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 · 41歲下崗女工 四年賺2千萬家產

糖葫蘆 冰糖 山楂 創業 辣妹子莎 辣妹子莎 2017-09-06

山東省臨沂市一位下崗女工偶然路過一片山楂林,看到有個老農正流著淚砍山楂樹,而樹上的山楂已是紅通通的一片。老農告訴她,山楂目前才賣到2分錢一斤,因為賠錢,他只好把樹都砍了,想改種別的作物。

善良的下崗女工於心不忍,竟然衝動地當場決定要買下老農的9000公斤山楂!她一下子買這麼多的山楂怎麼可能賣得掉,為了不讓近5000元錢隨著這堆山楂一起爛掉,無奈之下,從來沒做過糖葫蘆的她,只好學著用這批山楂做起了糖葫蘆。為此,丈夫氣得把她“趕”出了家門…… 

這個善良的下崗女工能把這批山楂賣出去嗎?她的命運將發生怎樣的神奇變化?如果我告訴你,就是因為背上這9000公斤山楂的“包袱”,她現在成了擁有固定資產2000多萬、企業員工1500多名和年銷售收入達到幾個億的大企業總裁,你相信嗎? 

有時候,真的是:善心一念間,好運自然來。

鬱悶!下崗妻子竟然買了9噸沒用的山楂 

創業故事 · 41歲下崗女工 四年賺2千萬家產

現年48歲的朱呈鎔出生在山東省臨沂市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高中畢業後她進入大型國企臨沂市毛毯廠做了一名推銷員。在1997年之前,朱呈鎔幾乎可以算是一名風雲人物:她在毛毯廠做了近20年推銷員,由於大膽敢闖,她的業務量一直高居第一,不少人暗地裡稱她是“銷售女王”。但是好運氣到1997年就走到頭了,由於工廠效益不好,需要大量裁員,朱呈鎔這位“銷售女王”在41歲時,下崗了。

朱呈鎔一開始怎麼也接受不了,憑什麼該我下崗?她在客廳裡的沙發上坐著、躺著想了整整7天,也沒鬧清楚自己下崗的緣由。第8天,丈夫發話了:“你這一輩子就打算躲在家裡找下崗的理由,不打算出門見人了?” 

想想也是,那麼多人下崗了,又不是隻有我一個人。朱呈鎔翻身起來,騎上自行車出門散心去了。她一邊走一邊想:自己這歲數,再出去找工作恐怕不易,得自己做點小生意。可是做什麼呢?大的做不來,小的恐怕要惹人恥笑。正好路邊有一個修車攤,她便索性把車停下來跟攤主聊上了。這一聊才知道,對方也是下崗的,而且原來還是位高級工程師。

這位昔日的高級工程師告訴她,現在這世道做什麼都不容易啊,修車修了一整天了,才賺了1.5元錢。朱呈鎔當下就紅了眼圈,下崗高工的命運讓她唏噓不已。但是回頭一想,一個高工還擺著修車攤呢,自己一個小小的職工,有什麼理由為下崗自卑呢? 

她堅定了做小生意的想法,至於做什麼,她一時沒有主意。姐姐讓她一起做批發服裝生意,她說什麼也不幹——她自己從小不愛美,穿衣服從來都是以方便為好,哪能賣衣服呢? 

暫時找不著營生,朱呈鎔只好將就著買了一輛三輪車,準備先蹬車拉貨載客。因為臨沂是個小商品集散地,南來北往的客商多,有貨的時候可以幫他們拉貨,沒貨的時候可以拉人。

聽說昔日的“銷售女王”開始蹬三輪車了,很多人不大相信。第一次蹬車出去,朱呈鎔這個走南闖北的老江湖也難免紅了臉,一路蹬車一路低著頭。但有了第一次,以後就順理成章了。她的三輪車生意不錯,最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賺30多元錢呢。但是,朱呈鎔是不甘心的,她不相信自己會蹬一輩子三輪車,她時刻關注市場的變化,希望能找到新的位置。

在蹬車的過程中,朱呈鎔結識了不少下層的朋友,其中有兩位是賣糖葫蘆的。賣糖葫蘆的跟她比起來,那就更不易了:他們辛辛苦苦做好了,拿到街頭來賣,但是人多的地方灰塵也多,顧客不願意買;角落裡乾淨,卻乏人問津。有時候舉了一天,愣是開不了張。朱呈鎔當時還心想:老天有眼,自己還沒慘到做糖葫蘆的地步…… 

