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款識是指在器物底部或者其他部位,刻、劃、印或者書寫表明年代、產地、堂名、人名、用途以及吉祥語的文字,也有在器底或者器身某種圖案的款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明永樂以前

明永樂之前,瓷器上也有落款的情況,但不多見,不成體系。此前瓷器上見有款識的,舉例如下:

宋代建窯

部分器物足底見有“進琖”、“供御”刻款,作為貢品的銘文。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宋代汝窯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數件器底刻“奉華”、“蔡”等字樣的汝窯器。其中“奉華”是宮殿名,是宋高宗趙構的寵妃劉貴妃的寢宮。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五代至宋早期定窯

有部分帶“官”、“新官”刻款的器物,被認為是進奉宮廷的專用瓷。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元代青花

元代瓷器除白釉瓷有模印“樞府”二字(稱樞府白瓷)外,極少見其它落款,但“元青花雲龍紋‘至正十一年’銘雙耳瓶”由於其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諸位不可不知。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明永樂以後

瓷器器物上書寫帝王年號款識的做法, 始於明代永樂,後成定製。其中既有官窯器,也有民窯器。

永樂

永樂朝署款的現象並不普遍。目前所見實物,無論印款、刻款還是青花書寫款,基本都是“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單色釉瓷器用印款和刻款,青花器中,僅壓手杯署款。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宣德

宣德時期開始盛行署款,且落款無固定位置,有“宣德款識滿器身”的說法。多為青花楷書款,又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為多;單色釉瓷器上和永樂一樣,多用印款或刻款,也有書青花款;還有寫“大德吉祥場”和“壇”字的器物,也是官款。

宣德青花款識,楷書圓潤優美,字體遒勁,書法水準很高。楷書款的“德”字,“心”上都沒有一橫。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成化

成化朝官款基本都是青花楷書款,且以“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為主,圍雙方框或雙圈;民窯器除了寫“大明成化年制”外,還出現“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成化年造”的樣式;有些官窯罐,在底足寫“天”字,俗稱“天字罐”,是成化朝的名品。

落款部位趨於規範,大多在器底,少量書於器口邊的,另有高足杯,款識寫在高足的裡面。

成化款識,獨具特色,被認為可能是同一人所書。外圍圓圈或框線都緊束款字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弘治

弘治朝的款識運用基本延續成化,唯字體更顯娟秀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正德

正德朝的款識有以下三點值得注意。

一是“正德年制”四字款出現頻率較高。

二是紅彩書款的比例增加

三是開始出現四橫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嘉靖

嘉靖朝款識上最大的變化體現在字體上,筆畫較粗蒼勁中藏秀逸,剛柔相濟,與前朝風格迥異。之後的明代瓷器款識,都深受嘉靖朝書法風格影響。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隆慶

隆慶時瓷器實物較少,所見器物,多寫“大明隆慶年造”六字雙行款。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萬曆

萬曆一朝48年,歷時較長,寫款樣式亦較多。總的來說,多見六字雙行,字體書法頗似顏體端莊工整,敦厚剛勁,撇捺處頓挫有力。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瓷器鑑定之底款 明及明以前瓷器款識綜匯(上)

萬曆後有泰昌、天啟、崇禎三朝,國力衰微,除崇禎朝民窯青花器外,幾無亮點,款識方面亦近乎空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