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我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總有一句詩詞,寫盡你的悲歡離合,

總有一句詩詞,訴盡你的款款心曲,

如果自己也能寫首詩,訴一訴此時的心情,

該多好呀!

《向上吧詩詞》冠軍楊強老師,教你學寫格律詩。

我手寫我心,我詩訴我情。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免費課程吧!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自題金山畫像》

鳳翔、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儋州、常州……蘇軾的身後,有一長串的地名留下了他的印記。

他以罪人之身,遭貶謫到這些地方。這些人生短暫的驛站,卻以另一種方式,成全了一位曠古爍今的東坡居士。

"

“有我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總有一句詩詞,寫盡你的悲歡離合,

總有一句詩詞,訴盡你的款款心曲,

如果自己也能寫首詩,訴一訴此時的心情,

該多好呀!

《向上吧詩詞》冠軍楊強老師,教你學寫格律詩。

我手寫我心,我詩訴我情。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免費課程吧!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自題金山畫像》

鳳翔、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儋州、常州……蘇軾的身後,有一長串的地名留下了他的印記。

他以罪人之身,遭貶謫到這些地方。這些人生短暫的驛站,卻以另一種方式,成全了一位曠古爍今的東坡居士。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01//人的生命氣象,會在苦難中放大//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對一些想要摘星星的人來說,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

蘇軾是不世出的英豪,因此連上天都想要考驗考驗他。可誰能想到,這一考驗,便是一生。

“士當以天下為己任”,這是中國讀書人所固有的美好理想,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蘇軾,也不例外。

他少年時便喜到四方遊學,立誓要做如東漢範滂那樣的人,不逢迎苟合,不委曲求全,澄清浩宇,濟世天下。

公元1056年,蘇洵帶著21歲的蘇軾、19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赴京趕考。

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和詩壇宿將梅堯臣,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便攥住了他們的心靈。

歐陽修更大膽作出預言:“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

“有我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總有一句詩詞,寫盡你的悲歡離合,

總有一句詩詞,訴盡你的款款心曲,

如果自己也能寫首詩,訴一訴此時的心情,

該多好呀!

《向上吧詩詞》冠軍楊強老師,教你學寫格律詩。

我手寫我心,我詩訴我情。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免費課程吧!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自題金山畫像》

鳳翔、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儋州、常州……蘇軾的身後,有一長串的地名留下了他的印記。

他以罪人之身,遭貶謫到這些地方。這些人生短暫的驛站,卻以另一種方式,成全了一位曠古爍今的東坡居士。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01//人的生命氣象,會在苦難中放大//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對一些想要摘星星的人來說,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

蘇軾是不世出的英豪,因此連上天都想要考驗考驗他。可誰能想到,這一考驗,便是一生。

“士當以天下為己任”,這是中國讀書人所固有的美好理想,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蘇軾,也不例外。

他少年時便喜到四方遊學,立誓要做如東漢範滂那樣的人,不逢迎苟合,不委曲求全,澄清浩宇,濟世天下。

公元1056年,蘇洵帶著21歲的蘇軾、19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赴京趕考。

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和詩壇宿將梅堯臣,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便攥住了他們的心靈。

歐陽修更大膽作出預言:“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聲名大噪,文動京師。但正當他想要大展身手時,卻突然傳來了母親病故的噩耗。

蘇軾滿懷悲痛,立即隨父回鄉奔喪。三年後守喪期滿,蘇軾重歸京師,正式踏入仕途。

然而沒過幾年,他的父親,亦是他文學的引路人蘇洵一病而逝。次年,妻子王弗也玉隕香消。父母愛人相繼離世,此中沉痛,大概也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吧。

在安葬妻子的山坡上,蘇軾親手種下了三萬棵雪松。那鬱鬱蔥蔥裡,誰又能知曉沉澱了詞人多少的血淚?

