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二、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統一,已在《折騰的中東,不合格的民族大熔爐》詳細分析過。

在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半島屬於那種白給也沒人要的地方,位置閉塞,氣候炎熱乾燥,全是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與西域的南疆有幾分相似。

610年,穆罕默德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穆斯林一家親,還能到處搶劫賺快錢,阿拉伯人好不快活。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二、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統一,已在《折騰的中東,不合格的民族大熔爐》詳細分析過。

在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半島屬於那種白給也沒人要的地方,位置閉塞,氣候炎熱乾燥,全是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與西域的南疆有幾分相似。

610年,穆罕默德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穆斯林一家親,還能到處搶劫賺快錢,阿拉伯人好不快活。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穆罕默德去世後,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阿拉伯人在四大哈里發的帶領下,衝出沙漠,滅掉阿拉伯人建立的基督教王國——加薩尼,奔向富裕得多的波斯和拜占庭。

特別是第二任哈里發歐默爾(634-644年),將部落內耗的能量轉化為對外征服的動力,徵募穆斯林加入聖戰。風燭殘年的薩珊波斯,被這些自己以前從沒瞧得起的阿拉伯人打得一敗塗地。

接接下來是一個慕容復的故事。國王伊嗣埃三世帶著殘部逃往東部,負隅頑抗,並向唐朝尋求支援,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伊嗣埃三世陰溝裡翻船,在651年直接被當地一個農民殺了,其子卑路斯繼續向唐朝求援,依然得不到迴應。最後卑路斯一頭扎進長安,尋求政治避難,圖謀再起,最終病逝長安。但他的後代始終沒有放棄復國夢想,兩百年後在中亞建立薩曼王朝。

為安置這些波斯皇族,唐高宗還設置了波斯都督府。這就是唐朝電視劇裡經常出現波斯人的原因。

在歐默爾的帶領下,僅僅10年,阿拉伯人便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中東的屬地,將薩珊帝國的疆域納入穆斯林版圖。有了思想武器的遊牧民族,就是不一樣。

當東亞在全面漢化時,整個西亞都開始了伊斯蘭化。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二、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統一,已在《折騰的中東,不合格的民族大熔爐》詳細分析過。

在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半島屬於那種白給也沒人要的地方,位置閉塞,氣候炎熱乾燥,全是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與西域的南疆有幾分相似。

610年,穆罕默德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穆斯林一家親,還能到處搶劫賺快錢,阿拉伯人好不快活。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穆罕默德去世後,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阿拉伯人在四大哈里發的帶領下,衝出沙漠,滅掉阿拉伯人建立的基督教王國——加薩尼,奔向富裕得多的波斯和拜占庭。

特別是第二任哈里發歐默爾(634-644年),將部落內耗的能量轉化為對外征服的動力,徵募穆斯林加入聖戰。風燭殘年的薩珊波斯,被這些自己以前從沒瞧得起的阿拉伯人打得一敗塗地。

接接下來是一個慕容復的故事。國王伊嗣埃三世帶著殘部逃往東部,負隅頑抗,並向唐朝尋求支援,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伊嗣埃三世陰溝裡翻船,在651年直接被當地一個農民殺了,其子卑路斯繼續向唐朝求援,依然得不到迴應。最後卑路斯一頭扎進長安,尋求政治避難,圖謀再起,最終病逝長安。但他的後代始終沒有放棄復國夢想,兩百年後在中亞建立薩曼王朝。

為安置這些波斯皇族,唐高宗還設置了波斯都督府。這就是唐朝電視劇裡經常出現波斯人的原因。

在歐默爾的帶領下,僅僅10年,阿拉伯人便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中東的屬地,將薩珊帝國的疆域納入穆斯林版圖。有了思想武器的遊牧民族,就是不一樣。

當東亞在全面漢化時,整個西亞都開始了伊斯蘭化。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隨著疆域擴大和財富陡增,內鬥如期上演,連續兩任哈里發都被殺害。在誰當老大這個核心問題上,分成了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最後是手握重兵、遜尼派支持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當上哈里發,畢竟還是槍桿子出政權。這就是倭馬亞王朝,此時唐朝剛剛進入武則天時期。

穆阿維葉是個有遠見的人,他定都大馬士革,借鑑拜占庭帝國和薩珊王朝的先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從而將鬆散的遊牧式政權,轉變為穩定的帝國式官僚制度

土匪有了組織,更加勢不可擋。東邊佔據大半個中亞,西邊打得拜占庭帝國抬不起頭,盡失北非,最恐怖的是,他們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打下了西班牙,若非法蘭克王國的阻擊,整個西歐都不保。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西歐在被穆斯林支配的恐懼中,瑟瑟發抖1000年!這種不安全感直到現在還刻在骨子裡。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二、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統一,已在《折騰的中東,不合格的民族大熔爐》詳細分析過。

在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半島屬於那種白給也沒人要的地方,位置閉塞,氣候炎熱乾燥,全是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與西域的南疆有幾分相似。

610年,穆罕默德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穆斯林一家親,還能到處搶劫賺快錢,阿拉伯人好不快活。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穆罕默德去世後,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阿拉伯人在四大哈里發的帶領下,衝出沙漠,滅掉阿拉伯人建立的基督教王國——加薩尼,奔向富裕得多的波斯和拜占庭。

特別是第二任哈里發歐默爾(634-644年),將部落內耗的能量轉化為對外征服的動力,徵募穆斯林加入聖戰。風燭殘年的薩珊波斯,被這些自己以前從沒瞧得起的阿拉伯人打得一敗塗地。

接接下來是一個慕容復的故事。國王伊嗣埃三世帶著殘部逃往東部,負隅頑抗,並向唐朝尋求支援,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伊嗣埃三世陰溝裡翻船,在651年直接被當地一個農民殺了,其子卑路斯繼續向唐朝求援,依然得不到迴應。最後卑路斯一頭扎進長安,尋求政治避難,圖謀再起,最終病逝長安。但他的後代始終沒有放棄復國夢想,兩百年後在中亞建立薩曼王朝。

為安置這些波斯皇族,唐高宗還設置了波斯都督府。這就是唐朝電視劇裡經常出現波斯人的原因。

在歐默爾的帶領下,僅僅10年,阿拉伯人便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中東的屬地,將薩珊帝國的疆域納入穆斯林版圖。有了思想武器的遊牧民族,就是不一樣。

當東亞在全面漢化時,整個西亞都開始了伊斯蘭化。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隨著疆域擴大和財富陡增,內鬥如期上演,連續兩任哈里發都被殺害。在誰當老大這個核心問題上,分成了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最後是手握重兵、遜尼派支持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當上哈里發,畢竟還是槍桿子出政權。這就是倭馬亞王朝,此時唐朝剛剛進入武則天時期。

穆阿維葉是個有遠見的人,他定都大馬士革,借鑑拜占庭帝國和薩珊王朝的先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從而將鬆散的遊牧式政權,轉變為穩定的帝國式官僚制度

土匪有了組織,更加勢不可擋。東邊佔據大半個中亞,西邊打得拜占庭帝國抬不起頭,盡失北非,最恐怖的是,他們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打下了西班牙,若非法蘭克王國的阻擊,整個西歐都不保。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西歐在被穆斯林支配的恐懼中,瑟瑟發抖1000年!這種不安全感直到現在還刻在骨子裡。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停止擴張後,又開始了內鬥。746年,波斯人聯合什葉派造反,結果被另一個家族——阿拔斯,撿了個便宜,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的旗幟是黑色的,因此被中國人稱為黑衣大食。倭馬亞家族最後的殘部逃到了西班牙,建立了後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後來,什葉派在埃及創建法蒂瑪王朝,即綠衣大食

這個時候的唐朝,正在與吐蕃搏殺。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二、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統一,已在《折騰的中東,不合格的民族大熔爐》詳細分析過。

在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半島屬於那種白給也沒人要的地方,位置閉塞,氣候炎熱乾燥,全是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與西域的南疆有幾分相似。

610年,穆罕默德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穆斯林一家親,還能到處搶劫賺快錢,阿拉伯人好不快活。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穆罕默德去世後,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阿拉伯人在四大哈里發的帶領下,衝出沙漠,滅掉阿拉伯人建立的基督教王國——加薩尼,奔向富裕得多的波斯和拜占庭。

