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女兒英子未來的理想是從事航空航天職業,所以她一直在天文館做志願者,可到了高三媽媽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就讓她別做了,

英子不堪重壓,逃課去父親家玩樂高被媽媽發現,直接當場摔航模,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女兒英子未來的理想是從事航空航天職業,所以她一直在天文館做志願者,可到了高三媽媽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就讓她別做了,

英子不堪重壓,逃課去父親家玩樂高被媽媽發現,直接當場摔航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考了第二名,媽媽馬上就表現出焦慮和打壓,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女兒英子未來的理想是從事航空航天職業,所以她一直在天文館做志願者,可到了高三媽媽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就讓她別做了,

英子不堪重壓,逃課去父親家玩樂高被媽媽發現,直接當場摔航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考了第二名,媽媽馬上就表現出焦慮和打壓,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有這樣一位“直升機式”媽媽盤著女兒,青春期的英子逆反心理可想而知。其實英子算是全劇裡最懂事的孩子,聽話、學習好、體諒單親的媽媽、凡事總是先認錯,但即便善解人意如她,也還是不免和媽媽發生了巨大的衝突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女兒英子未來的理想是從事航空航天職業,所以她一直在天文館做志願者,可到了高三媽媽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就讓她別做了,

英子不堪重壓,逃課去父親家玩樂高被媽媽發現,直接當場摔航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考了第二名,媽媽馬上就表現出焦慮和打壓,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有這樣一位“直升機式”媽媽盤著女兒,青春期的英子逆反心理可想而知。其實英子算是全劇裡最懂事的孩子,聽話、學習好、體諒單親的媽媽、凡事總是先認錯,但即便善解人意如她,也還是不免和媽媽發生了巨大的衝突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也許是因為《小歡喜》演出了很多80、90後的心聲,所以不少文章給劇中的父母(尤其是陶虹飾演的母親)蓋棺定論:沒有分寸感、窒息式關懷、“算計”付出和“陪讀”成本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女兒英子未來的理想是從事航空航天職業,所以她一直在天文館做志願者,可到了高三媽媽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就讓她別做了,

英子不堪重壓,逃課去父親家玩樂高被媽媽發現,直接當場摔航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考了第二名,媽媽馬上就表現出焦慮和打壓,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有這樣一位“直升機式”媽媽盤著女兒,青春期的英子逆反心理可想而知。其實英子算是全劇裡最懂事的孩子,聽話、學習好、體諒單親的媽媽、凡事總是先認錯,但即便善解人意如她,也還是不免和媽媽發生了巨大的衝突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也許是因為《小歡喜》演出了很多80、90後的心聲,所以不少文章給劇中的父母(尤其是陶虹飾演的母親)蓋棺定論:沒有分寸感、窒息式關懷、“算計”付出和“陪讀”成本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批判的聲音很響亮、批判的角度無死角。

2、是父母沒有分寸感

還是孩子缺乏理解

一邊追著這部劇、一邊看著和劇有關的各種文章,我不禁感嘆:作為中國爹媽,還真實出錢費力不討好、無功無獎只有過

作為十五年前參加高考的人,我看《小歡喜》裡的很多幕都感觸頗深。

剛升入高一時,小姨送了我一款掌上游戲機作為生日禮物,我也就打開包裝摸了五分鐘吧,就被老媽收走了,當時她說了和陶虹在劇中一模一樣的臺詞“媽先幫你收著,等過了高考讓你玩個夠。”

還有一次,留了十年短髮的我看到好友的長髮,突然心血來潮也想留長髮,話剛出口,老媽殺過來一個冰冷無比的眼神,說“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思臭美?留給誰看?能不能把腦子用在學習上?

而“中國式家長”的三大金句:“給你花那麼多錢補習,你成績沒有一點提高,對得起你爹媽麼?”、“為了你高考,媽媽連工作都辭了!”、“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早和你爹離婚了!”這樣的句子,我和身邊的很多小夥伴沒落下一句。

那時的我、甚至在畢業很多年後,對父母當時的所做所為都無法理解,更不用說釋懷。所以,高考報志願選了離家上千公里遠的城市;暑假用盡一切藉口不回家;甚至工作幾年後,當父母又說起“當年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xxx”的句式時,我終於受不了了,和他們吵得天翻地覆、滿腹委屈哭得像個嬰兒。

但十五年後,當我作為一位母親,看劇中的一幕幕時、想起劇中自己曾經歷的雷同劇情,我對爹媽真的再也怨不起來,反而是對劇中的幾位焦慮、痛苦甚至歇斯底里的媽媽們多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可憐學子父母心,像陶虹那樣的“中國式媽媽”,誰不是一邊厭著、恨著、委屈著自己,一邊又不敢鬆一口氣,盯著、逼著、“摧殘”著孩子。“自我撕扯式虎媽雞血養娃”,是很多中國媽媽育兒路上訂製的套餐,孩子難以下嚥,我們更是吃相狼狽。

“陶虹式中國媽媽”沒有分寸感麼?是的,在學校的活動上,她能擦掉女兒許在氣球上的理想,強加自己女兒一定要上清華或北大的理想。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女兒英子未來的理想是從事航空航天職業,所以她一直在天文館做志願者,可到了高三媽媽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就讓她別做了,

英子不堪重壓,逃課去父親家玩樂高被媽媽發現,直接當場摔航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考了第二名,媽媽馬上就表現出焦慮和打壓,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有這樣一位“直升機式”媽媽盤著女兒,青春期的英子逆反心理可想而知。其實英子算是全劇裡最懂事的孩子,聽話、學習好、體諒單親的媽媽、凡事總是先認錯,但即便善解人意如她,也還是不免和媽媽發生了巨大的衝突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也許是因為《小歡喜》演出了很多80、90後的心聲,所以不少文章給劇中的父母(尤其是陶虹飾演的母親)蓋棺定論:沒有分寸感、窒息式關懷、“算計”付出和“陪讀”成本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批判的聲音很響亮、批判的角度無死角。

