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口瓷器中國製造英文標始於晚清已被挑戰,看看古瓷這些紀錄

古代中國向外國出口的代表產品主要是瓷器、絲綢和茶葉三大類。

在漢代,著名的“絲綢之路”溝通了中外文化間的交流,中國一度被譽為“絲國”;進入中世紀後,伴隨著中國瓷器的外銷,中國又開始以“瓷國”享譽於世。經晚唐五代到宋初,達到了一個高潮。

由此,世界公認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明,成為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外國人看到中國瓷器如此精美漂亮,他們認定瓷器之都就是中國,而中國(China)也代表著瓷器。

說出口瓷器中國製造英文標始於晚清已被挑戰,看看古瓷這些紀錄

據記載,明代外銷的瓷器並沒有在上面落英文標識款。真正把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印製在出口瓷器上,是始於清代晚期。

有史料介紹說,中國出口外銷瓷器款識有三個階段:

早期如清同治以前的中國外銷瓷器,一般是沒有任何年款書寫的。但到了鴉片戰爭的咸豐後期,由於國際貿易間的各方要求:必須寫明外銷產品的出處。這時中國窯工才在器物的底部(碗盤居多)使用China 紅色印章,且不是正中。延至清光緒時期,國際貿易的要求更為苛刻,器物的底部需要完整的書寫“Made in China”才能正常出口。所以,寫全Made in China的瓷器多為光緒和民國後的器物。

不過,這一推斷表述已經受到了挑戰:2018年5月的一條媒體報道說:“太平洋海上資源救助組織從爪哇海底的沉船打撈上來了200噸中國南宋時期的文物,其中包括鐵鑄品、象牙、醇香樹脂以及兩箱帶有“Made in China”標籤的瓷器。而瓷器上面的文字為考古學家的斷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實際上,瓷器由中國發明早已無可非議。而現今的瓷器,已經是人類生活離不開的必需品。至於中國出口瓷器上的產地標識出現時間,只能說明國際間貿易管理水平的發展階段而已。

瓷器的話題太龐大,品質、年限、造型、背景、出產窯地、官窯、民窯、用途、量產等等,哪一個都可以宏篇巨論,洋洋灑灑說不完。本文只是管中窺豹,當拉西湊說幾句皮毛。

中國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

早在歐洲掌握制瓷技術之前一千多年,中國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從中國陶瓷發展史來看,一般是把“陶瓷”這個名詞一分為二,為陶和瓷兩大類。

人們通常把胎體沒有致密燒結的粘土和瓷石製品,不論是有色還是白色,統稱為陶器。其中把燒造溫度較高,燒結程度較好的那一部分分稱為“硬陶”,把施釉的一種稱為“釉陶”。相對來說,經過高溫燒成、胎體燒結程度較為緻密、釉色品質優良的粘土或瓷石製品才配稱為“瓷器”。

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瓷器,產生於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這一時期,中國的工匠對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製作工藝有了新的提升和發展。以中國東部浙江的上虞為中心的地區,以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中國高水平瓷器的發源地。現代在浙江省上虞縣面官鎮出土的東漢時期青釉水波紋四系罐,展示了那一時期瓷器燒造工藝發展的水平。

說出口瓷器中國製造英文標始於晚清已被挑戰,看看古瓷這些紀錄

中國瓷器早在唐代即沿陸路和海路傳輸到世界許多國家。

據記載,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在朝鮮、日本、東南亞、阿拉伯半島的許多地區都有出土。在巴基斯坦的布拉明那巴德、埃及的福斯塔特古遺址中也有發現。宋代海運發達,在通往亞非的交通線的主要地區,均發現有中國青瓷和青白瓷。宋人趙汝適撰寫的《諸蕃志》,記有近20個國家與中國交易瓷器。

因為瓷器生產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的鈞窯、哥窯、官窯、汝窯和定窯並稱為五大名窯。

說出口瓷器中國製造英文標始於晚清已被挑戰,看看古瓷這些紀錄

中國元代對外貿易進一步擴大。景德鎮的青花瓷器出口,受到廣泛的歡迎。明代七下西洋的鄭和,開闢了橫渡印度洋通往非洲東海岸的航路,中國瓷器行銷更廣。

與鄭和同行的費信(1388~?)在《星槎勝覽》中記述,進行瓷器交易的有20餘國。歐洲先是由阿拉伯商人販去中國瓷器,從16世紀起,葡萄牙、荷蘭商人則親自來中國販運。近人考察,1602年至1682年間,僅荷蘭東印度公司販運的中國瓷器,就多達1600萬件以上。

可以斷定,明、清兩代是中國瓷器生產最鼎盛時期,瓷器生產的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了高峰。尤其是景德鎮作為“瓷都”的確立,使景德鎮的燒瓷窯統治明清兩代瓷壇數百年。當時,各種顏色釉瓷和彩繪瓷是景德鎮制瓷水平的突出標誌。

說出口瓷器中國製造英文標始於晚清已被挑戰,看看古瓷這些紀錄

中國製瓷技術最早傳播到鄰國朝鮮和日本。朝鮮在10世紀初就能仿造越窯、汝窯的青瓷製品,日本在南宋和明初都曾派人來中國學習制瓷。11世紀中國製瓷技術傳到波斯,又從波斯傳到阿拉伯,15世紀傳到意大利及歐洲其他各國。14至15世紀,中亞、歐洲所造瓷器中,中國風格凸顯其中。

中國瓷器和制瓷技術的對外傳播,是中國同世界多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