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

糖尿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併發症,但是得上糖尿病,許多人不懂得科學管理,就因為起初感覺糖尿病雖然血糖高但不痛不癢而沒有把血糖控制好,結果 就得了併發症,其實正因為剛發現血糖高所以還有機會防併發症,如果等併發症來了,身體不舒服了,比如腳麻或視圖模糊就麻煩了,再控制已經有可能不可逆轉了,所以防併發症要提前進行,今天我們就講講怎麼防併發症!

"

糖尿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併發症,但是得上糖尿病,許多人不懂得科學管理,就因為起初感覺糖尿病雖然血糖高但不痛不癢而沒有把血糖控制好,結果 就得了併發症,其實正因為剛發現血糖高所以還有機會防併發症,如果等併發症來了,身體不舒服了,比如腳麻或視圖模糊就麻煩了,再控制已經有可能不可逆轉了,所以防併發症要提前進行,今天我們就講講怎麼防併發症!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一、把血糖穩住,併發症就拒絕了一大半

糖尿病的首要目標就是把血糖控制到平穩症狀: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目標,採取分解分層的管理,不同類別的糖尿病,控制目標是不一樣的,還有年齡,根據年齡以及合併證情況。

中青年病程比較短,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空腹在4.4-6.1,餐後小於7.8,糖化小於6.5,儘量是糖化小於6.0。胰島素治療的非危重患者,餐前小於7.8,隨機小於4.0,糖化小於7.0。如果年齡在七十到八十歲的患者,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的,在控制安全的前提下,空腹可以6-7,餐後8-10,糖化6.5-7.0之間。如果合併有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或者是經常出現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空腹在7-9,餐後8-11,糖化7-7.5。

以下四種情況需要控制,適當放寬:年齡大於八十歲的;第二無論年齡大小,或者是病程長,年齡大的,經常出現低血糖的可以適當放寬;有壽命限制的,比如說合並有惡性腫瘤的,可以適當放寬;既往血糖不理想,也可以適當放寬。

"

糖尿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併發症,但是得上糖尿病,許多人不懂得科學管理,就因為起初感覺糖尿病雖然血糖高但不痛不癢而沒有把血糖控制好,結果 就得了併發症,其實正因為剛發現血糖高所以還有機會防併發症,如果等併發症來了,身體不舒服了,比如腳麻或視圖模糊就麻煩了,再控制已經有可能不可逆轉了,所以防併發症要提前進行,今天我們就講講怎麼防併發症!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一、把血糖穩住,併發症就拒絕了一大半

糖尿病的首要目標就是把血糖控制到平穩症狀: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目標,採取分解分層的管理,不同類別的糖尿病,控制目標是不一樣的,還有年齡,根據年齡以及合併證情況。

中青年病程比較短,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空腹在4.4-6.1,餐後小於7.8,糖化小於6.5,儘量是糖化小於6.0。胰島素治療的非危重患者,餐前小於7.8,隨機小於4.0,糖化小於7.0。如果年齡在七十到八十歲的患者,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的,在控制安全的前提下,空腹可以6-7,餐後8-10,糖化6.5-7.0之間。如果合併有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或者是經常出現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空腹在7-9,餐後8-11,糖化7-7.5。

以下四種情況需要控制,適當放寬:年齡大於八十歲的;第二無論年齡大小,或者是病程長,年齡大的,經常出現低血糖的可以適當放寬;有壽命限制的,比如說合並有惡性腫瘤的,可以適當放寬;既往血糖不理想,也可以適當放寬。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對於一型糖尿病患者,兒童空腹在5-10,睡前5-11.1,糖化小於8.5就可以。如果十三歲以上,糖化小於7.5。妊娠期糖尿病,餐前3.3到5.3,餐後小於6.8、6.7,糖化小於6.5就可以。