2、是父母沒有分寸感

還是孩子缺乏理解

一邊追著這部劇、一邊看著和劇有關的各種文章,我不禁感嘆:作為中國爹媽,還真實出錢費力不討好、無功無獎只有過

作為十五年前參加高考的人,我看《小歡喜》裡的很多幕都感觸頗深。

剛升入高一時,小姨送了我一款掌上游戲機作為生日禮物,我也就打開包裝摸了五分鐘吧,就被老媽收走了,當時她說了和陶虹在劇中一模一樣的臺詞“媽先幫你收著,等過了高考讓你玩個夠。”

還有一次,留了十年短髮的我看到好友的長髮,突然心血來潮也想留長髮,話剛出口,老媽殺過來一個冰冷無比的眼神,說“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思臭美?留給誰看?能不能把腦子用在學習上?

而“中國式家長”的三大金句:“給你花那麼多錢補習,你成績沒有一點提高,對得起你爹媽麼?”、“為了你高考,媽媽連工作都辭了!”、“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早和你爹離婚了!”這樣的句子,我和身邊的很多小夥伴沒落下一句。

那時的我、甚至在畢業很多年後,對父母當時的所做所為都無法理解,更不用說釋懷。所以,高考報志願選了離家上千公里遠的城市;暑假用盡一切藉口不回家;甚至工作幾年後,當父母又說起“當年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xxx”的句式時,我終於受不了了,和他們吵得天翻地覆、滿腹委屈哭得像個嬰兒。

但十五年後,當我作為一位母親,看劇中的一幕幕時、想起劇中自己曾經歷的雷同劇情,我對爹媽真的再也怨不起來,反而是對劇中的幾位焦慮、痛苦甚至歇斯底里的媽媽們多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可憐學子父母心,像陶虹那樣的“中國式媽媽”,誰不是一邊厭著、恨著、委屈著自己,一邊又不敢鬆一口氣,盯著、逼著、“摧殘”著孩子。“自我撕扯式虎媽雞血養娃”,是很多中國媽媽育兒路上訂製的套餐,孩子難以下嚥,我們更是吃相狼狽。

“陶虹式中國媽媽”沒有分寸感麼?是的,在學校的活動上,她能擦掉女兒許在氣球上的理想,強加自己女兒一定要上清華或北大的理想。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作為兒女,爹媽此舉一定會讓人不爽。但當媽後,換個角度看與孩子的分寸感這件事時,我更多的是手足無措、冒出一堆問號:究竟什麼是分寸感?有沒有誰能告訴我們舒適的分寸感距離是多少?

法律規定我們在孩子成年前作為監護人,我們要對他們的一切負責,這個“一切”包括他們的理想麼?包括眼看著他們走彎路也不去阻止麼?即將步入成年世界的孩子總會抱怨父母,說我們把他們看作“私屬物品”,那我們要把尚未到18歲、尚未走入社會、天天和我們在一起的兒女當作什麼呢?如果“私屬”這種屬性不對的話?

“陶虹式中國媽媽”的高期盼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麼?我承認,守著這樣一位非清北不上的媽確實壓力山大。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女兒英子未來的理想是從事航空航天職業,所以她一直在天文館做志願者,可到了高三媽媽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就讓她別做了,

英子不堪重壓,逃課去父親家玩樂高被媽媽發現,直接當場摔航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考了第二名,媽媽馬上就表現出焦慮和打壓,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有這樣一位“直升機式”媽媽盤著女兒,青春期的英子逆反心理可想而知。其實英子算是全劇裡最懂事的孩子,聽話、學習好、體諒單親的媽媽、凡事總是先認錯,但即便善解人意如她,也還是不免和媽媽發生了巨大的衝突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也許是因為《小歡喜》演出了很多80、90後的心聲,所以不少文章給劇中的父母(尤其是陶虹飾演的母親)蓋棺定論:沒有分寸感、窒息式關懷、“算計”付出和“陪讀”成本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批判的聲音很響亮、批判的角度無死角。

2、是父母沒有分寸感

還是孩子缺乏理解

一邊追著這部劇、一邊看著和劇有關的各種文章,我不禁感嘆:作為中國爹媽,還真實出錢費力不討好、無功無獎只有過

作為十五年前參加高考的人,我看《小歡喜》裡的很多幕都感觸頗深。

剛升入高一時,小姨送了我一款掌上游戲機作為生日禮物,我也就打開包裝摸了五分鐘吧,就被老媽收走了,當時她說了和陶虹在劇中一模一樣的臺詞“媽先幫你收著,等過了高考讓你玩個夠。”

還有一次,留了十年短髮的我看到好友的長髮,突然心血來潮也想留長髮,話剛出口,老媽殺過來一個冰冷無比的眼神,說“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思臭美?留給誰看?能不能把腦子用在學習上?

