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鞏義窯怎麼燒製出來的嗎?看了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

陶瓷 文章 文化 古玩趣藏 古玩趣藏 2017-08-25

你知道鞏義窯怎麼燒製出來的嗎?看了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

【邢窯白釉玉璧形底碗】

你知道鞏義窯怎麼燒製出來的嗎?看了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

【邢窯白釉玉璧形底碗底部】

邢窯白釉玉璧形底碗,唐,高4.7cm,口徑15.6cm,足徑6.7cm。

碗脣口,腹壁斜出與水平面呈45°角,玉璧形底。釉色潔白,不用化妝土,施釉到足牆,光素無紋飾。釉質瑩潤。

邢窯白瓷胎骨堅實、緻密、厚重,胎土白而細潔,瓷化程度較高,扣之作金石聲。玉璧形底更為唐代邢窯白釉碗的典型特徵。

玉璧底碗始出現於唐代,以底足像玉璧而得名,當時的南北方瓷窯中普遍燒製,如河北的邢窯、定窯,河南的鞏義窯,山西的渾源窯,陝西的耀州窯,浙江的越窯,湖南的長沙窯等都有實物或標本傳世。外國的很多古城、古遺址中也出土有中國出品的玉璧底碗。這種碗的品種主要是白瓷和青瓷。口邊有脣口和不帶脣口的兩種;碗壁有的直壁斜出,有的微帶弧度;足一般寬而淺,中心凹處有的施釉,有的無釉。

你知道鞏義窯怎麼燒製出來的嗎?看了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

【鞏義窯絞胎枕】

鞏義窯絞胎枕,唐,高8cm,長12.5cm,寬8.8cm。

此枕造型小巧,呈長方形,枕面前低後高,前側有一通氣孔。枕面及枕側面以白、褐兩色胎土絞出的五瓣團花紋樣數組裝飾,外罩黃釉。

經與窯址採集的標本相互印證可以斷定,此絞胎枕屬於河南鞏義窯產品。鞏義窯絞胎器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全絞胎,即以深、淺兩色胎泥相互絞合在一起再成型;另一種是貼面絞胎,即先將兩種不同顏色的胎泥絞合在一起,絞出不同的紋理,再切成薄片,用胎泥將薄片粘貼到器物上。這種做法一是為了節省絞胎原料,二是為便於做出各種圖案花紋。

你知道鞏義窯怎麼燒製出來的嗎?看了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

【邛窯青釉褐彩四系罐】

邛窯青釉褐彩四系罐,唐,高18.2cm,口徑9.8cm,底徑9.2cm。

罐直口微撇,豐肩,肩以下漸斂,平底。肩部置四系。通體內外施青灰色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口部及四系處塗以醬色釉斑。此罐為四川邛窯產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