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


"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李河新|文


鄉村的太陽總是比城市的明亮而溫暖,赤裸裸地透過玻璃窗。

這不,天色微明,東方已經是一片魚肚白,我睡意朦朧,布穀鳥的呼喚聲打破了黎明,空靈的黃鸝、斑鳩、麻雀,還有不知名鳥參加大合唱,給靜謐鄉村點綴著幾絲活力,逼著我從睡夢中醒來。

我心裡埋怨著,親愛的鳥兒,不要喧鬧了,讓我多睡一會好嗎?

推開房門,大吃一驚,昨晚好端端的燕窩竟然灑落一地,還有鵝黃色的蛋心。

兩隻燕子,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機靈的小眼睛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俊俏輕快,圍著院子上下翻飛,鬧騰了一個上午,尋找著逝去的家園。累了,蹲在晾衣服繩上,歪著頭,嘰嘰喳喳。

我猛然醒悟,昨晚一群調皮搗蛋孩子,來到院內,嘀嘀咕咕,拿著棍子竟然把燕窩捅了,讓可憐的燕子無家可歸。

“誰吃芝麻葉面條、茶葉蛋?”蜂李村老王大喇叭叫喊著,走程村、過範店、進白村……

抬頭遠望,已過了早餐時間,空氣燥熱起來,路邊的向日葵、地上的青草、豆角的葉子上,露珠已經褪去。遼闊而高遠的田野被縷縷陽光所繚繞,空氣清新自然。

此時,偌大的田間,早起的鄉人在田地裡耕耘。不遠處的沙河邊,大片楊樹林裡,不時傳來幾聲“啾啾”的鳥叫聲。

如今的鄉村,家家戶戶的煙囪裡已經沒有乳白色的炊煙,早已用上了液化氣。


"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李河新|文


鄉村的太陽總是比城市的明亮而溫暖,赤裸裸地透過玻璃窗。

這不,天色微明,東方已經是一片魚肚白,我睡意朦朧,布穀鳥的呼喚聲打破了黎明,空靈的黃鸝、斑鳩、麻雀,還有不知名鳥參加大合唱,給靜謐鄉村點綴著幾絲活力,逼著我從睡夢中醒來。

我心裡埋怨著,親愛的鳥兒,不要喧鬧了,讓我多睡一會好嗎?

推開房門,大吃一驚,昨晚好端端的燕窩竟然灑落一地,還有鵝黃色的蛋心。

兩隻燕子,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機靈的小眼睛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俊俏輕快,圍著院子上下翻飛,鬧騰了一個上午,尋找著逝去的家園。累了,蹲在晾衣服繩上,歪著頭,嘰嘰喳喳。

我猛然醒悟,昨晚一群調皮搗蛋孩子,來到院內,嘀嘀咕咕,拿著棍子竟然把燕窩捅了,讓可憐的燕子無家可歸。

“誰吃芝麻葉面條、茶葉蛋?”蜂李村老王大喇叭叫喊著,走程村、過範店、進白村……

抬頭遠望,已過了早餐時間,空氣燥熱起來,路邊的向日葵、地上的青草、豆角的葉子上,露珠已經褪去。遼闊而高遠的田野被縷縷陽光所繚繞,空氣清新自然。

此時,偌大的田間,早起的鄉人在田地裡耕耘。不遠處的沙河邊,大片楊樹林裡,不時傳來幾聲“啾啾”的鳥叫聲。

如今的鄉村,家家戶戶的煙囪裡已經沒有乳白色的炊煙,早已用上了液化氣。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東邊剛翻過的麥地,張哥家拖拉機“突突”叫個不停,給土地澆水呢;西邊果園裡,80歲張太歪帶著草帽,手裡握著一把鋤頭,前腿蹬後腿蹬,把腳步放穩使勻,正鋤去雜草。

雲朵從那片玉米地飄過,鋪天蓋地,愜意地依偎在錯落有致的村莊,給暖意的空氣增添了一絲微涼。

才短短几天功夫,金黃的麥穗已經收割,地裡麥稈機來回穿梭,四四方方草垛從機器的尾部掉了下來,那是牛最好的食糧。

穿過村口老槐樹和葡萄藤地狹隙,依稀可見鄉路上忙碌的鄉鄰,趁著微微的風用木杴揚著麥子,雖汗流浹背,依然滿心歡喜。

小村後面是蜿蜒曲折的沙河,電線上一隻只喜鵲排成一排,相互說著悄悄話,看上去和諧而又富有生氣,西瓜、玉米、花生、房舍簡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鄉村的日子不是每天鮮亮的。村口橫七豎八的田塊裡,三三兩兩的人們,稀稀拉拉地在田裡忙著種花生。我騎著自行車奔波在秸稈禁燒的路上。


"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李河新|文


鄉村的太陽總是比城市的明亮而溫暖,赤裸裸地透過玻璃窗。

這不,天色微明,東方已經是一片魚肚白,我睡意朦朧,布穀鳥的呼喚聲打破了黎明,空靈的黃鸝、斑鳩、麻雀,還有不知名鳥參加大合唱,給靜謐鄉村點綴著幾絲活力,逼著我從睡夢中醒來。

我心裡埋怨著,親愛的鳥兒,不要喧鬧了,讓我多睡一會好嗎?