事有湊巧。1999年10月21日,朱呈鎔到山東省平邑縣走親戚,偶然路過一片山楂林,看到有個老農光著膀子在砍山楂樹,砍了一棵又一棵,樹上的山楂還掛著果,都熟透了。朱呈鎔看著覺得可惜,忍不住上前詢問。老農告訴她,平邑前幾年大量種植山楂樹,到如今,每年都造成山楂過剩。比如今年,賣4分錢一斤都沒人要,只能賣到2分錢一斤。因為賠錢,他只好把樹都砍了改種別的作物。老農一邊砍,一邊搖頭嘆息。

朱呈鎔想:這山楂可是做糖葫蘆的好原料啊,就算自己做不出來,說不定臨沂有人要,自己乾脆冒點風險,幫幫這位可憐的大爺吧!朱呈鎔當下和老農以0.05元1公斤的價格談妥,並留下地址和電話,付了200元錢的定金,讓老農把他種的山楂直接送到臨沂去。

創業故事 · 41歲下崗女工 四年賺2千萬家產

第三天,4輛大拖拉機給朱呈鎔送來了9000公斤山楂——這麼多啊!朱呈鎔還真沒想到,她看著眼前堆成小山一樣的山楂犯了愁。這幾千元錢從哪裡來啊?家裡一向都是丈夫當家,她不曉得怎麼跟丈夫開口要錢。等到山楂都卸完了,她只好騙丈夫說南方有一個朋友讓她幫忙收山楂,要先向丈夫借5000元錢,待朋友來取山楂時再還給他。

錢付了之後,朱呈鎔就趕緊在臨沂找買家。可是市裡唯一的大糖葫蘆廠有自己固定的貨源,根本不需要山楂;一些小作坊倒是需要,可是最多也就要幾十斤。這可怎麼辦呢? 

朱呈鎔的丈夫王儀偉付了山楂錢後,左等右等,可就是不見妻子所說的南方那個收山楂的朋友。直到山楂堆已經開始冒出熱氣了,還是沒見人影。在他的一再追問下,朱呈鎔只好說出了實情。

一場爭吵不可避免地在夫妻之間發生了。王儀偉對朱呈鎔沒有和他商量,就買下了一座小山似的爛山楂,很是生氣。朱呈鎔更生氣,她想:“我不就是想做點善事嗎?”兩人吵得不可開交,最後,朱呈鎔賭氣說:“這批山楂要是賣不掉,我就把它們做成糖葫蘆賣出去!”王儀偉一聽更氣了,他警告妻子說:“你要是想丟人現眼,去做糖葫蘆賣,就自己找個地方去搞……” 

朱呈鎔的脾氣也上來了,她一發狠,對丈夫說:“好,我搬出去!” 突圍!她不斷研究出“新式糖葫蘆” 

朱呈鎔就這樣搬出了家。她在離家不遠的另一個巷子裡找到一處廢棄的民房,暫時住了下來。這間房子是附近工地上留下的,四面透風,頂棚上只有幾塊石棉瓦。在這樣的棲身之所裡,朱呈鎔開始了“山楂突圍戰”。

糖葫蘆到底怎麼做的,朱呈鎔幾乎一無所知。最初她仿照街頭上的糖葫蘆,買來了一大批塑料包裝袋,買來了幾大袋冰糖,可是接下來怎麼辦,她就不知道了。眼看著山楂堆越來越熱乎,她越來越坐不住了。她想,要不,去糖葫蘆廠裡看看?想到就行動。當天黃昏,朱呈鎔朝糖葫蘆廠走去,但由於事先沒有聯繫,到了廠門口,七八條大狼狗竟然一起撲了出來,嚇得她落荒而逃,連門都沒進。她一賭氣,心想,這糖葫蘆有什麼難做的?不就山楂外面加一層糖糊糊嗎?我難道真做不出來?她決定回去自己研製。

北方的冬天來得早,11月中旬就下起了雪。王儀偉終於放心不下,悄悄來到朱呈鎔的住處。他發現,妻子的住處竟然堆了一堆雪——下雪時漏的;屋裡老鼠到處亂竄,除了幾斤山楂、幾斤糖之外,就沒有別的東西了……他突然感到內疚,當天晚上就賠禮道歉把朱呈鎔請了回去,並買了一大堆跟糖葫蘆有關的書籍和熬冰糖的用具。

