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必須死?

孫權 漢武帝 張飛 劉表 路說簡史 2017-07-30

219年,關羽被呂蒙襲擊,兵敗身亡,連帶劉備集團據有的荊州三郡也被孫權吞併。時任荊州守將之一的劉封遭到部下叛變,不過他力戰突圍,回到了成都。然而,劉封從劉備那得到的迴應是:賜死。

殺掉打了敗仗的部下,這在劉備創業發家史中是頭一遭。劉備素來以仁厚著稱,比如當年張飛丟了下邳和他的老婆小孩,導致劉備破產,但沒有被劉備懲罰。怎麼這一回,劉備對劉封那麼苛刻呢?

劉封在荊州的時候,和另一名守將孟達鬧矛盾,孟達後來叛逃投奔了曹魏。劉封沒有聽關羽的命令,在關羽打襄樊戰役時增援前線。在關羽敗退的時候,劉封也沒有及時出兵相救。這是劉備指責劉封的三個主要問題,並以此作為賜死的理由。

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必須死?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但是,這三點都值得商榷。劉封和孟達鬧矛盾,誰對誰錯?沒人說得清,況且孟達原本就是劉璋的部下,後來歸附了劉備。他投降了第一次,會介意投降第二次嗎?他的所作所為是一個典型的投機分子。關羽打襄樊,根本拿不下來,劉封增援也只是隔靴搔癢,解決不了問題。劉封救關羽,就更勉為其難了,一是孫權處心積慮,那容你有救的機會?二是劉封自己手下也叛變,他自顧不暇。

所以,即使劉封在過程中有過錯,他也遠遠沒有到非死不可的程度。仁厚的劉備,卻把罪責不深的劉封給殺了。而且,是諸葛亮出言勸劉備殺的劉封。《三國志-劉封傳》說,“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劉封死的時候,劉備還流眼淚,因為他知道劉封死得很冤。

你瞬間會覺得諸葛亮和劉備這兩個絕對正面的人物蒙上了一層陰影吧?他們幹嘛和劉封過不去?諸葛亮不是以清正廉明著稱嗎?這會兒他怎麼變得這麼厚黑呢?僅僅因為擔心劉封將來太牛難以駕馭就把人家殺了?這罪名可比秦檜殺岳飛的“莫須有”還要扯淡。

其實,劉封真正的問題不是他在荊州的表現,也不是他勇猛過人的能力,而是他的身份,他是劉備的養子。正是這樣一個身份讓這時候的劉封不得不死。

你可能覺得,養子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你看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養了那麼一大堆小孩,不是其樂融融嗎?怎麼到了劉封這裡,就變成了招來殺身之禍的標籤呢?這一點我們要從劉備為什麼收劉封作為養子講起。

公元200年,劉備脫離了袁紹,南下荊州投奔了劉表。時年四十歲的他還沒有兒子,於是就在當地收養一個男孩作為養子,取名劉封。劉備收養劉封的目的其實很明確,立劉封做嗣子,免得自己無後。換句話說,劉備將來打下了萬里江山,按道理也是由劉封來繼承的。

然而,劉備卻在207年迎來了自己親生兒子:劉禪。經過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後,劉備還是遵循了人的動物本能,改立劉禪為嗣子。其實,以嚴格的社會道德標準來評判的話,劉備這樣做是很不地道的,劉封的親生父母之所以答應你收養劉封,就是因為你承諾讓他做繼承人。現在你出爾反爾,不是食言而肥嗎?

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必須死?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但劉備是軍閥啊,沒人敢質疑他。劉封長大成人後,奔赴戰場衝鋒陷陣,作戰非常勇敢。劉備可能也是心裡有愧,先後為任他為副軍中郎將、副軍將軍,這對於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很快了。

劉封是否心懷不滿呢?史書沒有記載,我們不得而知。但如果我們設身處地為他想想的話,他很可能是有不滿情緒的。心理學中有一個“損失厭惡”理論,說人類天然喜歡保住自己已有的東西,很討厭損失。如果你某天撿到了100塊錢,很快又丟失了100塊,你的心情會保持平靜嗎?心理學家告訴你,不會。相反,你會非常懊惱甚至憤怒。

劉封就是那個撿到了100塊錢又丟失的人,他的心態不可能回到沒有被劉備收為養子的時候。儘管劉備對他有養育之恩,但他內心對於嗣子之位的喪失還是會耿耿於懷,甚至為此怨恨劉禪:你他媽要是不出生該有多好!當然,劉封肯定不敢把這種情緒表露出來,他一定會反覆申明:我堅決擁護父親的決定!將來一定好好輔佐弟弟劉禪!

不過,劉封或許沒有絲毫不滿的情緒,他非常理性,懂得割捨內心的貪念。他知道嗣子之位本來就不是自己的,甚至他都不該攤上劉備這樣的好爸爸。劉封原本應該在某個小地方默默無聞地活著,然後默默無聞地死去,但是劉備給了他這一切,讓他叱吒風雲。所以,劉封的內心其實是充滿感激的。

然而,劉封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並不重要,真正的關鍵是劉備認為他是怎麼想的。人心隔肚皮,夫妻都有同床異夢的時候,何況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養父子之間呢?當年呂布衝著董卓叫“爸爸”叫得多歡,可轉眼就把人家的頭給砍了。劉封現在表現得恭恭敬敬,但是以後呢?

作為一名已經事業有成的老闆,劉備這時候最討厭的東西就是“風險”,他決不能容忍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毀於一旦。為了排除風險,漢武帝臨死前殺掉了自己最寵愛的妃子鉤弋夫人,劉備現在也60歲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而劉禪還是個14歲的小屁孩......

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必須死?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劉封如果是一個庸庸碌碌的無能之輩倒也罷了,給他個待遇高、權力小的職位,讓他躲在一邊花天酒地紙醉金迷過完這一生也好。可劉封偏偏“有武藝,氣力過人”、“所在戰克”,是一員驍將。萬一我劉備死了後,劉封有想法......算了,聽諸葛亮吧。

著名的大思想家、軍事家王陽明,也遭遇了和劉備一樣的難題。他中老年時還沒兒子,就收了一個同宗的男孩作為嗣子,後來他的親生兒子出生。作為一名儒家宗師,王陽明當然不會殺自己的養子,但他死後,正因為養子和親子之間的繼承權之爭,弄得王家雞飛狗跳,一塌糊塗。

完成日本統一大業的豐臣秀吉遭遇的困境如出一轍。他的兩個兒子先後夭折,一直沒有男性繼承人。到了54歲那年,他就收了自己外甥作為養子,取名豐臣秀次。不料,兩年後他的親生兒子豐臣秀賴出生。於是,豐臣秀吉找了一堆藉口,殺掉了秀次。

養子難當,尤其去權勢人家,搞不好還有生命危險。那麼問題的真正關鍵在哪呢?缺乏彈性的人身關係。

你認了養子,就很難解除養子關係,就如同古代結了婚就很難離婚一樣。因為這種人為的人身關係牽涉到雙方及雙方的家族,是各種力量和承諾疊加的結果。一旦被打破,大家都會蒙受巨大損失。

比如說劉備說要解除和劉封之間的父子關係,那他就等於公開承認自己是一個沒有信用的混蛋。劉封也不可能表態要和劉備解除關係,那樣形同大逆不道。雙方其實死死地綁定了在一起,誰也沒有辦法掙脫開來。怎麼才能徹底撤銷這種綁定呢?

其中一個人去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