特別是第二任哈里發歐默爾(634-644年),將部落內耗的能量轉化為對外征服的動力,徵募穆斯林加入聖戰。風燭殘年的薩珊波斯,被這些自己以前從沒瞧得起的阿拉伯人打得一敗塗地。

接接下來是一個慕容復的故事。國王伊嗣埃三世帶著殘部逃往東部,負隅頑抗,並向唐朝尋求支援,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伊嗣埃三世陰溝裡翻船,在651年直接被當地一個農民殺了,其子卑路斯繼續向唐朝求援,依然得不到迴應。最後卑路斯一頭扎進長安,尋求政治避難,圖謀再起,最終病逝長安。但他的後代始終沒有放棄復國夢想,兩百年後在中亞建立薩曼王朝。

為安置這些波斯皇族,唐高宗還設置了波斯都督府。這就是唐朝電視劇裡經常出現波斯人的原因。

在歐默爾的帶領下,僅僅10年,阿拉伯人便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中東的屬地,將薩珊帝國的疆域納入穆斯林版圖。有了思想武器的遊牧民族,就是不一樣。

當東亞在全面漢化時,整個西亞都開始了伊斯蘭化。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隨著疆域擴大和財富陡增,內鬥如期上演,連續兩任哈里發都被殺害。在誰當老大這個核心問題上,分成了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最後是手握重兵、遜尼派支持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當上哈里發,畢竟還是槍桿子出政權。這就是倭馬亞王朝,此時唐朝剛剛進入武則天時期。

穆阿維葉是個有遠見的人,他定都大馬士革,借鑑拜占庭帝國和薩珊王朝的先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從而將鬆散的遊牧式政權,轉變為穩定的帝國式官僚制度

土匪有了組織,更加勢不可擋。東邊佔據大半個中亞,西邊打得拜占庭帝國抬不起頭,盡失北非,最恐怖的是,他們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打下了西班牙,若非法蘭克王國的阻擊,整個西歐都不保。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西歐在被穆斯林支配的恐懼中,瑟瑟發抖1000年!這種不安全感直到現在還刻在骨子裡。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停止擴張後,又開始了內鬥。746年,波斯人聯合什葉派造反,結果被另一個家族——阿拔斯,撿了個便宜,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的旗幟是黑色的,因此被中國人稱為黑衣大食。倭馬亞家族最後的殘部逃到了西班牙,建立了後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後來,什葉派在埃及創建法蒂瑪王朝,即綠衣大食

這個時候的唐朝,正在與吐蕃搏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三、中亞伊斯蘭化、唐朝退出中亞和西域

750年,阿拔斯王朝正式建立,當時中亞領地出現叛亂,於是出兵平叛。唐朝為了壓縮吐蕃生存空間,派高仙芝出軍,教訓那些不聽話的依附吐蕃的小國,如車師、粟特石國。

唐軍西去,阿拉伯軍東來,751年兩支軍隊就在怛羅斯(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境地區)不期而遇。雖然唐軍在人數上明顯處下風,但雙方並未分出勝負。結果,唐軍陣營出現豬隊友——葛邏祿倒戈了。最終唐軍大敗

倒戈原因不清楚,可能是覺得唐軍人數少,自己不想當炮灰,也可能是高仙芝血洗石國的恐怖政策讓他們感到後怕。後來,葛邏祿建立喀喇汗國,是最早伊斯蘭化的突厥政權。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二、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統一,已在《折騰的中東,不合格的民族大熔爐》詳細分析過。

在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半島屬於那種白給也沒人要的地方,位置閉塞,氣候炎熱乾燥,全是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與西域的南疆有幾分相似。

610年,穆罕默德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穆斯林一家親,還能到處搶劫賺快錢,阿拉伯人好不快活。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穆罕默德去世後,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阿拉伯人在四大哈里發的帶領下,衝出沙漠,滅掉阿拉伯人建立的基督教王國——加薩尼,奔向富裕得多的波斯和拜占庭。

特別是第二任哈里發歐默爾(634-644年),將部落內耗的能量轉化為對外征服的動力,徵募穆斯林加入聖戰。風燭殘年的薩珊波斯,被這些自己以前從沒瞧得起的阿拉伯人打得一敗塗地。

接接下來是一個慕容復的故事。國王伊嗣埃三世帶著殘部逃往東部,負隅頑抗,並向唐朝尋求支援,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伊嗣埃三世陰溝裡翻船,在651年直接被當地一個農民殺了,其子卑路斯繼續向唐朝求援,依然得不到迴應。最後卑路斯一頭扎進長安,尋求政治避難,圖謀再起,最終病逝長安。但他的後代始終沒有放棄復國夢想,兩百年後在中亞建立薩曼王朝。

為安置這些波斯皇族,唐高宗還設置了波斯都督府。這就是唐朝電視劇裡經常出現波斯人的原因。

在歐默爾的帶領下,僅僅10年,阿拉伯人便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中東的屬地,將薩珊帝國的疆域納入穆斯林版圖。有了思想武器的遊牧民族,就是不一樣。

當東亞在全面漢化時,整個西亞都開始了伊斯蘭化。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隨著疆域擴大和財富陡增,內鬥如期上演,連續兩任哈里發都被殺害。在誰當老大這個核心問題上,分成了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最後是手握重兵、遜尼派支持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當上哈里發,畢竟還是槍桿子出政權。這就是倭馬亞王朝,此時唐朝剛剛進入武則天時期。

穆阿維葉是個有遠見的人,他定都大馬士革,借鑑拜占庭帝國和薩珊王朝的先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從而將鬆散的遊牧式政權,轉變為穩定的帝國式官僚制度

土匪有了組織,更加勢不可擋。東邊佔據大半個中亞,西邊打得拜占庭帝國抬不起頭,盡失北非,最恐怖的是,他們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打下了西班牙,若非法蘭克王國的阻擊,整個西歐都不保。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西歐在被穆斯林支配的恐懼中,瑟瑟發抖1000年!這種不安全感直到現在還刻在骨子裡。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停止擴張後,又開始了內鬥。746年,波斯人聯合什葉派造反,結果被另一個家族——阿拔斯,撿了個便宜,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的旗幟是黑色的,因此被中國人稱為黑衣大食。倭馬亞家族最後的殘部逃到了西班牙,建立了後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後來,什葉派在埃及創建法蒂瑪王朝,即綠衣大食

這個時候的唐朝,正在與吐蕃搏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三、中亞伊斯蘭化、唐朝退出中亞和西域

750年,阿拔斯王朝正式建立,當時中亞領地出現叛亂,於是出兵平叛。唐朝為了壓縮吐蕃生存空間,派高仙芝出軍,教訓那些不聽話的依附吐蕃的小國,如車師、粟特石國。

唐軍西去,阿拉伯軍東來,751年兩支軍隊就在怛羅斯(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境地區)不期而遇。雖然唐軍在人數上明顯處下風,但雙方並未分出勝負。結果,唐軍陣營出現豬隊友——葛邏祿倒戈了。最終唐軍大敗

倒戈原因不清楚,可能是覺得唐軍人數少,自己不想當炮灰,也可能是高仙芝血洗石國的恐怖政策讓他們感到後怕。後來,葛邏祿建立喀喇汗國,是最早伊斯蘭化的突厥政權。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怛羅斯戰役雖然偶然,但是遲早要來的。對於唐與阿拉伯兩個超級大國而言,怛羅斯戰役只是個軍事摩擦,但它決定了中亞命運。唐朝退到碎葉城以東,四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高仙芝回去救駕,唐朝便退出了中亞。中亞在突厥化後,又開始伊斯蘭化的新曆程。

此後的8-9世紀,唐朝與阿拔斯王朝呈現此消彼長態勢。唐朝一蹶不振,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壓制,而阿拔斯營造新都巴格達,開展轟轟烈烈的文學翻譯運動,伊斯蘭世界迎來極盛狀態。

吐蕃在大唐傷口撒鹽,也迎來極盛狀態。唐朝抽取邊防軍東援,吐蕃乘虛而入,接連佔領河西和西域。還在763年攻克長安,搶劫10天才撤離。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佛教傳入西藏,融合本土苯教而形成了藏傳佛教。