推開房門,大吃一驚,昨晚好端端的燕窩竟然灑落一地,還有鵝黃色的蛋心。

兩隻燕子,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機靈的小眼睛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俊俏輕快,圍著院子上下翻飛,鬧騰了一個上午,尋找著逝去的家園。累了,蹲在晾衣服繩上,歪著頭,嘰嘰喳喳。

我猛然醒悟,昨晚一群調皮搗蛋孩子,來到院內,嘀嘀咕咕,拿著棍子竟然把燕窩捅了,讓可憐的燕子無家可歸。

“誰吃芝麻葉面條、茶葉蛋?”蜂李村老王大喇叭叫喊著,走程村、過範店、進白村……

抬頭遠望,已過了早餐時間,空氣燥熱起來,路邊的向日葵、地上的青草、豆角的葉子上,露珠已經褪去。遼闊而高遠的田野被縷縷陽光所繚繞,空氣清新自然。

此時,偌大的田間,早起的鄉人在田地裡耕耘。不遠處的沙河邊,大片楊樹林裡,不時傳來幾聲“啾啾”的鳥叫聲。

如今的鄉村,家家戶戶的煙囪裡已經沒有乳白色的炊煙,早已用上了液化氣。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東邊剛翻過的麥地,張哥家拖拉機“突突”叫個不停,給土地澆水呢;西邊果園裡,80歲張太歪帶著草帽,手裡握著一把鋤頭,前腿蹬後腿蹬,把腳步放穩使勻,正鋤去雜草。

雲朵從那片玉米地飄過,鋪天蓋地,愜意地依偎在錯落有致的村莊,給暖意的空氣增添了一絲微涼。

才短短几天功夫,金黃的麥穗已經收割,地裡麥稈機來回穿梭,四四方方草垛從機器的尾部掉了下來,那是牛最好的食糧。

穿過村口老槐樹和葡萄藤地狹隙,依稀可見鄉路上忙碌的鄉鄰,趁著微微的風用木杴揚著麥子,雖汗流浹背,依然滿心歡喜。

小村後面是蜿蜒曲折的沙河,電線上一隻只喜鵲排成一排,相互說著悄悄話,看上去和諧而又富有生氣,西瓜、玉米、花生、房舍簡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鄉村的日子不是每天鮮亮的。村口橫七豎八的田塊裡,三三兩兩的人們,稀稀拉拉地在田裡忙著種花生。我騎著自行車奔波在秸稈禁燒的路上。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見我走近了,穿花褂大嫂,連忙直起腰桿,大老遠就招呼我:“李同志,來田裡看看!”說話的女人叫白嫂,村六組的,頭戴米黃色的花帽,彩色的絲巾圍在臉上,滿臉是汗,紅彤彤的。

“大嫂,怎麼只有你一個人在忙啊?”

她嘿嘿地笑了笑,露出白皙的牙齒,無奈地說道:“你哥出去打工了,家裡沒人,只有自己幹。”

“在種什麼呢?”我問道。

“這幾天田裡太旱,天又沒下雨,很多花生沒出苗,今天補種一下。”

“家種了多嗎?”

“家裡地不多,只有兩畝幾分地,種不了多少。”

“收麥了,大哥也不回來幫幫你?”

“叫他回來幹啥,這點活我還能做得了。”

“你真很能幹啊!田還自個種。”

“能幹啥,沒有辦法,家裡有娃兒在讀書。想走都走不了。”

說著我下地幫她種起花生,她說你是城裡人,幹不了這活,我說可以的。

“孩子多大了?”我一邊挖坑一邊問道。

“大孩上大學了,二孩今年九歲”她邊點花生邊答到。

“你的呢?”

“我的是女兒,今年16,秋天就要上高二了!”

