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倬琰

"

文┃倬琰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的傷疤,其規模、危害、傷亡人數在人類戰爭史上可以說數一數二。二戰的三家罪魁禍首,專門"搞笑"的意大利就不說了,德國、日本都分別給自己侵略的國家帶來過無比的傷害,太平洋這邊受重最深的自然就是中國,而在歐洲戰場,最悲情的國家莫過於波蘭了。波蘭不僅僅是亡國,而且無人幫助,最終被瓜分,至今都不是原本的波蘭。那波蘭為何如此悲慘,號稱陸軍實力強大的波蘭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個月就徹底淪陷。


┃列強從來都只顧自己

華沙被攻陷只是半個月的時間,波蘭全境被佔領也僅僅月餘,整個"閃擊波蘭"進程都很快。所以在說這個之前,要先從當時歐洲的國際背景說起。

"

文┃倬琰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的傷疤,其規模、危害、傷亡人數在人類戰爭史上可以說數一數二。二戰的三家罪魁禍首,專門"搞笑"的意大利就不說了,德國、日本都分別給自己侵略的國家帶來過無比的傷害,太平洋這邊受重最深的自然就是中國,而在歐洲戰場,最悲情的國家莫過於波蘭了。波蘭不僅僅是亡國,而且無人幫助,最終被瓜分,至今都不是原本的波蘭。那波蘭為何如此悲慘,號稱陸軍實力強大的波蘭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個月就徹底淪陷。


┃列強從來都只顧自己

華沙被攻陷只是半個月的時間,波蘭全境被佔領也僅僅月餘,整個"閃擊波蘭"進程都很快。所以在說這個之前,要先從當時歐洲的國際背景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古今版圖比較】

波蘭自古多悲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波蘭趁著德國戰敗、俄國革命,左右的強大勢力都無力挾制自己的情況下,再一次艱難復國建立"波蘭第二共和國"。

當時因為一戰而崩潰的大帝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這三大顯赫一時的國家,這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以及波蘭有了獨立的機會。這些都是因《凡爾賽和約》的簽訂的基礎下而形成,因而當時的整個歐洲態勢被稱為"凡爾賽體系"。

波蘭一直頑強,第二共和國在被滅亡之前短短的十幾年裡,實際上已經成為人口約2700萬的東歐最大國家之一。但德國雖然受到嚴厲制裁,家底依舊深厚,很快就逐漸恢復起了經濟與工業,只是限於條約軍事力量無法擴大,直至希特勒撕毀條約為止。那邊的俄國則在成為蘇聯後,也迅速進入了近代化工業社會,對波蘭的心思也再次萌動起來。

"

文┃倬琰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的傷疤,其規模、危害、傷亡人數在人類戰爭史上可以說數一數二。二戰的三家罪魁禍首,專門"搞笑"的意大利就不說了,德國、日本都分別給自己侵略的國家帶來過無比的傷害,太平洋這邊受重最深的自然就是中國,而在歐洲戰場,最悲情的國家莫過於波蘭了。波蘭不僅僅是亡國,而且無人幫助,最終被瓜分,至今都不是原本的波蘭。那波蘭為何如此悲慘,號稱陸軍實力強大的波蘭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個月就徹底淪陷。


┃列強從來都只顧自己

華沙被攻陷只是半個月的時間,波蘭全境被佔領也僅僅月餘,整個"閃擊波蘭"進程都很快。所以在說這個之前,要先從當時歐洲的國際背景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古今版圖比較】

波蘭自古多悲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波蘭趁著德國戰敗、俄國革命,左右的強大勢力都無力挾制自己的情況下,再一次艱難復國建立"波蘭第二共和國"。

當時因為一戰而崩潰的大帝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這三大顯赫一時的國家,這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以及波蘭有了獨立的機會。這些都是因《凡爾賽和約》的簽訂的基礎下而形成,因而當時的整個歐洲態勢被稱為"凡爾賽體系"。

波蘭一直頑強,第二共和國在被滅亡之前短短的十幾年裡,實際上已經成為人口約2700萬的東歐最大國家之一。但德國雖然受到嚴厲制裁,家底依舊深厚,很快就逐漸恢復起了經濟與工業,只是限於條約軍事力量無法擴大,直至希特勒撕毀條約為止。那邊的俄國則在成為蘇聯後,也迅速進入了近代化工業社會,對波蘭的心思也再次萌動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凡爾賽條約》原件】

雖然波蘭已經有了實力,卻依然無法和這兩個強權國抗衡,尋找英國、法國的幫助成為它不得已的選擇。

英國與法國經常互掐但又有盟國傳統,在一戰中有並肩對抗德國和俄國,但面對波蘭的要求,兩個大國則有不同的內心盤算。英國保持著自己一貫的"大陸均勢"原則,不希望也不願意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強權,尤其是法國的坐大。削弱德國最得利的不是英國自己,而是法國,所以英國在面對波蘭的請求時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當然這也與波蘭的地理位置有關,幫助波蘭長途跋涉,還有可能出力不討好,當時的英國外相奧斯丁·張伯倫爵士甚至在1925年2月說:"任何英國政府都不會、也永遠不會為保護波蘭走廊而犧牲一名英國擲彈兵的性命。"明確地表達了自己,也是英國的態度。

法國則因為是波蘭的盟國,與自己有切身的利益關係,加之一戰被"胖揍"的傷痛,而對德國深惡痛絕,所以抱著支持波蘭的態度。但法國也從不搞慈善,支持波蘭的前提是"撈"夠法國自己的利益。法國有時會因為本身目的而損害波蘭的利益,波蘭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掣肘。

但即便面對心懷鬼胎的英法兩大國,波蘭還是不能和他們翻臉,因為它們實在惹不起。尤其是法國,如果失去了法國,波蘭在歐陸上即會喪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將陷入軍事上孤立無援的境地。即使是不幫助自己的英國,波蘭還是要好聲好氣地討好,以換取到英國即使不支持但也不會反對自己。

"

文┃倬琰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的傷疤,其規模、危害、傷亡人數在人類戰爭史上可以說數一數二。二戰的三家罪魁禍首,專門"搞笑"的意大利就不說了,德國、日本都分別給自己侵略的國家帶來過無比的傷害,太平洋這邊受重最深的自然就是中國,而在歐洲戰場,最悲情的國家莫過於波蘭了。波蘭不僅僅是亡國,而且無人幫助,最終被瓜分,至今都不是原本的波蘭。那波蘭為何如此悲慘,號稱陸軍實力強大的波蘭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個月就徹底淪陷。


┃列強從來都只顧自己

華沙被攻陷只是半個月的時間,波蘭全境被佔領也僅僅月餘,整個"閃擊波蘭"進程都很快。所以在說這個之前,要先從當時歐洲的國際背景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古今版圖比較】

波蘭自古多悲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波蘭趁著德國戰敗、俄國革命,左右的強大勢力都無力挾制自己的情況下,再一次艱難復國建立"波蘭第二共和國"。

當時因為一戰而崩潰的大帝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這三大顯赫一時的國家,這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以及波蘭有了獨立的機會。這些都是因《凡爾賽和約》的簽訂的基礎下而形成,因而當時的整個歐洲態勢被稱為"凡爾賽體系"。

波蘭一直頑強,第二共和國在被滅亡之前短短的十幾年裡,實際上已經成為人口約2700萬的東歐最大國家之一。但德國雖然受到嚴厲制裁,家底依舊深厚,很快就逐漸恢復起了經濟與工業,只是限於條約軍事力量無法擴大,直至希特勒撕毀條約為止。那邊的俄國則在成為蘇聯後,也迅速進入了近代化工業社會,對波蘭的心思也再次萌動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凡爾賽條約》原件】

雖然波蘭已經有了實力,卻依然無法和這兩個強權國抗衡,尋找英國、法國的幫助成為它不得已的選擇。

英國與法國經常互掐但又有盟國傳統,在一戰中有並肩對抗德國和俄國,但面對波蘭的要求,兩個大國則有不同的內心盤算。英國保持著自己一貫的"大陸均勢"原則,不希望也不願意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強權,尤其是法國的坐大。削弱德國最得利的不是英國自己,而是法國,所以英國在面對波蘭的請求時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當然這也與波蘭的地理位置有關,幫助波蘭長途跋涉,還有可能出力不討好,當時的英國外相奧斯丁·張伯倫爵士甚至在1925年2月說:"任何英國政府都不會、也永遠不會為保護波蘭走廊而犧牲一名英國擲彈兵的性命。"明確地表達了自己,也是英國的態度。