回紇對大唐不離不棄,還幫助平定安史之亂、共抗吐蕃。若回紇變心,與吐蕃一起夾擊唐朝,唐朝估計也就提前gg了。

阿拔斯佔據西亞與中亞全境、吐蕃控制西域、唐朝退縮到中原,這就是8世紀下半葉的亞洲形勢。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二、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統一,已在《折騰的中東,不合格的民族大熔爐》詳細分析過。

在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半島屬於那種白給也沒人要的地方,位置閉塞,氣候炎熱乾燥,全是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與西域的南疆有幾分相似。

610年,穆罕默德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穆斯林一家親,還能到處搶劫賺快錢,阿拉伯人好不快活。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穆罕默德去世後,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阿拉伯人在四大哈里發的帶領下,衝出沙漠,滅掉阿拉伯人建立的基督教王國——加薩尼,奔向富裕得多的波斯和拜占庭。

特別是第二任哈里發歐默爾(634-644年),將部落內耗的能量轉化為對外征服的動力,徵募穆斯林加入聖戰。風燭殘年的薩珊波斯,被這些自己以前從沒瞧得起的阿拉伯人打得一敗塗地。

接接下來是一個慕容復的故事。國王伊嗣埃三世帶著殘部逃往東部,負隅頑抗,並向唐朝尋求支援,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伊嗣埃三世陰溝裡翻船,在651年直接被當地一個農民殺了,其子卑路斯繼續向唐朝求援,依然得不到迴應。最後卑路斯一頭扎進長安,尋求政治避難,圖謀再起,最終病逝長安。但他的後代始終沒有放棄復國夢想,兩百年後在中亞建立薩曼王朝。

為安置這些波斯皇族,唐高宗還設置了波斯都督府。這就是唐朝電視劇裡經常出現波斯人的原因。

在歐默爾的帶領下,僅僅10年,阿拉伯人便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中東的屬地,將薩珊帝國的疆域納入穆斯林版圖。有了思想武器的遊牧民族,就是不一樣。

當東亞在全面漢化時,整個西亞都開始了伊斯蘭化。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隨著疆域擴大和財富陡增,內鬥如期上演,連續兩任哈里發都被殺害。在誰當老大這個核心問題上,分成了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最後是手握重兵、遜尼派支持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當上哈里發,畢竟還是槍桿子出政權。這就是倭馬亞王朝,此時唐朝剛剛進入武則天時期。

穆阿維葉是個有遠見的人,他定都大馬士革,借鑑拜占庭帝國和薩珊王朝的先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從而將鬆散的遊牧式政權,轉變為穩定的帝國式官僚制度

土匪有了組織,更加勢不可擋。東邊佔據大半個中亞,西邊打得拜占庭帝國抬不起頭,盡失北非,最恐怖的是,他們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打下了西班牙,若非法蘭克王國的阻擊,整個西歐都不保。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西歐在被穆斯林支配的恐懼中,瑟瑟發抖1000年!這種不安全感直到現在還刻在骨子裡。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停止擴張後,又開始了內鬥。746年,波斯人聯合什葉派造反,結果被另一個家族——阿拔斯,撿了個便宜,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的旗幟是黑色的,因此被中國人稱為黑衣大食。倭馬亞家族最後的殘部逃到了西班牙,建立了後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後來,什葉派在埃及創建法蒂瑪王朝,即綠衣大食

這個時候的唐朝,正在與吐蕃搏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三、中亞伊斯蘭化、唐朝退出中亞和西域

750年,阿拔斯王朝正式建立,當時中亞領地出現叛亂,於是出兵平叛。唐朝為了壓縮吐蕃生存空間,派高仙芝出軍,教訓那些不聽話的依附吐蕃的小國,如車師、粟特石國。

唐軍西去,阿拉伯軍東來,751年兩支軍隊就在怛羅斯(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境地區)不期而遇。雖然唐軍在人數上明顯處下風,但雙方並未分出勝負。結果,唐軍陣營出現豬隊友——葛邏祿倒戈了。最終唐軍大敗

倒戈原因不清楚,可能是覺得唐軍人數少,自己不想當炮灰,也可能是高仙芝血洗石國的恐怖政策讓他們感到後怕。後來,葛邏祿建立喀喇汗國,是最早伊斯蘭化的突厥政權。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怛羅斯戰役雖然偶然,但是遲早要來的。對於唐與阿拉伯兩個超級大國而言,怛羅斯戰役只是個軍事摩擦,但它決定了中亞命運。唐朝退到碎葉城以東,四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高仙芝回去救駕,唐朝便退出了中亞。中亞在突厥化後,又開始伊斯蘭化的新曆程。

此後的8-9世紀,唐朝與阿拔斯王朝呈現此消彼長態勢。唐朝一蹶不振,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壓制,而阿拔斯營造新都巴格達,開展轟轟烈烈的文學翻譯運動,伊斯蘭世界迎來極盛狀態。

吐蕃在大唐傷口撒鹽,也迎來極盛狀態。唐朝抽取邊防軍東援,吐蕃乘虛而入,接連佔領河西和西域。還在763年攻克長安,搶劫10天才撤離。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佛教傳入西藏,融合本土苯教而形成了藏傳佛教。

回紇對大唐不離不棄,還幫助平定安史之亂、共抗吐蕃。若回紇變心,與吐蕃一起夾擊唐朝,唐朝估計也就提前gg了。

阿拔斯佔據西亞與中亞全境、吐蕃控制西域、唐朝退縮到中原,這就是8世紀下半葉的亞洲形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吐蕃制霸西域時,還發生了一段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故事。766年,河西走廊陷落,安西都護府失去了與內地的聯繫,守軍成為一支孤軍,僅剩下1萬人,卻要面對吐蕃數十萬人的攻擊。但他們並沒有放棄,發誓要為大唐守住這塊國土,誓與安西共存亡!吐蕃一點點蠶食西域,守軍越來越孤立,但他們從沒放棄。直到808年,吐蕃軍隊攻陷了安西最後一座城龜茲(安西的首府),守軍全部戰死沙場,無一投降。孤軍守安西,長達四十餘年,這些將士們從精壯小夥,變成白髮蒼蒼的老者,雖然年齡在變,但是他們誓死捍衛大唐國土的心卻一直未變

最近一部很火很淚目的廣告片《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影院大熒幕重現這段鐵血歲月!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二、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統一,已在《折騰的中東,不合格的民族大熔爐》詳細分析過。

在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半島屬於那種白給也沒人要的地方,位置閉塞,氣候炎熱乾燥,全是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與西域的南疆有幾分相似。

610年,穆罕默德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穆斯林一家親,還能到處搶劫賺快錢,阿拉伯人好不快活。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穆罕默德去世後,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阿拉伯人在四大哈里發的帶領下,衝出沙漠,滅掉阿拉伯人建立的基督教王國——加薩尼,奔向富裕得多的波斯和拜占庭。

特別是第二任哈里發歐默爾(634-644年),將部落內耗的能量轉化為對外征服的動力,徵募穆斯林加入聖戰。風燭殘年的薩珊波斯,被這些自己以前從沒瞧得起的阿拉伯人打得一敗塗地。

接接下來是一個慕容復的故事。國王伊嗣埃三世帶著殘部逃往東部,負隅頑抗,並向唐朝尋求支援,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伊嗣埃三世陰溝裡翻船,在651年直接被當地一個農民殺了,其子卑路斯繼續向唐朝求援,依然得不到迴應。最後卑路斯一頭扎進長安,尋求政治避難,圖謀再起,最終病逝長安。但他的後代始終沒有放棄復國夢想,兩百年後在中亞建立薩曼王朝。

為安置這些波斯皇族,唐高宗還設置了波斯都督府。這就是唐朝電視劇裡經常出現波斯人的原因。

在歐默爾的帶領下,僅僅10年,阿拉伯人便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中東的屬地,將薩珊帝國的疆域納入穆斯林版圖。有了思想武器的遊牧民族,就是不一樣。

當東亞在全面漢化時,整個西亞都開始了伊斯蘭化。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隨著疆域擴大和財富陡增,內鬥如期上演,連續兩任哈里發都被殺害。在誰當老大這個核心問題上,分成了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最後是手握重兵、遜尼派支持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當上哈里發,畢竟還是槍桿子出政權。這就是倭馬亞王朝,此時唐朝剛剛進入武則天時期。