十年後的一天,蘇軾在孤寂的夜晚重又夢到已離世經年的妻子。她仍是坐在梳妝檯前,月華籠罩,兩人相對卻無言,唯有淚水輕輕滑落。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 記夢》

人的生命氣象,會在苦難中放大。有人在挫折後一蹶不振,有人在風雨後愈加堅韌,蘇軾屬於後者。

公元1069年,蘇軾結束丁憂,再次迴歸京都。

這一年,王安石新政開啟,從此整個華夏大地都被捲入到“變法”的洶湧浪潮中,一直到北宋滅亡。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人的命運,也便隨著這股大潮跌宕翻湧。

02//超然於物外,方能達然而自喜//

面對承平百年積累下的弊端,新即位的宋神宗野心勃勃,他遇到了極堅定且極自負的理性主義者王安石,兩人一拍即合。

隨著新法的一步步推進,諸多弊處也展現了出來。然而王安石氣勢日盛,滿朝上下萬馬齊喑。

就在這一片緘默聲中,蘇軾“不合時宜”地跳了出來,用一篇《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將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

萬言書中,蘇軾直斥王安石變法的不合理處,致使“物議沸騰,怨仇交至”。蘇軾願以淋漓痛快的筆墨澆醒陷入迷霧中的君王,哪怕為之付出生命。

只可惜,在旁人看來,這只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萬言書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迴音。

"

“有我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總有一句詩詞,寫盡你的悲歡離合,

總有一句詩詞,訴盡你的款款心曲,

如果自己也能寫首詩,訴一訴此時的心情,

該多好呀!

《向上吧詩詞》冠軍楊強老師,教你學寫格律詩。

我手寫我心,我詩訴我情。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免費課程吧!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自題金山畫像》

鳳翔、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儋州、常州……蘇軾的身後,有一長串的地名留下了他的印記。

他以罪人之身,遭貶謫到這些地方。這些人生短暫的驛站,卻以另一種方式,成全了一位曠古爍今的東坡居士。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01//人的生命氣象,會在苦難中放大//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對一些想要摘星星的人來說,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

蘇軾是不世出的英豪,因此連上天都想要考驗考驗他。可誰能想到,這一考驗,便是一生。

“士當以天下為己任”,這是中國讀書人所固有的美好理想,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蘇軾,也不例外。

他少年時便喜到四方遊學,立誓要做如東漢範滂那樣的人,不逢迎苟合,不委曲求全,澄清浩宇,濟世天下。

公元1056年,蘇洵帶著21歲的蘇軾、19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赴京趕考。

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和詩壇宿將梅堯臣,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便攥住了他們的心靈。

歐陽修更大膽作出預言:“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聲名大噪,文動京師。但正當他想要大展身手時,卻突然傳來了母親病故的噩耗。

蘇軾滿懷悲痛,立即隨父回鄉奔喪。三年後守喪期滿,蘇軾重歸京師,正式踏入仕途。

然而沒過幾年,他的父親,亦是他文學的引路人蘇洵一病而逝。次年,妻子王弗也玉隕香消。父母愛人相繼離世,此中沉痛,大概也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吧。

在安葬妻子的山坡上,蘇軾親手種下了三萬棵雪松。那鬱鬱蔥蔥裡,誰又能知曉沉澱了詞人多少的血淚?

十年後的一天,蘇軾在孤寂的夜晚重又夢到已離世經年的妻子。她仍是坐在梳妝檯前,月華籠罩,兩人相對卻無言,唯有淚水輕輕滑落。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 記夢》

人的生命氣象,會在苦難中放大。有人在挫折後一蹶不振,有人在風雨後愈加堅韌,蘇軾屬於後者。

公元1069年,蘇軾結束丁憂,再次迴歸京都。

這一年,王安石新政開啟,從此整個華夏大地都被捲入到“變法”的洶湧浪潮中,一直到北宋滅亡。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人的命運,也便隨著這股大潮跌宕翻湧。

02//超然於物外,方能達然而自喜//

面對承平百年積累下的弊端,新即位的宋神宗野心勃勃,他遇到了極堅定且極自負的理性主義者王安石,兩人一拍即合。

隨著新法的一步步推進,諸多弊處也展現了出來。然而王安石氣勢日盛,滿朝上下萬馬齊喑。

就在這一片緘默聲中,蘇軾“不合時宜”地跳了出來,用一篇《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將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

萬言書中,蘇軾直斥王安石變法的不合理處,致使“物議沸騰,怨仇交至”。蘇軾願以淋漓痛快的筆墨澆醒陷入迷霧中的君王,哪怕為之付出生命。

只可惜,在旁人看來,這只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萬言書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迴音。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蘇軾並不打算罷休,公元1071年,他特地出了一道鄉試考題《論獨斷》,分明是向“當代獨夫”王安石下的一道戰書。

王安石被激怒了,新黨咬牙切齒,他們開始捏造種種事端,誣陷這位幻想螳臂當車、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