而“中國式家長”的三大金句:“給你花那麼多錢補習,你成績沒有一點提高,對得起你爹媽麼?”、“為了你高考,媽媽連工作都辭了!”、“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早和你爹離婚了!”這樣的句子,我和身邊的很多小夥伴沒落下一句。

那時的我、甚至在畢業很多年後,對父母當時的所做所為都無法理解,更不用說釋懷。所以,高考報志願選了離家上千公里遠的城市;暑假用盡一切藉口不回家;甚至工作幾年後,當父母又說起“當年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xxx”的句式時,我終於受不了了,和他們吵得天翻地覆、滿腹委屈哭得像個嬰兒。

但十五年後,當我作為一位母親,看劇中的一幕幕時、想起劇中自己曾經歷的雷同劇情,我對爹媽真的再也怨不起來,反而是對劇中的幾位焦慮、痛苦甚至歇斯底里的媽媽們多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可憐學子父母心,像陶虹那樣的“中國式媽媽”,誰不是一邊厭著、恨著、委屈著自己,一邊又不敢鬆一口氣,盯著、逼著、“摧殘”著孩子。“自我撕扯式虎媽雞血養娃”,是很多中國媽媽育兒路上訂製的套餐,孩子難以下嚥,我們更是吃相狼狽。

“陶虹式中國媽媽”沒有分寸感麼?是的,在學校的活動上,她能擦掉女兒許在氣球上的理想,強加自己女兒一定要上清華或北大的理想。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作為兒女,爹媽此舉一定會讓人不爽。但當媽後,換個角度看與孩子的分寸感這件事時,我更多的是手足無措、冒出一堆問號:究竟什麼是分寸感?有沒有誰能告訴我們舒適的分寸感距離是多少?

法律規定我們在孩子成年前作為監護人,我們要對他們的一切負責,這個“一切”包括他們的理想麼?包括眼看著他們走彎路也不去阻止麼?即將步入成年世界的孩子總會抱怨父母,說我們把他們看作“私屬物品”,那我們要把尚未到18歲、尚未走入社會、天天和我們在一起的兒女當作什麼呢?如果“私屬”這種屬性不對的話?

“陶虹式中國媽媽”的高期盼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麼?我承認,守著這樣一位非清北不上的媽確實壓力山大。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但做父母的不期待孩子上好大學(尤其英子還是學霸)、難道期待他們去做手機貼膜的小哥麼?申明一下,職業無高低貴賤,但一定有比貼膜更好、更有意義的工作值得父母對孩子期許吧。

美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Danielle R. Moss曾在TED上講述了高期待對一個人的積極影響。作為一名拉丁裔女性(社會偏見認為該群體不擅長學習),正是因為媽媽對她的高期待,她才能進入大學、取得成就、站在這裡,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女兒英子未來的理想是從事航空航天職業,所以她一直在天文館做志願者,可到了高三媽媽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就讓她別做了,

英子不堪重壓,逃課去父親家玩樂高被媽媽發現,直接當場摔航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考了第二名,媽媽馬上就表現出焦慮和打壓,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有這樣一位“直升機式”媽媽盤著女兒,青春期的英子逆反心理可想而知。其實英子算是全劇裡最懂事的孩子,聽話、學習好、體諒單親的媽媽、凡事總是先認錯,但即便善解人意如她,也還是不免和媽媽發生了巨大的衝突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也許是因為《小歡喜》演出了很多80、90後的心聲,所以不少文章給劇中的父母(尤其是陶虹飾演的母親)蓋棺定論:沒有分寸感、窒息式關懷、“算計”付出和“陪讀”成本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批判的聲音很響亮、批判的角度無死角。

2、是父母沒有分寸感

還是孩子缺乏理解

一邊追著這部劇、一邊看著和劇有關的各種文章,我不禁感嘆:作為中國爹媽,還真實出錢費力不討好、無功無獎只有過

作為十五年前參加高考的人,我看《小歡喜》裡的很多幕都感觸頗深。

剛升入高一時,小姨送了我一款掌上游戲機作為生日禮物,我也就打開包裝摸了五分鐘吧,就被老媽收走了,當時她說了和陶虹在劇中一模一樣的臺詞“媽先幫你收著,等過了高考讓你玩個夠。”

還有一次,留了十年短髮的我看到好友的長髮,突然心血來潮也想留長髮,話剛出口,老媽殺過來一個冰冷無比的眼神,說“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思臭美?留給誰看?能不能把腦子用在學習上?

而“中國式家長”的三大金句:“給你花那麼多錢補習,你成績沒有一點提高,對得起你爹媽麼?”、“為了你高考,媽媽連工作都辭了!”、“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早和你爹離婚了!”這樣的句子,我和身邊的很多小夥伴沒落下一句。

那時的我、甚至在畢業很多年後,對父母當時的所做所為都無法理解,更不用說釋懷。所以,高考報志願選了離家上千公里遠的城市;暑假用盡一切藉口不回家;甚至工作幾年後,當父母又說起“當年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xxx”的句式時,我終於受不了了,和他們吵得天翻地覆、滿腹委屈哭得像個嬰兒。

但十五年後,當我作為一位母親,看劇中的一幕幕時、想起劇中自己曾經歷的雷同劇情,我對爹媽真的再也怨不起來,反而是對劇中的幾位焦慮、痛苦甚至歇斯底里的媽媽們多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可憐學子父母心,像陶虹那樣的“中國式媽媽”,誰不是一邊厭著、恨著、委屈著自己,一邊又不敢鬆一口氣,盯著、逼著、“摧殘”著孩子。“自我撕扯式虎媽雞血養娃”,是很多中國媽媽育兒路上訂製的套餐,孩子難以下嚥,我們更是吃相狼狽。

“陶虹式中國媽媽”沒有分寸感麼?是的,在學校的活動上,她能擦掉女兒許在氣球上的理想,強加自己女兒一定要上清華或北大的理想。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作為兒女,爹媽此舉一定會讓人不爽。但當媽後,換個角度看與孩子的分寸感這件事時,我更多的是手足無措、冒出一堆問號:究竟什麼是分寸感?有沒有誰能告訴我們舒適的分寸感距離是多少?