穆阿維葉是個有遠見的人,他定都大馬士革,借鑑拜占庭帝國和薩珊王朝的先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從而將鬆散的遊牧式政權,轉變為穩定的帝國式官僚制度

土匪有了組織,更加勢不可擋。東邊佔據大半個中亞,西邊打得拜占庭帝國抬不起頭,盡失北非,最恐怖的是,他們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打下了西班牙,若非法蘭克王國的阻擊,整個西歐都不保。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西歐在被穆斯林支配的恐懼中,瑟瑟發抖1000年!這種不安全感直到現在還刻在骨子裡。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停止擴張後,又開始了內鬥。746年,波斯人聯合什葉派造反,結果被另一個家族——阿拔斯,撿了個便宜,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的旗幟是黑色的,因此被中國人稱為黑衣大食。倭馬亞家族最後的殘部逃到了西班牙,建立了後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後來,什葉派在埃及創建法蒂瑪王朝,即綠衣大食

這個時候的唐朝,正在與吐蕃搏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三、中亞伊斯蘭化、唐朝退出中亞和西域

750年,阿拔斯王朝正式建立,當時中亞領地出現叛亂,於是出兵平叛。唐朝為了壓縮吐蕃生存空間,派高仙芝出軍,教訓那些不聽話的依附吐蕃的小國,如車師、粟特石國。

唐軍西去,阿拉伯軍東來,751年兩支軍隊就在怛羅斯(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境地區)不期而遇。雖然唐軍在人數上明顯處下風,但雙方並未分出勝負。結果,唐軍陣營出現豬隊友——葛邏祿倒戈了。最終唐軍大敗

倒戈原因不清楚,可能是覺得唐軍人數少,自己不想當炮灰,也可能是高仙芝血洗石國的恐怖政策讓他們感到後怕。後來,葛邏祿建立喀喇汗國,是最早伊斯蘭化的突厥政權。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怛羅斯戰役雖然偶然,但是遲早要來的。對於唐與阿拉伯兩個超級大國而言,怛羅斯戰役只是個軍事摩擦,但它決定了中亞命運。唐朝退到碎葉城以東,四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高仙芝回去救駕,唐朝便退出了中亞。中亞在突厥化後,又開始伊斯蘭化的新曆程。

此後的8-9世紀,唐朝與阿拔斯王朝呈現此消彼長態勢。唐朝一蹶不振,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壓制,而阿拔斯營造新都巴格達,開展轟轟烈烈的文學翻譯運動,伊斯蘭世界迎來極盛狀態。

吐蕃在大唐傷口撒鹽,也迎來極盛狀態。唐朝抽取邊防軍東援,吐蕃乘虛而入,接連佔領河西和西域。還在763年攻克長安,搶劫10天才撤離。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佛教傳入西藏,融合本土苯教而形成了藏傳佛教。

回紇對大唐不離不棄,還幫助平定安史之亂、共抗吐蕃。若回紇變心,與吐蕃一起夾擊唐朝,唐朝估計也就提前gg了。

阿拔斯佔據西亞與中亞全境、吐蕃控制西域、唐朝退縮到中原,這就是8世紀下半葉的亞洲形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吐蕃制霸西域時,還發生了一段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故事。766年,河西走廊陷落,安西都護府失去了與內地的聯繫,守軍成為一支孤軍,僅剩下1萬人,卻要面對吐蕃數十萬人的攻擊。但他們並沒有放棄,發誓要為大唐守住這塊國土,誓與安西共存亡!吐蕃一點點蠶食西域,守軍越來越孤立,但他們從沒放棄。直到808年,吐蕃軍隊攻陷了安西最後一座城龜茲(安西的首府),守軍全部戰死沙場,無一投降。孤軍守安西,長達四十餘年,這些將士們從精壯小夥,變成白髮蒼蒼的老者,雖然年齡在變,但是他們誓死捍衛大唐國土的心卻一直未變

最近一部很火很淚目的廣告片《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影院大熒幕重現這段鐵血歲月!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四、帝國的崩塌

進入9世紀,吐蕃由於內亂,再加上南詔國的反戈一擊,盛極而衰。吐蕃無力擴張,唐朝也想消停會,雙方在823年締結友好條約,記錄這次會盟的碑文至今屹立在拉薩的大昭寺。

停戰後,吐蕃繼續內亂。848年,漢人張義潮在敦煌起義,唐朝舊屬紛紛響應,吐蕃遂亡,河西走廊重回唐朝。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二、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統一,已在《折騰的中東,不合格的民族大熔爐》詳細分析過。

在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半島屬於那種白給也沒人要的地方,位置閉塞,氣候炎熱乾燥,全是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與西域的南疆有幾分相似。

610年,穆罕默德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穆斯林一家親,還能到處搶劫賺快錢,阿拉伯人好不快活。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穆罕默德去世後,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阿拉伯人在四大哈里發的帶領下,衝出沙漠,滅掉阿拉伯人建立的基督教王國——加薩尼,奔向富裕得多的波斯和拜占庭。

特別是第二任哈里發歐默爾(634-644年),將部落內耗的能量轉化為對外征服的動力,徵募穆斯林加入聖戰。風燭殘年的薩珊波斯,被這些自己以前從沒瞧得起的阿拉伯人打得一敗塗地。

接接下來是一個慕容復的故事。國王伊嗣埃三世帶著殘部逃往東部,負隅頑抗,並向唐朝尋求支援,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伊嗣埃三世陰溝裡翻船,在651年直接被當地一個農民殺了,其子卑路斯繼續向唐朝求援,依然得不到迴應。最後卑路斯一頭扎進長安,尋求政治避難,圖謀再起,最終病逝長安。但他的後代始終沒有放棄復國夢想,兩百年後在中亞建立薩曼王朝。

為安置這些波斯皇族,唐高宗還設置了波斯都督府。這就是唐朝電視劇裡經常出現波斯人的原因。

在歐默爾的帶領下,僅僅10年,阿拉伯人便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中東的屬地,將薩珊帝國的疆域納入穆斯林版圖。有了思想武器的遊牧民族,就是不一樣。

當東亞在全面漢化時,整個西亞都開始了伊斯蘭化。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隨著疆域擴大和財富陡增,內鬥如期上演,連續兩任哈里發都被殺害。在誰當老大這個核心問題上,分成了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最後是手握重兵、遜尼派支持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當上哈里發,畢竟還是槍桿子出政權。這就是倭馬亞王朝,此時唐朝剛剛進入武則天時期。

穆阿維葉是個有遠見的人,他定都大馬士革,借鑑拜占庭帝國和薩珊王朝的先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從而將鬆散的遊牧式政權,轉變為穩定的帝國式官僚制度

土匪有了組織,更加勢不可擋。東邊佔據大半個中亞,西邊打得拜占庭帝國抬不起頭,盡失北非,最恐怖的是,他們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打下了西班牙,若非法蘭克王國的阻擊,整個西歐都不保。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西歐在被穆斯林支配的恐懼中,瑟瑟發抖1000年!這種不安全感直到現在還刻在骨子裡。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停止擴張後,又開始了內鬥。746年,波斯人聯合什葉派造反,結果被另一個家族——阿拔斯,撿了個便宜,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的旗幟是黑色的,因此被中國人稱為黑衣大食。倭馬亞家族最後的殘部逃到了西班牙,建立了後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後來,什葉派在埃及創建法蒂瑪王朝,即綠衣大食

這個時候的唐朝,正在與吐蕃搏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三、中亞伊斯蘭化、唐朝退出中亞和西域

750年,阿拔斯王朝正式建立,當時中亞領地出現叛亂,於是出兵平叛。唐朝為了壓縮吐蕃生存空間,派高仙芝出軍,教訓那些不聽話的依附吐蕃的小國,如車師、粟特石國。

唐軍西去,阿拉伯軍東來,751年兩支軍隊就在怛羅斯(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境地區)不期而遇。雖然唐軍在人數上明顯處下風,但雙方並未分出勝負。結果,唐軍陣營出現豬隊友——葛邏祿倒戈了。最終唐軍大敗

