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

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秦漢大一統後又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漫長的、不曾間斷的民族歷史文化進程中,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表現在:一方面有大量的少數民族融合於漢族,結果漢族像“雪球”越滾越大。

匈奴人、氐人、羯人、鮮卑人、羌人,後來的突厥人、蒙古人、女真人、滿洲人等,都曾大量被吸收到漢族之中,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

主要是由於漢人的移居,以及少數民族建立了中央政權,如元朝和清朝時期,或少數民族在某些漢人聚居地區建立了長期的局部政權,漢人融合於掌權的少數民族。

"

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秦漢大一統後又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漫長的、不曾間斷的民族歷史文化進程中,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表現在:一方面有大量的少數民族融合於漢族,結果漢族像“雪球”越滾越大。

匈奴人、氐人、羯人、鮮卑人、羌人,後來的突厥人、蒙古人、女真人、滿洲人等,都曾大量被吸收到漢族之中,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

主要是由於漢人的移居,以及少數民族建立了中央政權,如元朝和清朝時期,或少數民族在某些漢人聚居地區建立了長期的局部政權,漢人融合於掌權的少數民族。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這種融合不僅增加了少數民族人口,壯大了部族力量,也促進了眾多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在歷史文獻記載和民族史研究上,以往對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方面是比較少的。

在中國語境內,漢人既指漢族人,漢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民族不是種族的概念,中國的民族很多都是多民族的,不同血緣關係人融合而成的,漢族也是一樣,是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而華夏族的來源其淵源可上溯到炎黃氏族部落集團,華夏族體開始形成於夏朝,商滅夏,使黃河中下游兩大部落集團統一為一個整體。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周人是西部羌人中分化的一支,周朝使周人、夏人、商人出現一次大融合,西周時出現了華夏的族稱,與夷、蠻、戎、狄等民族相區別。

"

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秦漢大一統後又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漫長的、不曾間斷的民族歷史文化進程中,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表現在:一方面有大量的少數民族融合於漢族,結果漢族像“雪球”越滾越大。

匈奴人、氐人、羯人、鮮卑人、羌人,後來的突厥人、蒙古人、女真人、滿洲人等,都曾大量被吸收到漢族之中,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

主要是由於漢人的移居,以及少數民族建立了中央政權,如元朝和清朝時期,或少數民族在某些漢人聚居地區建立了長期的局部政權,漢人融合於掌權的少數民族。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這種融合不僅增加了少數民族人口,壯大了部族力量,也促進了眾多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在歷史文獻記載和民族史研究上,以往對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方面是比較少的。

在中國語境內,漢人既指漢族人,漢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民族不是種族的概念,中國的民族很多都是多民族的,不同血緣關係人融合而成的,漢族也是一樣,是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而華夏族的來源其淵源可上溯到炎黃氏族部落集團,華夏族體開始形成於夏朝,商滅夏,使黃河中下游兩大部落集團統一為一個整體。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周人是西部羌人中分化的一支,周朝使周人、夏人、商人出現一次大融合,西周時出現了華夏的族稱,與夷、蠻、戎、狄等民族相區別。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政權君主制度,統一地方行政制度及“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從而奠定了由華夏民族在而後的歷史時期發展為漢民族的歷史基礎。

漢語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漢字由商周甲骨文和金文演變而成,對於漢族社會發展和各民族文化交流,以至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歷史上移居到少數民族地區的漢人,有一些情況是自願的,比如經商的,逃難的,還有戰爭中投降的,歸附的。

"

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秦漢大一統後又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漫長的、不曾間斷的民族歷史文化進程中,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表現在:一方面有大量的少數民族融合於漢族,結果漢族像“雪球”越滾越大。

匈奴人、氐人、羯人、鮮卑人、羌人,後來的突厥人、蒙古人、女真人、滿洲人等,都曾大量被吸收到漢族之中,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

主要是由於漢人的移居,以及少數民族建立了中央政權,如元朝和清朝時期,或少數民族在某些漢人聚居地區建立了長期的局部政權,漢人融合於掌權的少數民族。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這種融合不僅增加了少數民族人口,壯大了部族力量,也促進了眾多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在歷史文獻記載和民族史研究上,以往對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方面是比較少的。