條件好了,朱呈鎔做起事情來就方便了。她白天走訪一些做糖葫蘆的小作坊,晚上就自己在燈下忙碌。這期間,她發現北方有那麼多做糖葫蘆的,卻幾乎沒有人真正把糖葫蘆當成一項事業來做。比如所有的糖葫蘆竟然都是有核的,為什麼沒人為顧客著想一下,去了核呢?大家愛吃糖葫蘆,無核的肯定比有核的更受歡迎。這麼一想,她就發動孩子跟自己一起做。晚上,孩子挖核,丈夫做小竹籤,她就熬冰糖。

用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朱呈鎔終於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批無核冰糖葫蘆。這時,2000年春節到了,朱呈鎔想,今年春節可以給家裡人來點驚喜! 

春節時回孃家,她什麼禮物都沒帶,就帶著自己做好的一箱冰糖葫蘆,想讓家人評價一下味道如何。別的人倒沒啥感覺,可她的大姐歲數大了,裝了假牙,沒想到這糖葫蘆吃下去,愣是把大姐的假牙給粘掉了。大姐很生氣,呵斥她:“自己家人吃了都不行,你還想賣給別人?"

創業故事 · 41歲下崗女工 四年賺2千萬家產

難過歸難過,回到家後,朱呈鎔就琢磨:怎麼會把大姐的牙給沾掉了呢?肯定是糖熬的火候不對,糖熬嫩了就粘牙,熬老了就苦。怎麼才能把握好火候呢?她突然想到有一位熟悉的大師傅做的拔絲山藥在當地很有名,做這道菜也有熬糖這一工序。於是,她找上門請教,可那位師傅說什麼也不願意把這技巧告訴她。沒辦法,她只好在師傅轉身去拿山藥時,把藏在袖子裡的溫度計插進鍋裡看溫度…… 

回家後,朱呈鎔反覆試驗熬糖溫度。皇天不負有心人。她終於做出了既不粘牙又不苦的無核冰糖葫蘆。

實驗成功後,朱呈鎔信心大增,決定繼續研製糖葫蘆。有一次,看到兒子吃的月餅,她突然靈機一動:這糖葫蘆是無核空心的,難道里面不能填充一些東西?在丈夫的幫助下,她給糖葫蘆去核的地方填充了巧克力、果醬甚至熟雞肉、牛肉等等。她把夾心糖葫蘆再拿給大姐和父親一嘗,果然沒有說不好的! 

當年,朱呈鎔就註冊了“朱老大”的商標,丈夫又貸款5萬元幫她在山東聯繫了一家包裝廠,生產了一批印有“朱老大夾心冰糖葫蘆”字樣的包裝袋子。雖然當初購買的那9000公斤山楂,除了實驗用掉幾百斤以外,全部爛掉了,但她仍然決定大幹一場。她用貸款的錢專門租了一間大房子,添置了生產工具,僱了幾個人,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2000年4月5日,是朱呈鎔終身難忘的日子。那一天,朱呈鎔和她的親戚們小心翼翼地將夾心糖葫蘆擺到臨沂市的大街上,等待市場對他們的裁決。

剛開始,吆喝了一陣,沒人注意。過了一會兒,一個眼尖的姑娘首先發現了這些糖葫蘆的與眾不同,興趣盎然地說:“來一個嚐嚐。”這姑娘剛咬了幾口,就大聲讚歎道:“哎呀,好吃,好吃!”一聽說好吃,周圍的行人“呼啦”一下就都圍了上來。隨後,更多的人受到了感染,向這裡湧來......僅僅一天, 700支夾心冰糖葫蘆全部賣光! 