法國則因為是波蘭的盟國,與自己有切身的利益關係,加之一戰被"胖揍"的傷痛,而對德國深惡痛絕,所以抱著支持波蘭的態度。但法國也從不搞慈善,支持波蘭的前提是"撈"夠法國自己的利益。法國有時會因為本身目的而損害波蘭的利益,波蘭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掣肘。

但即便面對心懷鬼胎的英法兩大國,波蘭還是不能和他們翻臉,因為它們實在惹不起。尤其是法國,如果失去了法國,波蘭在歐陸上即會喪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將陷入軍事上孤立無援的境地。即使是不幫助自己的英國,波蘭還是要好聲好氣地討好,以換取到英國即使不支持但也不會反對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代表在凡爾賽宮中籤約時的場景】

列強只會以自己的利益考慮問題,所以當德國逐漸強大起來甚至後來希特勒的上臺,英、法都沒有在意過波蘭的處境,所以在後來一觸即潰之前,波蘭就已經處於不利的位置了。


┃四次被瓜分命運悲慘

所謂的"盟友"或者"大哥"作壁上觀盤算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德國可是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波蘭的想法,這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德意志帝國一戰戰敗並崩潰後,因為《凡爾賽和約》被迫放棄東部歷史上曾屬於波蘭的大量領土,從法理上波蘭拿回這些領土非常合情,但德國可不這麼想。

德國對波蘭的厭惡始終超過對英法,除了在歷史上戰爭之餘幾國之間交流甚篤,甚至國王間還有親戚關係之外,英國因為大陸均勢對德國友好,法國主力恢復內政而戰略收縮,德國認為這時的英、法並不會對自己動粗。

波蘭不一樣,阿爾薩斯和洛林因為民族成分複雜且不斷易主,德國並沒有因為把它給了法國而過度不快。但讓波蘭恢復1772年時的領土、喪失西里西亞以及割讓但澤這個純德國城市和"走廊地區",這些使得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分隔,嚴重限制了東普魯士的發展。

"

文┃倬琰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的傷疤,其規模、危害、傷亡人數在人類戰爭史上可以說數一數二。二戰的三家罪魁禍首,專門"搞笑"的意大利就不說了,德國、日本都分別給自己侵略的國家帶來過無比的傷害,太平洋這邊受重最深的自然就是中國,而在歐洲戰場,最悲情的國家莫過於波蘭了。波蘭不僅僅是亡國,而且無人幫助,最終被瓜分,至今都不是原本的波蘭。那波蘭為何如此悲慘,號稱陸軍實力強大的波蘭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個月就徹底淪陷。


┃列強從來都只顧自己

華沙被攻陷只是半個月的時間,波蘭全境被佔領也僅僅月餘,整個"閃擊波蘭"進程都很快。所以在說這個之前,要先從當時歐洲的國際背景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古今版圖比較】

波蘭自古多悲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波蘭趁著德國戰敗、俄國革命,左右的強大勢力都無力挾制自己的情況下,再一次艱難復國建立"波蘭第二共和國"。

當時因為一戰而崩潰的大帝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這三大顯赫一時的國家,這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以及波蘭有了獨立的機會。這些都是因《凡爾賽和約》的簽訂的基礎下而形成,因而當時的整個歐洲態勢被稱為"凡爾賽體系"。

波蘭一直頑強,第二共和國在被滅亡之前短短的十幾年裡,實際上已經成為人口約2700萬的東歐最大國家之一。但德國雖然受到嚴厲制裁,家底依舊深厚,很快就逐漸恢復起了經濟與工業,只是限於條約軍事力量無法擴大,直至希特勒撕毀條約為止。那邊的俄國則在成為蘇聯後,也迅速進入了近代化工業社會,對波蘭的心思也再次萌動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凡爾賽條約》原件】

雖然波蘭已經有了實力,卻依然無法和這兩個強權國抗衡,尋找英國、法國的幫助成為它不得已的選擇。

英國與法國經常互掐但又有盟國傳統,在一戰中有並肩對抗德國和俄國,但面對波蘭的要求,兩個大國則有不同的內心盤算。英國保持著自己一貫的"大陸均勢"原則,不希望也不願意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強權,尤其是法國的坐大。削弱德國最得利的不是英國自己,而是法國,所以英國在面對波蘭的請求時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當然這也與波蘭的地理位置有關,幫助波蘭長途跋涉,還有可能出力不討好,當時的英國外相奧斯丁·張伯倫爵士甚至在1925年2月說:"任何英國政府都不會、也永遠不會為保護波蘭走廊而犧牲一名英國擲彈兵的性命。"明確地表達了自己,也是英國的態度。

法國則因為是波蘭的盟國,與自己有切身的利益關係,加之一戰被"胖揍"的傷痛,而對德國深惡痛絕,所以抱著支持波蘭的態度。但法國也從不搞慈善,支持波蘭的前提是"撈"夠法國自己的利益。法國有時會因為本身目的而損害波蘭的利益,波蘭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掣肘。

但即便面對心懷鬼胎的英法兩大國,波蘭還是不能和他們翻臉,因為它們實在惹不起。尤其是法國,如果失去了法國,波蘭在歐陸上即會喪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將陷入軍事上孤立無援的境地。即使是不幫助自己的英國,波蘭還是要好聲好氣地討好,以換取到英國即使不支持但也不會反對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代表在凡爾賽宮中籤約時的場景】

列強只會以自己的利益考慮問題,所以當德國逐漸強大起來甚至後來希特勒的上臺,英、法都沒有在意過波蘭的處境,所以在後來一觸即潰之前,波蘭就已經處於不利的位置了。


┃四次被瓜分命運悲慘

所謂的"盟友"或者"大哥"作壁上觀盤算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德國可是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波蘭的想法,這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德意志帝國一戰戰敗並崩潰後,因為《凡爾賽和約》被迫放棄東部歷史上曾屬於波蘭的大量領土,從法理上波蘭拿回這些領土非常合情,但德國可不這麼想。

德國對波蘭的厭惡始終超過對英法,除了在歷史上戰爭之餘幾國之間交流甚篤,甚至國王間還有親戚關係之外,英國因為大陸均勢對德國友好,法國主力恢復內政而戰略收縮,德國認為這時的英、法並不會對自己動粗。

波蘭不一樣,阿爾薩斯和洛林因為民族成分複雜且不斷易主,德國並沒有因為把它給了法國而過度不快。但讓波蘭恢復1772年時的領土、喪失西里西亞以及割讓但澤這個純德國城市和"走廊地區",這些使得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分隔,嚴重限制了東普魯士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走廊"與但澤位置】

德國總計喪失帝國時期的13%領土與12%的人口,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給了波蘭,這怎麼能讓德國不惱火。出身自德東一帶的當時德國軍隊領導人漢斯·馮·塞克特將軍對波蘭及其憤恨,甚至說:"波蘭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與德國本身的需求不可調和的,波蘭必須滅亡,而且一定會滅亡。"

這種思想也被灌輸到其統轄的德國軍隊中,此主張甚至為柏林的高級官員所接受,魏瑪共和國總理約瑟夫·魏爾斯曾公然發表過"波蘭必須受到懲罰"的言論。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也曾說過:"波蘭被給予的太多,以後會造成大麻煩。"

當然,波蘭和蘇聯的關係也一直並不好,這反而使得一戰後備受孤立的德、蘇兩國建立起一種奇特的互助關係。蘇聯給德國提供武器試驗的場所,德國則派教官對蘇聯軍隊進行現代化與訓練,漢斯·馮·塞克特更是認為蘇聯是理想的盟友,兩國的合作可以長久,並共同於未來將波蘭毀滅。

這為幾年後希特勒上臺正式對波蘭發起侵略埋下了種子。1933年希特勒和納粹掌權後,希特勒接受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談話時曾揚言:"要求波蘭將走廊還給德國,並要在'短時間內'。"

希特勒是個瘋子,但他也確實是個行動派瘋子,打擊波蘭的計劃不只是停留在嘴上而已,很快希特勒就要求軍隊制定真正的計劃。雖然期間德、波短暫簽訂過《德波互不侵犯條約》,但這並沒有給波蘭帶來和平,反而為了表示支持德國而得罪了周邊國家,所以波蘭在歐洲的形象惡化,國際地位更為孤立。