在中國語境內,漢人既指漢族人,漢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民族不是種族的概念,中國的民族很多都是多民族的,不同血緣關係人融合而成的,漢族也是一樣,是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而華夏族的來源其淵源可上溯到炎黃氏族部落集團,華夏族體開始形成於夏朝,商滅夏,使黃河中下游兩大部落集團統一為一個整體。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周人是西部羌人中分化的一支,周朝使周人、夏人、商人出現一次大融合,西周時出現了華夏的族稱,與夷、蠻、戎、狄等民族相區別。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政權君主制度,統一地方行政制度及“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從而奠定了由華夏民族在而後的歷史時期發展為漢民族的歷史基礎。

漢語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漢字由商周甲骨文和金文演變而成,對於漢族社會發展和各民族文化交流,以至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歷史上移居到少數民族地區的漢人,有一些情況是自願的,比如經商的,逃難的,還有戰爭中投降的,歸附的。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另一種就是被迫的,如被匈奴、突厥、西羌、吐蕃、契丹、女真等奴隸主、軍隊俘虜的,尤其是婦女、兒童,而被中原王朝派往少數民族地區駐防的軍人,屯墾的士兵和平民,以及伴隨和親的公主移居少數民族地區的侍女、雜役、工匠等。

秦漢時期,就多有漢族平民逃亡到匈奴遊牧地區,見於《漢書·匈奴傳》,《隋書·突厥傳》也記載了隋朝末年,曾有過大量漢人逃亡至突厥牧區,二十四史中的民族類傳記,都記載了少數民族中的奴隸主封建主頻繁地到漢人農業區搶掠人口。

匈奴、西羌、突厥、吐蕃等民族在某強盛時期,雖然轄區廣大,但人口比漢族少很多,比如匈奴在二百萬人口的時候有奴隸約三十萬人,這些奴隸的民族成分主要是漢族人,約佔總人口的六、七分之一。

"

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秦漢大一統後又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漫長的、不曾間斷的民族歷史文化進程中,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表現在:一方面有大量的少數民族融合於漢族,結果漢族像“雪球”越滾越大。

匈奴人、氐人、羯人、鮮卑人、羌人,後來的突厥人、蒙古人、女真人、滿洲人等,都曾大量被吸收到漢族之中,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

主要是由於漢人的移居,以及少數民族建立了中央政權,如元朝和清朝時期,或少數民族在某些漢人聚居地區建立了長期的局部政權,漢人融合於掌權的少數民族。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這種融合不僅增加了少數民族人口,壯大了部族力量,也促進了眾多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在歷史文獻記載和民族史研究上,以往對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方面是比較少的。

在中國語境內,漢人既指漢族人,漢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民族不是種族的概念,中國的民族很多都是多民族的,不同血緣關係人融合而成的,漢族也是一樣,是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而華夏族的來源其淵源可上溯到炎黃氏族部落集團,華夏族體開始形成於夏朝,商滅夏,使黃河中下游兩大部落集團統一為一個整體。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周人是西部羌人中分化的一支,周朝使周人、夏人、商人出現一次大融合,西周時出現了華夏的族稱,與夷、蠻、戎、狄等民族相區別。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政權君主制度,統一地方行政制度及“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從而奠定了由華夏民族在而後的歷史時期發展為漢民族的歷史基礎。

漢語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漢字由商周甲骨文和金文演變而成,對於漢族社會發展和各民族文化交流,以至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歷史上移居到少數民族地區的漢人,有一些情況是自願的,比如經商的,逃難的,還有戰爭中投降的,歸附的。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另一種就是被迫的,如被匈奴、突厥、西羌、吐蕃、契丹、女真等奴隸主、軍隊俘虜的,尤其是婦女、兒童,而被中原王朝派往少數民族地區駐防的軍人,屯墾的士兵和平民,以及伴隨和親的公主移居少數民族地區的侍女、雜役、工匠等。

秦漢時期,就多有漢族平民逃亡到匈奴遊牧地區,見於《漢書·匈奴傳》,《隋書·突厥傳》也記載了隋朝末年,曾有過大量漢人逃亡至突厥牧區,二十四史中的民族類傳記,都記載了少數民族中的奴隸主封建主頻繁地到漢人農業區搶掠人口。

