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庫珀:特朗普對臺政策為何會鉅變?

臺灣 美國 外交政策 中美關係 大同反邪教 2017-06-22

約翰·庫珀:特朗普對臺政策為何會鉅變?

本文作者:約翰·F. 庫珀(John F. Copper),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羅德學院國際關係學斯坦利·J.巴克曼特聘教授。庫珀曾經是共和黨亞洲政策顧問。2016年選舉期間,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團隊也多次就亞洲政策諮詢庫珀教授。

難以預測的特朗普

在過去將近六個月的時間裡,特朗普政府的對臺政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一個方向轉向另一個方向。期間許多觀察人士都在猜測:特朗普接下來會做什麼?會不會有另一種結果宣佈,甚至會出現新政策?

基於特朗普不會暗示他將會做什麼,所以,我們很難進行預測。他認為奧巴馬的政策不是最好的選擇,而且這會讓美國的對手從中獲利。

同樣,特朗普總統拒絕談論他的外交策略(外界稱之為“特朗普主義”)。他的行事方式就是交易談判。他被也因此稱為“交易型的總統”。此外,他深信,摒棄舊觀念或政策,是產生新政策,即棄舊從新的最佳方式。

截至目前有關特朗普對臺政策的記錄如下:

2016年12月2日,當選總統特朗普接到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來電。這打破了中美之前已有的約定,外界擔心他將不會接受廣為大家認可的美國為維護與中國的友好關係而遵循的一箇中國原則。

之後,他再生事端,在和蔡英文通話不到兩週之後,他表示,不理解“美國為什麼要被一箇中國政策所束縛,除非他能和中國在其他問題上達成協議......”

蔡英文的支持者,尤其是民進黨內的強硬派深受鼓舞。許多人認為特朗普看好臺灣,甚至或許會支持他們實現臺灣獨立的目標。

巧合,抑或是有意為之,奧巴馬總統在他離任前的最後幾天中,簽署了《2017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含一條新規,即擴大美國和其盟國在臺灣軍演的範圍。其次,他還簽署了“反謠言和宣傳法案”。這兩項法案旨在以不友好的方式針對中國。

與此同時,特朗普的支持者也推動與臺灣發展更好的關係,他們建議除了其他東西之外,對臺灣出售更多的武器。顯而易見,共和黨支持臺灣,他們也在採取實實在在的措施表明這一點。

特朗普於2017年1月20日宣誓就職之後,蔡英文政府當局和民進黨的忠實擁護者繼續保持他們的樂觀。其中的一些人甚至認為,特朗普就是他們的“救世主”。

蔡英文的失望

但是毫無疑問,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蔡英文支持的是希拉里·克林頓。民進黨是“中間偏左”的“社會主義政黨”。許多蔡英文政策的支持者都認為,美國的左翼陣線是懷有敵意的,尤其是對特朗普。臺灣親民進黨的媒體就反對特朗普。蔡英文的激進政策與特朗普想要改變的議程並不相容。而且,特朗普已經在斥責,是臺灣導致了美國一部分的貿易赤字。

有些人也害怕特朗普這位談判家總統,擔心他會將臺灣作為談判籌碼,以從中國謀取利益。他可以玩所謂的“臺灣牌”。一些人甚至大聲表達他們的想法:“特朗普支持臺灣,只是為了和北京達成協議。”

隨後,這種觀點就演變成了現實。2月9日,特朗普總統與習近平主席通話,表示美國會尊重一箇中國的政策。白宮承認,這一對話是應習近平主席的要求進行的。很顯然,協議達成了。

蔡英文和她的政黨失望了。但也存在一些令他們感到安慰的理由:國務卿蒂勒森宣佈,美國對臺政策是以《與臺灣關係法》、三項聯合公報(與中國政府)以及里根總統的“六項保證”為出發點的。附上後者意在表示,較以往(歷任政府),美國會為臺灣提供更多的支持。

國務卿蒂勒森進一步表示“臺灣人民是美國的朋友,而不應該被當作談判的籌碼”,而且,美國也承認臺灣是一個“既合法又道德的行為體”。

專家們也注意到,特朗普總統早就承認一箇中國政策,但其並不等同於將臺灣視為中國一部分的一箇中國原則。一些人認為,前者僅代表美國同意,也只承認北京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

流產的第四份中美聯合公報

但是很快趨勢又有新變化。蔡英文提出一個“升級”與美國戰略伙伴關係可以應用到解決地區問題上的提議。但是,華盛頓政府並不贊同。之後,特朗普宣佈,在與臺灣互動之前會與習近平主席事先溝通。他不想給中國領導人“製造麻煩”。

特朗普支持臺灣維持現狀是在意料之內的。這樣,就不會傷害中美交好的兩國關係。

與此同時,美國外交官們也認為,蔡英文應該接受“九二共識”(“共識”提到,儘管對“中國”一詞會有很多種解釋,但是隻有一箇中國。)