"

文┃倬琰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的傷疤,其規模、危害、傷亡人數在人類戰爭史上可以說數一數二。二戰的三家罪魁禍首,專門"搞笑"的意大利就不說了,德國、日本都分別給自己侵略的國家帶來過無比的傷害,太平洋這邊受重最深的自然就是中國,而在歐洲戰場,最悲情的國家莫過於波蘭了。波蘭不僅僅是亡國,而且無人幫助,最終被瓜分,至今都不是原本的波蘭。那波蘭為何如此悲慘,號稱陸軍實力強大的波蘭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個月就徹底淪陷。


┃列強從來都只顧自己

華沙被攻陷只是半個月的時間,波蘭全境被佔領也僅僅月餘,整個"閃擊波蘭"進程都很快。所以在說這個之前,要先從當時歐洲的國際背景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古今版圖比較】

波蘭自古多悲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波蘭趁著德國戰敗、俄國革命,左右的強大勢力都無力挾制自己的情況下,再一次艱難復國建立"波蘭第二共和國"。

當時因為一戰而崩潰的大帝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這三大顯赫一時的國家,這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以及波蘭有了獨立的機會。這些都是因《凡爾賽和約》的簽訂的基礎下而形成,因而當時的整個歐洲態勢被稱為"凡爾賽體系"。

波蘭一直頑強,第二共和國在被滅亡之前短短的十幾年裡,實際上已經成為人口約2700萬的東歐最大國家之一。但德國雖然受到嚴厲制裁,家底依舊深厚,很快就逐漸恢復起了經濟與工業,只是限於條約軍事力量無法擴大,直至希特勒撕毀條約為止。那邊的俄國則在成為蘇聯後,也迅速進入了近代化工業社會,對波蘭的心思也再次萌動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凡爾賽條約》原件】

雖然波蘭已經有了實力,卻依然無法和這兩個強權國抗衡,尋找英國、法國的幫助成為它不得已的選擇。

英國與法國經常互掐但又有盟國傳統,在一戰中有並肩對抗德國和俄國,但面對波蘭的要求,兩個大國則有不同的內心盤算。英國保持著自己一貫的"大陸均勢"原則,不希望也不願意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強權,尤其是法國的坐大。削弱德國最得利的不是英國自己,而是法國,所以英國在面對波蘭的請求時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當然這也與波蘭的地理位置有關,幫助波蘭長途跋涉,還有可能出力不討好,當時的英國外相奧斯丁·張伯倫爵士甚至在1925年2月說:"任何英國政府都不會、也永遠不會為保護波蘭走廊而犧牲一名英國擲彈兵的性命。"明確地表達了自己,也是英國的態度。

法國則因為是波蘭的盟國,與自己有切身的利益關係,加之一戰被"胖揍"的傷痛,而對德國深惡痛絕,所以抱著支持波蘭的態度。但法國也從不搞慈善,支持波蘭的前提是"撈"夠法國自己的利益。法國有時會因為本身目的而損害波蘭的利益,波蘭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掣肘。

但即便面對心懷鬼胎的英法兩大國,波蘭還是不能和他們翻臉,因為它們實在惹不起。尤其是法國,如果失去了法國,波蘭在歐陸上即會喪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將陷入軍事上孤立無援的境地。即使是不幫助自己的英國,波蘭還是要好聲好氣地討好,以換取到英國即使不支持但也不會反對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代表在凡爾賽宮中籤約時的場景】

列強只會以自己的利益考慮問題,所以當德國逐漸強大起來甚至後來希特勒的上臺,英、法都沒有在意過波蘭的處境,所以在後來一觸即潰之前,波蘭就已經處於不利的位置了。


┃四次被瓜分命運悲慘

所謂的"盟友"或者"大哥"作壁上觀盤算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德國可是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波蘭的想法,這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德意志帝國一戰戰敗並崩潰後,因為《凡爾賽和約》被迫放棄東部歷史上曾屬於波蘭的大量領土,從法理上波蘭拿回這些領土非常合情,但德國可不這麼想。

德國對波蘭的厭惡始終超過對英法,除了在歷史上戰爭之餘幾國之間交流甚篤,甚至國王間還有親戚關係之外,英國因為大陸均勢對德國友好,法國主力恢復內政而戰略收縮,德國認為這時的英、法並不會對自己動粗。

波蘭不一樣,阿爾薩斯和洛林因為民族成分複雜且不斷易主,德國並沒有因為把它給了法國而過度不快。但讓波蘭恢復1772年時的領土、喪失西里西亞以及割讓但澤這個純德國城市和"走廊地區",這些使得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分隔,嚴重限制了東普魯士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走廊"與但澤位置】

德國總計喪失帝國時期的13%領土與12%的人口,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給了波蘭,這怎麼能讓德國不惱火。出身自德東一帶的當時德國軍隊領導人漢斯·馮·塞克特將軍對波蘭及其憤恨,甚至說:"波蘭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與德國本身的需求不可調和的,波蘭必須滅亡,而且一定會滅亡。"

這種思想也被灌輸到其統轄的德國軍隊中,此主張甚至為柏林的高級官員所接受,魏瑪共和國總理約瑟夫·魏爾斯曾公然發表過"波蘭必須受到懲罰"的言論。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也曾說過:"波蘭被給予的太多,以後會造成大麻煩。"

當然,波蘭和蘇聯的關係也一直並不好,這反而使得一戰後備受孤立的德、蘇兩國建立起一種奇特的互助關係。蘇聯給德國提供武器試驗的場所,德國則派教官對蘇聯軍隊進行現代化與訓練,漢斯·馮·塞克特更是認為蘇聯是理想的盟友,兩國的合作可以長久,並共同於未來將波蘭毀滅。

這為幾年後希特勒上臺正式對波蘭發起侵略埋下了種子。1933年希特勒和納粹掌權後,希特勒接受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談話時曾揚言:"要求波蘭將走廊還給德國,並要在'短時間內'。"

希特勒是個瘋子,但他也確實是個行動派瘋子,打擊波蘭的計劃不只是停留在嘴上而已,很快希特勒就要求軍隊制定真正的計劃。雖然期間德、波短暫簽訂過《德波互不侵犯條約》,但這並沒有給波蘭帶來和平,反而為了表示支持德國而得罪了周邊國家,所以波蘭在歐洲的形象惡化,國際地位更為孤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和兩國簽署《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1938年,德、波涉及但澤和波蘭走廊的談判破裂,希特勒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佈局。首先德國與自納粹上臺後就開始交惡的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祕密協定兩國共同瓜分波蘭,德國取得49%的領土,剩餘劃給蘇聯,兩國不但將共同出兵打擊波軍,在德國因進攻波蘭而遭英法宣戰時,蘇聯將會維持中立。

"

文┃倬琰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的傷疤,其規模、危害、傷亡人數在人類戰爭史上可以說數一數二。二戰的三家罪魁禍首,專門"搞笑"的意大利就不說了,德國、日本都分別給自己侵略的國家帶來過無比的傷害,太平洋這邊受重最深的自然就是中國,而在歐洲戰場,最悲情的國家莫過於波蘭了。波蘭不僅僅是亡國,而且無人幫助,最終被瓜分,至今都不是原本的波蘭。那波蘭為何如此悲慘,號稱陸軍實力強大的波蘭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個月就徹底淪陷。


┃列強從來都只顧自己

華沙被攻陷只是半個月的時間,波蘭全境被佔領也僅僅月餘,整個"閃擊波蘭"進程都很快。所以在說這個之前,要先從當時歐洲的國際背景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古今版圖比較】

波蘭自古多悲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波蘭趁著德國戰敗、俄國革命,左右的強大勢力都無力挾制自己的情況下,再一次艱難復國建立"波蘭第二共和國"。

當時因為一戰而崩潰的大帝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這三大顯赫一時的國家,這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以及波蘭有了獨立的機會。這些都是因《凡爾賽和約》的簽訂的基礎下而形成,因而當時的整個歐洲態勢被稱為"凡爾賽體系"。

波蘭一直頑強,第二共和國在被滅亡之前短短的十幾年裡,實際上已經成為人口約2700萬的東歐最大國家之一。但德國雖然受到嚴厲制裁,家底依舊深厚,很快就逐漸恢復起了經濟與工業,只是限於條約軍事力量無法擴大,直至希特勒撕毀條約為止。那邊的俄國則在成為蘇聯後,也迅速進入了近代化工業社會,對波蘭的心思也再次萌動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凡爾賽條約》原件】