種種流言傳到皇帝耳中,他對蘇軾的信任終於再不如從前,蘇軾只得自請外放。

京都的城門從此對他關閉了,從杭州開始,蘇軾任地方官達八年之久。

政治上的失敗固然讓他遭受了不小的打擊,但一時的失意,並不因此讓他變得失望。在聯翩襲來的風雨裡,他仍會一往無前。

雖遠離了政治中心,但蘇軾並未忘懷國事,他的詩文裡充斥著的,仍是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在杭州他賑濟災荒,在密州他抗擊蝗災,在徐州他抵禦洪水……

差役沉重了,他寫“鹽事星火急,誰能恤農耕”;

澇災發生時他寫:“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後山雨浪浪。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鹽法嚴苛,村民吃不起鹽,他寫“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一個人如果只是沉溺在一己的失意與得意中,那麼他的胸襟始終是狹隘的,目光始終是短淺的:

他看不到自身之外紛紜的世態、人民的苦難,而難有慈悲的心地;

他也看不到蝸居一隅外的壯闊風光,看不到人們在苦難中的掙扎與奮起,而無法超然達觀。

"

“有我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總有一句詩詞,寫盡你的悲歡離合,

總有一句詩詞,訴盡你的款款心曲,

如果自己也能寫首詩,訴一訴此時的心情,

該多好呀!

《向上吧詩詞》冠軍楊強老師,教你學寫格律詩。

我手寫我心,我詩訴我情。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免費課程吧!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自題金山畫像》

鳳翔、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儋州、常州……蘇軾的身後,有一長串的地名留下了他的印記。

他以罪人之身,遭貶謫到這些地方。這些人生短暫的驛站,卻以另一種方式,成全了一位曠古爍今的東坡居士。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01//人的生命氣象,會在苦難中放大//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對一些想要摘星星的人來說,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

蘇軾是不世出的英豪,因此連上天都想要考驗考驗他。可誰能想到,這一考驗,便是一生。

“士當以天下為己任”,這是中國讀書人所固有的美好理想,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蘇軾,也不例外。

他少年時便喜到四方遊學,立誓要做如東漢範滂那樣的人,不逢迎苟合,不委曲求全,澄清浩宇,濟世天下。

公元1056年,蘇洵帶著21歲的蘇軾、19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赴京趕考。

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和詩壇宿將梅堯臣,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便攥住了他們的心靈。

歐陽修更大膽作出預言:“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聲名大噪,文動京師。但正當他想要大展身手時,卻突然傳來了母親病故的噩耗。

蘇軾滿懷悲痛,立即隨父回鄉奔喪。三年後守喪期滿,蘇軾重歸京師,正式踏入仕途。

然而沒過幾年,他的父親,亦是他文學的引路人蘇洵一病而逝。次年,妻子王弗也玉隕香消。父母愛人相繼離世,此中沉痛,大概也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吧。

在安葬妻子的山坡上,蘇軾親手種下了三萬棵雪松。那鬱鬱蔥蔥裡,誰又能知曉沉澱了詞人多少的血淚?

十年後的一天,蘇軾在孤寂的夜晚重又夢到已離世經年的妻子。她仍是坐在梳妝檯前,月華籠罩,兩人相對卻無言,唯有淚水輕輕滑落。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 記夢》

人的生命氣象,會在苦難中放大。有人在挫折後一蹶不振,有人在風雨後愈加堅韌,蘇軾屬於後者。

公元1069年,蘇軾結束丁憂,再次迴歸京都。

這一年,王安石新政開啟,從此整個華夏大地都被捲入到“變法”的洶湧浪潮中,一直到北宋滅亡。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人的命運,也便隨著這股大潮跌宕翻湧。

02//超然於物外,方能達然而自喜//

面對承平百年積累下的弊端,新即位的宋神宗野心勃勃,他遇到了極堅定且極自負的理性主義者王安石,兩人一拍即合。

隨著新法的一步步推進,諸多弊處也展現了出來。然而王安石氣勢日盛,滿朝上下萬馬齊喑。

就在這一片緘默聲中,蘇軾“不合時宜”地跳了出來,用一篇《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將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

