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科舉考試那些作弊的方法,古人不輸於我們!

唐朝 乾隆 宋朝 宋太宗 趣味的歷史 2017-05-22

科舉考試從隋唐到清末,延續了1300年,是封建王朝主要的選人渠道,所以科考的成功就可以保證一生的榮華富貴,因此就有了考場作弊。看了古人的作弊方法,小編也頓生佩服之情,難道現在我們作弊方法是學自古人的?

歷史上科舉考試那些作弊的方法,古人不輸於我們!


古人常見的作弊有三種:賄買、夾帶、代考

一、賄買

賄買,就是賄賂主考官以獲取好成績。

歷史上科舉考試那些作弊的方法,古人不輸於我們!

預防措施

唐代武則天時期曾經設立糊名的辦法,遮掩考生的名字避免批卷者認出的機會。

宋朝時期,遮掩考生姓名成為定例,同時又增加了謄錄的方式,由專人抄錄考生的答卷送往評級。這樣批卷者連辨認字跡也不能。

然而,考生仍然可以與考官約定,以特定的句子或字詞來作暗號。

為了減少這種可能,自宋太宗趙光義時期起訂立鎖院的制度,每次考試的考官分正副多人,都是臨時委派,以便互相監察。當考官接到任命後,便要同日進入貢院,在考試結束髮榜前不得離開,也不得接見賓客。如果考官要從外地到境監考,在進入本省境後亦不得接見客人。賄買若然被揭發,行賄受賄者都可能被處死;而同場的考官也可能被牽連受罰。

歷史上科舉考試那些作弊的方法,古人不輸於我們!

公元1657年,順天,江南,河南,山東,山西五闈弊案,最後以江南闈十六房主考全部斬立決,數百名舉人在兵士看守下重考,之後數十人被判死或貶徙尚陽堡寧古塔,這是為中國科舉史上最大的科場舞弊案。


二、夾帶

夾帶,帶書或抄錄於隨身物品中入考場作弊。

歷史上科舉考試那些作弊的方法,古人不輸於我們!

在唐朝時期,科舉考試就設有兵衛,阻止夾帶作弊。

從宋朝起,考試在貢院內進行,貢院內考生之間是以牆壁隔開的,稱為號舍。考生不可以喧譁、離場,以防止傳卷或傳話。

歷史上科舉考試那些作弊的方法,古人不輸於我們!

但是夾帶經文這作弊方法始終是屢禁不止,層出不窮。

常見的方法有將經文藏在衣服鞋襪裡,或索性密寫在衣物、身體上,其他各式隨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蠟燭等等都曾被用作夾帶。

歷史上科舉考試那些作弊的方法,古人不輸於我們!

明清的科舉保安十分嚴格,要求達到“片紙隻字皆不得帶入試場”的程度。除了在進場前由兵衛仔細搜查外,進入考場要沐浴,由兵士檢查衣物。

歷史上科舉考試那些作弊的方法,古人不輸於我們!

乾隆時更曾下詔詳細限定考生帶入場各式物品的規格。例如:硯臺、木炭、糕點的大小厚度;水壺、燭臺的用料;以至毛筆、籃子的款式都有明限。此外對檢舉夾帶者有賞格,被發現者除了取消資格外,更要帶枷示眾。


三、代考

代考,用我們的話說就是“請槍手”,冒名頂替代替參考。

代考在唐朝時頗為常見。為了防止代考,需要考生提供詳細的體貌特徵的履歷。進場前考官會根據履歷驗明考生的身分。

但是代考作弊從沒有被完全杜絕。民國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胡漢民,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代考“槍手”,曾在清末兩次代人蔘加鄉試,皆獲得中舉。

歷史上科舉考試那些作弊的方法,古人不輸於我們!

現在想來,我們在考試時所採用的手段,幾乎都是沿襲古人的方法,如果古人也有我們現在的科技,我想作弊方法會更豐富吧。


我是趣味的歷史,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