當然,血糖的控制,是要靠監測血糖為主要輔助手段的,否則你怎麼知道血糖控制得好不好? 所以要加強血糖監測,並記錄下來血糖數據,定期看醫生,讓醫生幫助分析血糖控制結果 。

二、三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血糖控制平穩,光靠測血糖還不能以點帶面反應血糖的控制水平,最科學最準確的就是做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它可以準確反映2-3個月內血糖平均水平, 正常值為4.0%-6.5%。 但如果年齡大於70,可以放寬一點,控制在7%可以了。

三、血壓、血脂監測

糖尿病控制好血糖的同時,血脂血壓也要管好,如果光盯血糖,並不能完全避開併發症,所以要把血脂和血壓也管好,血脂血壓如果不好,就會影響得血糖難以控制。

建議將<130/80 mmHg作為多數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已經發生明顯靶器官損害的衰弱患者或應用降壓藥物後存在不良反應者可以適度放寬血壓控制目標;在患者能夠良好耐受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前提下,部分患者可將血壓控制在<120/80 mmHg以下;

"

糖尿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併發症,但是得上糖尿病,許多人不懂得科學管理,就因為起初感覺糖尿病雖然血糖高但不痛不癢而沒有把血糖控制好,結果 就得了併發症,其實正因為剛發現血糖高所以還有機會防併發症,如果等併發症來了,身體不舒服了,比如腳麻或視圖模糊就麻煩了,再控制已經有可能不可逆轉了,所以防併發症要提前進行,今天我們就講講怎麼防併發症!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一、把血糖穩住,併發症就拒絕了一大半

糖尿病的首要目標就是把血糖控制到平穩症狀: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目標,採取分解分層的管理,不同類別的糖尿病,控制目標是不一樣的,還有年齡,根據年齡以及合併證情況。

中青年病程比較短,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空腹在4.4-6.1,餐後小於7.8,糖化小於6.5,儘量是糖化小於6.0。胰島素治療的非危重患者,餐前小於7.8,隨機小於4.0,糖化小於7.0。如果年齡在七十到八十歲的患者,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的,在控制安全的前提下,空腹可以6-7,餐後8-10,糖化6.5-7.0之間。如果合併有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或者是經常出現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空腹在7-9,餐後8-11,糖化7-7.5。

以下四種情況需要控制,適當放寬:年齡大於八十歲的;第二無論年齡大小,或者是病程長,年齡大的,經常出現低血糖的可以適當放寬;有壽命限制的,比如說合並有惡性腫瘤的,可以適當放寬;既往血糖不理想,也可以適當放寬。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對於一型糖尿病患者,兒童空腹在5-10,睡前5-11.1,糖化小於8.5就可以。如果十三歲以上,糖化小於7.5。妊娠期糖尿病,餐前3.3到5.3,餐後小於6.8、6.7,糖化小於6.5就可以。

當然,血糖的控制,是要靠監測血糖為主要輔助手段的,否則你怎麼知道血糖控制得好不好? 所以要加強血糖監測,並記錄下來血糖數據,定期看醫生,讓醫生幫助分析血糖控制結果 。

二、三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血糖控制平穩,光靠測血糖還不能以點帶面反應血糖的控制水平,最科學最準確的就是做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它可以準確反映2-3個月內血糖平均水平, 正常值為4.0%-6.5%。 但如果年齡大於70,可以放寬一點,控制在7%可以了。

三、血壓、血脂監測

糖尿病控制好血糖的同時,血脂血壓也要管好,如果光盯血糖,並不能完全避開併發症,所以要把血脂和血壓也管好,血脂血壓如果不好,就會影響得血糖難以控制。

建議將<130/80 mmHg作為多數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已經發生明顯靶器官損害的衰弱患者或應用降壓藥物後存在不良反應者可以適度放寬血壓控制目標;在患者能夠良好耐受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前提下,部分患者可將血壓控制在<120/80 mmHg以下;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ACEI、ARB、CCB、b-受體阻滯劑與噻嗪類利尿劑均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降壓藥物,但ACEI/ARB可以延緩糖尿病腎病與視網膜病變的進展,故更適於糖尿病患者選用;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它有一個達標的範圍,這個國內外指南,都有一個共識,從中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指南來說,推薦咱們主要關注,甘油三酯和LDLC的一個指標,甘油三酯的要求是,1.7以下算達標,LDLC一般人群是,2.6毫摩爾每升以下,如果你有大血管病變或者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可能還要更低,比如說1.8 1.7以下,如果沒有達標,要及時選用降脂藥物,他汀類降脂藥物。

