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十四個字李白被人詬病至今,而一個官員卻名垂千古

唐朝 李白 唐玄宗 文章 唐風宋月 2017-05-29

在科舉制度不完善時期,一些社會地位低下的知識分子用自認為得意的詩詞文章作敲門磚,遍訪達官貴人請求引薦援引的行為,稱為“干謁”。嚴格講來,這種行為本質上與當今的跑官要官沒太大區別。在一些士人眼中看來,“干謁”是一種為人不齒、為人所嘲諷的不光彩行為。因此, 在從前很多文人士子是不屑於“干謁”的。李白曾經言之鑿鑿地說過“不屈已、不幹人”的話,然而話音未落,不但自打耳光的去幹謁權貴了,而且拍的馬屁恆久遠,文章永流傳。

因為這十四個字李白被人詬病至今,而一個官員卻名垂千古

在岷山干謁過廣漢太守,在成都干謁過益州長史,在蜀中干謁過渝州長史,李白的馬屁詩,從地方一直作到中央,直到拍到唐玄宗、楊玉環身上才算告一段落。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干謁下來,踏破鐵鞋“遍幹諸候”,“歷抵卿相”, 足跡遍及達官顯貴之門。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白鐵杵成針、平步青雲,成了天子身邊的供奉翰林。然而好景不長,天寶年間的玄宗英雄氣悉數融於溫柔鄉,對李白的“王霸大略”沒有一點的興趣, 只把他當作倡優和文學弄臣來看待。

李白惱憤之餘借酒使性,“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玄宗心底老大不痛快,供你吃供你喝不過是要你閒暇之餘逗個樂子、解個悶子,不是請你來添堵的。想也不想,就將詩人賜金放還。賜金放還那是文縐縐的說法,其實就是給了李白些零錢,象打發叫花子一樣讓他滾犢子。

因為這十四個字李白被人詬病至今,而一個官員卻名垂千古

李白這下傻眼了,只好自我解嘲“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灰溜溜挾著鋪蓋卷閃人。李白的人生,真的是一個悲劇接著一個悲劇。

李白出身商人家庭,在唐代商人子弟不允許參加科舉,因此李白無法由科舉入仕。在四川時,青年李白虛心地向梓州名士趙蕤學習了一些“王霸之略”,“縱橫之才”,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和張儀、蘇秦那樣身具王霸奇術,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致身卿相、一飛沖天。要知道,他所生活的開元、天寶年間已不是戰國爭雄、隋末群雄逐鹿的時候, 就連唐玄宗的勵精圖治也已然成為過去式。李白不知與時俱進,還幻想著步蘇秦、張儀前人後塵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只能是南轅北轍。李白的思維方式,說是不諳世事並不為過。

因為這十四個字李白被人詬病至今,而一個官員卻名垂千古

從“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直到夜郎遇赦而返,正是因為李白將大好年華蹉跎於奔走朱門、巴結權貴這些事情上,從而“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才有了“悲守窮廬”的人生悲劇。

為達到入仕的目的,李白將“出則以平交王侯”的處世原則置之腦後,不惜低三下四、卑躬屈膝的曲意逢迎權貴,投送了許多幹謁詩文。李白的“干謁”詩文,大都有一個固定的套路:開始部分先是恭維、吹捧對方的門第、才學、政績,緊接著是黃婆賣瓜式的自我吹噓一番,最後猶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引出重點———希望得到對方的賞識和擢拔。除了狂拍馬屁和自明心跡之外,就是不切實際的政治牛皮。

李白奇文傳諸後世,最為著名者就是《上安州裴長史書》《與韓荊州書》了。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李白借他人之口,狂讚自己,道:“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徹,句句動人。”為自吹自擂不惜貶損同道,這樣的行為是文人相輕,還是文人無行?

因為這十四個字李白被人詬病至今,而一個官員卻名垂千古

猶為可悲的是,李白此舉明珠暗投了——裴長史有眼不識金鑲玉,非但沒有理會,更沒有給他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

鎩羽而返的李白並沒有因此而喪失進取之心,返程途經襄陽,道聽途說荊州長史韓朝宗有愛才惜才之名,心動不如行動,再接再厲地寫下了《與韓荊州書》。這一回,李白求職文章攀上了一個新高度,不但寫下了“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的千古馬屁典範,更開門見山道:“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候 ;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人,許以氣義……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因為這十四個字李白被人詬病至今,而一個官員卻名垂千古

文章結尾處,李白傲慢地質問韓荊州,“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被李白吹捧為“筆參造化,學究天人”的韓朝宗,本來是個資質平庸、政治上並無建樹的地方官員,他在文章中既沒有看到李白所說的“安社稷”“濟蒼生”之術,也沒有看出李白有什麼救時除弊的政治主張,至於李白表現出來的浪漫與傲嬌,他就更加不懂了。好在韓朝宗還算厚道,考慮到李白這篇文章會令自己名垂千古,就沒有將文章一把扯的粉碎。

在李白不拋棄、不放棄的努力下,他的詩名遠播,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薦舉下,李白終於躋身官場,成了天子近臣。但他並不甘心只做個花瓶,而是希望有更寬廣的政治舞臺施展拳腳。唐玄宗冷眼旁觀,機智勇敢地發現李白非“廊廟之器”,於是果斷將詩人賜金放還。

因為這十四個字李白被人詬病至今,而一個官員卻名垂千古

沉迷詩酒不思已過,失意後不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大發牢騷,就是將政治上的失意歸咎於他人的讒謗,哀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李白這樣的行事風格,如何混跡官場?正是因為他仕途的不得意,憤怒出詩人,李白寫下了《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等千古詩篇。

或者有人會問,李白明明可以靠才氣吃飯,何必低三下四的去做這種為人輕賤的事情呢?要知道,李白的詩仙名氣是後人給的,活著的李白必須食人間煙火,活在不吹牛就無法出人頭地的大唐盛世,李白也得隨波逐流。至於後來的卓而不群,是他未能在官場混到風生水起的緣故了。

因為這十四個字李白被人詬病至今,而一個官員卻名垂千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