全家群情振奮!最高興的是朱呈鎔的父親。這個退休前曾先後擔任過臨沂市鍋爐廠廠長和機械廠廠長的老人,看到女兒竟然被一大堆爛山楂逼著做了一番事業,不禁興致勃勃地熱了滿滿一壺老白乾,開懷暢飲,一醉方休。

奇蹟!小小糖葫蘆成就大事業 

“朱老大”的名聲很快就在臨沂的大街小巷以至省內外的大中城市紛紛叫響,常常有人說:“喏,來串‘朱老大’吧。”人們見了朱呈鎔,也總是朱老大長朱老大短的,朱呈鎔的真名倒被人們漸漸地淡忘了。

對於這種奇妙的變化,朱呈鎔不僅不氣惱,反而很高興,因為她已經敏銳地感覺到,“朱老大”作為一個商業品牌,已經為廣大群眾所普遍接受和喜愛,是一種潛力巨大的無形商業資本。但只有在全國迅速尋找到穩定的經銷商和代理商,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才能儘快佔領各地的冰糖葫蘆市場。從那一年冬季開始,朱呈鎔就招募人員,奔赴全國各地。經過努力, “朱老大”夾心冰糖葫蘆漸漸在山東、江蘇、浙江、湖南、四川和新疆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發展了100多家經銷商和代理商,基本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銷售網絡。

但是,臨沂地區的山楂,在朱呈鎔成功開發出夾心冰糖葫蘆後,價格已經偏高。從外地運輸,由於路途遙遠,必然造成損耗,朱呈鎔後來採取了依託原料產地,就近發展冰糖葫蘆分廠的舉措。從2001年創辦第一家分廠,截止到2004年12月,她已經先後在全國各地發展了14個“朱老大”夾心冰糖葫蘆分廠,其中在大連就有7家。

接著,朱呈鎔和她的一班人馬先後推出了一系列“朱老大”夾心冰糖葫蘆精品。他們借鑑冰糕的包裝技術,實現了夾心糖葫蘆的精美包裝;同時還針對傳統冰糖葫蘆不易保存的特點,成功研究開發了不化糖的“新品夾心冰糖葫蘆”。該產品最大的特點是能在常溫下保持3個月不化糖,並且不影響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口感。該產品一上市,就大受顧客青睞,並很快成為人們饋贈親友的美味小吃。

這時,朱呈鎔的夾心冰糖葫蘆,已經擁有包括豆沙、草莓、果醬、巧克力等在內的十幾個品種。產品以其獨特配方、新穎創意、精美包裝和爽脆口感,深受城鄉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不僅幸運地獲得了“世界藍天杯金獎”,還被中國食品博覽會推薦為名牌產品,並被國際風箏聯合會指定為唯一特許精品、吉祥物和專用產品。根據初步預測,到2004年年底,僅“朱老大”夾心冰糖葫蘆一項的年銷售利潤就將突破300萬元大關。

隨著“朱老大”夾心冰糖葫蘆在全國熱銷,朱呈鎔又趁勢藉助“朱老大”的名聲開發了相近的新產品。很快,她的30多個品種的“朱老大”速凍水餃就推向了市場,在臨沂地區日銷售量達到8噸,連上海市也有400多家超市熱銷。當她的朱老大”餃子村開業時,全國立刻有20多家飯店要求加盟。隨後,她又辦起了 “運達出租三輪車公司”吸納下崗職工,逐漸發展到擁有出租人力三輪車600多輛。

現在,“朱老大”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宣佈成立!朱呈鎔這個昔日在凜冽刺骨的寒風中沿街叫賣的“下崗嫂”,經過幾年的打拼,終於坐到了包括冰糖葫蘆廠、速凍水餃加工廠、餃子村、三輪車出租公司和夕陽紅老年公寓等5家企業總裁的位置上。

集團公司成立後,朱呈鎔的企業繼續如一列開足馬力的火車,高速地行駛著。有一組數據最能說明這個問題:截至目前為止,朱呈鎔的企業已經擁有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企業員工1500多名,年銷售收入達到幾個億。對未來,朱呈鎔信心滿懷:“今後的發展路子,仍舊是依靠夾心冰糖葫蘆,將‘朱老大’品牌叫響叫紅全中國,最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朱呈鎔成功了!朱呈鎔的成功,帶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索:一個人,一生中往往不可能風調雨順。在遭遇艱難困苦的時刻,如果你不是怨天尤人、悲觀哭泣,而是心存一片善心,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你還能夠幫助的人,那麼善舉也許反過來能讓你獲得命運的眷顧和更多的機會,從而贏得夢寐以求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成功。

朱呈鎔正是因為心生善念,想幫一幫那位種山楂的可憐老漢,背上了9000公斤山楂這個沉重的包袱,結果在冥冥中,被命運逼上了成為“糖葫蘆大王”和千萬富翁的成功之路。

勿以善小而不為,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就是朱呈鎔的成功經歷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