萬言書中,蘇軾直斥王安石變法的不合理處,致使“物議沸騰,怨仇交至”。蘇軾願以淋漓痛快的筆墨澆醒陷入迷霧中的君王,哪怕為之付出生命。

只可惜,在旁人看來,這只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萬言書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迴音。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蘇軾並不打算罷休,公元1071年,他特地出了一道鄉試考題《論獨斷》,分明是向“當代獨夫”王安石下的一道戰書。

王安石被激怒了,新黨咬牙切齒,他們開始捏造種種事端,誣陷這位幻想螳臂當車、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

種種流言傳到皇帝耳中,他對蘇軾的信任終於再不如從前,蘇軾只得自請外放。

京都的城門從此對他關閉了,從杭州開始,蘇軾任地方官達八年之久。

政治上的失敗固然讓他遭受了不小的打擊,但一時的失意,並不因此讓他變得失望。在聯翩襲來的風雨裡,他仍會一往無前。

雖遠離了政治中心,但蘇軾並未忘懷國事,他的詩文裡充斥著的,仍是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在杭州他賑濟災荒,在密州他抗擊蝗災,在徐州他抵禦洪水……

差役沉重了,他寫“鹽事星火急,誰能恤農耕”;

澇災發生時他寫:“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後山雨浪浪。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鹽法嚴苛,村民吃不起鹽,他寫“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一個人如果只是沉溺在一己的失意與得意中,那麼他的胸襟始終是狹隘的,目光始終是短淺的:

他看不到自身之外紛紜的世態、人民的苦難,而難有慈悲的心地;

他也看不到蝸居一隅外的壯闊風光,看不到人們在苦難中的掙扎與奮起,而無法超然達觀。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密州做太守時,蘇軾在《超然臺記》中寫道:“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意思是說,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並不是一定要怪異、新奇、雄偉、壯麗的景觀,才能讓人得到快樂。吃酒糟、喝薄酒,也可以使人沉醉,水果蔬菜草木,同樣能夠充飢。

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

這是真正的超然於物外,從而能始終達然自喜。

03//一蓑煙雨任平生//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一場“烏臺詩案”,將蘇軾送往了他人生的轉折口——黃州。

定慧院是蘇軾在貶所黃州的第一處寓所,在這首詞裡,上片寫孤鴻見幽人,下片寫幽人見孤鴻。其實,詞中人即飛鴻,飛鴻即人。

在那場洶湧的風暴中驚魂甫定的蘇軾,自喻自己就有如那一隻“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孤鴻,寧願忍受著孤寂與寒冷。

後人有公論:被貶黃州是東坡政治生涯的低谷,卻是他精神歷程的一次昇華。

余光中先生說:

“他在黃州期間,是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後還大有可為。

中國歷史上,許多人覺悟在過於蒼老的暮年,換言之,成熟在過了季節的年歲,剛要享用成熟所帶來的恩惠,腳步卻已踉蹌蹣跚;與他們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

"

“有我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總有一句詩詞,寫盡你的悲歡離合,

總有一句詩詞,訴盡你的款款心曲,

如果自己也能寫首詩,訴一訴此時的心情,

該多好呀!

《向上吧詩詞》冠軍楊強老師,教你學寫格律詩。

我手寫我心,我詩訴我情。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免費課程吧!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自題金山畫像》

鳳翔、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儋州、常州……蘇軾的身後,有一長串的地名留下了他的印記。

他以罪人之身,遭貶謫到這些地方。這些人生短暫的驛站,卻以另一種方式,成全了一位曠古爍今的東坡居士。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01//人的生命氣象,會在苦難中放大//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對一些想要摘星星的人來說,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

蘇軾是不世出的英豪,因此連上天都想要考驗考驗他。可誰能想到,這一考驗,便是一生。

“士當以天下為己任”,這是中國讀書人所固有的美好理想,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蘇軾,也不例外。

他少年時便喜到四方遊學,立誓要做如東漢範滂那樣的人,不逢迎苟合,不委曲求全,澄清浩宇,濟世天下。

公元1056年,蘇洵帶著21歲的蘇軾、19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赴京趕考。

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和詩壇宿將梅堯臣,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便攥住了他們的心靈。

歐陽修更大膽作出預言:“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聲名大噪,文動京師。但正當他想要大展身手時,卻突然傳來了母親病故的噩耗。

蘇軾滿懷悲痛,立即隨父回鄉奔喪。三年後守喪期滿,蘇軾重歸京師,正式踏入仕途。

然而沒過幾年,他的父親,亦是他文學的引路人蘇洵一病而逝。次年,妻子王弗也玉隕香消。父母愛人相繼離世,此中沉痛,大概也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吧。

在安葬妻子的山坡上,蘇軾親手種下了三萬棵雪松。那鬱鬱蔥蔥裡,誰又能知曉沉澱了詞人多少的血淚?