我的心突然沉重起來,孩子正需要我關愛的時候,我卻下鄉扶貧了,內疚在心裡蔓延。


"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李河新|文


鄉村的太陽總是比城市的明亮而溫暖,赤裸裸地透過玻璃窗。

這不,天色微明,東方已經是一片魚肚白,我睡意朦朧,布穀鳥的呼喚聲打破了黎明,空靈的黃鸝、斑鳩、麻雀,還有不知名鳥參加大合唱,給靜謐鄉村點綴著幾絲活力,逼著我從睡夢中醒來。

我心裡埋怨著,親愛的鳥兒,不要喧鬧了,讓我多睡一會好嗎?

推開房門,大吃一驚,昨晚好端端的燕窩竟然灑落一地,還有鵝黃色的蛋心。

兩隻燕子,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機靈的小眼睛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俊俏輕快,圍著院子上下翻飛,鬧騰了一個上午,尋找著逝去的家園。累了,蹲在晾衣服繩上,歪著頭,嘰嘰喳喳。

我猛然醒悟,昨晚一群調皮搗蛋孩子,來到院內,嘀嘀咕咕,拿著棍子竟然把燕窩捅了,讓可憐的燕子無家可歸。

“誰吃芝麻葉面條、茶葉蛋?”蜂李村老王大喇叭叫喊著,走程村、過範店、進白村……

抬頭遠望,已過了早餐時間,空氣燥熱起來,路邊的向日葵、地上的青草、豆角的葉子上,露珠已經褪去。遼闊而高遠的田野被縷縷陽光所繚繞,空氣清新自然。

此時,偌大的田間,早起的鄉人在田地裡耕耘。不遠處的沙河邊,大片楊樹林裡,不時傳來幾聲“啾啾”的鳥叫聲。

如今的鄉村,家家戶戶的煙囪裡已經沒有乳白色的炊煙,早已用上了液化氣。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東邊剛翻過的麥地,張哥家拖拉機“突突”叫個不停,給土地澆水呢;西邊果園裡,80歲張太歪帶著草帽,手裡握著一把鋤頭,前腿蹬後腿蹬,把腳步放穩使勻,正鋤去雜草。

雲朵從那片玉米地飄過,鋪天蓋地,愜意地依偎在錯落有致的村莊,給暖意的空氣增添了一絲微涼。

才短短几天功夫,金黃的麥穗已經收割,地裡麥稈機來回穿梭,四四方方草垛從機器的尾部掉了下來,那是牛最好的食糧。

穿過村口老槐樹和葡萄藤地狹隙,依稀可見鄉路上忙碌的鄉鄰,趁著微微的風用木杴揚著麥子,雖汗流浹背,依然滿心歡喜。

小村後面是蜿蜒曲折的沙河,電線上一隻只喜鵲排成一排,相互說著悄悄話,看上去和諧而又富有生氣,西瓜、玉米、花生、房舍簡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鄉村的日子不是每天鮮亮的。村口橫七豎八的田塊裡,三三兩兩的人們,稀稀拉拉地在田裡忙著種花生。我騎著自行車奔波在秸稈禁燒的路上。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見我走近了,穿花褂大嫂,連忙直起腰桿,大老遠就招呼我:“李同志,來田裡看看!”說話的女人叫白嫂,村六組的,頭戴米黃色的花帽,彩色的絲巾圍在臉上,滿臉是汗,紅彤彤的。

“大嫂,怎麼只有你一個人在忙啊?”

她嘿嘿地笑了笑,露出白皙的牙齒,無奈地說道:“你哥出去打工了,家裡沒人,只有自己幹。”

“在種什麼呢?”我問道。

“這幾天田裡太旱,天又沒下雨,很多花生沒出苗,今天補種一下。”

“家種了多嗎?”

“家裡地不多,只有兩畝幾分地,種不了多少。”

“收麥了,大哥也不回來幫幫你?”

“叫他回來幹啥,這點活我還能做得了。”

“你真很能幹啊!田還自個種。”

“能幹啥,沒有辦法,家裡有娃兒在讀書。想走都走不了。”

說著我下地幫她種起花生,她說你是城裡人,幹不了這活,我說可以的。

“孩子多大了?”我一邊挖坑一邊問道。

“大孩上大學了,二孩今年九歲”她邊點花生邊答到。

“你的呢?”

“我的是女兒,今年16,秋天就要上高二了!”

我的心突然沉重起來,孩子正需要我關愛的時候,我卻下鄉扶貧了,內疚在心裡蔓延。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挖的坑可以嗎?”儘管種地不太內行,我還是邊學邊問。

“不錯,挺不錯,一看就是農村長大的!”