四、做到以上幾點是防併發症的基礎,還要加強糖尿病併發症檢查

(1)眼底檢查

糖尿病會引起微血管病變,常見的有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眼底出血等,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所以要定期半年做一次眼底檢查,如果視力有問題,要定期加大檢查頻率以防眼病。

建議檢查時間:每6個月檢查一次。

(2)糖尿病腎病

微血管病變第一個就是眼底,第二個是腎,所以要經常檢查腎的指標,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金標準是: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或30毫克/24小時,即可診斷。

建議檢查時間:每6個月檢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

糖尿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併發症,但是得上糖尿病,許多人不懂得科學管理,就因為起初感覺糖尿病雖然血糖高但不痛不癢而沒有把血糖控制好,結果 就得了併發症,其實正因為剛發現血糖高所以還有機會防併發症,如果等併發症來了,身體不舒服了,比如腳麻或視圖模糊就麻煩了,再控制已經有可能不可逆轉了,所以防併發症要提前進行,今天我們就講講怎麼防併發症!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一、把血糖穩住,併發症就拒絕了一大半

糖尿病的首要目標就是把血糖控制到平穩症狀: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目標,採取分解分層的管理,不同類別的糖尿病,控制目標是不一樣的,還有年齡,根據年齡以及合併證情況。

中青年病程比較短,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空腹在4.4-6.1,餐後小於7.8,糖化小於6.5,儘量是糖化小於6.0。胰島素治療的非危重患者,餐前小於7.8,隨機小於4.0,糖化小於7.0。如果年齡在七十到八十歲的患者,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的,在控制安全的前提下,空腹可以6-7,餐後8-10,糖化6.5-7.0之間。如果合併有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或者是經常出現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空腹在7-9,餐後8-11,糖化7-7.5。

以下四種情況需要控制,適當放寬:年齡大於八十歲的;第二無論年齡大小,或者是病程長,年齡大的,經常出現低血糖的可以適當放寬;有壽命限制的,比如說合並有惡性腫瘤的,可以適當放寬;既往血糖不理想,也可以適當放寬。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對於一型糖尿病患者,兒童空腹在5-10,睡前5-11.1,糖化小於8.5就可以。如果十三歲以上,糖化小於7.5。妊娠期糖尿病,餐前3.3到5.3,餐後小於6.8、6.7,糖化小於6.5就可以。

當然,血糖的控制,是要靠監測血糖為主要輔助手段的,否則你怎麼知道血糖控制得好不好? 所以要加強血糖監測,並記錄下來血糖數據,定期看醫生,讓醫生幫助分析血糖控制結果 。

二、三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血糖控制平穩,光靠測血糖還不能以點帶面反應血糖的控制水平,最科學最準確的就是做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它可以準確反映2-3個月內血糖平均水平, 正常值為4.0%-6.5%。 但如果年齡大於70,可以放寬一點,控制在7%可以了。