十年後的一天,蘇軾在孤寂的夜晚重又夢到已離世經年的妻子。她仍是坐在梳妝檯前,月華籠罩,兩人相對卻無言,唯有淚水輕輕滑落。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 記夢》

人的生命氣象,會在苦難中放大。有人在挫折後一蹶不振,有人在風雨後愈加堅韌,蘇軾屬於後者。

公元1069年,蘇軾結束丁憂,再次迴歸京都。

這一年,王安石新政開啟,從此整個華夏大地都被捲入到“變法”的洶湧浪潮中,一直到北宋滅亡。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人的命運,也便隨著這股大潮跌宕翻湧。

02//超然於物外,方能達然而自喜//

面對承平百年積累下的弊端,新即位的宋神宗野心勃勃,他遇到了極堅定且極自負的理性主義者王安石,兩人一拍即合。

隨著新法的一步步推進,諸多弊處也展現了出來。然而王安石氣勢日盛,滿朝上下萬馬齊喑。

就在這一片緘默聲中,蘇軾“不合時宜”地跳了出來,用一篇《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將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

萬言書中,蘇軾直斥王安石變法的不合理處,致使“物議沸騰,怨仇交至”。蘇軾願以淋漓痛快的筆墨澆醒陷入迷霧中的君王,哪怕為之付出生命。

只可惜,在旁人看來,這只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萬言書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迴音。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蘇軾並不打算罷休,公元1071年,他特地出了一道鄉試考題《論獨斷》,分明是向“當代獨夫”王安石下的一道戰書。

王安石被激怒了,新黨咬牙切齒,他們開始捏造種種事端,誣陷這位幻想螳臂當車、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

種種流言傳到皇帝耳中,他對蘇軾的信任終於再不如從前,蘇軾只得自請外放。

京都的城門從此對他關閉了,從杭州開始,蘇軾任地方官達八年之久。

政治上的失敗固然讓他遭受了不小的打擊,但一時的失意,並不因此讓他變得失望。在聯翩襲來的風雨裡,他仍會一往無前。

雖遠離了政治中心,但蘇軾並未忘懷國事,他的詩文裡充斥著的,仍是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在杭州他賑濟災荒,在密州他抗擊蝗災,在徐州他抵禦洪水……

差役沉重了,他寫“鹽事星火急,誰能恤農耕”;

澇災發生時他寫:“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後山雨浪浪。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鹽法嚴苛,村民吃不起鹽,他寫“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一個人如果只是沉溺在一己的失意與得意中,那麼他的胸襟始終是狹隘的,目光始終是短淺的:

他看不到自身之外紛紜的世態、人民的苦難,而難有慈悲的心地;

他也看不到蝸居一隅外的壯闊風光,看不到人們在苦難中的掙扎與奮起,而無法超然達觀。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密州做太守時,蘇軾在《超然臺記》中寫道:“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意思是說,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並不是一定要怪異、新奇、雄偉、壯麗的景觀,才能讓人得到快樂。吃酒糟、喝薄酒,也可以使人沉醉,水果蔬菜草木,同樣能夠充飢。

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

這是真正的超然於物外,從而能始終達然自喜。

03//一蓑煙雨任平生//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一場“烏臺詩案”,將蘇軾送往了他人生的轉折口——黃州。

定慧院是蘇軾在貶所黃州的第一處寓所,在這首詞裡,上片寫孤鴻見幽人,下片寫幽人見孤鴻。其實,詞中人即飛鴻,飛鴻即人。

在那場洶湧的風暴中驚魂甫定的蘇軾,自喻自己就有如那一隻“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孤鴻,寧願忍受著孤寂與寒冷。

後人有公論:被貶黃州是東坡政治生涯的低谷,卻是他精神歷程的一次昇華。

余光中先生說:

“他在黃州期間,是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後還大有可為。

中國歷史上,許多人覺悟在過於蒼老的暮年,換言之,成熟在過了季節的年歲,剛要享用成熟所帶來的恩惠,腳步卻已踉蹌蹣跚;與他們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正是在這裡,蘇軾留下了如前後《赤壁賦》、《念奴嬌 大江東去》、《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這些宏大的詞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處,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在這首詞裡,悲慨與超然的曠達被完全地結合到了一起。