說實話,我從小在戈壁沙漠中長大,種花生還是真頭一回。

“有時我也不想種地了,看看村裡出外打工的,唉!”這個倔強的女子心裡很不服氣。她見我不說話,接著說要是能夠多在外面打幾年工,興許家裡的房子比別人家還修得漂亮。

沒有寒暄更沒有客套話,我也下地了,她在前面挖著坑,我在後麵點著花生,一個坑裡放兩粒。

邊幹邊拉起了閒話。

“你們駐村工作隊的龐書記可是個好人,村裡的留守婦女晚上沒事幹,龐書記知道後,給鄉里文化站聯繫,申請幾千元資金,建起了村裡的秧歌隊,晚上大家在一起跳跳扭扭,心裡可敞亮了!”

八點整,鑼鼓喧天,一陣鑼鼓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村裡的男女老少,晚飯後就會自發地來到村委會的廣場,扭起了秧歌,跳曲現代舞,她們有熱情、愛運動,放縱性情、放縱麥收的喜悅,這是留守的女人最快樂的時刻。


"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李河新|文


鄉村的太陽總是比城市的明亮而溫暖,赤裸裸地透過玻璃窗。

這不,天色微明,東方已經是一片魚肚白,我睡意朦朧,布穀鳥的呼喚聲打破了黎明,空靈的黃鸝、斑鳩、麻雀,還有不知名鳥參加大合唱,給靜謐鄉村點綴著幾絲活力,逼著我從睡夢中醒來。

我心裡埋怨著,親愛的鳥兒,不要喧鬧了,讓我多睡一會好嗎?

推開房門,大吃一驚,昨晚好端端的燕窩竟然灑落一地,還有鵝黃色的蛋心。

兩隻燕子,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機靈的小眼睛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俊俏輕快,圍著院子上下翻飛,鬧騰了一個上午,尋找著逝去的家園。累了,蹲在晾衣服繩上,歪著頭,嘰嘰喳喳。

我猛然醒悟,昨晚一群調皮搗蛋孩子,來到院內,嘀嘀咕咕,拿著棍子竟然把燕窩捅了,讓可憐的燕子無家可歸。

“誰吃芝麻葉面條、茶葉蛋?”蜂李村老王大喇叭叫喊著,走程村、過範店、進白村……

抬頭遠望,已過了早餐時間,空氣燥熱起來,路邊的向日葵、地上的青草、豆角的葉子上,露珠已經褪去。遼闊而高遠的田野被縷縷陽光所繚繞,空氣清新自然。

此時,偌大的田間,早起的鄉人在田地裡耕耘。不遠處的沙河邊,大片楊樹林裡,不時傳來幾聲“啾啾”的鳥叫聲。

如今的鄉村,家家戶戶的煙囪裡已經沒有乳白色的炊煙,早已用上了液化氣。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東邊剛翻過的麥地,張哥家拖拉機“突突”叫個不停,給土地澆水呢;西邊果園裡,80歲張太歪帶著草帽,手裡握著一把鋤頭,前腿蹬後腿蹬,把腳步放穩使勻,正鋤去雜草。

雲朵從那片玉米地飄過,鋪天蓋地,愜意地依偎在錯落有致的村莊,給暖意的空氣增添了一絲微涼。

才短短几天功夫,金黃的麥穗已經收割,地裡麥稈機來回穿梭,四四方方草垛從機器的尾部掉了下來,那是牛最好的食糧。

穿過村口老槐樹和葡萄藤地狹隙,依稀可見鄉路上忙碌的鄉鄰,趁著微微的風用木杴揚著麥子,雖汗流浹背,依然滿心歡喜。

小村後面是蜿蜒曲折的沙河,電線上一隻只喜鵲排成一排,相互說著悄悄話,看上去和諧而又富有生氣,西瓜、玉米、花生、房舍簡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鄉村的日子不是每天鮮亮的。村口橫七豎八的田塊裡,三三兩兩的人們,稀稀拉拉地在田裡忙著種花生。我騎著自行車奔波在秸稈禁燒的路上。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見我走近了,穿花褂大嫂,連忙直起腰桿,大老遠就招呼我:“李同志,來田裡看看!”說話的女人叫白嫂,村六組的,頭戴米黃色的花帽,彩色的絲巾圍在臉上,滿臉是汗,紅彤彤的。

“大嫂,怎麼只有你一個人在忙啊?”

她嘿嘿地笑了笑,露出白皙的牙齒,無奈地說道:“你哥出去打工了,家裡沒人,只有自己幹。”

“在種什麼呢?”我問道。

“這幾天田裡太旱,天又沒下雨,很多花生沒出苗,今天補種一下。”

“家種了多嗎?”

“家裡地不多,只有兩畝幾分地,種不了多少。”

“收麥了,大哥也不回來幫幫你?”