法律規定我們在孩子成年前作為監護人,我們要對他們的一切負責,這個“一切”包括他們的理想麼?包括眼看著他們走彎路也不去阻止麼?即將步入成年世界的孩子總會抱怨父母,說我們把他們看作“私屬物品”,那我們要把尚未到18歲、尚未走入社會、天天和我們在一起的兒女當作什麼呢?如果“私屬”這種屬性不對的話?

“陶虹式中國媽媽”的高期盼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麼?我承認,守著這樣一位非清北不上的媽確實壓力山大。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但做父母的不期待孩子上好大學(尤其英子還是學霸)、難道期待他們去做手機貼膜的小哥麼?申明一下,職業無高低貴賤,但一定有比貼膜更好、更有意義的工作值得父母對孩子期許吧。

美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Danielle R. Moss曾在TED上講述了高期待對一個人的積極影響。作為一名拉丁裔女性(社會偏見認為該群體不擅長學習),正是因為媽媽對她的高期待,她才能進入大學、取得成就、站在這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而她也把高期待的方法用在學生身上,她不再問學生們“你想上大學麼?”而是改問“你想上什麼樣的大學?”,真切地肯定每個孩子身上的潛力。正是因為這樣的高期待,她們幫助了更多黑人、拉丁裔學生進入大學、順利畢業。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女兒英子未來的理想是從事航空航天職業,所以她一直在天文館做志願者,可到了高三媽媽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就讓她別做了,

英子不堪重壓,逃課去父親家玩樂高被媽媽發現,直接當場摔航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考了第二名,媽媽馬上就表現出焦慮和打壓,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有這樣一位“直升機式”媽媽盤著女兒,青春期的英子逆反心理可想而知。其實英子算是全劇裡最懂事的孩子,聽話、學習好、體諒單親的媽媽、凡事總是先認錯,但即便善解人意如她,也還是不免和媽媽發生了巨大的衝突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也許是因為《小歡喜》演出了很多80、90後的心聲,所以不少文章給劇中的父母(尤其是陶虹飾演的母親)蓋棺定論:沒有分寸感、窒息式關懷、“算計”付出和“陪讀”成本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批判的聲音很響亮、批判的角度無死角。

2、是父母沒有分寸感

還是孩子缺乏理解

一邊追著這部劇、一邊看著和劇有關的各種文章,我不禁感嘆:作為中國爹媽,還真實出錢費力不討好、無功無獎只有過

作為十五年前參加高考的人,我看《小歡喜》裡的很多幕都感觸頗深。

剛升入高一時,小姨送了我一款掌上游戲機作為生日禮物,我也就打開包裝摸了五分鐘吧,就被老媽收走了,當時她說了和陶虹在劇中一模一樣的臺詞“媽先幫你收著,等過了高考讓你玩個夠。”

還有一次,留了十年短髮的我看到好友的長髮,突然心血來潮也想留長髮,話剛出口,老媽殺過來一個冰冷無比的眼神,說“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思臭美?留給誰看?能不能把腦子用在學習上?

而“中國式家長”的三大金句:“給你花那麼多錢補習,你成績沒有一點提高,對得起你爹媽麼?”、“為了你高考,媽媽連工作都辭了!”、“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早和你爹離婚了!”這樣的句子,我和身邊的很多小夥伴沒落下一句。

那時的我、甚至在畢業很多年後,對父母當時的所做所為都無法理解,更不用說釋懷。所以,高考報志願選了離家上千公里遠的城市;暑假用盡一切藉口不回家;甚至工作幾年後,當父母又說起“當年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xxx”的句式時,我終於受不了了,和他們吵得天翻地覆、滿腹委屈哭得像個嬰兒。

但十五年後,當我作為一位母親,看劇中的一幕幕時、想起劇中自己曾經歷的雷同劇情,我對爹媽真的再也怨不起來,反而是對劇中的幾位焦慮、痛苦甚至歇斯底里的媽媽們多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可憐學子父母心,像陶虹那樣的“中國式媽媽”,誰不是一邊厭著、恨著、委屈著自己,一邊又不敢鬆一口氣,盯著、逼著、“摧殘”著孩子。“自我撕扯式虎媽雞血養娃”,是很多中國媽媽育兒路上訂製的套餐,孩子難以下嚥,我們更是吃相狼狽。

“陶虹式中國媽媽”沒有分寸感麼?是的,在學校的活動上,她能擦掉女兒許在氣球上的理想,強加自己女兒一定要上清華或北大的理想。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作為兒女,爹媽此舉一定會讓人不爽。但當媽後,換個角度看與孩子的分寸感這件事時,我更多的是手足無措、冒出一堆問號:究竟什麼是分寸感?有沒有誰能告訴我們舒適的分寸感距離是多少?

法律規定我們在孩子成年前作為監護人,我們要對他們的一切負責,這個“一切”包括他們的理想麼?包括眼看著他們走彎路也不去阻止麼?即將步入成年世界的孩子總會抱怨父母,說我們把他們看作“私屬物品”,那我們要把尚未到18歲、尚未走入社會、天天和我們在一起的兒女當作什麼呢?如果“私屬”這種屬性不對的話?