公元1082年,是蘇軾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個春天。一日,蘇軾與朋友出遊,忽然有風雨襲來,朋友都狼狽不堪,卻唯有詞人渾不在意,泰然處之,緩步慢行。

他隨意吟詠間,吟出了一首人生豪邁的序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黃州後,蘇軾曾一度被召還,不久又出官潁州、定州、廣東的惠州、海南島的瓊州……

他的一生,不是在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

海南島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了,他的眼睛開始花了,看不清楚東西了,可他說:“浮空眼纈散雲霞,無數心花發桃李。”

“纈”在這裡是昏花的樣子。空中好像都是雲霞,什麼東西也看不清楚,可是,他說,有無數像桃李一樣美麗的花兒在我的內心之中開放了。

65歲時蘇軾被從海南島召回,走到真州就得了病,於常州離世。

渡海之時,他寫下了一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人世間的風雨再大,也終究會有晴朗的一天;天上的烏雲散了時,人間終會有一片澄清。

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天地間這樣壯闊奇絕的風景,縱然九死南荒,我也不後悔了!

蘇軾不曾後悔,無論生命的最初與最終,他都不曾後悔!

參考文獻:葉嘉瑩《北宋名家詞選講》

"

“有我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總有一句詩詞,寫盡你的悲歡離合,

總有一句詩詞,訴盡你的款款心曲,

如果自己也能寫首詩,訴一訴此時的心情,

該多好呀!

《向上吧詩詞》冠軍楊強老師,教你學寫格律詩。

我手寫我心,我詩訴我情。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免費課程吧!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自題金山畫像》

鳳翔、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儋州、常州……蘇軾的身後,有一長串的地名留下了他的印記。

他以罪人之身,遭貶謫到這些地方。這些人生短暫的驛站,卻以另一種方式,成全了一位曠古爍今的東坡居士。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01//人的生命氣象,會在苦難中放大//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對一些想要摘星星的人來說,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

蘇軾是不世出的英豪,因此連上天都想要考驗考驗他。可誰能想到,這一考驗,便是一生。

“士當以天下為己任”,這是中國讀書人所固有的美好理想,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蘇軾,也不例外。

他少年時便喜到四方遊學,立誓要做如東漢範滂那樣的人,不逢迎苟合,不委曲求全,澄清浩宇,濟世天下。

公元1056年,蘇洵帶著21歲的蘇軾、19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赴京趕考。

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和詩壇宿將梅堯臣,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便攥住了他們的心靈。

歐陽修更大膽作出預言:“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聲名大噪,文動京師。但正當他想要大展身手時,卻突然傳來了母親病故的噩耗。

蘇軾滿懷悲痛,立即隨父回鄉奔喪。三年後守喪期滿,蘇軾重歸京師,正式踏入仕途。

然而沒過幾年,他的父親,亦是他文學的引路人蘇洵一病而逝。次年,妻子王弗也玉隕香消。父母愛人相繼離世,此中沉痛,大概也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吧。

在安葬妻子的山坡上,蘇軾親手種下了三萬棵雪松。那鬱鬱蔥蔥裡,誰又能知曉沉澱了詞人多少的血淚?

十年後的一天,蘇軾在孤寂的夜晚重又夢到已離世經年的妻子。她仍是坐在梳妝檯前,月華籠罩,兩人相對卻無言,唯有淚水輕輕滑落。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 記夢》

人的生命氣象,會在苦難中放大。有人在挫折後一蹶不振,有人在風雨後愈加堅韌,蘇軾屬於後者。

公元1069年,蘇軾結束丁憂,再次迴歸京都。

這一年,王安石新政開啟,從此整個華夏大地都被捲入到“變法”的洶湧浪潮中,一直到北宋滅亡。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人的命運,也便隨著這股大潮跌宕翻湧。

02//超然於物外,方能達然而自喜//

面對承平百年積累下的弊端,新即位的宋神宗野心勃勃,他遇到了極堅定且極自負的理性主義者王安石,兩人一拍即合。

隨著新法的一步步推進,諸多弊處也展現了出來。然而王安石氣勢日盛,滿朝上下萬馬齊喑。

就在這一片緘默聲中,蘇軾“不合時宜”地跳了出來,用一篇《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將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