雖然波蘭已經有了實力,卻依然無法和這兩個強權國抗衡,尋找英國、法國的幫助成為它不得已的選擇。

英國與法國經常互掐但又有盟國傳統,在一戰中有並肩對抗德國和俄國,但面對波蘭的要求,兩個大國則有不同的內心盤算。英國保持著自己一貫的"大陸均勢"原則,不希望也不願意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強權,尤其是法國的坐大。削弱德國最得利的不是英國自己,而是法國,所以英國在面對波蘭的請求時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當然這也與波蘭的地理位置有關,幫助波蘭長途跋涉,還有可能出力不討好,當時的英國外相奧斯丁·張伯倫爵士甚至在1925年2月說:"任何英國政府都不會、也永遠不會為保護波蘭走廊而犧牲一名英國擲彈兵的性命。"明確地表達了自己,也是英國的態度。

法國則因為是波蘭的盟國,與自己有切身的利益關係,加之一戰被"胖揍"的傷痛,而對德國深惡痛絕,所以抱著支持波蘭的態度。但法國也從不搞慈善,支持波蘭的前提是"撈"夠法國自己的利益。法國有時會因為本身目的而損害波蘭的利益,波蘭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掣肘。

但即便面對心懷鬼胎的英法兩大國,波蘭還是不能和他們翻臉,因為它們實在惹不起。尤其是法國,如果失去了法國,波蘭在歐陸上即會喪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將陷入軍事上孤立無援的境地。即使是不幫助自己的英國,波蘭還是要好聲好氣地討好,以換取到英國即使不支持但也不會反對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代表在凡爾賽宮中籤約時的場景】

列強只會以自己的利益考慮問題,所以當德國逐漸強大起來甚至後來希特勒的上臺,英、法都沒有在意過波蘭的處境,所以在後來一觸即潰之前,波蘭就已經處於不利的位置了。


┃四次被瓜分命運悲慘

所謂的"盟友"或者"大哥"作壁上觀盤算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德國可是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波蘭的想法,這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德意志帝國一戰戰敗並崩潰後,因為《凡爾賽和約》被迫放棄東部歷史上曾屬於波蘭的大量領土,從法理上波蘭拿回這些領土非常合情,但德國可不這麼想。

德國對波蘭的厭惡始終超過對英法,除了在歷史上戰爭之餘幾國之間交流甚篤,甚至國王間還有親戚關係之外,英國因為大陸均勢對德國友好,法國主力恢復內政而戰略收縮,德國認為這時的英、法並不會對自己動粗。

波蘭不一樣,阿爾薩斯和洛林因為民族成分複雜且不斷易主,德國並沒有因為把它給了法國而過度不快。但讓波蘭恢復1772年時的領土、喪失西里西亞以及割讓但澤這個純德國城市和"走廊地區",這些使得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分隔,嚴重限制了東普魯士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走廊"與但澤位置】

德國總計喪失帝國時期的13%領土與12%的人口,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給了波蘭,這怎麼能讓德國不惱火。出身自德東一帶的當時德國軍隊領導人漢斯·馮·塞克特將軍對波蘭及其憤恨,甚至說:"波蘭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與德國本身的需求不可調和的,波蘭必須滅亡,而且一定會滅亡。"

這種思想也被灌輸到其統轄的德國軍隊中,此主張甚至為柏林的高級官員所接受,魏瑪共和國總理約瑟夫·魏爾斯曾公然發表過"波蘭必須受到懲罰"的言論。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也曾說過:"波蘭被給予的太多,以後會造成大麻煩。"

當然,波蘭和蘇聯的關係也一直並不好,這反而使得一戰後備受孤立的德、蘇兩國建立起一種奇特的互助關係。蘇聯給德國提供武器試驗的場所,德國則派教官對蘇聯軍隊進行現代化與訓練,漢斯·馮·塞克特更是認為蘇聯是理想的盟友,兩國的合作可以長久,並共同於未來將波蘭毀滅。

這為幾年後希特勒上臺正式對波蘭發起侵略埋下了種子。1933年希特勒和納粹掌權後,希特勒接受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談話時曾揚言:"要求波蘭將走廊還給德國,並要在'短時間內'。"

希特勒是個瘋子,但他也確實是個行動派瘋子,打擊波蘭的計劃不只是停留在嘴上而已,很快希特勒就要求軍隊制定真正的計劃。雖然期間德、波短暫簽訂過《德波互不侵犯條約》,但這並沒有給波蘭帶來和平,反而為了表示支持德國而得罪了周邊國家,所以波蘭在歐洲的形象惡化,國際地位更為孤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和兩國簽署《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1938年,德、波涉及但澤和波蘭走廊的談判破裂,希特勒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佈局。首先德國與自納粹上臺後就開始交惡的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祕密協定兩國共同瓜分波蘭,德國取得49%的領土,剩餘劃給蘇聯,兩國不但將共同出兵打擊波軍,在德國因進攻波蘭而遭英法宣戰時,蘇聯將會維持中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在解決來自蘇聯的後顧之憂後,1939年9月1日凌晨4點40分,閃擊波蘭開始。德軍分北、南、西三個方向攻擊,並以兩翼包圍的方式夾擊波軍主力部隊。波軍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兵回到首都華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條防線,等待英法兩國對德國的西方戰線發動攻擊,但擁有兵力絕對優勢的盟軍卻按兵不動,這讓波蘭大受傷害。

半個月後,德軍兵臨華沙,波軍集結僅存的主力,於布楚拉河一線反擊德軍,最終被德軍包圍殲滅,華沙陷落波蘭事實上已經亡國。9月17日,蘇聯根據《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密約入侵波蘭,受到夾擊的波蘭只得撤離所有部隊至中立的鄰國—羅馬尼亞。

僅僅一個月,整個波蘭被德、蘇兩國佔領,波蘭第四次被這兩個國家瓜分,一戰復國只有十一年的波蘭又一次亡國。

在德國佔領期間,納粹黨衛隊于波蘭境內建立了大量的集中營,主要關押猶太人等波蘭群眾,並在最後將這些人有系統地大量處決。當然,蘇聯同樣在對波蘭進行了殘酷統治,殺害了大量波蘭社會精英與政治反對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製造了屠殺兩萬名波蘭軍官的"卡廷森林屠殺案",這不僅僅是屠殺,由於被殺的都是由各類知識分子和精英組成的軍官,使得戰後波蘭一度沒有人才可用。


┃遭遇了什麼為何如此

波蘭的悲慘遭遇,不只是各方面實力的不足,也是作為一個還不夠強大的"強國"面對更加強大的老牌列強與納粹時的無奈與卑微。

其實波蘭在歐洲的悲慘命運不只是二次世界大戰這一次而已,就如同上面所說,這已經是第四次被東西兩邊的德國、俄國瓜分。二戰亡國之前的這個"波蘭第二共和國",僅僅距離上次復國十一年而已。

"

文┃倬琰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的傷疤,其規模、危害、傷亡人數在人類戰爭史上可以說數一數二。二戰的三家罪魁禍首,專門"搞笑"的意大利就不說了,德國、日本都分別給自己侵略的國家帶來過無比的傷害,太平洋這邊受重最深的自然就是中國,而在歐洲戰場,最悲情的國家莫過於波蘭了。波蘭不僅僅是亡國,而且無人幫助,最終被瓜分,至今都不是原本的波蘭。那波蘭為何如此悲慘,號稱陸軍實力強大的波蘭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個月就徹底淪陷。


┃列強從來都只顧自己

華沙被攻陷只是半個月的時間,波蘭全境被佔領也僅僅月餘,整個"閃擊波蘭"進程都很快。所以在說這個之前,要先從當時歐洲的國際背景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古今版圖比較】

波蘭自古多悲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波蘭趁著德國戰敗、俄國革命,左右的強大勢力都無力挾制自己的情況下,再一次艱難復國建立"波蘭第二共和國"。

當時因為一戰而崩潰的大帝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這三大顯赫一時的國家,這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以及波蘭有了獨立的機會。這些都是因《凡爾賽和約》的簽訂的基礎下而形成,因而當時的整個歐洲態勢被稱為"凡爾賽體系"。

