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徐敬業討武曌檄》直追《滕王閣序》,被稱為“古今第一雄文”

唐朝 李敬業 駱賓王 滕王閣序 武則天 老沙視界 2018-12-11

“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政治上很不得志,只擔任過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官職。武后時,因多次上書言事,被貶為臨海丞,不久棄官而去。公元684年,武后廢中宗準備自立,大肆殺戮李唐子孫,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於是被貶為柳州司馬的徐敬業帶頭起兵反抗。在徐敬業軍中任藝文令的駱賓王,替他寫下了著名的討武檄文——《代徐敬業討武曌檄》。徐敬業本是唐朝開國功臣徐勣的長孫,襲封英國公爵,後被貶為柳州司馬。武曌,即武則天。《代徐敬業討武曌檄》素稱“古今第一雄文”。文章有敘有議,有說理有抒情,愛憎分明,筆力雄健,氣勢恢宏,行文流暢,聲文並茂。檄文為了孤立、聲討武后,爭取眾人的支持,採用了抑揚的手法,對武后的政治面目和私生活進行了無情的揭露,並把它列為罪狀公之於眾,而描繪徐敬業一方則大義凜然,氣壯山河,賞功罰罪,充滿必勝信心。全文運用大量的排偶句式,語氣連貫通暢,並適當運用典故來說理。據說武則天讀到這則檄文後竟然驚出一身冷汗,之後便連連稱讚,詰問這麼好的人才為什麼不能為己所用。由此可見這篇文章的號召力。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直追《滕王閣序》,被稱為“古今第一雄文”

入門見嫉,峨眉不肯讓人

文章共三段,首段歷數武氏罪惡昭彰,警醒李唐社稷面臨生死存亡之秋,為興兵討武鋪墊了充足的理由,可謂“事昭而理辨”;首段分兩層:先歷數武氏之罪不容誅,緊扣首句一個”偽”字(篡位不合法、非正統)。“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第一句話就表明了,武則天的偽善。文章從開頭就直指武則天的種種惡性,精明簡潔、鞭撻入理,將一個醜陋猥褻的毒婦形象展現在我們眼前。使讀者憤恨、聽者泣涕,皆哀大唐之不幸、怒武賊之淫虐。文章寫武則天淫亂的“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等,將其靡亂不堪的私生活及為達目的兜弄色相、出賣肉體的事實交代的一清二楚。更主要的是武則天還有很大的野心,“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自掌權以來殘暴不仁,“近狎邪僻,殘害忠良”。駱賓王如實的記錄了其惡績,“殺姊屠兄,弒君鴆母”,對於其罄竹難書的罪行駱只用了一句話形容:“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第二層感嘆王佐之臣已被殺盡,譏刺現有朝臣中再無霍光、劉章那樣的輔佐之臣;以漢成帝后趙飛燕,周幽王褒擬為喻,直斥武后是亡國滅君的禍根,說明李唐社稷危在旦夕。武則天的淫亂、殘暴都是為了一個不可告人的祕密,“包藏禍心,窺竊神器”。為了這樣的終極野心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大肆排除異己、任用親信、屠殺宗室、罷黜功勳,致使大唐江山風雨飄搖,“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后,識夏庭之遽衰。”一時之間先代君王所打下來的大唐帝國幾欲崩潰。這就為下段寫興兵討武、匡扶唐室刻不容緩,做了有力鋪墊。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直追《滕王閣序》,被稱為“古今第一雄文”

掩袖工饞,狐媚偏能惑主

次段接寫敬業舉義之名正言順和兵威強盛之必勝無疑,可謂氣盛京藩,文武響應,示之以大義,動之以刑賞,更是理直氣壯,慷慨果斷。本段先寫起兵之正義,再寫其兵威之壯大。從多方面鋪張揚厲,說明天時、地利、人和均佔優勢,必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整段從道義之正和實力之強兩方面來爭取人心,理直氣壯,慷慨磅礴,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駱賓王首先推出了文章的主人公——李敬業。敬業乃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英國公徐世績之後,所以駱賓王說:“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寥寥數語就表明李敬業為國盡忠的決心,其言語使人信服,富有號召力。之後文章由痛訴武則天的暴行轉而號召宗室功勳、人民大眾團結起來反對武氏之暴行、拯救大唐江山水火之中。“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 以振奮人心之語、發人深省之言,刺武氏之痛處、壯義軍之聲望。並近一步形容反武的可能性必然性,“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誇張的形容義軍的強大威猛,既振奮己方的士氣、爭取民眾的支持,又威懾敵軍、打擊武氏的氣焰。提出“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文章達到高潮,使每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激情澎湃。這是這篇檄文最鼓動人心之處,也可以說此處是文章的精華,是今古檄文的典範。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直追《滕王閣序》,被稱為“古今第一雄文”