“陶虹式中國媽媽”的高期盼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麼?我承認,守著這樣一位非清北不上的媽確實壓力山大。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但做父母的不期待孩子上好大學(尤其英子還是學霸)、難道期待他們去做手機貼膜的小哥麼?申明一下,職業無高低貴賤,但一定有比貼膜更好、更有意義的工作值得父母對孩子期許吧。

美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Danielle R. Moss曾在TED上講述了高期待對一個人的積極影響。作為一名拉丁裔女性(社會偏見認為該群體不擅長學習),正是因為媽媽對她的高期待,她才能進入大學、取得成就、站在這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而她也把高期待的方法用在學生身上,她不再問學生們“你想上大學麼?”而是改問“你想上什麼樣的大學?”,真切地肯定每個孩子身上的潛力。正是因為這樣的高期待,她們幫助了更多黑人、拉丁裔學生進入大學、順利畢業。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3、高期待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

那些寫出“你的高期待正在毀了孩子”這類文章的人,我想他們可能尚未為人父母。什麼是父母?就是看得到孩子的短板、劣勢,無法let it go、咬著牙逼自己幫孩子克服的一種生物啊。

我們沒有巨大的野心非要培養出一個完美小孩,也認可“優勢教養”、“積極心理學”這些理論,明白它們的重要性。但這世上,恐怕唯有父母對子女抱有的高期待是無償(甚至還是倒貼)的了。

領導對下屬抱有的高期待是希望能用一份薪資賺回下屬兩份KPI;配偶對另一半抱有的高期待是希望“沒嫁/娶錯人,以後能有個依靠”;而只有父母對子女抱有的高期待,是怕他們以後的人生過不好。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女兒英子未來的理想是從事航空航天職業,所以她一直在天文館做志願者,可到了高三媽媽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就讓她別做了,

英子不堪重壓,逃課去父親家玩樂高被媽媽發現,直接當場摔航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考了第二名,媽媽馬上就表現出焦慮和打壓,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有這樣一位“直升機式”媽媽盤著女兒,青春期的英子逆反心理可想而知。其實英子算是全劇裡最懂事的孩子,聽話、學習好、體諒單親的媽媽、凡事總是先認錯,但即便善解人意如她,也還是不免和媽媽發生了巨大的衝突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也許是因為《小歡喜》演出了很多80、90後的心聲,所以不少文章給劇中的父母(尤其是陶虹飾演的母親)蓋棺定論:沒有分寸感、窒息式關懷、“算計”付出和“陪讀”成本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批判的聲音很響亮、批判的角度無死角。

2、是父母沒有分寸感

還是孩子缺乏理解

一邊追著這部劇、一邊看著和劇有關的各種文章,我不禁感嘆:作為中國爹媽,還真實出錢費力不討好、無功無獎只有過

作為十五年前參加高考的人,我看《小歡喜》裡的很多幕都感觸頗深。

剛升入高一時,小姨送了我一款掌上游戲機作為生日禮物,我也就打開包裝摸了五分鐘吧,就被老媽收走了,當時她說了和陶虹在劇中一模一樣的臺詞“媽先幫你收著,等過了高考讓你玩個夠。”

還有一次,留了十年短髮的我看到好友的長髮,突然心血來潮也想留長髮,話剛出口,老媽殺過來一個冰冷無比的眼神,說“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思臭美?留給誰看?能不能把腦子用在學習上?

而“中國式家長”的三大金句:“給你花那麼多錢補習,你成績沒有一點提高,對得起你爹媽麼?”、“為了你高考,媽媽連工作都辭了!”、“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早和你爹離婚了!”這樣的句子,我和身邊的很多小夥伴沒落下一句。

那時的我、甚至在畢業很多年後,對父母當時的所做所為都無法理解,更不用說釋懷。所以,高考報志願選了離家上千公里遠的城市;暑假用盡一切藉口不回家;甚至工作幾年後,當父母又說起“當年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xxx”的句式時,我終於受不了了,和他們吵得天翻地覆、滿腹委屈哭得像個嬰兒。

但十五年後,當我作為一位母親,看劇中的一幕幕時、想起劇中自己曾經歷的雷同劇情,我對爹媽真的再也怨不起來,反而是對劇中的幾位焦慮、痛苦甚至歇斯底里的媽媽們多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可憐學子父母心,像陶虹那樣的“中國式媽媽”,誰不是一邊厭著、恨著、委屈著自己,一邊又不敢鬆一口氣,盯著、逼著、“摧殘”著孩子。“自我撕扯式虎媽雞血養娃”,是很多中國媽媽育兒路上訂製的套餐,孩子難以下嚥,我們更是吃相狼狽。

“陶虹式中國媽媽”沒有分寸感麼?是的,在學校的活動上,她能擦掉女兒許在氣球上的理想,強加自己女兒一定要上清華或北大的理想。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作為兒女,爹媽此舉一定會讓人不爽。但當媽後,換個角度看與孩子的分寸感這件事時,我更多的是手足無措、冒出一堆問號:究竟什麼是分寸感?有沒有誰能告訴我們舒適的分寸感距離是多少?

法律規定我們在孩子成年前作為監護人,我們要對他們的一切負責,這個“一切”包括他們的理想麼?包括眼看著他們走彎路也不去阻止麼?即將步入成年世界的孩子總會抱怨父母,說我們把他們看作“私屬物品”,那我們要把尚未到18歲、尚未走入社會、天天和我們在一起的兒女當作什麼呢?如果“私屬”這種屬性不對的話?

“陶虹式中國媽媽”的高期盼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麼?我承認,守著這樣一位非清北不上的媽確實壓力山大。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但做父母的不期待孩子上好大學(尤其英子還是學霸)、難道期待他們去做手機貼膜的小哥麼?申明一下,職業無高低貴賤,但一定有比貼膜更好、更有意義的工作值得父母對孩子期許吧。

美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Danielle R. Moss曾在TED上講述了高期待對一個人的積極影響。作為一名拉丁裔女性(社會偏見認為該群體不擅長學習),正是因為媽媽對她的高期待,她才能進入大學、取得成就、站在這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而她也把高期待的方法用在學生身上,她不再問學生們“你想上大學麼?”而是改問“你想上什麼樣的大學?”,真切地肯定每個孩子身上的潛力。正是因為這樣的高期待,她們幫助了更多黑人、拉丁裔學生進入大學、順利畢業。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3、高期待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