波蘭一直頑強,第二共和國在被滅亡之前短短的十幾年裡,實際上已經成為人口約2700萬的東歐最大國家之一。但德國雖然受到嚴厲制裁,家底依舊深厚,很快就逐漸恢復起了經濟與工業,只是限於條約軍事力量無法擴大,直至希特勒撕毀條約為止。那邊的俄國則在成為蘇聯後,也迅速進入了近代化工業社會,對波蘭的心思也再次萌動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凡爾賽條約》原件】

雖然波蘭已經有了實力,卻依然無法和這兩個強權國抗衡,尋找英國、法國的幫助成為它不得已的選擇。

英國與法國經常互掐但又有盟國傳統,在一戰中有並肩對抗德國和俄國,但面對波蘭的要求,兩個大國則有不同的內心盤算。英國保持著自己一貫的"大陸均勢"原則,不希望也不願意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強權,尤其是法國的坐大。削弱德國最得利的不是英國自己,而是法國,所以英國在面對波蘭的請求時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當然這也與波蘭的地理位置有關,幫助波蘭長途跋涉,還有可能出力不討好,當時的英國外相奧斯丁·張伯倫爵士甚至在1925年2月說:"任何英國政府都不會、也永遠不會為保護波蘭走廊而犧牲一名英國擲彈兵的性命。"明確地表達了自己,也是英國的態度。

法國則因為是波蘭的盟國,與自己有切身的利益關係,加之一戰被"胖揍"的傷痛,而對德國深惡痛絕,所以抱著支持波蘭的態度。但法國也從不搞慈善,支持波蘭的前提是"撈"夠法國自己的利益。法國有時會因為本身目的而損害波蘭的利益,波蘭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掣肘。

但即便面對心懷鬼胎的英法兩大國,波蘭還是不能和他們翻臉,因為它們實在惹不起。尤其是法國,如果失去了法國,波蘭在歐陸上即會喪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將陷入軍事上孤立無援的境地。即使是不幫助自己的英國,波蘭還是要好聲好氣地討好,以換取到英國即使不支持但也不會反對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代表在凡爾賽宮中籤約時的場景】

列強只會以自己的利益考慮問題,所以當德國逐漸強大起來甚至後來希特勒的上臺,英、法都沒有在意過波蘭的處境,所以在後來一觸即潰之前,波蘭就已經處於不利的位置了。


┃四次被瓜分命運悲慘

所謂的"盟友"或者"大哥"作壁上觀盤算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德國可是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波蘭的想法,這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德意志帝國一戰戰敗並崩潰後,因為《凡爾賽和約》被迫放棄東部歷史上曾屬於波蘭的大量領土,從法理上波蘭拿回這些領土非常合情,但德國可不這麼想。

德國對波蘭的厭惡始終超過對英法,除了在歷史上戰爭之餘幾國之間交流甚篤,甚至國王間還有親戚關係之外,英國因為大陸均勢對德國友好,法國主力恢復內政而戰略收縮,德國認為這時的英、法並不會對自己動粗。

波蘭不一樣,阿爾薩斯和洛林因為民族成分複雜且不斷易主,德國並沒有因為把它給了法國而過度不快。但讓波蘭恢復1772年時的領土、喪失西里西亞以及割讓但澤這個純德國城市和"走廊地區",這些使得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分隔,嚴重限制了東普魯士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走廊"與但澤位置】

德國總計喪失帝國時期的13%領土與12%的人口,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給了波蘭,這怎麼能讓德國不惱火。出身自德東一帶的當時德國軍隊領導人漢斯·馮·塞克特將軍對波蘭及其憤恨,甚至說:"波蘭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與德國本身的需求不可調和的,波蘭必須滅亡,而且一定會滅亡。"

這種思想也被灌輸到其統轄的德國軍隊中,此主張甚至為柏林的高級官員所接受,魏瑪共和國總理約瑟夫·魏爾斯曾公然發表過"波蘭必須受到懲罰"的言論。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也曾說過:"波蘭被給予的太多,以後會造成大麻煩。"

當然,波蘭和蘇聯的關係也一直並不好,這反而使得一戰後備受孤立的德、蘇兩國建立起一種奇特的互助關係。蘇聯給德國提供武器試驗的場所,德國則派教官對蘇聯軍隊進行現代化與訓練,漢斯·馮·塞克特更是認為蘇聯是理想的盟友,兩國的合作可以長久,並共同於未來將波蘭毀滅。

這為幾年後希特勒上臺正式對波蘭發起侵略埋下了種子。1933年希特勒和納粹掌權後,希特勒接受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談話時曾揚言:"要求波蘭將走廊還給德國,並要在'短時間內'。"

希特勒是個瘋子,但他也確實是個行動派瘋子,打擊波蘭的計劃不只是停留在嘴上而已,很快希特勒就要求軍隊制定真正的計劃。雖然期間德、波短暫簽訂過《德波互不侵犯條約》,但這並沒有給波蘭帶來和平,反而為了表示支持德國而得罪了周邊國家,所以波蘭在歐洲的形象惡化,國際地位更為孤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和兩國簽署《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1938年,德、波涉及但澤和波蘭走廊的談判破裂,希特勒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佈局。首先德國與自納粹上臺後就開始交惡的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祕密協定兩國共同瓜分波蘭,德國取得49%的領土,剩餘劃給蘇聯,兩國不但將共同出兵打擊波軍,在德國因進攻波蘭而遭英法宣戰時,蘇聯將會維持中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在解決來自蘇聯的後顧之憂後,1939年9月1日凌晨4點40分,閃擊波蘭開始。德軍分北、南、西三個方向攻擊,並以兩翼包圍的方式夾擊波軍主力部隊。波軍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兵回到首都華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條防線,等待英法兩國對德國的西方戰線發動攻擊,但擁有兵力絕對優勢的盟軍卻按兵不動,這讓波蘭大受傷害。

半個月後,德軍兵臨華沙,波軍集結僅存的主力,於布楚拉河一線反擊德軍,最終被德軍包圍殲滅,華沙陷落波蘭事實上已經亡國。9月17日,蘇聯根據《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密約入侵波蘭,受到夾擊的波蘭只得撤離所有部隊至中立的鄰國—羅馬尼亞。

僅僅一個月,整個波蘭被德、蘇兩國佔領,波蘭第四次被這兩個國家瓜分,一戰復國只有十一年的波蘭又一次亡國。

在德國佔領期間,納粹黨衛隊于波蘭境內建立了大量的集中營,主要關押猶太人等波蘭群眾,並在最後將這些人有系統地大量處決。當然,蘇聯同樣在對波蘭進行了殘酷統治,殺害了大量波蘭社會精英與政治反對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製造了屠殺兩萬名波蘭軍官的"卡廷森林屠殺案",這不僅僅是屠殺,由於被殺的都是由各類知識分子和精英組成的軍官,使得戰後波蘭一度沒有人才可用。


┃遭遇了什麼為何如此

波蘭的悲慘遭遇,不只是各方面實力的不足,也是作為一個還不夠強大的"強國"面對更加強大的老牌列強與納粹時的無奈與卑微。

其實波蘭在歐洲的悲慘命運不只是二次世界大戰這一次而已,就如同上面所說,這已經是第四次被東西兩邊的德國、俄國瓜分。二戰亡國之前的這個"波蘭第二共和國",僅僅距離上次復國十一年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領土變更】

因而波蘭的二戰悲劇,遠的不說,從一戰結束之後就已經註定了。一戰之後的歐洲"凡爾賽體系",滿足的其實就是英國與法國自己的小九九,其他歐洲國家,要麼是陪襯,要麼就是被犧牲的對象,波蘭就是那個被犧牲的對象。

前面說過,趁著一戰得以復國的波蘭,在德國逐漸恢復、新興的蘇聯慢慢強大後,又一次要面對來自左右雙方的壓力。而在尋求大國的幫助時,得到的更多的是失望和冷漠,做好的情況也只是有口頭上的支持而已。

從深層次來說,其實本質上是《凡爾賽和約》的不合理以及所謂"凡爾賽體系"的本身缺陷。當時的國際體系,並不是二戰後真正受到創傷後的世界所建立的國際體系。凡爾賽體系是更加明顯的大國支配體系,以英法兩國為主,決定整個戰後歐洲的勢力分配,且兩國只獲取好處而不怎麼承擔義務,只在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後有限地付出。雖然二戰後的當今世界當過依然有強大掌控力,但相對那時其實更加剋制,這也是為何如今的世界體系可以存在這麼久。