更令人震驚的是,有傳言稱,特朗普當局於2017年4月在佛羅里達的習特會上會和中國簽署“第四份聯合公報”。據說,基辛格已經建議特朗普與中國達成正式的行政協定,承認“一箇中國”政策,並承諾限制對臺出售武器。

因此,臺灣又一次被給予重劑量的休克療法。不過,傳說中的第四份聯合公報沒有達成。實際上,兩國領導人的談話中就沒有提及臺灣。

特朗普的結論就是,或許這也是他一直以來所想的,即保持臺灣現狀,是與美國的國家利益相一致的,而且不論有沒有明確表示,這都將是他的政策導向。如果是這樣,先前的那些事件就可以被視為是特朗普一貫的“打破傳統”的行事方式,他是想開始更好地溝通,但是並不言明目標究竟是什麼。

特朗普希望臺灣保持現狀

終究還有很多理由讓我們相信,對臺灣問題,特朗普還是想保持現狀的。

首先,放棄臺灣,不僅會面臨中國軍事方面的壓力,也將會破壞美國在亞洲盟友中的信譽,而且還會削弱美國和中國在東亞的權力均衡。實質上,也會結束美國一直以來所扮演的亞洲權力這一角色。

更確切地說,若美國放棄臺灣,也就意味著中國還可以突破所謂的第一島鏈限制,這就使得中國有機會全方位接觸太平洋,更進一步地接近美國。這也會為美國埋下事關生存的隱患。

其次,在特朗普總統重整美國軍事力量的大背景下,尤其是他強調造船,加強美國海軍的影響力(亞洲比其他地方更重要),臺灣就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更確切的說,在東海和南海的領土問題上,臺灣也有發言權。臺灣在這裡有領土主張,它可以通過法庭捍衛主權,亦或是尋求盟友的幫助實現目標。

或許可能再次成為我們所說的,它是地區內的一個“永久性航母”(指基地)。這就讓我們聯想到中國最近在該海域部署了一個航母戰鬥群。

第三,對美國來說,臺灣還具有重要的情報功能。臺灣是美國情報機構的情報站,尤其是美國國安局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他們的情報人員就是在這裡對中國的政治進行詳盡的分析,而這些都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

第四,美國不繼續在臺灣扮演其“保護國”的角色,並不代表它會放棄在世界其他地方支持民主輿論的舉措。推行民主雖然不是特朗普最主要的外交政策,但是臺灣的民主化與美國所給的壓力和支持相契合,而且美國對臺灣很重要。此外,美國過去是、現在也仍然是民主的燈塔,而且不能被摧毀,尤其它是世界領導者過去所擁有的,而這也是特朗普想要重塑的。

並不讓人意外的特朗普

難道這就意味著特朗普的美國和中國會有嚴重的意見分歧嗎?並非如此。特朗普支持臺灣維持現狀也並不令人意外。因此,這也不大可能會影響中美交好的關係。中國領導人關注的是通過“一帶一路”擴大自身的全球影響力,以及通過貿易將世界連在一起。特朗普總統也支持“一帶一路”。在未來的幾個月裡,中國將召開重要的黨代會。特朗普也不會成為中國困擾的理由。

一些人認為,中國的不滿是因為美國的情報機構與臺灣有聯繫。但是這種狀況已經存在好多年了,而且一直以來也並不是致命的痛處。無論如何,當今沒有人會認為朋友之間不存在竊聽。

北京表示2049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週年)是解決臺灣統一問題的最後期限。從國際政治層面來看,這意味著很長一段時間。未來十年都是相當遙遠的。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對臺灣地方2016年大選產生的新政府採取敵對的態度,而且在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均向蔡英文總統和她的政黨施壓。然而,北京也並不是已經做了所有它都能做的。兩岸貿易在臺灣總收入的佔比達到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一直持續增加。中國已經採取了一些小的步驟在外交上對臺灣施壓,但是它還能夠做到更多。中國完全可以更嚴肅地威脅臺灣。

蔡英文的政策與北京的期望

最後,儘管蔡英文政府當前的政策沒有明確提出支持九二共識,她也沒有很明顯地支持獨立,而且她當下的政策離北京想要的也差不了太多。

蔡英文和習近平主席並不是背道而馳的。相反地,他們之間存在一些契合點。蔡英文最近提到了處理與中國關係的“三條”政策,其中一部分是調和雙方關係,另一部分是將臺灣放至中國的大範圍內考量。同時,她還決定反對為在臺灣倡導人權的中國人提供政治庇護。

北京的發言顯示問題已陷入僵局,或者至少是在延緩臺灣問題的爭議,可能至少拖延十九大之後。解決這個問題或許需要更長的時間。

海峽兩岸關係看似朝著緩和的方向發展,朝鮮和其他問題在中美關係中逐漸凸顯,使得中美關係顯著緩和,得到了有效改善。加之特朗普還要處理其他外交問題(更不用說國內問題),臺灣問題看起來對美國遠比描繪中的更重要,而對中國來說卻並非那麼緊急。特朗普總統面對臺灣問題如坐鍼氈的狀態或許要告一段落,至少暫時會是這樣。

來源:IPP評論微信公號編輯:華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