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中國古陶瓷鑑定口訣之清代瓷器(三)

陶瓷 瓷器 中國歷史 雍正 收藏古玩鑑賞 2017-07-17

雍正琺琅彩(1)

雍正琺琅用四字,六字款識真不是。

紅色用金不用銅,低溫宮燒是真事。

註解

書中認為雍正琺琅款是四字不是六字,但在近些年發現有六字的,而且也很精緻,近年海峽兩岸都承認了帶雙圈的琺琅彩器件。

世界遺產:中國古陶瓷鑑定口訣之清代瓷器(三)

雍正琺琅彩(2)

雍正琺琅宮廷燒,雙圈六字胎先燒。

運到北京上彩釉,琺琅此時嚴有著。

註解

2004年11月中旬投資報報道青花六字款為清雍正時景德鎮預先燒成坯,運到北京再燒琺琅彩釉,所以說青料六字款雙圈的琺琅彩是有的,不是假的。臺灣故宮有一件。

雍正琺琅彩(3)

地白如雪生潔輝,薄如卵幕噓雲飛。

蝶有茸毛花有露,細字楷篆稜角感。

註解

雍正琺琅彩潔白如玉,薄如紙,形容吹之可動,書中稱噓之雲動,可見畫工很精細,蝴蝶有茸毛,花有露珠,字的筆畫細、楷篆都是寫的有角有稜的。

五彩、粉彩、琺琅彩的區別

五彩料中沒有砷,琺琅粉彩都有砷。

五彩粉彩不含硼,琺琅硼多亮又新。

康熙琺琅直落地,雍正琺琅白地真。

註解

五彩中不含砷,琺琅彩和粉彩都含砷,而五彩粉彩不含硼,琺琅彩中含硼含的多,這就是顏料的根本不同,又加上各種色料和控制燒造溫度不同,這是琺琅彩的製作特殊之處。康熙時期是落地琺琅彩,雍正以後是白地之上的琺琅彩,也就是玻璃白上的琺琅彩。

五彩斷代妙招

明清彩瓷很盛行,五彩斷代要分清。

可用青花斷代妙,釉上清代釉下明。

註解

明代、清代彩瓷製作很興盛。彩瓷的出現豐富了生活,也滿足了皇室的慾望。五彩的出現更是增加了瓷器的品種及美感。一般來說明代是釉下青花,在同一瓷器上兩次燒上青花的一般來說時清代燒製的有時稱釉上再燒青花。這是斷五彩瓷的一個標準。

雍、乾爐鈞釉辨認

爐鈞爐中低溫顯,藍釉流淌藍紅點。

紅點為佳紅泛紫,乾隆點密多藍點。

雍正紫紅高粱紅,要看款胎別走眼。

註解

爐鈞在清代時期用700℃燒成,藍釉流淌出現紅點、藍點,以紅點多為佳品。雍正時紅點泛紫色,稱“高粱紅”,而乾隆時期藍點多,這是分代的標誌。在鑑別時還要參照其他條件,如:款、底、足、胎等。

古瓷烏金釉辨認

烏金釉色黑又亮,很少有泡砂紙樣。

泡兒像似豆油泡,那是清代以前相。

註解

康熙和清中早期和烏金釉的白釉料內都含紫金砂,釉色烏亮當看泡時,可見泡中有的泡色不是白亮而是有褐色的點,(因胎中含紫金土)再看其形、款(款的料色很重要),火石紅、工藝、如接口、內外旋紋ˇ。一般釉子用三、四十倍顯微鏡看多似砂紙打過的樣子,顯白色點時,一般來說是不夠代的。

古瓷茶葉末釉辨認

茶葉末釉黃青色,點點滴滴如茶沫。

泡兒少疏黃黑點,看胎看釉款釉色。

重要款底火燒紅,器形輕重胎老過。

註解

茶葉末釉的色是點狀的,鱔魚黃色、泡兒少、稀疏,點中有黑有黃,有褐色,再看型、胎釉,火石紅、底足重、就可以鑑別出真假,手摸釉面潤滑。從釉足邊上看沿著釉邊有醬色、火石紅。

茶葉末呈色與辨別

茶葉末釉鐵呈色,紫金砂漿先蘸過。

做釉用鐵很少量,鐵鉛呈色嚴操作。

用鏡看泡泡難見,口沿有泡釉薄過。

好似砂絞松香膏,內有黑褐黃點末。

世界遺產:中國古陶瓷鑑定口訣之清代瓷器(三)

註解

茶葉末是清代雍正時燒製成功的,茶葉末是利用宋以前唐代鐵燒青釉的技術,在胎、釉和溫控上加以嚴格要求燒成的,非常漂亮,燒前先在胎上罩一層紫金砂漿,再罩一層釉,再燒;一般泡很少見。但也不是沒有,口沿上有泡,在釉層中見到像各種色粒,絞在松香油裡一樣,呈鱔魚黃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