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李適建中元年(780),曾被回紇羞辱過的李適繼位,登裡可汗想趁唐朝忙於國君更替之機發起進攻。 爭執在君臣之間爆發,宰相頓莫賀達幹百般勸阻無效,便利用回紇人普遍存在的厭戰心態,殺掉登裡,自立為可汗,並向唐朝表達了摒棄前嫌、重歸於好的姿態。 消息傳到唐朝,在宰相李泌的一再爭取下,唐德宗終於放棄了復仇的念頭,在貞元四年(788)把女兒鹹安公主嫁給了回紇可汗。作為回報,回紇人答應幫助唐朝對抗得寸進尺的吐蕃。 就在當年,新娶了大唐公主的回紇可汗在興頭上把回紇改稱“回鶻”,大概是不滿足於在草原上縱馬馳騁,而想如鶻一樣在天空中迴旋奮飛吧。

胡笳悲,羌笛怨——被叛徒出賣的回鶻汗國!

然而回鶻人並未因聯姻和更名而實現奮飛。可汗病逝後,因大唐公主沒有生下兒子(與文成公主類似),回鶻只得立宰相夾跌氏族的骨咄祿為可汗。骨咄祿為防藥羅葛氏復辟,竟然將原可汗的子孫全部送往唐朝做人質。皇族以外的氏族也可以當可汗,此例一開,回鶻的內亂一發不可收。 好在回鶻尚能從與唐朝的經濟交往中受益。唐朝需要大量的馬匹來對付方鎮的戰爭,而吐蕃侵佔西北使他們失去了最好的牧場,他們唯有依賴回鶻供應馬匹。回鶻人藉機抬高馬價,一匹馬要由40匹絲綢來交換。可憐長江下游的無數織女們用纖纖玉手繪就的錦繡綢緞,大都被朝廷源源不斷地支付給了草原牧馬人。回鶻轉手倒賣給亞洲內陸的外族人,從中大取油水。

胡笳悲,羌笛怨——被叛徒出賣的回鶻汗國!

最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太和公主於唐穆宗李恆長慶元年(821)婚配給了回鶻崇德可汗,不看豐厚的嫁妝,光看公主的高貴身份便讓外族人羨慕得要死了。事實上,在與唐朝交往的列強中,只有回鶻獲准迎娶了真正的公主,而且有三次。其他國家如果有幸結親,娶到的不過是皇室遠親。 大海遠望碧波萬頃,近看卻是驚濤駭浪。一方面,回鶻內部爭鬥不斷,偶然還從宮中傳出可汗被殺的消息;另一方面,回鶻西邊的屬部黠戛斯在葉尼塞河上游不斷挑戰回鶻的皇權。唐文宗李昂開成四年(839),他們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饑荒,恰逢大雪持續數天,畜群大多凍餓而死,疫病逐漸蔓延,汗國已經岌岌可危。 外部侵略和自然災害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民眾失去了對汗國的信心和內部出現的分裂。

胡笳悲,羌笛怨——被叛徒出賣的回鶻汗國!

就在發生自然災害的第二年,一位回鶻將官僅僅因為對當權的宰相不滿,就以犧牲祖國為代價公報私仇,自告奮勇地給10萬黠戛斯騎兵帶路,向回鶻發出了致命的一擊。 內奸終於如願以償,宰相掘羅勿連同回鶻履破可汗被一起殺掉,曾經無限輝煌的回鶻汗國從此滅亡。回鶻人歷盡千辛萬苦建造的都城哈剌合孫也被焚燬蕩盡。如果你今天有幸到蒙古的鄂爾渾河畔一遊,仍依稀可辨回鶻汗國規模宏大的都城遺蹟,碰巧的話還能撿到一兩片唐朝的瓦當。 一個國家和民族出現內奸並不稀奇,無論是在此前,還是此後,為了個人恩怨而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者大有人在。

胡笳悲,羌笛怨——被叛徒出賣的回鶻汗國!