三、血壓、血脂監測

糖尿病控制好血糖的同時,血脂血壓也要管好,如果光盯血糖,並不能完全避開併發症,所以要把血脂和血壓也管好,血脂血壓如果不好,就會影響得血糖難以控制。

建議將<130/80 mmHg作為多數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已經發生明顯靶器官損害的衰弱患者或應用降壓藥物後存在不良反應者可以適度放寬血壓控制目標;在患者能夠良好耐受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前提下,部分患者可將血壓控制在<120/80 mmHg以下;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ACEI、ARB、CCB、b-受體阻滯劑與噻嗪類利尿劑均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降壓藥物,但ACEI/ARB可以延緩糖尿病腎病與視網膜病變的進展,故更適於糖尿病患者選用;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它有一個達標的範圍,這個國內外指南,都有一個共識,從中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指南來說,推薦咱們主要關注,甘油三酯和LDLC的一個指標,甘油三酯的要求是,1.7以下算達標,LDLC一般人群是,2.6毫摩爾每升以下,如果你有大血管病變或者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可能還要更低,比如說1.8 1.7以下,如果沒有達標,要及時選用降脂藥物,他汀類降脂藥物。

四、做到以上幾點是防併發症的基礎,還要加強糖尿病併發症檢查

(1)眼底檢查

糖尿病會引起微血管病變,常見的有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眼底出血等,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所以要定期半年做一次眼底檢查,如果視力有問題,要定期加大檢查頻率以防眼病。

建議檢查時間:每6個月檢查一次。

(2)糖尿病腎病

微血管病變第一個就是眼底,第二個是腎,所以要經常檢查腎的指標,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金標準是: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或30毫克/24小時,即可診斷。

建議檢查時間:每6個月檢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3)心臟病變

糖尿病心臟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變、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需要做心電圖、心臟超聲、心臟自主神經電生理檢測。需注意的是,糖尿病容易合併血壓或血脂異常,加重心血管損害,因此也要進行血壓、血脂的檢測。

建議檢查時間:每6~12個月檢查一次。

(4)神經病變

糖尿病不光會引起血管病變,還會引起神經病變,四肢感覺減退、麻木、刺痛;腹脹、腹瀉、便祕、尿瀦留;陽痿、性功能下降;聽力下降、吞嚥困難等;除了神經,還有大血管也要能病變,以下肢最為常見,可表現為足部皮膚髮涼、足部疼痛、間歇性跛行,且皮膚易受感染,潰瘍經久不愈,嚴重者引起壞疽導致截肢(趾),彩色超聲多普勒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外周血管病變; 所以要定期檢查神經,如做做肌電圖,下肢彩超等,以防神經病變,如果身體不不適症狀,要馬上到醫院檢查,不要強撐。

建議檢查時間:每6~12個月檢查一次。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是其併發症,因此早就發現及併發症積極治療就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我們應該如何檢查自己患有糖尿病出現的併發症。

糖尿病併發症自我檢查 :有這些症狀就可能有併發症了

1,平時可以注意檢查自己的四肢,我們的手腳有沒有出現感覺異常,如肢體麻木,肢體瘙癢甚至肢體疼痛,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檢查有沒有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

"

糖尿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併發症,但是得上糖尿病,許多人不懂得科學管理,就因為起初感覺糖尿病雖然血糖高但不痛不癢而沒有把血糖控制好,結果 就得了併發症,其實正因為剛發現血糖高所以還有機會防併發症,如果等併發症來了,身體不舒服了,比如腳麻或視圖模糊就麻煩了,再控制已經有可能不可逆轉了,所以防併發症要提前進行,今天我們就講講怎麼防併發症!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一、把血糖穩住,併發症就拒絕了一大半

糖尿病的首要目標就是把血糖控制到平穩症狀: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目標,採取分解分層的管理,不同類別的糖尿病,控制目標是不一樣的,還有年齡,根據年齡以及合併證情況。

中青年病程比較短,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空腹在4.4-6.1,餐後小於7.8,糖化小於6.5,儘量是糖化小於6.0。胰島素治療的非危重患者,餐前小於7.8,隨機小於4.0,糖化小於7.0。如果年齡在七十到八十歲的患者,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的,在控制安全的前提下,空腹可以6-7,餐後8-10,糖化6.5-7.0之間。如果合併有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或者是經常出現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空腹在7-9,餐後8-11,糖化7-7.5。