倒戈原因不清楚,可能是覺得唐軍人數少,自己不想當炮灰,也可能是高仙芝血洗石國的恐怖政策讓他們感到後怕。後來,葛邏祿建立喀喇汗國,是最早伊斯蘭化的突厥政權。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怛羅斯戰役雖然偶然,但是遲早要來的。對於唐與阿拉伯兩個超級大國而言,怛羅斯戰役只是個軍事摩擦,但它決定了中亞命運。唐朝退到碎葉城以東,四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高仙芝回去救駕,唐朝便退出了中亞。中亞在突厥化後,又開始伊斯蘭化的新曆程。

此後的8-9世紀,唐朝與阿拔斯王朝呈現此消彼長態勢。唐朝一蹶不振,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壓制,而阿拔斯營造新都巴格達,開展轟轟烈烈的文學翻譯運動,伊斯蘭世界迎來極盛狀態。

吐蕃在大唐傷口撒鹽,也迎來極盛狀態。唐朝抽取邊防軍東援,吐蕃乘虛而入,接連佔領河西和西域。還在763年攻克長安,搶劫10天才撤離。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佛教傳入西藏,融合本土苯教而形成了藏傳佛教。

回紇對大唐不離不棄,還幫助平定安史之亂、共抗吐蕃。若回紇變心,與吐蕃一起夾擊唐朝,唐朝估計也就提前gg了。

阿拔斯佔據西亞與中亞全境、吐蕃控制西域、唐朝退縮到中原,這就是8世紀下半葉的亞洲形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吐蕃制霸西域時,還發生了一段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故事。766年,河西走廊陷落,安西都護府失去了與內地的聯繫,守軍成為一支孤軍,僅剩下1萬人,卻要面對吐蕃數十萬人的攻擊。但他們並沒有放棄,發誓要為大唐守住這塊國土,誓與安西共存亡!吐蕃一點點蠶食西域,守軍越來越孤立,但他們從沒放棄。直到808年,吐蕃軍隊攻陷了安西最後一座城龜茲(安西的首府),守軍全部戰死沙場,無一投降。孤軍守安西,長達四十餘年,這些將士們從精壯小夥,變成白髮蒼蒼的老者,雖然年齡在變,但是他們誓死捍衛大唐國土的心卻一直未變

最近一部很火很淚目的廣告片《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影院大熒幕重現這段鐵血歲月!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四、帝國的崩塌

進入9世紀,吐蕃由於內亂,再加上南詔國的反戈一擊,盛極而衰。吐蕃無力擴張,唐朝也想消停會,雙方在823年締結友好條約,記錄這次會盟的碑文至今屹立在拉薩的大昭寺。

停戰後,吐蕃繼續內亂。848年,漢人張義潮在敦煌起義,唐朝舊屬紛紛響應,吐蕃遂亡,河西走廊重回唐朝。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蒙古高原和西域也迎來劇變。840年葛邏祿獨立,建立喀喇汗國;同年,北邊的突厥殘部“黠嘎斯”打敗回鶻,建立黠嘎斯汗國,後來被契丹人打敗,遷徙到天山以西,這就是柯爾克孜族(吉爾吉斯人)

回鶻人分成三支:一支進入吐魯番盆地,建立高昌回鶻(西州回鶻),信仰佛教;一支依附喀喇汗國。這兩支一起構成了現代維吾爾族的直接來源,後來都被西遼所滅。第三支跑到了河西走廊。

喀喇汗國緊鄰波斯薩曼王朝,遂伊斯蘭化,這也是新疆地區第一次伊斯蘭化。一部分拒絕伊斯蘭教的回鶻人內遷,和河西走廊的回鶻殘部一起建立甘州回鶻,後來被西夏所滅,現在的裕固族是他們後裔。

而伊斯蘭化的葛邏祿人就是現在烏茲別克族,現在的維吾爾語可以和烏茲別克語無障礙交流。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二、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統一,已在《折騰的中東,不合格的民族大熔爐》詳細分析過。

在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半島屬於那種白給也沒人要的地方,位置閉塞,氣候炎熱乾燥,全是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與西域的南疆有幾分相似。

610年,穆罕默德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穆斯林一家親,還能到處搶劫賺快錢,阿拉伯人好不快活。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穆罕默德去世後,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阿拉伯人在四大哈里發的帶領下,衝出沙漠,滅掉阿拉伯人建立的基督教王國——加薩尼,奔向富裕得多的波斯和拜占庭。

特別是第二任哈里發歐默爾(634-644年),將部落內耗的能量轉化為對外征服的動力,徵募穆斯林加入聖戰。風燭殘年的薩珊波斯,被這些自己以前從沒瞧得起的阿拉伯人打得一敗塗地。

接接下來是一個慕容復的故事。國王伊嗣埃三世帶著殘部逃往東部,負隅頑抗,並向唐朝尋求支援,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伊嗣埃三世陰溝裡翻船,在651年直接被當地一個農民殺了,其子卑路斯繼續向唐朝求援,依然得不到迴應。最後卑路斯一頭扎進長安,尋求政治避難,圖謀再起,最終病逝長安。但他的後代始終沒有放棄復國夢想,兩百年後在中亞建立薩曼王朝。

為安置這些波斯皇族,唐高宗還設置了波斯都督府。這就是唐朝電視劇裡經常出現波斯人的原因。

在歐默爾的帶領下,僅僅10年,阿拉伯人便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中東的屬地,將薩珊帝國的疆域納入穆斯林版圖。有了思想武器的遊牧民族,就是不一樣。

當東亞在全面漢化時,整個西亞都開始了伊斯蘭化。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隨著疆域擴大和財富陡增,內鬥如期上演,連續兩任哈里發都被殺害。在誰當老大這個核心問題上,分成了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最後是手握重兵、遜尼派支持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當上哈里發,畢竟還是槍桿子出政權。這就是倭馬亞王朝,此時唐朝剛剛進入武則天時期。

穆阿維葉是個有遠見的人,他定都大馬士革,借鑑拜占庭帝國和薩珊王朝的先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從而將鬆散的遊牧式政權,轉變為穩定的帝國式官僚制度

土匪有了組織,更加勢不可擋。東邊佔據大半個中亞,西邊打得拜占庭帝國抬不起頭,盡失北非,最恐怖的是,他們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打下了西班牙,若非法蘭克王國的阻擊,整個西歐都不保。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西歐在被穆斯林支配的恐懼中,瑟瑟發抖1000年!這種不安全感直到現在還刻在骨子裡。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停止擴張後,又開始了內鬥。746年,波斯人聯合什葉派造反,結果被另一個家族——阿拔斯,撿了個便宜,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的旗幟是黑色的,因此被中國人稱為黑衣大食。倭馬亞家族最後的殘部逃到了西班牙,建立了後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後來,什葉派在埃及創建法蒂瑪王朝,即綠衣大食

這個時候的唐朝,正在與吐蕃搏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三、中亞伊斯蘭化、唐朝退出中亞和西域

750年,阿拔斯王朝正式建立,當時中亞領地出現叛亂,於是出兵平叛。唐朝為了壓縮吐蕃生存空間,派高仙芝出軍,教訓那些不聽話的依附吐蕃的小國,如車師、粟特石國。

唐軍西去,阿拉伯軍東來,751年兩支軍隊就在怛羅斯(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境地區)不期而遇。雖然唐軍在人數上明顯處下風,但雙方並未分出勝負。結果,唐軍陣營出現豬隊友——葛邏祿倒戈了。最終唐軍大敗

倒戈原因不清楚,可能是覺得唐軍人數少,自己不想當炮灰,也可能是高仙芝血洗石國的恐怖政策讓他們感到後怕。後來,葛邏祿建立喀喇汗國,是最早伊斯蘭化的突厥政權。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怛羅斯戰役雖然偶然,但是遲早要來的。對於唐與阿拉伯兩個超級大國而言,怛羅斯戰役只是個軍事摩擦,但它決定了中亞命運。唐朝退到碎葉城以東,四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高仙芝回去救駕,唐朝便退出了中亞。中亞在突厥化後,又開始伊斯蘭化的新曆程。

此後的8-9世紀,唐朝與阿拔斯王朝呈現此消彼長態勢。唐朝一蹶不振,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壓制,而阿拔斯營造新都巴格達,開展轟轟烈烈的文學翻譯運動,伊斯蘭世界迎來極盛狀態。