中國歷史上最早也最著名的內奸出現在春秋時期的吳國,大臣伯嚭僅僅因為嫉妒另一位大臣伍子胥的才能,便在伍子胥要求吳王夫差處死越王勾踐時,故意與伍子胥唱起了反調,之後又處處與伍子胥作對,使得句踐獲得了喘息的機會,並在二十年臥薪嚐膽之後滅了吳國。但這位賣國求榮的內奸並沒有因為暗中幫助過越國而獲得赦免,吳國滅亡不久,他就被一向看不起小人的勾踐砍了腦袋。 這位回鶻內奸名叫句祿莫賀,但歷史上似乎沒有回鶻派刺客將其刺殺的記載。 這太殘酷了,個人的恩怨憑什麼要由全民族償還?

胡笳悲,羌笛怨——被叛徒出賣的回鶻汗國!

胡笳悲,羌笛怨,牧草衰連天。亡了國的回鶻人分五支南下、西遷。 南下的一支由可汗之弟溫沒斯和宰相赤心、僕固率領,逃到唐朝尋求庇護,被唐朝賜為李姓。 南下的另一支是臨近可汗牙帳的13個部族10萬部眾。他們挾持太和公主為人質,擁立烏希特勤為烏介可汗,南逃到河套地區,並向唐朝提出了冊封、借糧、借城、借兵的要求。稍不如意,烏介可汗就親自率領騎兵騷擾唐邊,結果被唐朝軍隊打得滿地找牙。唐武宗李炎會昌三年(843),唐軍在振武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外發現了流亡的烏介可汗和唐朝太和公主。太和公主最終獲救,烏介則帶領3000殘兵投奔黑龍江畔的室韋,最終在那裡被絕望的宰相殺掉,他的弟弟也在不久後撇下部眾投奔甘州。

胡笳悲,羌笛怨——被叛徒出賣的回鶻汗國!

西遷的主力由回鶻宰相(sa)職和外甥龐特勤率領,彙集15部回鶻投奔葛邏祿葛邏祿,原為突厥屬部,最初遊牧於額爾齊斯河中上游地區。“安史之亂”後在碎葉城建立了葛邏祿汗國。10世紀初,又與蔥嶺西回鶻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如今已融入烏茲別克和哈薩克民族。遠遷到蔥嶺西部的楚河一帶,被稱為“蔥嶺西回鶻”,後來創建了名噪一時的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

這支逃難的人流在西遷途中發生了分歧,一部分不願遠行的人由龐特勤帶領,來到唐朝安西都護府轄區的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縣),以焉耆金沙嶺為中心延續了昔日的輝煌。龐特勤也成為附近回鶻部落共同的可汗,並得到了唐朝的承認和冊封。唐懿宗李漼鹹通七年(866),回鶻將領僕固俊率兵越過天山南下吐魯番盆地,攻克了吐蕃的西州、北庭,回鶻的中心轉移到西州高昌,從此被稱為“西州回鶻”或“高昌回鶻”。三年後,軍權在握的僕固俊將龐特勤殺掉,自立為可汗,原來的可汗子孫逃奔甘州。公元12世紀30年代,西州回鶻淪為西遼的附庸。

胡笳悲,羌笛怨——被叛徒出賣的回鶻汗國!

西遷的另一支人馬並未走遠,他們在河西走廊停下了腳步,從此被稱為“河西回鶻”。由於其中的甘州回鶻最為強勁,所以又稱“甘州回鶻”。因其首領沒有純正的可汗血統,所以遙尊安西的龐特勤為可汗。龐特勤的後裔逃亡到甘州後,立即被扶上了可汗的寶座。新可汗與沙州歸義軍(後來的金山國、敦煌國)時而聯姻,時而鬥爭,共同經營著這塊富庶的土地。

胡笳悲,羌笛怨——被叛徒出賣的回鶻汗國!

宋仁宗趙禎天聖六年(1028),河西回鶻被西夏吞併,少數人逃到今青海的唃廝羅,與當地的吐蕃人雜處,被稱為“黃頭回鶻”,即今裕固族的先人。 從公元7世紀中葉到公元8世紀末的一百五十年,回鶻的輝煌曾經如日中天,照亮了整個戈壁草原。可惜這輪草原上的太陽並沒有閃耀出持久的光輝,在9世紀50年代就慢慢熄滅了。 不過,他們也有一個意外的收穫--那就是流浪到今新疆並建立了地方政權後,逐漸融合了與他們具有相近的語言、信仰、風俗和心理狀態的老住戶--突厥、吐蕃、葛邏祿等突厥語族人,最終使回鶻(後來的維吾爾)成為新疆的主體民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