匈奴、西羌、突厥、吐蕃等民族在某強盛時期,雖然轄區廣大,但人口比漢族少很多,比如匈奴在二百萬人口的時候有奴隸約三十萬人,這些奴隸的民族成分主要是漢族人,約佔總人口的六、七分之一。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唐代時唐太宗曾一次就從東突厥贖回八萬漢人。作為中原王朝的制度安排,派往少數民族地區的駐防軍隊屯墾兵民,也有很多在當地定居,與少數民族通婚,世代繁衍。

如新疆吐魯番盆地及鄰近地區,由漢人建立了麴氏高昌國,自公元499年至640年存在了140多年,這些漢人一些是漢魏士兵的後裔,一些是晉朝逃難來的平民。

他們最終都融入了維吾爾族等民族中。公元640年,唐朝滅麴氏高昌國時記載當時八千戶三萬人口。

"

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秦漢大一統後又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漫長的、不曾間斷的民族歷史文化進程中,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表現在:一方面有大量的少數民族融合於漢族,結果漢族像“雪球”越滾越大。

匈奴人、氐人、羯人、鮮卑人、羌人,後來的突厥人、蒙古人、女真人、滿洲人等,都曾大量被吸收到漢族之中,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

主要是由於漢人的移居,以及少數民族建立了中央政權,如元朝和清朝時期,或少數民族在某些漢人聚居地區建立了長期的局部政權,漢人融合於掌權的少數民族。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這種融合不僅增加了少數民族人口,壯大了部族力量,也促進了眾多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在歷史文獻記載和民族史研究上,以往對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方面是比較少的。

在中國語境內,漢人既指漢族人,漢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民族不是種族的概念,中國的民族很多都是多民族的,不同血緣關係人融合而成的,漢族也是一樣,是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而華夏族的來源其淵源可上溯到炎黃氏族部落集團,華夏族體開始形成於夏朝,商滅夏,使黃河中下游兩大部落集團統一為一個整體。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周人是西部羌人中分化的一支,周朝使周人、夏人、商人出現一次大融合,西周時出現了華夏的族稱,與夷、蠻、戎、狄等民族相區別。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政權君主制度,統一地方行政制度及“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從而奠定了由華夏民族在而後的歷史時期發展為漢民族的歷史基礎。

漢語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漢字由商周甲骨文和金文演變而成,對於漢族社會發展和各民族文化交流,以至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歷史上移居到少數民族地區的漢人,有一些情況是自願的,比如經商的,逃難的,還有戰爭中投降的,歸附的。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另一種就是被迫的,如被匈奴、突厥、西羌、吐蕃、契丹、女真等奴隸主、軍隊俘虜的,尤其是婦女、兒童,而被中原王朝派往少數民族地區駐防的軍人,屯墾的士兵和平民,以及伴隨和親的公主移居少數民族地區的侍女、雜役、工匠等。

秦漢時期,就多有漢族平民逃亡到匈奴遊牧地區,見於《漢書·匈奴傳》,《隋書·突厥傳》也記載了隋朝末年,曾有過大量漢人逃亡至突厥牧區,二十四史中的民族類傳記,都記載了少數民族中的奴隸主封建主頻繁地到漢人農業區搶掠人口。

匈奴、西羌、突厥、吐蕃等民族在某強盛時期,雖然轄區廣大,但人口比漢族少很多,比如匈奴在二百萬人口的時候有奴隸約三十萬人,這些奴隸的民族成分主要是漢族人,約佔總人口的六、七分之一。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唐代時唐太宗曾一次就從東突厥贖回八萬漢人。作為中原王朝的制度安排,派往少數民族地區的駐防軍隊屯墾兵民,也有很多在當地定居,與少數民族通婚,世代繁衍。

如新疆吐魯番盆地及鄰近地區,由漢人建立了麴氏高昌國,自公元499年至640年存在了140多年,這些漢人一些是漢魏士兵的後裔,一些是晉朝逃難來的平民。

他們最終都融入了維吾爾族等民族中。公元640年,唐朝滅麴氏高昌國時記載當時八千戶三萬人口。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安史之亂後,原來駐防在河西、隴右、河湟地區的唐朝軍隊內調,吐蕃趁勢佔據這一地域,漢族人口多達百萬,其中僅河西地區就有近三萬五千戶,十七八萬人口。

在這之後,大部分漢族人逐漸融合於吐蕃之中,到北宋時已基本上吐蕃化了,衍進為今天的藏族、土族等少數民族。

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有中原漢人遷入雲南的記載,明代以前,雲南境內的漢族大多融合於各少數民族之中。