以下四種情況需要控制,適當放寬:年齡大於八十歲的;第二無論年齡大小,或者是病程長,年齡大的,經常出現低血糖的可以適當放寬;有壽命限制的,比如說合並有惡性腫瘤的,可以適當放寬;既往血糖不理想,也可以適當放寬。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對於一型糖尿病患者,兒童空腹在5-10,睡前5-11.1,糖化小於8.5就可以。如果十三歲以上,糖化小於7.5。妊娠期糖尿病,餐前3.3到5.3,餐後小於6.8、6.7,糖化小於6.5就可以。

當然,血糖的控制,是要靠監測血糖為主要輔助手段的,否則你怎麼知道血糖控制得好不好? 所以要加強血糖監測,並記錄下來血糖數據,定期看醫生,讓醫生幫助分析血糖控制結果 。

二、三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血糖控制平穩,光靠測血糖還不能以點帶面反應血糖的控制水平,最科學最準確的就是做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它可以準確反映2-3個月內血糖平均水平, 正常值為4.0%-6.5%。 但如果年齡大於70,可以放寬一點,控制在7%可以了。

三、血壓、血脂監測

糖尿病控制好血糖的同時,血脂血壓也要管好,如果光盯血糖,並不能完全避開併發症,所以要把血脂和血壓也管好,血脂血壓如果不好,就會影響得血糖難以控制。

建議將<130/80 mmHg作為多數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已經發生明顯靶器官損害的衰弱患者或應用降壓藥物後存在不良反應者可以適度放寬血壓控制目標;在患者能夠良好耐受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前提下,部分患者可將血壓控制在<120/80 mmHg以下;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ACEI、ARB、CCB、b-受體阻滯劑與噻嗪類利尿劑均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降壓藥物,但ACEI/ARB可以延緩糖尿病腎病與視網膜病變的進展,故更適於糖尿病患者選用;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它有一個達標的範圍,這個國內外指南,都有一個共識,從中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指南來說,推薦咱們主要關注,甘油三酯和LDLC的一個指標,甘油三酯的要求是,1.7以下算達標,LDLC一般人群是,2.6毫摩爾每升以下,如果你有大血管病變或者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可能還要更低,比如說1.8 1.7以下,如果沒有達標,要及時選用降脂藥物,他汀類降脂藥物。

四、做到以上幾點是防併發症的基礎,還要加強糖尿病併發症檢查

(1)眼底檢查

糖尿病會引起微血管病變,常見的有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眼底出血等,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所以要定期半年做一次眼底檢查,如果視力有問題,要定期加大檢查頻率以防眼病。

建議檢查時間:每6個月檢查一次。

(2)糖尿病腎病

微血管病變第一個就是眼底,第二個是腎,所以要經常檢查腎的指標,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金標準是: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或30毫克/24小時,即可診斷。

建議檢查時間:每6個月檢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3)心臟病變

糖尿病心臟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變、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需要做心電圖、心臟超聲、心臟自主神經電生理檢測。需注意的是,糖尿病容易合併血壓或血脂異常,加重心血管損害,因此也要進行血壓、血脂的檢測。

建議檢查時間:每6~12個月檢查一次。

(4)神經病變

糖尿病不光會引起血管病變,還會引起神經病變,四肢感覺減退、麻木、刺痛;腹脹、腹瀉、便祕、尿瀦留;陽痿、性功能下降;聽力下降、吞嚥困難等;除了神經,還有大血管也要能病變,以下肢最為常見,可表現為足部皮膚髮涼、足部疼痛、間歇性跛行,且皮膚易受感染,潰瘍經久不愈,嚴重者引起壞疽導致截肢(趾),彩色超聲多普勒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外周血管病變; 所以要定期檢查神經,如做做肌電圖,下肢彩超等,以防神經病變,如果身體不不適症狀,要馬上到醫院檢查,不要強撐。