那些寫出“你的高期待正在毀了孩子”這類文章的人,我想他們可能尚未為人父母。什麼是父母?就是看得到孩子的短板、劣勢,無法let it go、咬著牙逼自己幫孩子克服的一種生物啊。

我們沒有巨大的野心非要培養出一個完美小孩,也認可“優勢教養”、“積極心理學”這些理論,明白它們的重要性。但這世上,恐怕唯有父母對子女抱有的高期待是無償(甚至還是倒貼)的了。

領導對下屬抱有的高期待是希望能用一份薪資賺回下屬兩份KPI;配偶對另一半抱有的高期待是希望“沒嫁/娶錯人,以後能有個依靠”;而只有父母對子女抱有的高期待,是怕他們以後的人生過不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陶虹式中國媽媽”喜歡算賬,動輒把“付出”和“犧牲”掛在嘴邊,她給女兒的愛其實是有條件的,果真如此麼?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女兒英子未來的理想是從事航空航天職業,所以她一直在天文館做志願者,可到了高三媽媽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就讓她別做了,

英子不堪重壓,逃課去父親家玩樂高被媽媽發現,直接當場摔航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考了第二名,媽媽馬上就表現出焦慮和打壓,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有這樣一位“直升機式”媽媽盤著女兒,青春期的英子逆反心理可想而知。其實英子算是全劇裡最懂事的孩子,聽話、學習好、體諒單親的媽媽、凡事總是先認錯,但即便善解人意如她,也還是不免和媽媽發生了巨大的衝突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也許是因為《小歡喜》演出了很多80、90後的心聲,所以不少文章給劇中的父母(尤其是陶虹飾演的母親)蓋棺定論:沒有分寸感、窒息式關懷、“算計”付出和“陪讀”成本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批判的聲音很響亮、批判的角度無死角。

2、是父母沒有分寸感

還是孩子缺乏理解

一邊追著這部劇、一邊看著和劇有關的各種文章,我不禁感嘆:作為中國爹媽,還真實出錢費力不討好、無功無獎只有過

作為十五年前參加高考的人,我看《小歡喜》裡的很多幕都感觸頗深。

剛升入高一時,小姨送了我一款掌上游戲機作為生日禮物,我也就打開包裝摸了五分鐘吧,就被老媽收走了,當時她說了和陶虹在劇中一模一樣的臺詞“媽先幫你收著,等過了高考讓你玩個夠。”

還有一次,留了十年短髮的我看到好友的長髮,突然心血來潮也想留長髮,話剛出口,老媽殺過來一個冰冷無比的眼神,說“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思臭美?留給誰看?能不能把腦子用在學習上?

而“中國式家長”的三大金句:“給你花那麼多錢補習,你成績沒有一點提高,對得起你爹媽麼?”、“為了你高考,媽媽連工作都辭了!”、“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早和你爹離婚了!”這樣的句子,我和身邊的很多小夥伴沒落下一句。

那時的我、甚至在畢業很多年後,對父母當時的所做所為都無法理解,更不用說釋懷。所以,高考報志願選了離家上千公里遠的城市;暑假用盡一切藉口不回家;甚至工作幾年後,當父母又說起“當年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xxx”的句式時,我終於受不了了,和他們吵得天翻地覆、滿腹委屈哭得像個嬰兒。

但十五年後,當我作為一位母親,看劇中的一幕幕時、想起劇中自己曾經歷的雷同劇情,我對爹媽真的再也怨不起來,反而是對劇中的幾位焦慮、痛苦甚至歇斯底里的媽媽們多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可憐學子父母心,像陶虹那樣的“中國式媽媽”,誰不是一邊厭著、恨著、委屈著自己,一邊又不敢鬆一口氣,盯著、逼著、“摧殘”著孩子。“自我撕扯式虎媽雞血養娃”,是很多中國媽媽育兒路上訂製的套餐,孩子難以下嚥,我們更是吃相狼狽。

“陶虹式中國媽媽”沒有分寸感麼?是的,在學校的活動上,她能擦掉女兒許在氣球上的理想,強加自己女兒一定要上清華或北大的理想。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作為兒女,爹媽此舉一定會讓人不爽。但當媽後,換個角度看與孩子的分寸感這件事時,我更多的是手足無措、冒出一堆問號:究竟什麼是分寸感?有沒有誰能告訴我們舒適的分寸感距離是多少?

法律規定我們在孩子成年前作為監護人,我們要對他們的一切負責,這個“一切”包括他們的理想麼?包括眼看著他們走彎路也不去阻止麼?即將步入成年世界的孩子總會抱怨父母,說我們把他們看作“私屬物品”,那我們要把尚未到18歲、尚未走入社會、天天和我們在一起的兒女當作什麼呢?如果“私屬”這種屬性不對的話?

“陶虹式中國媽媽”的高期盼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麼?我承認,守著這樣一位非清北不上的媽確實壓力山大。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但做父母的不期待孩子上好大學(尤其英子還是學霸)、難道期待他們去做手機貼膜的小哥麼?申明一下,職業無高低貴賤,但一定有比貼膜更好、更有意義的工作值得父母對孩子期許吧。

美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Danielle R. Moss曾在TED上講述了高期待對一個人的積極影響。作為一名拉丁裔女性(社會偏見認為該群體不擅長學習),正是因為媽媽對她的高期待,她才能進入大學、取得成就、站在這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而她也把高期待的方法用在學生身上,她不再問學生們“你想上大學麼?”而是改問“你想上什麼樣的大學?”,真切地肯定每個孩子身上的潛力。正是因為這樣的高期待,她們幫助了更多黑人、拉丁裔學生進入大學、順利畢業。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3、高期待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