"

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秦漢大一統後又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漫長的、不曾間斷的民族歷史文化進程中,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表現在:一方面有大量的少數民族融合於漢族,結果漢族像“雪球”越滾越大。

匈奴人、氐人、羯人、鮮卑人、羌人,後來的突厥人、蒙古人、女真人、滿洲人等,都曾大量被吸收到漢族之中,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

主要是由於漢人的移居,以及少數民族建立了中央政權,如元朝和清朝時期,或少數民族在某些漢人聚居地區建立了長期的局部政權,漢人融合於掌權的少數民族。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這種融合不僅增加了少數民族人口,壯大了部族力量,也促進了眾多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在歷史文獻記載和民族史研究上,以往對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方面是比較少的。

在中國語境內,漢人既指漢族人,漢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民族不是種族的概念,中國的民族很多都是多民族的,不同血緣關係人融合而成的,漢族也是一樣,是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而華夏族的來源其淵源可上溯到炎黃氏族部落集團,華夏族體開始形成於夏朝,商滅夏,使黃河中下游兩大部落集團統一為一個整體。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周人是西部羌人中分化的一支,周朝使周人、夏人、商人出現一次大融合,西周時出現了華夏的族稱,與夷、蠻、戎、狄等民族相區別。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政權君主制度,統一地方行政制度及“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從而奠定了由華夏民族在而後的歷史時期發展為漢民族的歷史基礎。

漢語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漢字由商周甲骨文和金文演變而成,對於漢族社會發展和各民族文化交流,以至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歷史上移居到少數民族地區的漢人,有一些情況是自願的,比如經商的,逃難的,還有戰爭中投降的,歸附的。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另一種就是被迫的,如被匈奴、突厥、西羌、吐蕃、契丹、女真等奴隸主、軍隊俘虜的,尤其是婦女、兒童,而被中原王朝派往少數民族地區駐防的軍人,屯墾的士兵和平民,以及伴隨和親的公主移居少數民族地區的侍女、雜役、工匠等。

秦漢時期,就多有漢族平民逃亡到匈奴遊牧地區,見於《漢書·匈奴傳》,《隋書·突厥傳》也記載了隋朝末年,曾有過大量漢人逃亡至突厥牧區,二十四史中的民族類傳記,都記載了少數民族中的奴隸主封建主頻繁地到漢人農業區搶掠人口。

匈奴、西羌、突厥、吐蕃等民族在某強盛時期,雖然轄區廣大,但人口比漢族少很多,比如匈奴在二百萬人口的時候有奴隸約三十萬人,這些奴隸的民族成分主要是漢族人,約佔總人口的六、七分之一。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唐代時唐太宗曾一次就從東突厥贖回八萬漢人。作為中原王朝的制度安排,派往少數民族地區的駐防軍隊屯墾兵民,也有很多在當地定居,與少數民族通婚,世代繁衍。

如新疆吐魯番盆地及鄰近地區,由漢人建立了麴氏高昌國,自公元499年至640年存在了140多年,這些漢人一些是漢魏士兵的後裔,一些是晉朝逃難來的平民。

他們最終都融入了維吾爾族等民族中。公元640年,唐朝滅麴氏高昌國時記載當時八千戶三萬人口。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安史之亂後,原來駐防在河西、隴右、河湟地區的唐朝軍隊內調,吐蕃趁勢佔據這一地域,漢族人口多達百萬,其中僅河西地區就有近三萬五千戶,十七八萬人口。

在這之後,大部分漢族人逐漸融合於吐蕃之中,到北宋時已基本上吐蕃化了,衍進為今天的藏族、土族等少數民族。

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有中原漢人遷入雲南的記載,明代以前,雲南境內的漢族大多融合於各少數民族之中。

中國民族融合極簡史:歷史上有大量的漢人融合於少數民族

滿族則更是一個文化共同體,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國,皇太極則宣佈成立了滿洲政治聯盟,鞏固了民族共同體,其主幹是女真人佔20%左右,40%是漢人,包括遼代統治的“燕雲十六州”時東北的漢人;還有40%是蒙古人、朝鮮人等。

大量的漢族被同化進入滿洲八旗,甚至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成為名副其實的滿洲人,如曹寅家旗就是如此。漢人的融入滿化大大加強了滿族人的文化實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