員工用手焊接起來的,從設計到投產用了13個月。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6000噸水壓機


也是這時,工廠才正式定名天津重型機器廠

當時6000噸水壓機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後,技術人員認為至少需要十天,馮文彬說必須三天拿下。他搬把椅子往現場一放,坐下後不說話,也不跟著幹,也不干擾工人幹活,整整三天三夜,沒見他打過盹,只是在工人吃飯前半小時,他會到食堂轉一圈,囑咐食堂把飯菜弄好了。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因為他坐在現場,工程師們和各有關科室的頭頭全都來到現場,跟著工人連軸轉。果真只用了三天,就把設備調試好了。馮文彬當即宣佈,都回家好好睡上兩天兩夜。這臺水壓機後來歸江天所有,升級到了9000噸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1979年,天重為國家援助羅馬尼亞,還研製出了6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以長達49米、高達27米、總重2500噸的大型裝備,是我國出口的最大的機械設備,羅馬尼亞總統親自為這臺水壓機剪綵。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老照片


天重的另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子龍,曾是馮文彬的祕書。他1958年初中畢業進廠當學徒,60年參軍,65年復員回原廠。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9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天津重型機器廠工人作家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這篇開“改革文學”先河的小說,主角原型就是馮文彬。

“歡迎喬廠長上任”“希望喬廠長從作品中走出來”成為當時人民的呼聲。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所以說,天重出能人

不要說馮廠長和蔣子龍這樣的名人,就連保健站的魏其良大夫,都是治蕁麻疹的專家。而一般的中層領導也都不是等閒之輩,在天重很不起眼的人,一離開天重調到別的廠,立刻就顯露出在大廠見過大世面的優勢,很快就成為廠領導,或尖子式的人物。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道


所以當時在天重上班的人,可以說是其他企業工人最羨慕的一群人。據當年天重的員工說,天重裡就跟個大迷宮一樣,如果徒步溜達,三天也轉不過來。廠區里布滿鐵道,無論是往廠裡進原料,還是向外運產品,沒有火車就拉不動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1976年:天津重型機器廠

“瞭解工人家中生活情況”介紹信


我家有親戚就是天重的工人,他說當年誰要能進天重,都會被別人高看一眼,對象都比別的廠好找,當年他朋友有個無縫雙面焊接的本子,據說全天津市也找不出幾個。

80年代初,那時候伊拉克焊石油管子,就在天津找這一批會雙面焊的人,一天一百美元,那時候工資一個月才多少錢,各位可能心裡也有點數吧。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工資統計表


我問了幾個已經60歲左右的老工人,當時你們聽說有人在天重上班,第一反應是什麼?

不論他們文化程度如何,幾乎所有人都說兩個字:“牛B!”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之後隨著社會的變化,天重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正規工廠逐漸走下坡路,機器設備開始閒置。而根本不懂技術的農民,搞起了次等工廠,卻能賺到大錢。當時社會上流行一種說法:

“不吃吃喝喝、請客送禮,怎麼拉生意?”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天重內部荒廢的機器


於是,當時工廠裡只有招待所的生意最紅火

到上世紀末,天重產品的市場逐年萎縮,經營狀況日益惡化,到2000年底累積虧損4億多元,資不抵債,生存無望,於2001年1月20日宣告破產,在成徹底改制重組後,成立了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開始了艱難的重生之路。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2019年5月,為控制汙染,包括江天重工在內的四家鋼廠宣佈搬遷,北辰區這座60年輝煌歷史的老廠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天重的最後一點痕跡,即將消失殆盡。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但回顧天重的這幾十年,雖然國家給予過資金支持,但更離不開天津人的努力拼搏,它是天津工業的驕傲,也是幾代天津人的心血的凝聚。

它曾經是寵兒,也成為過棄兒 ,它被無數人追逐過,如今也即將被放逐,它將離開,但卻永遠也不會離開 。

記住,它叫天重

天津重型機器廠,61年,再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