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紫砂壺怎麼那麼醜?

陶瓷 瓷器 收藏 錯過的緣份 錯過的緣份 2017-09-08

朱泥是爭論較多的一種礦料,成品率也較低。原來有‘無朱不皺’、‘無皺不朱’的說法,從某些方面說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絕對的。

因為朱泥原料的顆粒比含量小,並且乾燥及燒成收縮率比較大,因此容易產生很多意外的毛病,如:皺紋、變形、開裂等。但是有很多朱泥壺是不起皺的,從一些歷史作品看,有皺紋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朱泥紫砂壺怎麼那麼醜?

朱泥 葡萄壺

對朱泥的常見盲區

◆◆1、明清時期朱泥就已經絕跡了?朱泥壺都特別貴?

朱泥屬於紫砂紅泥中的一種,含鐵量極高,是紅泥中之精品。 朱泥礦藏稀少,但有一原則不變,只要有紅泥,朱泥則不滅。很多說朱泥絕跡的多數都是一些商家炒作抬價搞的把戲而已。

◆◆2、無朱不皺?

這個觀點不完全正確。由於朱泥收縮率大,舊時柴窯溫度不均勻,朱泥壺燒成後表面容易產生皺褶,所以有“無皺不成朱”的說法。只要看一些歷史作品,就不難發現。關鍵還是選礦和煉製的方法,礦選好,煉製方法得當,收縮比例不是很大的話,再加上製作者對朱泥泥性的把握,就不會產生“無朱不皺”的現象。

朱泥紫砂壺怎麼那麼醜?

左圖 朱泥無皺 右圖 朱泥有皺

◆◆3、朱泥色澤紅豔?

首先,礦源的不同,泥料的陳腐時間長短不同,窯溫的高低不同,成品的顏色就會有所區別。有些朱泥壺紅中泛黃,只是泛黃程度會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偏紅。結晶度高,外觀光潔明亮 ,打碎後看其斷面接近瓷器,然而仍具有一定的透氣性。經泡養後逐漸變紅潤。

◆◆4、朱泥為什麼都是小品?

朱泥和其他紫砂泥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泥性重砂性弱,乾燥和燒成的收縮率都較大,整體收縮比可達25%左右,燒成收縮比例大極易變形。所以朱泥從古至今都是以小品居多。

朱泥紫砂壺怎麼那麼醜?

◆◆5、成型難度在於那裡?

泥胚疏鬆,故成型易開裂,結合較難掌握;收縮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極難燒成。有些朱泥含鐵極高,燒成溫度稍高,就會有鐵質析出,出現鐵熔點。

愛朱泥就接受它的不完美

朱泥成型相當困難,其他泥料的壺坯沒做好泥料要乾的時候還可以噴點水,朱泥卻不成,必須在泥料乾燥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而且不能有過多的修整,否則在燒製時在高收縮比的情況下必然顯露出來。

所以功夫不到家的人不敢做朱泥壺,做朱泥壺必須一氣呵成;又由於收縮比太高,朱泥壺通常在歷經爐火考驗之後一個個嘴鼻歪斜縮脖子,成品率很低,這也是很多做壺名家不敢碰朱泥的原因。

朱泥紫砂壺怎麼那麼醜?

朱泥 水平

所以傳統的全手工工藝製作形神兼備的朱泥壺者,卻未必是有職稱有名氣的“名家”,能擁有純正朱泥壺那是緣分,能擁有工料俱佳的純正朱泥壺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真正喜歡朱泥壺的朋友,就應該懂得理解和接受它的不完美。

一般情況下,原礦朱泥應具有以下特性:

△ 朱泥和本山綠泥一樣,含砂量極低(燒製後看不到顆粒,而紅泥有明顯的顆粒),這也是朱泥收縮比例大,難成型的原因。使以朱泥從古至今都是以小品居多。

△ 磁性重,結晶度高,敲之有鏗鏹之金屬聲,打碎後看泥的斷面接近瓷器。

△ 朱泥未燒製前泥料為桔黃色,如是紅色,大多是添加了鐵紅粉。

△ 燒成品都是呈現桔黃色中略微帶紅為主,經泡養後逐漸變紅。

△ 朱泥壺表面有皺紋也是一個判斷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

△ 有些朱泥含鐵很高,燒成溫度稍高,就會有鐵質析出,出現鐵熔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