除此之外,對於波蘭本身,雖然作為被亡國一百多年的國家,應該給予補償,但由於法國的憤恨而過度懲罰德國,同時大國又在造下爛攤子後沒有給小國予以足夠的幫助。最終使得波蘭得到的這些東西,反噬了它,成為德國卯足勁要再亡波蘭的最大動力。

當然,並不是說波蘭自身就沒有問題,自己的準備不足、戰爭觀念的落後以及實力不夠同樣是波蘭在英勇抵抗之後,最終不得不接受亡國以至被瓜分的結果。

波蘭會失敗,從自身來說,全都是因為戰爭觀念的落後,導致戰爭準備的不足和軍事實力沒有及時進入現代化。

"

文┃倬琰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的傷疤,其規模、危害、傷亡人數在人類戰爭史上可以說數一數二。二戰的三家罪魁禍首,專門"搞笑"的意大利就不說了,德國、日本都分別給自己侵略的國家帶來過無比的傷害,太平洋這邊受重最深的自然就是中國,而在歐洲戰場,最悲情的國家莫過於波蘭了。波蘭不僅僅是亡國,而且無人幫助,最終被瓜分,至今都不是原本的波蘭。那波蘭為何如此悲慘,號稱陸軍實力強大的波蘭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個月就徹底淪陷。


┃列強從來都只顧自己

華沙被攻陷只是半個月的時間,波蘭全境被佔領也僅僅月餘,整個"閃擊波蘭"進程都很快。所以在說這個之前,要先從當時歐洲的國際背景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古今版圖比較】

波蘭自古多悲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波蘭趁著德國戰敗、俄國革命,左右的強大勢力都無力挾制自己的情況下,再一次艱難復國建立"波蘭第二共和國"。

當時因為一戰而崩潰的大帝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這三大顯赫一時的國家,這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以及波蘭有了獨立的機會。這些都是因《凡爾賽和約》的簽訂的基礎下而形成,因而當時的整個歐洲態勢被稱為"凡爾賽體系"。

波蘭一直頑強,第二共和國在被滅亡之前短短的十幾年裡,實際上已經成為人口約2700萬的東歐最大國家之一。但德國雖然受到嚴厲制裁,家底依舊深厚,很快就逐漸恢復起了經濟與工業,只是限於條約軍事力量無法擴大,直至希特勒撕毀條約為止。那邊的俄國則在成為蘇聯後,也迅速進入了近代化工業社會,對波蘭的心思也再次萌動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凡爾賽條約》原件】

雖然波蘭已經有了實力,卻依然無法和這兩個強權國抗衡,尋找英國、法國的幫助成為它不得已的選擇。

英國與法國經常互掐但又有盟國傳統,在一戰中有並肩對抗德國和俄國,但面對波蘭的要求,兩個大國則有不同的內心盤算。英國保持著自己一貫的"大陸均勢"原則,不希望也不願意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強權,尤其是法國的坐大。削弱德國最得利的不是英國自己,而是法國,所以英國在面對波蘭的請求時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當然這也與波蘭的地理位置有關,幫助波蘭長途跋涉,還有可能出力不討好,當時的英國外相奧斯丁·張伯倫爵士甚至在1925年2月說:"任何英國政府都不會、也永遠不會為保護波蘭走廊而犧牲一名英國擲彈兵的性命。"明確地表達了自己,也是英國的態度。

法國則因為是波蘭的盟國,與自己有切身的利益關係,加之一戰被"胖揍"的傷痛,而對德國深惡痛絕,所以抱著支持波蘭的態度。但法國也從不搞慈善,支持波蘭的前提是"撈"夠法國自己的利益。法國有時會因為本身目的而損害波蘭的利益,波蘭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掣肘。

但即便面對心懷鬼胎的英法兩大國,波蘭還是不能和他們翻臉,因為它們實在惹不起。尤其是法國,如果失去了法國,波蘭在歐陸上即會喪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將陷入軍事上孤立無援的境地。即使是不幫助自己的英國,波蘭還是要好聲好氣地討好,以換取到英國即使不支持但也不會反對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代表在凡爾賽宮中籤約時的場景】

列強只會以自己的利益考慮問題,所以當德國逐漸強大起來甚至後來希特勒的上臺,英、法都沒有在意過波蘭的處境,所以在後來一觸即潰之前,波蘭就已經處於不利的位置了。


┃四次被瓜分命運悲慘

所謂的"盟友"或者"大哥"作壁上觀盤算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德國可是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波蘭的想法,這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德意志帝國一戰戰敗並崩潰後,因為《凡爾賽和約》被迫放棄東部歷史上曾屬於波蘭的大量領土,從法理上波蘭拿回這些領土非常合情,但德國可不這麼想。

德國對波蘭的厭惡始終超過對英法,除了在歷史上戰爭之餘幾國之間交流甚篤,甚至國王間還有親戚關係之外,英國因為大陸均勢對德國友好,法國主力恢復內政而戰略收縮,德國認為這時的英、法並不會對自己動粗。

波蘭不一樣,阿爾薩斯和洛林因為民族成分複雜且不斷易主,德國並沒有因為把它給了法國而過度不快。但讓波蘭恢復1772年時的領土、喪失西里西亞以及割讓但澤這個純德國城市和"走廊地區",這些使得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分隔,嚴重限制了東普魯士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走廊"與但澤位置】

德國總計喪失帝國時期的13%領土與12%的人口,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給了波蘭,這怎麼能讓德國不惱火。出身自德東一帶的當時德國軍隊領導人漢斯·馮·塞克特將軍對波蘭及其憤恨,甚至說:"波蘭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與德國本身的需求不可調和的,波蘭必須滅亡,而且一定會滅亡。"

這種思想也被灌輸到其統轄的德國軍隊中,此主張甚至為柏林的高級官員所接受,魏瑪共和國總理約瑟夫·魏爾斯曾公然發表過"波蘭必須受到懲罰"的言論。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也曾說過:"波蘭被給予的太多,以後會造成大麻煩。"

當然,波蘭和蘇聯的關係也一直並不好,這反而使得一戰後備受孤立的德、蘇兩國建立起一種奇特的互助關係。蘇聯給德國提供武器試驗的場所,德國則派教官對蘇聯軍隊進行現代化與訓練,漢斯·馮·塞克特更是認為蘇聯是理想的盟友,兩國的合作可以長久,並共同於未來將波蘭毀滅。

這為幾年後希特勒上臺正式對波蘭發起侵略埋下了種子。1933年希特勒和納粹掌權後,希特勒接受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談話時曾揚言:"要求波蘭將走廊還給德國,並要在'短時間內'。"

希特勒是個瘋子,但他也確實是個行動派瘋子,打擊波蘭的計劃不只是停留在嘴上而已,很快希特勒就要求軍隊制定真正的計劃。雖然期間德、波短暫簽訂過《德波互不侵犯條約》,但這並沒有給波蘭帶來和平,反而為了表示支持德國而得罪了周邊國家,所以波蘭在歐洲的形象惡化,國際地位更為孤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和兩國簽署《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1938年,德、波涉及但澤和波蘭走廊的談判破裂,希特勒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佈局。首先德國與自納粹上臺後就開始交惡的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祕密協定兩國共同瓜分波蘭,德國取得49%的領土,剩餘劃給蘇聯,兩國不但將共同出兵打擊波軍,在德國因進攻波蘭而遭英法宣戰時,蘇聯將會維持中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在解決來自蘇聯的後顧之憂後,1939年9月1日凌晨4點40分,閃擊波蘭開始。德軍分北、南、西三個方向攻擊,並以兩翼包圍的方式夾擊波軍主力部隊。波軍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兵回到首都華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條防線,等待英法兩國對德國的西方戰線發動攻擊,但擁有兵力絕對優勢的盟軍卻按兵不動,這讓波蘭大受傷害。

半個月後,德軍兵臨華沙,波軍集結僅存的主力,於布楚拉河一線反擊德軍,最終被德軍包圍殲滅,華沙陷落波蘭事實上已經亡國。9月17日,蘇聯根據《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密約入侵波蘭,受到夾擊的波蘭只得撤離所有部隊至中立的鄰國—羅馬尼亞。