吐蕃在大唐傷口撒鹽,也迎來極盛狀態。唐朝抽取邊防軍東援,吐蕃乘虛而入,接連佔領河西和西域。還在763年攻克長安,搶劫10天才撤離。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佛教傳入西藏,融合本土苯教而形成了藏傳佛教。

回紇對大唐不離不棄,還幫助平定安史之亂、共抗吐蕃。若回紇變心,與吐蕃一起夾擊唐朝,唐朝估計也就提前gg了。

阿拔斯佔據西亞與中亞全境、吐蕃控制西域、唐朝退縮到中原,這就是8世紀下半葉的亞洲形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吐蕃制霸西域時,還發生了一段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故事。766年,河西走廊陷落,安西都護府失去了與內地的聯繫,守軍成為一支孤軍,僅剩下1萬人,卻要面對吐蕃數十萬人的攻擊。但他們並沒有放棄,發誓要為大唐守住這塊國土,誓與安西共存亡!吐蕃一點點蠶食西域,守軍越來越孤立,但他們從沒放棄。直到808年,吐蕃軍隊攻陷了安西最後一座城龜茲(安西的首府),守軍全部戰死沙場,無一投降。孤軍守安西,長達四十餘年,這些將士們從精壯小夥,變成白髮蒼蒼的老者,雖然年齡在變,但是他們誓死捍衛大唐國土的心卻一直未變

最近一部很火很淚目的廣告片《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影院大熒幕重現這段鐵血歲月!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四、帝國的崩塌

進入9世紀,吐蕃由於內亂,再加上南詔國的反戈一擊,盛極而衰。吐蕃無力擴張,唐朝也想消停會,雙方在823年締結友好條約,記錄這次會盟的碑文至今屹立在拉薩的大昭寺。

停戰後,吐蕃繼續內亂。848年,漢人張義潮在敦煌起義,唐朝舊屬紛紛響應,吐蕃遂亡,河西走廊重回唐朝。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蒙古高原和西域也迎來劇變。840年葛邏祿獨立,建立喀喇汗國;同年,北邊的突厥殘部“黠嘎斯”打敗回鶻,建立黠嘎斯汗國,後來被契丹人打敗,遷徙到天山以西,這就是柯爾克孜族(吉爾吉斯人)

回鶻人分成三支:一支進入吐魯番盆地,建立高昌回鶻(西州回鶻),信仰佛教;一支依附喀喇汗國。這兩支一起構成了現代維吾爾族的直接來源,後來都被西遼所滅。第三支跑到了河西走廊。

喀喇汗國緊鄰波斯薩曼王朝,遂伊斯蘭化,這也是新疆地區第一次伊斯蘭化。一部分拒絕伊斯蘭教的回鶻人內遷,和河西走廊的回鶻殘部一起建立甘州回鶻,後來被西夏所滅,現在的裕固族是他們後裔。

而伊斯蘭化的葛邏祿人就是現在烏茲別克族,現在的維吾爾語可以和烏茲別克語無障礙交流。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9世紀中葉,吐蕃滅亡後的同時,阿拔斯也因為內亂而開始衰落。薩珊波斯的後裔趁機在中亞“復國”,建立伊斯蘭化的薩曼王朝,並滅亡中亞南部的薩法爾王朝,從而統一中亞。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二、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統一,已在《折騰的中東,不合格的民族大熔爐》詳細分析過。

在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半島屬於那種白給也沒人要的地方,位置閉塞,氣候炎熱乾燥,全是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與西域的南疆有幾分相似。

610年,穆罕默德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穆斯林一家親,還能到處搶劫賺快錢,阿拉伯人好不快活。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穆罕默德去世後,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阿拉伯人在四大哈里發的帶領下,衝出沙漠,滅掉阿拉伯人建立的基督教王國——加薩尼,奔向富裕得多的波斯和拜占庭。

特別是第二任哈里發歐默爾(634-644年),將部落內耗的能量轉化為對外征服的動力,徵募穆斯林加入聖戰。風燭殘年的薩珊波斯,被這些自己以前從沒瞧得起的阿拉伯人打得一敗塗地。

接接下來是一個慕容復的故事。國王伊嗣埃三世帶著殘部逃往東部,負隅頑抗,並向唐朝尋求支援,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伊嗣埃三世陰溝裡翻船,在651年直接被當地一個農民殺了,其子卑路斯繼續向唐朝求援,依然得不到迴應。最後卑路斯一頭扎進長安,尋求政治避難,圖謀再起,最終病逝長安。但他的後代始終沒有放棄復國夢想,兩百年後在中亞建立薩曼王朝。

為安置這些波斯皇族,唐高宗還設置了波斯都督府。這就是唐朝電視劇裡經常出現波斯人的原因。

在歐默爾的帶領下,僅僅10年,阿拉伯人便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中東的屬地,將薩珊帝國的疆域納入穆斯林版圖。有了思想武器的遊牧民族,就是不一樣。

當東亞在全面漢化時,整個西亞都開始了伊斯蘭化。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隨著疆域擴大和財富陡增,內鬥如期上演,連續兩任哈里發都被殺害。在誰當老大這個核心問題上,分成了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最後是手握重兵、遜尼派支持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當上哈里發,畢竟還是槍桿子出政權。這就是倭馬亞王朝,此時唐朝剛剛進入武則天時期。

穆阿維葉是個有遠見的人,他定都大馬士革,借鑑拜占庭帝國和薩珊王朝的先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從而將鬆散的遊牧式政權,轉變為穩定的帝國式官僚制度

土匪有了組織,更加勢不可擋。東邊佔據大半個中亞,西邊打得拜占庭帝國抬不起頭,盡失北非,最恐怖的是,他們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打下了西班牙,若非法蘭克王國的阻擊,整個西歐都不保。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西歐在被穆斯林支配的恐懼中,瑟瑟發抖1000年!這種不安全感直到現在還刻在骨子裡。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停止擴張後,又開始了內鬥。746年,波斯人聯合什葉派造反,結果被另一個家族——阿拔斯,撿了個便宜,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的旗幟是黑色的,因此被中國人稱為黑衣大食。倭馬亞家族最後的殘部逃到了西班牙,建立了後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後來,什葉派在埃及創建法蒂瑪王朝,即綠衣大食

這個時候的唐朝,正在與吐蕃搏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三、中亞伊斯蘭化、唐朝退出中亞和西域

750年,阿拔斯王朝正式建立,當時中亞領地出現叛亂,於是出兵平叛。唐朝為了壓縮吐蕃生存空間,派高仙芝出軍,教訓那些不聽話的依附吐蕃的小國,如車師、粟特石國。

唐軍西去,阿拉伯軍東來,751年兩支軍隊就在怛羅斯(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境地區)不期而遇。雖然唐軍在人數上明顯處下風,但雙方並未分出勝負。結果,唐軍陣營出現豬隊友——葛邏祿倒戈了。最終唐軍大敗

倒戈原因不清楚,可能是覺得唐軍人數少,自己不想當炮灰,也可能是高仙芝血洗石國的恐怖政策讓他們感到後怕。後來,葛邏祿建立喀喇汗國,是最早伊斯蘭化的突厥政權。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怛羅斯戰役雖然偶然,但是遲早要來的。對於唐與阿拉伯兩個超級大國而言,怛羅斯戰役只是個軍事摩擦,但它決定了中亞命運。唐朝退到碎葉城以東,四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高仙芝回去救駕,唐朝便退出了中亞。中亞在突厥化後,又開始伊斯蘭化的新曆程。

此後的8-9世紀,唐朝與阿拔斯王朝呈現此消彼長態勢。唐朝一蹶不振,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壓制,而阿拔斯營造新都巴格達,開展轟轟烈烈的文學翻譯運動,伊斯蘭世界迎來極盛狀態。

吐蕃在大唐傷口撒鹽,也迎來極盛狀態。唐朝抽取邊防軍東援,吐蕃乘虛而入,接連佔領河西和西域。還在763年攻克長安,搶劫10天才撤離。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佛教傳入西藏,融合本土苯教而形成了藏傳佛教。