“叫他回來幹啥,這點活我還能做得了。”

“你真很能幹啊!田還自個種。”

“能幹啥,沒有辦法,家裡有娃兒在讀書。想走都走不了。”

說著我下地幫她種起花生,她說你是城裡人,幹不了這活,我說可以的。

“孩子多大了?”我一邊挖坑一邊問道。

“大孩上大學了,二孩今年九歲”她邊點花生邊答到。

“你的呢?”

“我的是女兒,今年16,秋天就要上高二了!”

我的心突然沉重起來,孩子正需要我關愛的時候,我卻下鄉扶貧了,內疚在心裡蔓延。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挖的坑可以嗎?”儘管種地不太內行,我還是邊學邊問。

“不錯,挺不錯,一看就是農村長大的!”

說實話,我從小在戈壁沙漠中長大,種花生還是真頭一回。

“有時我也不想種地了,看看村裡出外打工的,唉!”這個倔強的女子心裡很不服氣。她見我不說話,接著說要是能夠多在外面打幾年工,興許家裡的房子比別人家還修得漂亮。

沒有寒暄更沒有客套話,我也下地了,她在前面挖著坑,我在後麵點著花生,一個坑裡放兩粒。

邊幹邊拉起了閒話。

“你們駐村工作隊的龐書記可是個好人,村裡的留守婦女晚上沒事幹,龐書記知道後,給鄉里文化站聯繫,申請幾千元資金,建起了村裡的秧歌隊,晚上大家在一起跳跳扭扭,心裡可敞亮了!”

八點整,鑼鼓喧天,一陣鑼鼓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村裡的男女老少,晚飯後就會自發地來到村委會的廣場,扭起了秧歌,跳曲現代舞,她們有熱情、愛運動,放縱性情、放縱麥收的喜悅,這是留守的女人最快樂的時刻。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白大娘、徐大爺,特別是孩子們,聽到這鼓點聲就會走出家門聚集到這裡,扭不動的老人們會帶著小板凳來看熱鬧,他們湊在一起評論著這家媳婦、那家娘們兒的扭姿,不時發出陣陣笑聲。我想她們把身體鍛鍊好,是對遠方親人最好的思念。

天空已經高深,那樣的遼闊,像透明的玻璃,又像湛藍的寶石在發光。

雲朵伴著星星,那樣飄逸,也給不遠的沙河增添了無限的美,幾個年輕人帶著孩子提著水桶和電燈去河裡逮龍蝦,還有市裡釣魚愛好者開著車尋找夜釣的樂趣。

麥根在土地發酵著,玉米已經吸收著她的汲養,長的亭亭玉立,不時和田邊的野草纏綿著,似乎在月光下互訴衷腸。

小天家牆下的地雷花長著粉紅的脣,仰著粉嘟嘟的臉蛋兒,嫣然微笑,更顯得嫵媚多姿。孩子們每天放學打鬧著從她身邊跑過,過幾天就要放假了。


"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李河新|文


鄉村的太陽總是比城市的明亮而溫暖,赤裸裸地透過玻璃窗。

這不,天色微明,東方已經是一片魚肚白,我睡意朦朧,布穀鳥的呼喚聲打破了黎明,空靈的黃鸝、斑鳩、麻雀,還有不知名鳥參加大合唱,給靜謐鄉村點綴著幾絲活力,逼著我從睡夢中醒來。

我心裡埋怨著,親愛的鳥兒,不要喧鬧了,讓我多睡一會好嗎?

推開房門,大吃一驚,昨晚好端端的燕窩竟然灑落一地,還有鵝黃色的蛋心。

兩隻燕子,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機靈的小眼睛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俊俏輕快,圍著院子上下翻飛,鬧騰了一個上午,尋找著逝去的家園。累了,蹲在晾衣服繩上,歪著頭,嘰嘰喳喳。

我猛然醒悟,昨晚一群調皮搗蛋孩子,來到院內,嘀嘀咕咕,拿著棍子竟然把燕窩捅了,讓可憐的燕子無家可歸。

“誰吃芝麻葉面條、茶葉蛋?”蜂李村老王大喇叭叫喊著,走程村、過範店、進白村……

抬頭遠望,已過了早餐時間,空氣燥熱起來,路邊的向日葵、地上的青草、豆角的葉子上,露珠已經褪去。遼闊而高遠的田野被縷縷陽光所繚繞,空氣清新自然。

此時,偌大的田間,早起的鄉人在田地裡耕耘。不遠處的沙河邊,大片楊樹林裡,不時傳來幾聲“啾啾”的鳥叫聲。

如今的鄉村,家家戶戶的煙囪裡已經沒有乳白色的炊煙,早已用上了液化氣。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東邊剛翻過的麥地,張哥家拖拉機“突突”叫個不停,給土地澆水呢;西邊果園裡,80歲張太歪帶著草帽,手裡握著一把鋤頭,前腿蹬後腿蹬,把腳步放穩使勻,正鋤去雜草。