建議檢查時間:每6~12個月檢查一次。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是其併發症,因此早就發現及併發症積極治療就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我們應該如何檢查自己患有糖尿病出現的併發症。

糖尿病併發症自我檢查 :有這些症狀就可能有併發症了

1,平時可以注意檢查自己的四肢,我們的手腳有沒有出現感覺異常,如肢體麻木,肢體瘙癢甚至肢體疼痛,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檢查有沒有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2,當我們長期出現發燒或者是咳嗽、咳痰、食慾不振、盜汗、疲乏無力等症狀,經過常規的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時,我們也要去醫院行進步檢查,可以做胸部胸片和ct檢查,排除有沒有肺結核的情況。

3,注意下自己的小便,如果小便特別多,顏色特別混,或者是有很多泡沫,或泡沫尿或者小便的尿量越來越少,這個時候都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尿常規、腎功能檢查儘早發現有沒有糖尿病、腎病的情況,以及尿路感染的情況。

4,注意眼睛方面的情況,如有沒有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甚至重影失明等情況,自己要到醫院去檢查。

"

糖尿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併發症,但是得上糖尿病,許多人不懂得科學管理,就因為起初感覺糖尿病雖然血糖高但不痛不癢而沒有把血糖控制好,結果 就得了併發症,其實正因為剛發現血糖高所以還有機會防併發症,如果等併發症來了,身體不舒服了,比如腳麻或視圖模糊就麻煩了,再控制已經有可能不可逆轉了,所以防併發症要提前進行,今天我們就講講怎麼防併發症!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一、把血糖穩住,併發症就拒絕了一大半

糖尿病的首要目標就是把血糖控制到平穩症狀: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目標,採取分解分層的管理,不同類別的糖尿病,控制目標是不一樣的,還有年齡,根據年齡以及合併證情況。

中青年病程比較短,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空腹在4.4-6.1,餐後小於7.8,糖化小於6.5,儘量是糖化小於6.0。胰島素治療的非危重患者,餐前小於7.8,隨機小於4.0,糖化小於7.0。如果年齡在七十到八十歲的患者,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的,在控制安全的前提下,空腹可以6-7,餐後8-10,糖化6.5-7.0之間。如果合併有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或者是經常出現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空腹在7-9,餐後8-11,糖化7-7.5。

以下四種情況需要控制,適當放寬:年齡大於八十歲的;第二無論年齡大小,或者是病程長,年齡大的,經常出現低血糖的可以適當放寬;有壽命限制的,比如說合並有惡性腫瘤的,可以適當放寬;既往血糖不理想,也可以適當放寬。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對於一型糖尿病患者,兒童空腹在5-10,睡前5-11.1,糖化小於8.5就可以。如果十三歲以上,糖化小於7.5。妊娠期糖尿病,餐前3.3到5.3,餐後小於6.8、6.7,糖化小於6.5就可以。

當然,血糖的控制,是要靠監測血糖為主要輔助手段的,否則你怎麼知道血糖控制得好不好? 所以要加強血糖監測,並記錄下來血糖數據,定期看醫生,讓醫生幫助分析血糖控制結果 。

二、三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血糖控制平穩,光靠測血糖還不能以點帶面反應血糖的控制水平,最科學最準確的就是做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它可以準確反映2-3個月內血糖平均水平, 正常值為4.0%-6.5%。 但如果年齡大於70,可以放寬一點,控制在7%可以了。