回紇對大唐不離不棄,還幫助平定安史之亂、共抗吐蕃。若回紇變心,與吐蕃一起夾擊唐朝,唐朝估計也就提前gg了。

阿拔斯佔據西亞與中亞全境、吐蕃控制西域、唐朝退縮到中原,這就是8世紀下半葉的亞洲形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吐蕃制霸西域時,還發生了一段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故事。766年,河西走廊陷落,安西都護府失去了與內地的聯繫,守軍成為一支孤軍,僅剩下1萬人,卻要面對吐蕃數十萬人的攻擊。但他們並沒有放棄,發誓要為大唐守住這塊國土,誓與安西共存亡!吐蕃一點點蠶食西域,守軍越來越孤立,但他們從沒放棄。直到808年,吐蕃軍隊攻陷了安西最後一座城龜茲(安西的首府),守軍全部戰死沙場,無一投降。孤軍守安西,長達四十餘年,這些將士們從精壯小夥,變成白髮蒼蒼的老者,雖然年齡在變,但是他們誓死捍衛大唐國土的心卻一直未變

最近一部很火很淚目的廣告片《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影院大熒幕重現這段鐵血歲月!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四、帝國的崩塌

進入9世紀,吐蕃由於內亂,再加上南詔國的反戈一擊,盛極而衰。吐蕃無力擴張,唐朝也想消停會,雙方在823年締結友好條約,記錄這次會盟的碑文至今屹立在拉薩的大昭寺。

停戰後,吐蕃繼續內亂。848年,漢人張義潮在敦煌起義,唐朝舊屬紛紛響應,吐蕃遂亡,河西走廊重回唐朝。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蒙古高原和西域也迎來劇變。840年葛邏祿獨立,建立喀喇汗國;同年,北邊的突厥殘部“黠嘎斯”打敗回鶻,建立黠嘎斯汗國,後來被契丹人打敗,遷徙到天山以西,這就是柯爾克孜族(吉爾吉斯人)

回鶻人分成三支:一支進入吐魯番盆地,建立高昌回鶻(西州回鶻),信仰佛教;一支依附喀喇汗國。這兩支一起構成了現代維吾爾族的直接來源,後來都被西遼所滅。第三支跑到了河西走廊。

喀喇汗國緊鄰波斯薩曼王朝,遂伊斯蘭化,這也是新疆地區第一次伊斯蘭化。一部分拒絕伊斯蘭教的回鶻人內遷,和河西走廊的回鶻殘部一起建立甘州回鶻,後來被西夏所滅,現在的裕固族是他們後裔。

而伊斯蘭化的葛邏祿人就是現在烏茲別克族,現在的維吾爾語可以和烏茲別克語無障礙交流。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9世紀中葉,吐蕃滅亡後的同時,阿拔斯也因為內亂而開始衰落。薩珊波斯的後裔趁機在中亞“復國”,建立伊斯蘭化的薩曼王朝,並滅亡中亞南部的薩法爾王朝,從而統一中亞。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的薩滿王陵


阿拔斯內部風起雲湧,王朝搖搖欲墜,唐朝的藩鎮割據一直持續到五代十國,整個亞洲都亂了。三百年亂世後,就是蒙古人的時代了。

"

前作:亞洲400年大亂世——遊牧民族的全面崛起

在前篇已提到,從東漢滅亡到隋煬帝去世的這400年間,中亞和東亞的秩序基本被遊牧民族支配,西亞的波斯一直受到中亞遊牧政權的壓制,到7世紀已是強弩之末。

強大的突厥統治蒙古高原和中亞後,一波民族大融合成為歷史的必然。這就是唐帝國和伊斯蘭帝國橫空出世的大背景。

62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和阿瓦爾猛攻君士坦丁堡。

李世民剛坐上龍椅,東突厥便兵臨長安,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史稱渭水之盟。吐蕃也同時建國,打算陪伴唐朝一生。

拜占庭在波斯和阿瓦爾的夾擊下,已經到了滅國的地步。在一代雄主希拉剋略的手下,拜占庭先擊退阿瓦爾人,然後聯合西突厥進攻波斯,危機形勢又引發了波斯的宮廷政變。拜占庭起死回生,這一次輪到波斯內憂外患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與拜占庭的兩敗俱傷,給了伊斯蘭崛起的絕佳機會。

一、唐朝與吐蕃、突厥的雙線作戰

唐朝的運氣不大好,除了常規的北方遊牧民族威脅之外,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統一的政權,吐蕃的同步崛起正是印了一句俗話“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由於文成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有唐朝和吐蕃一直是好朋友的幻覺。實際上唐朝和吐蕃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敵對狀態

630年,高車部落的薛延陀取代東突厥佔領蒙古高原。633年,松贊干布(意為有權勢的君主)遷都拉薩,正式建立吐蕃。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剛剛統一。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唐太宗的策略是安撫吐蕃,搞定突厥。他先在鬆州之戰中擊退吐蕃,然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恩威並施下,雙方進入和平期。

648年,王玄策被困印度。649年,率領吐蕃和尼泊爾援兵,滅了印度最強大的中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一人滅一國”。這裡面就有吐蕃人的功勞。

沒有了吐蕃的牽制,唐朝才能順利平定突厥。641-646年,李績聯合回紇,消滅薛延陀。657年,蘇定方再次聯合回紇,滅了西突厥。

作為老朋友的回紇怎麼來呢的?其實在前面講柔然時提到過,回紇、薛延陀、還有後面出現的葛邏祿,都是高車人諸部之一,他們分別居住在天山一帶、漠北和北疆。消滅薛延陀後,回紇開始遷到漠北,由於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文明程度較高,還創制了回鶻文,在帖木兒帝國時期是官方語言,現在的新疆巴州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回鶻文。

與漢朝趕盡殺絕不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是蘿蔔加大棒:保全這些部落,唐朝欽定部落老大,設置都護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有誰敢出頭做大或鬧事的,就打;聽話的,就將部落老大提拔為政府高級官員。文鬥武鬥雙拳出擊,這樣一來,這些部落心悅誠服,政府也省錢省心。

東西突厥被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一鍋端,被一鍋端的還有東北的高句麗、室韋和契丹。繼西漢後,中國勢力再次延伸至中亞。

北至貝加爾湖,西至鹹海,唐朝將華夏的文治武功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後世引以為傲的威武大唐。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到了武則天時期,朝局動盪,她的實際統治時期是660年-705年。一聽說女人攬政,覺得唐朝不行了,吐蕃和突厥蠢蠢欲動。

663年吐蕃滅掉吐谷渾,670年爆發了西域爭奪戰,678年又爆發青海湖之戰,唐與吐蕃的戰爭全面爆發

突厥也趁機鬧事,他們打著重建東突厥的旗號,建立後突厥汗國。這一年是682年,是高危病人唐高宗去世的前一年。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武則天確實不容易,內部問題重重,外部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一開始唐軍在吐蕃面前敗多勝少,損兵折將,於是武則天做出了與唐太宗相反的抉擇:放棄後突厥,集中力量應對吐蕃

對後突厥,武則天不僅送錢,還送糧食和農具,幾乎都快要資敵了。即使後突厥遠征中亞,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武則天的策略扭轉了唐蕃戰爭的形勢。692年,唐將王孝傑大破吐蕃,復取安西四鎮,重新控制西域。在青海湖之戰,700-702年十戰十捷,重新控制河西走廊。保持對吐蕃的合圍之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紅圈就是安西四鎮,李白就出生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712年,唐玄宗繼位,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刻,但兩線作戰的窘境依然存在。與吐蕃的戰爭進一步升級,形成了西域、河西、雲南三個戰場。後突厥對北方邊境和西域的騷擾不斷。

但慶幸的是,後突厥沒能形成匈奴那樣的強勢,因為唐玄宗剛繼位,他們就送來一份“內訌”的大禮。所以,當727年吐蕃邀請後突厥一起襲擊唐朝時,實力大損的後突厥不僅沒同意,反而還向玄宗通風報信。

後突厥一心想做唐朝的老朋友,但唐朝瞧不上。734年,後突厥又陷入內亂,744年玄宗聯合老朋友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745年後突厥亡。

在與吐蕃的戰爭中,玄宗取得了西域、河西的全面勝利,美中不足的是失去了南詔國(大理國的前身)。

唐朝制霸中亞時,招來了不速之客阿拉伯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二、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大國