雲朵從那片玉米地飄過,鋪天蓋地,愜意地依偎在錯落有致的村莊,給暖意的空氣增添了一絲微涼。

才短短几天功夫,金黃的麥穗已經收割,地裡麥稈機來回穿梭,四四方方草垛從機器的尾部掉了下來,那是牛最好的食糧。

穿過村口老槐樹和葡萄藤地狹隙,依稀可見鄉路上忙碌的鄉鄰,趁著微微的風用木杴揚著麥子,雖汗流浹背,依然滿心歡喜。

小村後面是蜿蜒曲折的沙河,電線上一隻只喜鵲排成一排,相互說著悄悄話,看上去和諧而又富有生氣,西瓜、玉米、花生、房舍簡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鄉村的日子不是每天鮮亮的。村口橫七豎八的田塊裡,三三兩兩的人們,稀稀拉拉地在田裡忙著種花生。我騎著自行車奔波在秸稈禁燒的路上。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見我走近了,穿花褂大嫂,連忙直起腰桿,大老遠就招呼我:“李同志,來田裡看看!”說話的女人叫白嫂,村六組的,頭戴米黃色的花帽,彩色的絲巾圍在臉上,滿臉是汗,紅彤彤的。

“大嫂,怎麼只有你一個人在忙啊?”

她嘿嘿地笑了笑,露出白皙的牙齒,無奈地說道:“你哥出去打工了,家裡沒人,只有自己幹。”

“在種什麼呢?”我問道。

“這幾天田裡太旱,天又沒下雨,很多花生沒出苗,今天補種一下。”

“家種了多嗎?”

“家裡地不多,只有兩畝幾分地,種不了多少。”

“收麥了,大哥也不回來幫幫你?”

“叫他回來幹啥,這點活我還能做得了。”

“你真很能幹啊!田還自個種。”

“能幹啥,沒有辦法,家裡有娃兒在讀書。想走都走不了。”

說著我下地幫她種起花生,她說你是城裡人,幹不了這活,我說可以的。

“孩子多大了?”我一邊挖坑一邊問道。

“大孩上大學了,二孩今年九歲”她邊點花生邊答到。

“你的呢?”

“我的是女兒,今年16,秋天就要上高二了!”

我的心突然沉重起來,孩子正需要我關愛的時候,我卻下鄉扶貧了,內疚在心裡蔓延。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挖的坑可以嗎?”儘管種地不太內行,我還是邊學邊問。

“不錯,挺不錯,一看就是農村長大的!”

說實話,我從小在戈壁沙漠中長大,種花生還是真頭一回。

“有時我也不想種地了,看看村裡出外打工的,唉!”這個倔強的女子心裡很不服氣。她見我不說話,接著說要是能夠多在外面打幾年工,興許家裡的房子比別人家還修得漂亮。

沒有寒暄更沒有客套話,我也下地了,她在前面挖著坑,我在後麵點著花生,一個坑裡放兩粒。

邊幹邊拉起了閒話。

“你們駐村工作隊的龐書記可是個好人,村裡的留守婦女晚上沒事幹,龐書記知道後,給鄉里文化站聯繫,申請幾千元資金,建起了村裡的秧歌隊,晚上大家在一起跳跳扭扭,心裡可敞亮了!”

八點整,鑼鼓喧天,一陣鑼鼓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村裡的男女老少,晚飯後就會自發地來到村委會的廣場,扭起了秧歌,跳曲現代舞,她們有熱情、愛運動,放縱性情、放縱麥收的喜悅,這是留守的女人最快樂的時刻。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白大娘、徐大爺,特別是孩子們,聽到這鼓點聲就會走出家門聚集到這裡,扭不動的老人們會帶著小板凳來看熱鬧,他們湊在一起評論著這家媳婦、那家娘們兒的扭姿,不時發出陣陣笑聲。我想她們把身體鍛鍊好,是對遠方親人最好的思念。

天空已經高深,那樣的遼闊,像透明的玻璃,又像湛藍的寶石在發光。

雲朵伴著星星,那樣飄逸,也給不遠的沙河增添了無限的美,幾個年輕人帶著孩子提著水桶和電燈去河裡逮龍蝦,還有市裡釣魚愛好者開著車尋找夜釣的樂趣。

麥根在土地發酵著,玉米已經吸收著她的汲養,長的亭亭玉立,不時和田邊的野草纏綿著,似乎在月光下互訴衷腸。

小天家牆下的地雷花長著粉紅的脣,仰著粉嘟嘟的臉蛋兒,嫣然微笑,更顯得嫵媚多姿。孩子們每天放學打鬧著從她身邊跑過,過幾天就要放假了。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走過一段彎彎曲曲的小路,繞過大展家青翠的菜園,又翻過一道矮牆,來到了一條小路旁。

