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宋元瓷器

陶瓷 瓷器 中國古代史 陶器 元朝 擺渡的船 2018-12-02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而瓷器,是陶器的進化。

今天,就讓我們以宋、元、明、清為例,說一說瓷器的辨別方法。

1、從器物的造型上區別

宋代造型多簡樸,以仿青銅器造型為主,並多小件,但在器物的邊角、口沿、底足很講究修飾。如汝、官、哥、定、鈞的器物都修整得很規範。

冷眼看宋元瓷器


(宋代瓷器)

元代器物的修胎就不太講究,特別是器物的底足就很粗糙,大件器往往有翹稜、夾角、凹心、凸底等變型現象。

冷眼看宋元瓷器


(元代瓷器)

明代永樂的器型古樸秀美,特別是壓手杯、盤、碗等都製作得比較精細。 宣德器物的造型豐富,製作精緻、成化器型小巧輕盈、制工精良、使仿者望塵莫及。

冷眼看宋元瓷器


(明代瓷器)

弘治、正德器型端莊秀逸。嘉靖、萬曆以後的器形,厚重古樸與輕盈華麗兼而有之,但製作比較粗糙。 清朝康、雍、乾三代是中國瓷器的高峰期。康熙的器物造型敦厚,拙而見秀。以仿明永樂、宣德、成化器物較多。 雍正器型以線條精美聞名於世。

冷眼看宋元瓷器


(清代瓷器)

2、從底足上看出差別

宋代器物底足製作精細規整,有裹足支燒,通體施釉,也有不施釉的,只刷一層護胎釉水。官窯器露胎處呈現深灰或灰褐色,俗稱"鐵足"。支釘橫斷面為灰褐色。汝器支釘橫斷面為粉白色。

冷眼看宋元瓷器


(紫口鐵足)

元代器物底足大多露胎而質粗,泛火石紅色。碗底部作雞心底內尖外圓,整個元代都有這種特徵。

冷眼看宋元瓷器


(火紅底足)

明代永樂、宣德大盤為砂底,質地細膩光滑溫潤,呈現火石紅。永樂盤砂底一般色白而細,砂底上有小塊鐵色斑,細膩光滑,撫摸時有糯米粉之潤滑感。 宣德器底部為白胎色而有火石紅,有一層淺紅色的塗抹料,均無旋痕。凡帶旋痕的多為清仿產品。

冷眼看宋元瓷器


(永樂盤砂底)

成化器物的底足,有較多的黃褐色或黑褐色斑點,俗稱"米糊底"。還有的底足像塗了豬油似的,俗稱"豬油白",撫之有玉的感覺。明早期和晚期的盤、碗類底足常有塌底,粘砂,並有放射狀刮削跳刀痕,到明代末期更為嚴重。

器足形狀有直圈足,內斂圈足,臥足,臺階式圈足,外傾內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璧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淺圈足、刮削平足、平底實足、高圈足等。瞭解和掌握各個朝代器物的底足,對於鑑定瓷器是十分必要的。

3、從瓷釉上看出差別

瓷釉是瓷器的外表,不同朝代各個窯口燒製瓷器的釉色、硬度、密度、潤度、厚薄、有無氣泡和橘皮紋等是不同的。觀察古瓷的釉質,一般要注意其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和氣泡大小疏密等特徵。如舊瓷有"瑩光"或"酥光"一類的光澤,這種深厚溫潤的釉光是由於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又稱"蛤蜊光"。

冷眼看宋元瓷器


(瓷器左側有明顯哈喇光)

新瓷則具有炯炯刺目的"火光"。但有些仿品經過茶漿沱,藥沁,土埋方法加工處理後,也可以將"火光"去掉,但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也能找出破綻和不自然的光澤。又如舊瓷常有的柳葉紋、牛毛紋、蟹爪紋、魚子紋、鱔血紋、冰裂紋等大小不同的片紋,這些雖成為宋官、哥、汝窯瓷器上的自然特徵,然而後世仿品也能仿製出這些特徵。尤其是景德鎮仿官哥的器物達到了亂真地步。

因此需要進一步觀察釉中所含氣泡的大小疏密。如官、哥窯釉泡之密似攢珠,汝窯釉泡疏若晨星,以及宣德釉面有"棕眼"等。這些都是不易仿製的特徵,可作為劃分時代的線索。

冷眼看宋元瓷器


(哥窯釉泡之密似攢珠)

在觀察釉質時對於釉層的厚薄程度及縮釉、淌流狀態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鈞窯瓷釉多如堆胎。定窯瓷釉多有淚痕。明清胎瓷釉竟薄如蟬翼或瑩似玉石。這些固然都是難能可貴的特徵。

可是後世仿品也能大體近似,若不參照其它方面的特色,注意器裡和口邊、底足等處則往往失於片面。如元代琢器表裡釉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窯裂、漏釉、縮釉、夾扁的缺陷。

永樂白釉器的口、底、邊角與釉薄處多閃白和閃黃色,釉厚處則閃淺淡的豆青色,並且琢器的表裡釉多均勻一致。康熙郎窯紅釉有所謂"脫口垂足郎不流",以及"米湯底"、"蘋果青底"等特徵。這些都是後世仿品難以達到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