僅僅一個月,整個波蘭被德、蘇兩國佔領,波蘭第四次被這兩個國家瓜分,一戰復國只有十一年的波蘭又一次亡國。

在德國佔領期間,納粹黨衛隊于波蘭境內建立了大量的集中營,主要關押猶太人等波蘭群眾,並在最後將這些人有系統地大量處決。當然,蘇聯同樣在對波蘭進行了殘酷統治,殺害了大量波蘭社會精英與政治反對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製造了屠殺兩萬名波蘭軍官的"卡廷森林屠殺案",這不僅僅是屠殺,由於被殺的都是由各類知識分子和精英組成的軍官,使得戰後波蘭一度沒有人才可用。


┃遭遇了什麼為何如此

波蘭的悲慘遭遇,不只是各方面實力的不足,也是作為一個還不夠強大的"強國"面對更加強大的老牌列強與納粹時的無奈與卑微。

其實波蘭在歐洲的悲慘命運不只是二次世界大戰這一次而已,就如同上面所說,這已經是第四次被東西兩邊的德國、俄國瓜分。二戰亡國之前的這個"波蘭第二共和國",僅僅距離上次復國十一年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領土變更】

因而波蘭的二戰悲劇,遠的不說,從一戰結束之後就已經註定了。一戰之後的歐洲"凡爾賽體系",滿足的其實就是英國與法國自己的小九九,其他歐洲國家,要麼是陪襯,要麼就是被犧牲的對象,波蘭就是那個被犧牲的對象。

前面說過,趁著一戰得以復國的波蘭,在德國逐漸恢復、新興的蘇聯慢慢強大後,又一次要面對來自左右雙方的壓力。而在尋求大國的幫助時,得到的更多的是失望和冷漠,做好的情況也只是有口頭上的支持而已。

從深層次來說,其實本質上是《凡爾賽和約》的不合理以及所謂"凡爾賽體系"的本身缺陷。當時的國際體系,並不是二戰後真正受到創傷後的世界所建立的國際體系。凡爾賽體系是更加明顯的大國支配體系,以英法兩國為主,決定整個戰後歐洲的勢力分配,且兩國只獲取好處而不怎麼承擔義務,只在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後有限地付出。雖然二戰後的當今世界當過依然有強大掌控力,但相對那時其實更加剋制,這也是為何如今的世界體系可以存在這麼久。

除此之外,對於波蘭本身,雖然作為被亡國一百多年的國家,應該給予補償,但由於法國的憤恨而過度懲罰德國,同時大國又在造下爛攤子後沒有給小國予以足夠的幫助。最終使得波蘭得到的這些東西,反噬了它,成為德國卯足勁要再亡波蘭的最大動力。

當然,並不是說波蘭自身就沒有問題,自己的準備不足、戰爭觀念的落後以及實力不夠同樣是波蘭在英勇抵抗之後,最終不得不接受亡國以至被瓜分的結果。

波蘭會失敗,從自身來說,全都是因為戰爭觀念的落後,導致戰爭準備的不足和軍事實力沒有及時進入現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1939年9月1日德軍與波軍佈署示意圖】

原本波蘭制定了看似詳盡的撤退計劃,但戰爭爆發後,波軍無法如計劃後撤,原因在於其大部分部隊機動力不足,撤退時被迫倉皇潰竄,最終無法在被包圍前撤離。同時當波軍被擊潰時,波蘭平民驚恐非常,且因為缺乏災難訓練而製造混亂、降低波軍士氣,造成道路擁擠,使原本就不易進行的撤退雪上加霜。

回到軍事力量本身,波蘭的戰爭思維還停留在之前的"波蘇戰爭",這是一場由騎兵的機動性扮演決定性角色的戰爭,這此經驗深深影響了波軍的組織與作戰原則。由於充分認識到"機動"的優勢,波蘭建立了總兵力達210個連,編成3個輕騎兵團、27個長矛騎兵團和10個步槍騎兵團的騎兵部隊,還認為騎兵較德軍機械化部隊擁有克服困難地型的優勢。雖然初期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最終不能讓波軍真正戰勝德軍的機械化部隊。

"

文┃倬琰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的傷疤,其規模、危害、傷亡人數在人類戰爭史上可以說數一數二。二戰的三家罪魁禍首,專門"搞笑"的意大利就不說了,德國、日本都分別給自己侵略的國家帶來過無比的傷害,太平洋這邊受重最深的自然就是中國,而在歐洲戰場,最悲情的國家莫過於波蘭了。波蘭不僅僅是亡國,而且無人幫助,最終被瓜分,至今都不是原本的波蘭。那波蘭為何如此悲慘,號稱陸軍實力強大的波蘭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個月就徹底淪陷。


┃列強從來都只顧自己

華沙被攻陷只是半個月的時間,波蘭全境被佔領也僅僅月餘,整個"閃擊波蘭"進程都很快。所以在說這個之前,要先從當時歐洲的國際背景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古今版圖比較】

波蘭自古多悲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波蘭趁著德國戰敗、俄國革命,左右的強大勢力都無力挾制自己的情況下,再一次艱難復國建立"波蘭第二共和國"。

當時因為一戰而崩潰的大帝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這三大顯赫一時的國家,這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以及波蘭有了獨立的機會。這些都是因《凡爾賽和約》的簽訂的基礎下而形成,因而當時的整個歐洲態勢被稱為"凡爾賽體系"。

波蘭一直頑強,第二共和國在被滅亡之前短短的十幾年裡,實際上已經成為人口約2700萬的東歐最大國家之一。但德國雖然受到嚴厲制裁,家底依舊深厚,很快就逐漸恢復起了經濟與工業,只是限於條約軍事力量無法擴大,直至希特勒撕毀條約為止。那邊的俄國則在成為蘇聯後,也迅速進入了近代化工業社會,對波蘭的心思也再次萌動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凡爾賽條約》原件】

雖然波蘭已經有了實力,卻依然無法和這兩個強權國抗衡,尋找英國、法國的幫助成為它不得已的選擇。

英國與法國經常互掐但又有盟國傳統,在一戰中有並肩對抗德國和俄國,但面對波蘭的要求,兩個大國則有不同的內心盤算。英國保持著自己一貫的"大陸均勢"原則,不希望也不願意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強權,尤其是法國的坐大。削弱德國最得利的不是英國自己,而是法國,所以英國在面對波蘭的請求時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當然這也與波蘭的地理位置有關,幫助波蘭長途跋涉,還有可能出力不討好,當時的英國外相奧斯丁·張伯倫爵士甚至在1925年2月說:"任何英國政府都不會、也永遠不會為保護波蘭走廊而犧牲一名英國擲彈兵的性命。"明確地表達了自己,也是英國的態度。

法國則因為是波蘭的盟國,與自己有切身的利益關係,加之一戰被"胖揍"的傷痛,而對德國深惡痛絕,所以抱著支持波蘭的態度。但法國也從不搞慈善,支持波蘭的前提是"撈"夠法國自己的利益。法國有時會因為本身目的而損害波蘭的利益,波蘭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掣肘。

但即便面對心懷鬼胎的英法兩大國,波蘭還是不能和他們翻臉,因為它們實在惹不起。尤其是法國,如果失去了法國,波蘭在歐陸上即會喪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將陷入軍事上孤立無援的境地。即使是不幫助自己的英國,波蘭還是要好聲好氣地討好,以換取到英國即使不支持但也不會反對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代表在凡爾賽宮中籤約時的場景】

列強只會以自己的利益考慮問題,所以當德國逐漸強大起來甚至後來希特勒的上臺,英、法都沒有在意過波蘭的處境,所以在後來一觸即潰之前,波蘭就已經處於不利的位置了。


┃四次被瓜分命運悲慘

所謂的"盟友"或者"大哥"作壁上觀盤算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德國可是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波蘭的想法,這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德意志帝國一戰戰敗並崩潰後,因為《凡爾賽和約》被迫放棄東部歷史上曾屬於波蘭的大量領土,從法理上波蘭拿回這些領土非常合情,但德國可不這麼想。

德國對波蘭的厭惡始終超過對英法,除了在歷史上戰爭之餘幾國之間交流甚篤,甚至國王間還有親戚關係之外,英國因為大陸均勢對德國友好,法國主力恢復內政而戰略收縮,德國認為這時的英、法並不會對自己動粗。