三、血壓、血脂監測

糖尿病控制好血糖的同時,血脂血壓也要管好,如果光盯血糖,並不能完全避開併發症,所以要把血脂和血壓也管好,血脂血壓如果不好,就會影響得血糖難以控制。

建議將<130/80 mmHg作為多數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已經發生明顯靶器官損害的衰弱患者或應用降壓藥物後存在不良反應者可以適度放寬血壓控制目標;在患者能夠良好耐受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前提下,部分患者可將血壓控制在<120/80 mmHg以下;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ACEI、ARB、CCB、b-受體阻滯劑與噻嗪類利尿劑均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降壓藥物,但ACEI/ARB可以延緩糖尿病腎病與視網膜病變的進展,故更適於糖尿病患者選用;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它有一個達標的範圍,這個國內外指南,都有一個共識,從中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指南來說,推薦咱們主要關注,甘油三酯和LDLC的一個指標,甘油三酯的要求是,1.7以下算達標,LDLC一般人群是,2.6毫摩爾每升以下,如果你有大血管病變或者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可能還要更低,比如說1.8 1.7以下,如果沒有達標,要及時選用降脂藥物,他汀類降脂藥物。

四、做到以上幾點是防併發症的基礎,還要加強糖尿病併發症檢查

(1)眼底檢查

糖尿病會引起微血管病變,常見的有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眼底出血等,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所以要定期半年做一次眼底檢查,如果視力有問題,要定期加大檢查頻率以防眼病。

建議檢查時間:每6個月檢查一次。

(2)糖尿病腎病

微血管病變第一個就是眼底,第二個是腎,所以要經常檢查腎的指標,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金標準是: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或30毫克/24小時,即可診斷。

建議檢查時間:每6個月檢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3)心臟病變

糖尿病心臟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變、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需要做心電圖、心臟超聲、心臟自主神經電生理檢測。需注意的是,糖尿病容易合併血壓或血脂異常,加重心血管損害,因此也要進行血壓、血脂的檢測。

建議檢查時間:每6~12個月檢查一次。

(4)神經病變

糖尿病不光會引起血管病變,還會引起神經病變,四肢感覺減退、麻木、刺痛;腹脹、腹瀉、便祕、尿瀦留;陽痿、性功能下降;聽力下降、吞嚥困難等;除了神經,還有大血管也要能病變,以下肢最為常見,可表現為足部皮膚髮涼、足部疼痛、間歇性跛行,且皮膚易受感染,潰瘍經久不愈,嚴重者引起壞疽導致截肢(趾),彩色超聲多普勒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外周血管病變; 所以要定期檢查神經,如做做肌電圖,下肢彩超等,以防神經病變,如果身體不不適症狀,要馬上到醫院檢查,不要強撐。

建議檢查時間:每6~12個月檢查一次。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是其併發症,因此早就發現及併發症積極治療就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我們應該如何檢查自己患有糖尿病出現的併發症。

糖尿病併發症自我檢查 :有這些症狀就可能有併發症了

1,平時可以注意檢查自己的四肢,我們的手腳有沒有出現感覺異常,如肢體麻木,肢體瘙癢甚至肢體疼痛,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檢查有沒有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2,當我們長期出現發燒或者是咳嗽、咳痰、食慾不振、盜汗、疲乏無力等症狀,經過常規的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時,我們也要去醫院行進步檢查,可以做胸部胸片和ct檢查,排除有沒有肺結核的情況。

3,注意下自己的小便,如果小便特別多,顏色特別混,或者是有很多泡沫,或泡沫尿或者小便的尿量越來越少,這個時候都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尿常規、腎功能檢查儘早發現有沒有糖尿病、腎病的情況,以及尿路感染的情況。

4,注意眼睛方面的情況,如有沒有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甚至重影失明等情況,自己要到醫院去檢查。

糖尿病定期預防篩查做到位,有效避開併發症

5,要注意自己活動能力有沒有變化,如果患有糖尿病以後,出現和活動如上樓以後,出現胸悶氣短,甚至胸痛,或者體力的時候出現頭暈,眼睛發黑,這時候都要注意有沒有心臟併發症,或者腦部的併發症,儘早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最後,除了以上檢查 ,還要定期看口腔科,女性如下身不適也可能是血糖高引起的,也要定期檢查 ,還應該多學學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識,如飲食方法、運動技能,以更好的把血糖管好,這樣就能很好的避開併發症,沒有併發症,就活得自由自在,健康長壽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