那些寫出“你的高期待正在毀了孩子”這類文章的人,我想他們可能尚未為人父母。什麼是父母?就是看得到孩子的短板、劣勢,無法let it go、咬著牙逼自己幫孩子克服的一種生物啊。

我們沒有巨大的野心非要培養出一個完美小孩,也認可“優勢教養”、“積極心理學”這些理論,明白它們的重要性。但這世上,恐怕唯有父母對子女抱有的高期待是無償(甚至還是倒貼)的了。

領導對下屬抱有的高期待是希望能用一份薪資賺回下屬兩份KPI;配偶對另一半抱有的高期待是希望“沒嫁/娶錯人,以後能有個依靠”;而只有父母對子女抱有的高期待,是怕他們以後的人生過不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陶虹式中國媽媽”喜歡算賬,動輒把“付出”和“犧牲”掛在嘴邊,她給女兒的愛其實是有條件的,果真如此麼?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是的,爹媽們算賬了,父母皆凡人,凡人就會有得失心。但父母算賬不是為了讓孩子們償還,只是想讓孩子知道,“一切都是有代價的”,你以為的理所當然,是因為現在父母正在替你負重前行。

不僅是升學、高考,你以後人生中做的每一步路都是付出、代價與結果的兌換,而且未必對等。做父母的,不要求償還這些付出、不要求結局大於代價,我們只是希望付出與結果二者儘可能對等,而期盼這樣的“對等”,初衷還並不是為了我們自己。

很多孩子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如果所謂的“無條件的愛”是卑微、縱容、低姿態、或者“我愛你,不管你什麼樣”,那對不少父母來說確實難以做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大概是一種完成與珍惜——在這段親子關係裡,我們盡職盡責完成為人父母的使命,然後用一生去珍視這段情誼。

作為一名媽媽,我並不是在育兒路上為自己找藉口,也並不認為陶虹這樣的母親種種行為皆對,只是現在的我願意用更包容、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她。如何讓養育更有效、如何平衡好親子關係中的衝突、讓自己保持家長的得體,解答這些問題需要時間、需要試錯、更需要社會大眾對父母們的理解。

當媽後不免會常想,孩子眼中的我是什麼樣子?要如何評價自己這個媽當的合不合格呢?其實,我想要的“回報”很簡單,不圖孩子顧復之恩,只願養兒一程這段路上,能夠功過相抵、少些遺憾。


"

作者 | 思小妞 編輯 | Bamboo


1、高考中的“中國式父母”圖鑑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看得我有點難過,雖然名字“歡喜”,但這部劇兒女們看得扎心、父母看得虐心。

《小歡喜》講述的是北京市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各自的故事。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是“放養”型家長,高三以前兒子成績都過得去,沒想到高二結束時兒子成績滑坡,變成了差點留級的學渣。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型父母,夫妻二人作為重要公務人員,為了事業常年奔波在外,兒子的家長是姥姥姥爺+舅舅,成績年級倒數第二。臨到高考,父母慌了,才臨時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多年隔閡豈是一時能消除的

陶虹、沙溢在劇中飾演一對離異夫妻,陶虹是中學金牌物理老師,分數至上,在老公出軌後選擇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學霸女兒身上。沙溢呢,雖然是個不合格的老公,但算是一位對女兒疼愛有加的好爸爸,他崇尚“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和陶虹的控制型教育完全就是冰火對立兩重天

經歷過高考的80、90後們,很多人都能在三個家庭看到曾經自己的經歷。比如,海清這位被兒子氣到後悔仰天長嘯為什麼要生娃的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比如,平時不聞不問,關鍵時刻跳出來指手畫腳的“雲老爹”。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還有典型的中國老母親陶虹,因為把女兒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所以和女兒零邊界,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為孩子的學習儘可能提供一切優越的環境,從隨時隨地能看到女兒學習狀況的玻璃窗,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到隔音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從重點學校的金牌物理老師“淪為”補習班老師,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在養娃這條路上,她願意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大包大攬,歸咎為家長的責任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二十四孝媽”也不過如此了吧。可這樣一位“中國好母親”卻一點都不討喜,她引發了觀眾們集體回憶殺,只是回憶都不怎麼美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對女兒控制慾太強、期待太高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女兒英子未來的理想是從事航空航天職業,所以她一直在天文館做志願者,可到了高三媽媽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就讓她別做了,

英子不堪重壓,逃課去父親家玩樂高被媽媽發現,直接當場摔航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考了第二名,媽媽馬上就表現出焦慮和打壓,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有這樣一位“直升機式”媽媽盤著女兒,青春期的英子逆反心理可想而知。其實英子算是全劇裡最懂事的孩子,聽話、學習好、體諒單親的媽媽、凡事總是先認錯,但即便善解人意如她,也還是不免和媽媽發生了巨大的衝突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也許是因為《小歡喜》演出了很多80、90後的心聲,所以不少文章給劇中的父母(尤其是陶虹飾演的母親)蓋棺定論:沒有分寸感、窒息式關懷、“算計”付出和“陪讀”成本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總之,批判的聲音很響亮、批判的角度無死角。

2、是父母沒有分寸感

還是孩子缺乏理解

一邊追著這部劇、一邊看著和劇有關的各種文章,我不禁感嘆:作為中國爹媽,還真實出錢費力不討好、無功無獎只有過

作為十五年前參加高考的人,我看《小歡喜》裡的很多幕都感觸頗深。

剛升入高一時,小姨送了我一款掌上游戲機作為生日禮物,我也就打開包裝摸了五分鐘吧,就被老媽收走了,當時她說了和陶虹在劇中一模一樣的臺詞“媽先幫你收著,等過了高考讓你玩個夠。”

還有一次,留了十年短髮的我看到好友的長髮,突然心血來潮也想留長髮,話剛出口,老媽殺過來一個冰冷無比的眼神,說“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思臭美?留給誰看?能不能把腦子用在學習上?