燕啄皇孫

末段在前面激情過後,話鋒一轉又循循善誘說服意志不堅定的親貴,動只以情曉之以理,以無法迴避和駁斥的話語再次強調討武的必要,提出“共立勤王之勳,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並指出“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從正反兩方面論證,與李室江山共存亡的必要,最後提出蒼涼的一問,“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再次將文章帶入小高潮,以發人深省的方式結局。結句亦成為後世經常引用的警句。

全文筆力雄健,行文流暢,其名垂千古的文學價值向為學人所尊奉。文章通體駢四儷六,不僅句式整飭而略顯錯綜,平仄相對而低昂有致,對仗精工而十分自然,用典貼切,詞采華豔;尤其難得的是,無論敘事、說理、抒情,都能運筆如神,揮灑自如,有如神工巧鑄,鬼斧默運,雖經鍛鍊而成,卻似率然信口。音節美與文情美達到了高度統一,堪稱聲文並茂的佳作;此文直追王勃的《滕王閣序》,二者堪稱駢文的雙璧。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直追《滕王閣序》,被稱為“古今第一雄文”

鐵騎成群

附原文及譯文: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 代李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ì)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后於翬翟(huī dī),陷吾君於聚麀(yōu)。加以虺蜴(huǐ yì)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shì)君鴆(zhèn)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zuò)之將盡;龍漦(lí)帝后,識夏庭之遽衰。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直追《滕王閣序》,被稱為“古今第一雄文”

玉軸相接

公等或家傳漢爵,或地協周親,或膺重寄於爪牙,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勳,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移檄州郡,鹹使知聞。

譯文

那個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個溫和善良之輩,而且出身卑下。當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機會而得以奉侍左右。到後來,不顧倫常與太子(唐高宗李治)關係曖昧。隱瞞先帝曾對她的寵幸,謀求取得在宮中專寵的地位。選入宮裡的妃嬪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個都不放過;她偏偏善於賣弄風情,象狐狸精那樣迷住了皇上。終於穿著華麗的禮服,登上皇后的寶座,把君王推到亂倫的醜惡境地。加上一幅毒蛇般的心腸,凶殘成性,親近奸佞,殘害忠良,殺戮兄姊,謀殺君王,毒死母親。這種人為天神凡人所痛恨,為天地所不容。她還包藏禍心,圖謀奪取帝位。皇上的愛子,被幽禁在冷宮裡;而她的親屬黨羽,卻委派以重要的職位。嗚呼!霍光這樣忠貞的重臣,再也不見出現了;劉章那樣強悍的宗室也已消亡了。“燕啄皇孫”歌謠的出現,人們都知道漢朝的皇統將要窮盡了;孽龍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宮庭裡,標誌著夏后氏王朝快要衰亡了。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直追《滕王閣序》,被稱為“古今第一雄文”

武則天

我李敬業是大唐的老臣下,是英國公的嫡長孫,奉行的是先帝留下的訓示,承受著本朝的優厚恩典。宋微子為故國的覆滅而悲哀,確實是有他的原因的;桓譚為失去爵祿而流淚,難道是毫無道理的嗎!因此我憤然而起來幹一番事業,目的是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依隨著天下的失望情緒,順應著舉國推仰的心願,於是高舉正義之旗,發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南至偏遠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鐵騎成群,戰車相連。海陵的粟米多得發酵變紅,倉庫裡的儲存真是無窮無盡;大江之濱旌旗飄揚,光復大唐的偉大功業還會是遙遠的嗎!戰馬在北風中嘶鳴,寶劍之氣直衝向天上的星斗。戰士的怒吼使得山嶽崩塌,雲天變色。拿這來對付敵人,有什麼敵人不能打垮;拿這來攻擊城池,有什麼城市不能佔領!

《代徐敬業討武曌檄》直追《滕王閣序》,被稱為“古今第一雄文”

討伐大軍

諸位或者世代蒙受國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親,或者是負有重任的將軍,或者是接受先帝遺命的大臣。先帝的話音好象還在耳邊,你們的忠誠怎能忘卻?先帝墳上的土尚未乾透,我們的幼主卻不知該依託誰!如果能轉變當前的禍難成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舊主和服侍當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皇室的功勳,不至於廢棄先皇的遺命,那麼各種封爵賞賜,一定如同泰山黃河那般牢固長久。如果留戀暫時的既得利益,在關鍵時刻猶疑不決,看不清事先的徵兆,就一定會招致嚴厲的懲罰。請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這道檄文頒佈到各州各郡,讓大家都知曉。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