波蘭不一樣,阿爾薩斯和洛林因為民族成分複雜且不斷易主,德國並沒有因為把它給了法國而過度不快。但讓波蘭恢復1772年時的領土、喪失西里西亞以及割讓但澤這個純德國城市和"走廊地區",這些使得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分隔,嚴重限制了東普魯士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走廊"與但澤位置】

德國總計喪失帝國時期的13%領土與12%的人口,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給了波蘭,這怎麼能讓德國不惱火。出身自德東一帶的當時德國軍隊領導人漢斯·馮·塞克特將軍對波蘭及其憤恨,甚至說:"波蘭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與德國本身的需求不可調和的,波蘭必須滅亡,而且一定會滅亡。"

這種思想也被灌輸到其統轄的德國軍隊中,此主張甚至為柏林的高級官員所接受,魏瑪共和國總理約瑟夫·魏爾斯曾公然發表過"波蘭必須受到懲罰"的言論。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也曾說過:"波蘭被給予的太多,以後會造成大麻煩。"

當然,波蘭和蘇聯的關係也一直並不好,這反而使得一戰後備受孤立的德、蘇兩國建立起一種奇特的互助關係。蘇聯給德國提供武器試驗的場所,德國則派教官對蘇聯軍隊進行現代化與訓練,漢斯·馮·塞克特更是認為蘇聯是理想的盟友,兩國的合作可以長久,並共同於未來將波蘭毀滅。

這為幾年後希特勒上臺正式對波蘭發起侵略埋下了種子。1933年希特勒和納粹掌權後,希特勒接受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談話時曾揚言:"要求波蘭將走廊還給德國,並要在'短時間內'。"

希特勒是個瘋子,但他也確實是個行動派瘋子,打擊波蘭的計劃不只是停留在嘴上而已,很快希特勒就要求軍隊制定真正的計劃。雖然期間德、波短暫簽訂過《德波互不侵犯條約》,但這並沒有給波蘭帶來和平,反而為了表示支持德國而得罪了周邊國家,所以波蘭在歐洲的形象惡化,國際地位更為孤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和兩國簽署《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1938年,德、波涉及但澤和波蘭走廊的談判破裂,希特勒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佈局。首先德國與自納粹上臺後就開始交惡的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祕密協定兩國共同瓜分波蘭,德國取得49%的領土,剩餘劃給蘇聯,兩國不但將共同出兵打擊波軍,在德國因進攻波蘭而遭英法宣戰時,蘇聯將會維持中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在解決來自蘇聯的後顧之憂後,1939年9月1日凌晨4點40分,閃擊波蘭開始。德軍分北、南、西三個方向攻擊,並以兩翼包圍的方式夾擊波軍主力部隊。波軍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兵回到首都華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條防線,等待英法兩國對德國的西方戰線發動攻擊,但擁有兵力絕對優勢的盟軍卻按兵不動,這讓波蘭大受傷害。

半個月後,德軍兵臨華沙,波軍集結僅存的主力,於布楚拉河一線反擊德軍,最終被德軍包圍殲滅,華沙陷落波蘭事實上已經亡國。9月17日,蘇聯根據《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密約入侵波蘭,受到夾擊的波蘭只得撤離所有部隊至中立的鄰國—羅馬尼亞。

僅僅一個月,整個波蘭被德、蘇兩國佔領,波蘭第四次被這兩個國家瓜分,一戰復國只有十一年的波蘭又一次亡國。

在德國佔領期間,納粹黨衛隊于波蘭境內建立了大量的集中營,主要關押猶太人等波蘭群眾,並在最後將這些人有系統地大量處決。當然,蘇聯同樣在對波蘭進行了殘酷統治,殺害了大量波蘭社會精英與政治反對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製造了屠殺兩萬名波蘭軍官的"卡廷森林屠殺案",這不僅僅是屠殺,由於被殺的都是由各類知識分子和精英組成的軍官,使得戰後波蘭一度沒有人才可用。


┃遭遇了什麼為何如此

波蘭的悲慘遭遇,不只是各方面實力的不足,也是作為一個還不夠強大的"強國"面對更加強大的老牌列強與納粹時的無奈與卑微。

其實波蘭在歐洲的悲慘命運不只是二次世界大戰這一次而已,就如同上面所說,這已經是第四次被東西兩邊的德國、俄國瓜分。二戰亡國之前的這個"波蘭第二共和國",僅僅距離上次復國十一年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德國領土變更】

因而波蘭的二戰悲劇,遠的不說,從一戰結束之後就已經註定了。一戰之後的歐洲"凡爾賽體系",滿足的其實就是英國與法國自己的小九九,其他歐洲國家,要麼是陪襯,要麼就是被犧牲的對象,波蘭就是那個被犧牲的對象。

前面說過,趁著一戰得以復國的波蘭,在德國逐漸恢復、新興的蘇聯慢慢強大後,又一次要面對來自左右雙方的壓力。而在尋求大國的幫助時,得到的更多的是失望和冷漠,做好的情況也只是有口頭上的支持而已。

從深層次來說,其實本質上是《凡爾賽和約》的不合理以及所謂"凡爾賽體系"的本身缺陷。當時的國際體系,並不是二戰後真正受到創傷後的世界所建立的國際體系。凡爾賽體系是更加明顯的大國支配體系,以英法兩國為主,決定整個戰後歐洲的勢力分配,且兩國只獲取好處而不怎麼承擔義務,只在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後有限地付出。雖然二戰後的當今世界當過依然有強大掌控力,但相對那時其實更加剋制,這也是為何如今的世界體系可以存在這麼久。

除此之外,對於波蘭本身,雖然作為被亡國一百多年的國家,應該給予補償,但由於法國的憤恨而過度懲罰德國,同時大國又在造下爛攤子後沒有給小國予以足夠的幫助。最終使得波蘭得到的這些東西,反噬了它,成為德國卯足勁要再亡波蘭的最大動力。

當然,並不是說波蘭自身就沒有問題,自己的準備不足、戰爭觀念的落後以及實力不夠同樣是波蘭在英勇抵抗之後,最終不得不接受亡國以至被瓜分的結果。

波蘭會失敗,從自身來說,全都是因為戰爭觀念的落後,導致戰爭準備的不足和軍事實力沒有及時進入現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1939年9月1日德軍與波軍佈署示意圖】

原本波蘭制定了看似詳盡的撤退計劃,但戰爭爆發後,波軍無法如計劃後撤,原因在於其大部分部隊機動力不足,撤退時被迫倉皇潰竄,最終無法在被包圍前撤離。同時當波軍被擊潰時,波蘭平民驚恐非常,且因為缺乏災難訓練而製造混亂、降低波軍士氣,造成道路擁擠,使原本就不易進行的撤退雪上加霜。

回到軍事力量本身,波蘭的戰爭思維還停留在之前的"波蘇戰爭",這是一場由騎兵的機動性扮演決定性角色的戰爭,這此經驗深深影響了波軍的組織與作戰原則。由於充分認識到"機動"的優勢,波蘭建立了總兵力達210個連,編成3個輕騎兵團、27個長矛騎兵團和10個步槍騎兵團的騎兵部隊,還認為騎兵較德軍機械化部隊擁有克服困難地型的優勢。雖然初期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最終不能讓波軍真正戰勝德軍的機械化部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波蘭是最悲情的歐洲國家

【波蘭騎兵部隊】

在波軍自己的機械化部隊方面,雖然波軍於1930年代末期令軍隊機械化,但優先發展高射炮與反坦克炮,而且與機槍數量一樣,火炮數量嚴重不足,每個步兵師僅有48門。而波軍的裝甲部隊只有2個裝甲旅、4個坦克營,總計僅800多輛裝備機槍或口徑20毫米的火炮的過時迷你坦克。

波軍部隊另一項落後德軍的地方是通信手段,雖然已引入無線電系統,但各單位間通訊仍主要以信號兵和偵察兵傳遞,師部與指揮部則是使用民用電話和電報系統,實戰時這樣的傳遞速度實在太慢。相比下,德軍大量使用通信設備,有些軍官甚至自行駕駛飛機進行觀測,戰場的局勢變化立馬得以掌握,並立即做出最適當的判斷。

雖然波蘭並沒有訛傳的所謂"波蘭騎兵拿著長矛向德國坦克衝鋒"、"德國空軍於一天內消滅波蘭空軍"等情況,但上面那些劣勢,是實實在在的讓波蘭這個號稱第二陸軍強國的國家,一個月內土崩瓦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