而“中國式家長”的三大金句:“給你花那麼多錢補習,你成績沒有一點提高,對得起你爹媽麼?”、“為了你高考,媽媽連工作都辭了!”、“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早和你爹離婚了!”這樣的句子,我和身邊的很多小夥伴沒落下一句。

那時的我、甚至在畢業很多年後,對父母當時的所做所為都無法理解,更不用說釋懷。所以,高考報志願選了離家上千公里遠的城市;暑假用盡一切藉口不回家;甚至工作幾年後,當父母又說起“當年要不是為了你高考,我xxx”的句式時,我終於受不了了,和他們吵得天翻地覆、滿腹委屈哭得像個嬰兒。

但十五年後,當我作為一位母親,看劇中的一幕幕時、想起劇中自己曾經歷的雷同劇情,我對爹媽真的再也怨不起來,反而是對劇中的幾位焦慮、痛苦甚至歇斯底里的媽媽們多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可憐學子父母心,像陶虹那樣的“中國式媽媽”,誰不是一邊厭著、恨著、委屈著自己,一邊又不敢鬆一口氣,盯著、逼著、“摧殘”著孩子。“自我撕扯式虎媽雞血養娃”,是很多中國媽媽育兒路上訂製的套餐,孩子難以下嚥,我們更是吃相狼狽。

“陶虹式中國媽媽”沒有分寸感麼?是的,在學校的活動上,她能擦掉女兒許在氣球上的理想,強加自己女兒一定要上清華或北大的理想。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作為兒女,爹媽此舉一定會讓人不爽。但當媽後,換個角度看與孩子的分寸感這件事時,我更多的是手足無措、冒出一堆問號:究竟什麼是分寸感?有沒有誰能告訴我們舒適的分寸感距離是多少?

法律規定我們在孩子成年前作為監護人,我們要對他們的一切負責,這個“一切”包括他們的理想麼?包括眼看著他們走彎路也不去阻止麼?即將步入成年世界的孩子總會抱怨父母,說我們把他們看作“私屬物品”,那我們要把尚未到18歲、尚未走入社會、天天和我們在一起的兒女當作什麼呢?如果“私屬”這種屬性不對的話?

“陶虹式中國媽媽”的高期盼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麼?我承認,守著這樣一位非清北不上的媽確實壓力山大。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但做父母的不期待孩子上好大學(尤其英子還是學霸)、難道期待他們去做手機貼膜的小哥麼?申明一下,職業無高低貴賤,但一定有比貼膜更好、更有意義的工作值得父母對孩子期許吧。

美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Danielle R. Moss曾在TED上講述了高期待對一個人的積極影響。作為一名拉丁裔女性(社會偏見認為該群體不擅長學習),正是因為媽媽對她的高期待,她才能進入大學、取得成就、站在這裡,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而她也把高期待的方法用在學生身上,她不再問學生們“你想上大學麼?”而是改問“你想上什麼樣的大學?”,真切地肯定每個孩子身上的潛力。正是因為這樣的高期待,她們幫助了更多黑人、拉丁裔學生進入大學、順利畢業。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3、高期待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

那些寫出“你的高期待正在毀了孩子”這類文章的人,我想他們可能尚未為人父母。什麼是父母?就是看得到孩子的短板、劣勢,無法let it go、咬著牙逼自己幫孩子克服的一種生物啊。

我們沒有巨大的野心非要培養出一個完美小孩,也認可“優勢教養”、“積極心理學”這些理論,明白它們的重要性。但這世上,恐怕唯有父母對子女抱有的高期待是無償(甚至還是倒貼)的了。

領導對下屬抱有的高期待是希望能用一份薪資賺回下屬兩份KPI;配偶對另一半抱有的高期待是希望“沒嫁/娶錯人,以後能有個依靠”;而只有父母對子女抱有的高期待,是怕他們以後的人生過不好。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陶虹式中國媽媽”喜歡算賬,動輒把“付出”和“犧牲”掛在嘴邊,她給女兒的愛其實是有條件的,果真如此麼?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是的,爹媽們算賬了,父母皆凡人,凡人就會有得失心。但父母算賬不是為了讓孩子們償還,只是想讓孩子知道,“一切都是有代價的”,你以為的理所當然,是因為現在父母正在替你負重前行。

不僅是升學、高考,你以後人生中做的每一步路都是付出、代價與結果的兌換,而且未必對等。做父母的,不要求償還這些付出、不要求結局大於代價,我們只是希望付出與結果二者儘可能對等,而期盼這樣的“對等”,初衷還並不是為了我們自己。

很多孩子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如果所謂的“無條件的愛”是卑微、縱容、低姿態、或者“我愛你,不管你什麼樣”,那對不少父母來說確實難以做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大概是一種完成與珍惜——在這段親子關係裡,我們盡職盡責完成為人父母的使命,然後用一生去珍視這段情誼。

作為一名媽媽,我並不是在育兒路上為自己找藉口,也並不認為陶虹這樣的母親種種行為皆對,只是現在的我願意用更包容、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她。如何讓養育更有效、如何平衡好親子關係中的衝突、讓自己保持家長的得體,解答這些問題需要時間、需要試錯、更需要社會大眾對父母們的理解。

當媽後不免會常想,孩子眼中的我是什麼樣子?要如何評價自己這個媽當的合不合格呢?其實,我想要的“回報”很簡單,不圖孩子顧復之恩,只願養兒一程這段路上,能夠功過相抵、少些遺憾。


陶虹崩潰大哭:我們的高期待,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