萬言書中,蘇軾直斥王安石變法的不合理處,致使“物議沸騰,怨仇交至”。蘇軾願以淋漓痛快的筆墨澆醒陷入迷霧中的君王,哪怕為之付出生命。

只可惜,在旁人看來,這只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萬言書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迴音。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蘇軾並不打算罷休,公元1071年,他特地出了一道鄉試考題《論獨斷》,分明是向“當代獨夫”王安石下的一道戰書。

王安石被激怒了,新黨咬牙切齒,他們開始捏造種種事端,誣陷這位幻想螳臂當車、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

種種流言傳到皇帝耳中,他對蘇軾的信任終於再不如從前,蘇軾只得自請外放。

京都的城門從此對他關閉了,從杭州開始,蘇軾任地方官達八年之久。

政治上的失敗固然讓他遭受了不小的打擊,但一時的失意,並不因此讓他變得失望。在聯翩襲來的風雨裡,他仍會一往無前。

雖遠離了政治中心,但蘇軾並未忘懷國事,他的詩文裡充斥著的,仍是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在杭州他賑濟災荒,在密州他抗擊蝗災,在徐州他抵禦洪水……

差役沉重了,他寫“鹽事星火急,誰能恤農耕”;

澇災發生時他寫:“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後山雨浪浪。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鹽法嚴苛,村民吃不起鹽,他寫“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一個人如果只是沉溺在一己的失意與得意中,那麼他的胸襟始終是狹隘的,目光始終是短淺的:

他看不到自身之外紛紜的世態、人民的苦難,而難有慈悲的心地;

他也看不到蝸居一隅外的壯闊風光,看不到人們在苦難中的掙扎與奮起,而無法超然達觀。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密州做太守時,蘇軾在《超然臺記》中寫道:“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意思是說,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並不是一定要怪異、新奇、雄偉、壯麗的景觀,才能讓人得到快樂。吃酒糟、喝薄酒,也可以使人沉醉,水果蔬菜草木,同樣能夠充飢。

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

這是真正的超然於物外,從而能始終達然自喜。

03//一蓑煙雨任平生//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一場“烏臺詩案”,將蘇軾送往了他人生的轉折口——黃州。

定慧院是蘇軾在貶所黃州的第一處寓所,在這首詞裡,上片寫孤鴻見幽人,下片寫幽人見孤鴻。其實,詞中人即飛鴻,飛鴻即人。

在那場洶湧的風暴中驚魂甫定的蘇軾,自喻自己就有如那一隻“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孤鴻,寧願忍受著孤寂與寒冷。

後人有公論:被貶黃州是東坡政治生涯的低谷,卻是他精神歷程的一次昇華。

余光中先生說:

“他在黃州期間,是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後還大有可為。

中國歷史上,許多人覺悟在過於蒼老的暮年,換言之,成熟在過了季節的年歲,剛要享用成熟所帶來的恩惠,腳步卻已踉蹌蹣跚;與他們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正是在這裡,蘇軾留下了如前後《赤壁賦》、《念奴嬌 大江東去》、《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這些宏大的詞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處,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在這首詞裡,悲慨與超然的曠達被完全地結合到了一起。

公元1082年,是蘇軾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個春天。一日,蘇軾與朋友出遊,忽然有風雨襲來,朋友都狼狽不堪,卻唯有詞人渾不在意,泰然處之,緩步慢行。

他隨意吟詠間,吟出了一首人生豪邁的序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黃州後,蘇軾曾一度被召還,不久又出官潁州、定州、廣東的惠州、海南島的瓊州……

他的一生,不是在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

海南島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了,他的眼睛開始花了,看不清楚東西了,可他說:“浮空眼纈散雲霞,無數心花發桃李。”

“纈”在這裡是昏花的樣子。空中好像都是雲霞,什麼東西也看不清楚,可是,他說,有無數像桃李一樣美麗的花兒在我的內心之中開放了。

65歲時蘇軾被從海南島召回,走到真州就得了病,於常州離世。

渡海之時,他寫下了一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人世間的風雨再大,也終究會有晴朗的一天;天上的烏雲散了時,人間終會有一片澄清。

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天地間這樣壯闊奇絕的風景,縱然九死南荒,我也不後悔了!

蘇軾不曾後悔,無論生命的最初與最終,他都不曾後悔!

參考文獻:葉嘉瑩《北宋名家詞選講》

曠世奇才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