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大山,誰登上誰死,一位帝王不信邪,結果如何?

唐朝 中國古代史 秦始皇 秦二世 中國歷史 網羅世間百態 2018-11-30

對於驪山的描述,杜甫有兩句詩:驪山絕望幸,花萼罷登臨。傷感之情,令人唏噓。相比之下,關於驪山的傳說可能會吸引人一點。相傳在遠古時期的時候,天塌地陷,四海遭難。為了給人間一個生存環境,驪山老母每日帶著自己的大女兒煉石補天(這裡還沒有女媧什麼事),與此同時,驪山老母還有一個小女兒,每天化作飛馬,充當坐騎的作用,載著自己的母親和姐姐上天入地。

補天遠非數朝數日可以完成,長期以往,小女兒因為疲勞多度,終於在某一天的時候支撐不住,還沒有現出本相,就在一處大地上睡著了。等他醒來,看著周圍山清水秀,是一個全新的環境,於是又變得戀戀不捨,最終決定化成一座大山久居於此。所以從遠處看,驪山就很像一匹黑色的馬臥在那裡。

這座大山,誰登上誰死,一位帝王不信邪,結果如何?


歷史上,但凡一個著名的地方,無論是正面或是負面,背後總是有若隱若現的文化現象。拿驪山來說,同樣也是如此,儘管有著“驪山晚照”的美譽,但歷史關於驪山的故事,似乎一點都不可愛,反而處處充滿了邪性,甚至有人戲稱,驪山稱得上帝王的終結之地,但凡一個帝王留戀這裡,總是脫離不了王朝滅亡的悲劇。

一、姬宮湦

這個名字對很多人來說比較陌生,但如果提起他的另一個名號,可能很多人就豁然開朗了,那就是周幽王。歷史上,關於他的業績佳話留下的很少,但一個典故,卻久傳不衰,那就是“烽火戲諸侯”。不錯,這個典故的發源地,就是驪山。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因為有前車之鑑,即便姬宮湦下令放出狼煙求救,但諸多諸侯認為又是戲耍自己的,並沒有營救,西周就此滅亡。

這座大山,誰登上誰死,一位帝王不信邪,結果如何?


二、嬴政

作為一統天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不但生前極其享樂,就算是身後事,也規劃的妥妥當當。公元前221年成為皇帝之後,秦始皇就開始在驪山修建自己的陵墓,規模之大,曠古絕今,而他本人,也上次視察過好幾次,不允許出現豆腐渣工程。但是很可惜,去了幾次之後,某次南巡的時候,秦始皇終於病死他鄉,終年49歲。雖然客觀來說,這個年紀在那個時候,已經不算小了,但是對於目標是長生不老的他來說,顯然是大大的失策了。

三、胡亥

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後,經過一番角逐,胡亥最終最為秦二世登基。因為照顧到秦始皇的夙願,秦始皇被埋在驪山,所以之後秦二世也免不了市場去祭祀,同時告知老爹自己的工作其實幹得不錯,但是很可惜,或許是驪山的這種邪氣也帶到了胡亥的身上,僅僅當了3年皇帝之後,就被趙高的心腹逼殺,最後自殺在望夷宮,終年24歲。

這座大山,誰登上誰死,一位帝王不信邪,結果如何?


四、李隆基

千古以來,王朝從盛到衰的原因各種,有的是因為外患,有的是因為內憂。但其中佔據因素最多的,還是帝王的鬆懈,作為文明史冊的唐明皇,在前期的時候,李隆基的工作做的相當不錯,但或許是不信邪,或是覺得人生苦短,要及時享樂,晚年的唐明皇在看到驪山風景的時候,覺得有必要在這裡建個行宮,方便自己遊玩,誰知剛剛上去幾次,安史之亂就爆發了,不但他本人因此受難,就連唐朝,也由此急轉而下,開始走下坡路。驪山的名號,由此更深更遠,從此之後,很少有帝王再在此行樂,一方面的因素是都城的轉移,另一方面,也是不願再去挑戰。

這座大山,誰登上誰死,一位帝王不信邪,結果如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