那裡,幾棵高大的槐樹正孤傲地挺立在月光下,狹長的影子甚至橫穿過了小路,映在對面人家的兩扇硃紅色緊閉著的大門上。

我曾經嘗試在它的身上尋找歷史的痕跡,我找到了很多,但都被它搖頭否決了,我很困惑。

我看著它那蒼老的容顏,看著樹身上那層層疊疊的傷疤,我一度以為,那是光輝和榮耀,但,它說不是。

茂盛的枝葉在樹與樹之間交錯縱橫,仔細地看會發現在那些枝葉間,還有幾顆綠棗,相信過了秋,這滿樹的碧綠就會變成一地的枯黃,但大樹們是不會在意這些的,因為枯榮興衰對於它們來說早就司空見慣了!


"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李河新|文


鄉村的太陽總是比城市的明亮而溫暖,赤裸裸地透過玻璃窗。

這不,天色微明,東方已經是一片魚肚白,我睡意朦朧,布穀鳥的呼喚聲打破了黎明,空靈的黃鸝、斑鳩、麻雀,還有不知名鳥參加大合唱,給靜謐鄉村點綴著幾絲活力,逼著我從睡夢中醒來。

我心裡埋怨著,親愛的鳥兒,不要喧鬧了,讓我多睡一會好嗎?

推開房門,大吃一驚,昨晚好端端的燕窩竟然灑落一地,還有鵝黃色的蛋心。

兩隻燕子,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機靈的小眼睛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俊俏輕快,圍著院子上下翻飛,鬧騰了一個上午,尋找著逝去的家園。累了,蹲在晾衣服繩上,歪著頭,嘰嘰喳喳。

我猛然醒悟,昨晚一群調皮搗蛋孩子,來到院內,嘀嘀咕咕,拿著棍子竟然把燕窩捅了,讓可憐的燕子無家可歸。

“誰吃芝麻葉面條、茶葉蛋?”蜂李村老王大喇叭叫喊著,走程村、過範店、進白村……

抬頭遠望,已過了早餐時間,空氣燥熱起來,路邊的向日葵、地上的青草、豆角的葉子上,露珠已經褪去。遼闊而高遠的田野被縷縷陽光所繚繞,空氣清新自然。

此時,偌大的田間,早起的鄉人在田地裡耕耘。不遠處的沙河邊,大片楊樹林裡,不時傳來幾聲“啾啾”的鳥叫聲。

如今的鄉村,家家戶戶的煙囪裡已經沒有乳白色的炊煙,早已用上了液化氣。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東邊剛翻過的麥地,張哥家拖拉機“突突”叫個不停,給土地澆水呢;西邊果園裡,80歲張太歪帶著草帽,手裡握著一把鋤頭,前腿蹬後腿蹬,把腳步放穩使勻,正鋤去雜草。

雲朵從那片玉米地飄過,鋪天蓋地,愜意地依偎在錯落有致的村莊,給暖意的空氣增添了一絲微涼。

才短短几天功夫,金黃的麥穗已經收割,地裡麥稈機來回穿梭,四四方方草垛從機器的尾部掉了下來,那是牛最好的食糧。

穿過村口老槐樹和葡萄藤地狹隙,依稀可見鄉路上忙碌的鄉鄰,趁著微微的風用木杴揚著麥子,雖汗流浹背,依然滿心歡喜。

小村後面是蜿蜒曲折的沙河,電線上一隻只喜鵲排成一排,相互說著悄悄話,看上去和諧而又富有生氣,西瓜、玉米、花生、房舍簡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鄉村的日子不是每天鮮亮的。村口橫七豎八的田塊裡,三三兩兩的人們,稀稀拉拉地在田裡忙著種花生。我騎著自行車奔波在秸稈禁燒的路上。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見我走近了,穿花褂大嫂,連忙直起腰桿,大老遠就招呼我:“李同志,來田裡看看!”說話的女人叫白嫂,村六組的,頭戴米黃色的花帽,彩色的絲巾圍在臉上,滿臉是汗,紅彤彤的。

“大嫂,怎麼只有你一個人在忙啊?”

她嘿嘿地笑了笑,露出白皙的牙齒,無奈地說道:“你哥出去打工了,家裡沒人,只有自己幹。”

“在種什麼呢?”我問道。

“這幾天田裡太旱,天又沒下雨,很多花生沒出苗,今天補種一下。”

“家種了多嗎?”