關於阿拉伯帝國的統一,已在《折騰的中東,不合格的民族大熔爐》詳細分析過。

在穆罕默德以前,阿拉伯半島屬於那種白給也沒人要的地方,位置閉塞,氣候炎熱乾燥,全是沙漠,只有零星的綠洲,與西域的南疆有幾分相似。

610年,穆罕默德創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半島。穆斯林一家親,還能到處搶劫賺快錢,阿拉伯人好不快活。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穆罕默德去世後,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阿拉伯人在四大哈里發的帶領下,衝出沙漠,滅掉阿拉伯人建立的基督教王國——加薩尼,奔向富裕得多的波斯和拜占庭。

特別是第二任哈里發歐默爾(634-644年),將部落內耗的能量轉化為對外征服的動力,徵募穆斯林加入聖戰。風燭殘年的薩珊波斯,被這些自己以前從沒瞧得起的阿拉伯人打得一敗塗地。

接接下來是一個慕容復的故事。國王伊嗣埃三世帶著殘部逃往東部,負隅頑抗,並向唐朝尋求支援,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伊嗣埃三世陰溝裡翻船,在651年直接被當地一個農民殺了,其子卑路斯繼續向唐朝求援,依然得不到迴應。最後卑路斯一頭扎進長安,尋求政治避難,圖謀再起,最終病逝長安。但他的後代始終沒有放棄復國夢想,兩百年後在中亞建立薩曼王朝。

為安置這些波斯皇族,唐高宗還設置了波斯都督府。這就是唐朝電視劇裡經常出現波斯人的原因。

在歐默爾的帶領下,僅僅10年,阿拉伯人便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中東的屬地,將薩珊帝國的疆域納入穆斯林版圖。有了思想武器的遊牧民族,就是不一樣。

當東亞在全面漢化時,整個西亞都開始了伊斯蘭化。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隨著疆域擴大和財富陡增,內鬥如期上演,連續兩任哈里發都被殺害。在誰當老大這個核心問題上,分成了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最後是手握重兵、遜尼派支持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當上哈里發,畢竟還是槍桿子出政權。這就是倭馬亞王朝,此時唐朝剛剛進入武則天時期。

穆阿維葉是個有遠見的人,他定都大馬士革,借鑑拜占庭帝國和薩珊王朝的先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從而將鬆散的遊牧式政權,轉變為穩定的帝國式官僚制度

土匪有了組織,更加勢不可擋。東邊佔據大半個中亞,西邊打得拜占庭帝國抬不起頭,盡失北非,最恐怖的是,他們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打下了西班牙,若非法蘭克王國的阻擊,整個西歐都不保。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西歐在被穆斯林支配的恐懼中,瑟瑟發抖1000年!這種不安全感直到現在還刻在骨子裡。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停止擴張後,又開始了內鬥。746年,波斯人聯合什葉派造反,結果被另一個家族——阿拔斯,撿了個便宜,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的旗幟是黑色的,因此被中國人稱為黑衣大食。倭馬亞家族最後的殘部逃到了西班牙,建立了後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後來,什葉派在埃及創建法蒂瑪王朝,即綠衣大食

這個時候的唐朝,正在與吐蕃搏殺。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三、中亞伊斯蘭化、唐朝退出中亞和西域

750年,阿拔斯王朝正式建立,當時中亞領地出現叛亂,於是出兵平叛。唐朝為了壓縮吐蕃生存空間,派高仙芝出軍,教訓那些不聽話的依附吐蕃的小國,如車師、粟特石國。

唐軍西去,阿拉伯軍東來,751年兩支軍隊就在怛羅斯(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境地區)不期而遇。雖然唐軍在人數上明顯處下風,但雙方並未分出勝負。結果,唐軍陣營出現豬隊友——葛邏祿倒戈了。最終唐軍大敗

倒戈原因不清楚,可能是覺得唐軍人數少,自己不想當炮灰,也可能是高仙芝血洗石國的恐怖政策讓他們感到後怕。後來,葛邏祿建立喀喇汗國,是最早伊斯蘭化的突厥政權。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怛羅斯戰役雖然偶然,但是遲早要來的。對於唐與阿拉伯兩個超級大國而言,怛羅斯戰役只是個軍事摩擦,但它決定了中亞命運。唐朝退到碎葉城以東,四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高仙芝回去救駕,唐朝便退出了中亞。中亞在突厥化後,又開始伊斯蘭化的新曆程。

此後的8-9世紀,唐朝與阿拔斯王朝呈現此消彼長態勢。唐朝一蹶不振,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壓制,而阿拔斯營造新都巴格達,開展轟轟烈烈的文學翻譯運動,伊斯蘭世界迎來極盛狀態。

吐蕃在大唐傷口撒鹽,也迎來極盛狀態。唐朝抽取邊防軍東援,吐蕃乘虛而入,接連佔領河西和西域。還在763年攻克長安,搶劫10天才撤離。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佛教傳入西藏,融合本土苯教而形成了藏傳佛教。

回紇對大唐不離不棄,還幫助平定安史之亂、共抗吐蕃。若回紇變心,與吐蕃一起夾擊唐朝,唐朝估計也就提前gg了。

阿拔斯佔據西亞與中亞全境、吐蕃控制西域、唐朝退縮到中原,這就是8世紀下半葉的亞洲形勢。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吐蕃制霸西域時,還發生了一段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故事。766年,河西走廊陷落,安西都護府失去了與內地的聯繫,守軍成為一支孤軍,僅剩下1萬人,卻要面對吐蕃數十萬人的攻擊。但他們並沒有放棄,發誓要為大唐守住這塊國土,誓與安西共存亡!吐蕃一點點蠶食西域,守軍越來越孤立,但他們從沒放棄。直到808年,吐蕃軍隊攻陷了安西最後一座城龜茲(安西的首府),守軍全部戰死沙場,無一投降。孤軍守安西,長達四十餘年,這些將士們從精壯小夥,變成白髮蒼蒼的老者,雖然年齡在變,但是他們誓死捍衛大唐國土的心卻一直未變

最近一部很火很淚目的廣告片《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影院大熒幕重現這段鐵血歲月!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四、帝國的崩塌

進入9世紀,吐蕃由於內亂,再加上南詔國的反戈一擊,盛極而衰。吐蕃無力擴張,唐朝也想消停會,雙方在823年締結友好條約,記錄這次會盟的碑文至今屹立在拉薩的大昭寺。

停戰後,吐蕃繼續內亂。848年,漢人張義潮在敦煌起義,唐朝舊屬紛紛響應,吐蕃遂亡,河西走廊重回唐朝。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蒙古高原和西域也迎來劇變。840年葛邏祿獨立,建立喀喇汗國;同年,北邊的突厥殘部“黠嘎斯”打敗回鶻,建立黠嘎斯汗國,後來被契丹人打敗,遷徙到天山以西,這就是柯爾克孜族(吉爾吉斯人)

回鶻人分成三支:一支進入吐魯番盆地,建立高昌回鶻(西州回鶻),信仰佛教;一支依附喀喇汗國。這兩支一起構成了現代維吾爾族的直接來源,後來都被西遼所滅。第三支跑到了河西走廊。

喀喇汗國緊鄰波斯薩曼王朝,遂伊斯蘭化,這也是新疆地區第一次伊斯蘭化。一部分拒絕伊斯蘭教的回鶻人內遷,和河西走廊的回鶻殘部一起建立甘州回鶻,後來被西夏所滅,現在的裕固族是他們後裔。

而伊斯蘭化的葛邏祿人就是現在烏茲別克族,現在的維吾爾語可以和烏茲別克語無障礙交流。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9世紀中葉,吐蕃滅亡後的同時,阿拔斯也因為內亂而開始衰落。薩珊波斯的後裔趁機在中亞“復國”,建立伊斯蘭化的薩曼王朝,並滅亡中亞南部的薩法爾王朝,從而統一中亞。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的薩滿王陵


阿拔斯內部風起雲湧,王朝搖搖欲墜,唐朝的藩鎮割據一直持續到五代十國,整個亞洲都亂了。三百年亂世後,就是蒙古人的時代了。

亞洲民族大融合——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一時瑜亮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專注於宏觀敘事的大歷史,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拿破崙小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