“家裡地不多,只有兩畝幾分地,種不了多少。”

“收麥了,大哥也不回來幫幫你?”

“叫他回來幹啥,這點活我還能做得了。”

“你真很能幹啊!田還自個種。”

“能幹啥,沒有辦法,家裡有娃兒在讀書。想走都走不了。”

說著我下地幫她種起花生,她說你是城裡人,幹不了這活,我說可以的。

“孩子多大了?”我一邊挖坑一邊問道。

“大孩上大學了,二孩今年九歲”她邊點花生邊答到。

“你的呢?”

“我的是女兒,今年16,秋天就要上高二了!”

我的心突然沉重起來,孩子正需要我關愛的時候,我卻下鄉扶貧了,內疚在心裡蔓延。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挖的坑可以嗎?”儘管種地不太內行,我還是邊學邊問。

“不錯,挺不錯,一看就是農村長大的!”

說實話,我從小在戈壁沙漠中長大,種花生還是真頭一回。

“有時我也不想種地了,看看村裡出外打工的,唉!”這個倔強的女子心裡很不服氣。她見我不說話,接著說要是能夠多在外面打幾年工,興許家裡的房子比別人家還修得漂亮。

沒有寒暄更沒有客套話,我也下地了,她在前面挖著坑,我在後麵點著花生,一個坑裡放兩粒。

邊幹邊拉起了閒話。

“你們駐村工作隊的龐書記可是個好人,村裡的留守婦女晚上沒事幹,龐書記知道後,給鄉里文化站聯繫,申請幾千元資金,建起了村裡的秧歌隊,晚上大家在一起跳跳扭扭,心裡可敞亮了!”

八點整,鑼鼓喧天,一陣鑼鼓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村裡的男女老少,晚飯後就會自發地來到村委會的廣場,扭起了秧歌,跳曲現代舞,她們有熱情、愛運動,放縱性情、放縱麥收的喜悅,這是留守的女人最快樂的時刻。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白大娘、徐大爺,特別是孩子們,聽到這鼓點聲就會走出家門聚集到這裡,扭不動的老人們會帶著小板凳來看熱鬧,他們湊在一起評論著這家媳婦、那家娘們兒的扭姿,不時發出陣陣笑聲。我想她們把身體鍛鍊好,是對遠方親人最好的思念。

天空已經高深,那樣的遼闊,像透明的玻璃,又像湛藍的寶石在發光。

雲朵伴著星星,那樣飄逸,也給不遠的沙河增添了無限的美,幾個年輕人帶著孩子提著水桶和電燈去河裡逮龍蝦,還有市裡釣魚愛好者開著車尋找夜釣的樂趣。

麥根在土地發酵著,玉米已經吸收著她的汲養,長的亭亭玉立,不時和田邊的野草纏綿著,似乎在月光下互訴衷腸。

小天家牆下的地雷花長著粉紅的脣,仰著粉嘟嘟的臉蛋兒,嫣然微笑,更顯得嫵媚多姿。孩子們每天放學打鬧著從她身邊跑過,過幾天就要放假了。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走過一段彎彎曲曲的小路,繞過大展家青翠的菜園,又翻過一道矮牆,來到了一條小路旁。

那裡,幾棵高大的槐樹正孤傲地挺立在月光下,狹長的影子甚至橫穿過了小路,映在對面人家的兩扇硃紅色緊閉著的大門上。

我曾經嘗試在它的身上尋找歷史的痕跡,我找到了很多,但都被它搖頭否決了,我很困惑。

我看著它那蒼老的容顏,看著樹身上那層層疊疊的傷疤,我一度以為,那是光輝和榮耀,但,它說不是。

茂盛的枝葉在樹與樹之間交錯縱橫,仔細地看會發現在那些枝葉間,還有幾顆綠棗,相信過了秋,這滿樹的碧綠就會變成一地的枯黃,但大樹們是不會在意這些的,因為枯榮興衰對於它們來說早就司空見慣了!


陶淵明的田園也不外如是


路燈下,小小的鄉村也在月光的寵愛下,呈現出朦朧的美。阡陌小路上,冷不防大片大片的格桑花、豆角、花生映入眼簾,到處都是生機勃勃。

一個人走在小路上,楊樹和桐樹靜靜地站著,悄悄地窺視著身邊的花草,在地上投下淡淡的倩影,忙著農活的村民又度過喧囂和安靜一天。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李河新(筆名:月亮之上),祖籍河南開封,生於新疆。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平頂山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現在平頂山市衛生系統工作。出版散文集《沙漠中的那條河》榮獲東坡文學獎。


歡 迎 投 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