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上戰略高度的大謀劃,不勝枚舉。但凡能提出這種戰略的,都是青史留名的大戰略家。

  • 先秦時,有管仲【尊王攘夷策】、張儀【連橫策】、範睢【遠交近攻策】、白起【伐趙對】【平楚策】、
  • 兩漢時,有韓信【漢中對】、李左車【脅燕迫齊策】、耿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
  • 隋唐五代時,有長孫晟【間突厥疏 】、李泌【平亂訣】【平蕃策】、王樸【平邊策】、
  • 宋元明清時,有岳飛【伐金策】、伯顏【徵宋策】、朱元璋【伐元令】、范文程【南伐中原疏】……

而漢末三國時期, 除了荀彧的【奉天子令不臣議】【平四方策】、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策】,無不青史留名,奠定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基礎,羊祜【伐吳疏】更是西晉得以結束分裂,統一全國的戰略總綱。其實還有一位大戰略家,被歷史有意無意忽略了,他就是東吳開國君主,吳大帝孫權。

"

中國歷史上戰略高度的大謀劃,不勝枚舉。但凡能提出這種戰略的,都是青史留名的大戰略家。

  • 先秦時,有管仲【尊王攘夷策】、張儀【連橫策】、範睢【遠交近攻策】、白起【伐趙對】【平楚策】、
  • 兩漢時,有韓信【漢中對】、李左車【脅燕迫齊策】、耿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
  • 隋唐五代時,有長孫晟【間突厥疏 】、李泌【平亂訣】【平蕃策】、王樸【平邊策】、
  • 宋元明清時,有岳飛【伐金策】、伯顏【徵宋策】、朱元璋【伐元令】、范文程【南伐中原疏】……

而漢末三國時期, 除了荀彧的【奉天子令不臣議】【平四方策】、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策】,無不青史留名,奠定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基礎,羊祜【伐吳疏】更是西晉得以結束分裂,統一全國的戰略總綱。其實還有一位大戰略家,被歷史有意無意忽略了,他就是東吳開國君主,吳大帝孫權。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從白衣渡江、襲殺關羽,到和諸葛亮重立同盟,實現【二帝並尊】這十年間,孫權的一系列外交和軍事手段,將博弈和制衡之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可以說是一手締造三國鼎足局面的靈魂工程師。

當劉備逼退曹操親征大軍, 奪佔漢中、上庸,關羽水淹七軍,兵困襄樊。 曹魏南線的夏侯淵和于禁兩大軍團覆滅,曹仁軍團只剩下千餘殘兵。

此時劉備勢力全據益州,加上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而且相比於曹操控制的北方各州,益州受漢末戰亂破壞損害較小,不但地域遼闊,同時戶口眾多,因此劉備此時麾下兵馬不下於15萬人(荊州軍團野戰精銳3萬、地方留守軍2萬,益州軍團野戰精銳6萬、地方留守軍3萬),可動員總兵力超過20萬人,達到其實力最巔峰。

眼見幾年前在公安時還是自己附庸, “進退狼跋” 的劉備,如今已經是“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在孫劉聯盟中即將居於主導地位,更大有席捲江山,一統天下之勢,孫權果斷出手, 重用呂蒙,聯合曹魏,共制劉備。

東吳大都督:呂蒙

"

中國歷史上戰略高度的大謀劃,不勝枚舉。但凡能提出這種戰略的,都是青史留名的大戰略家。

  • 先秦時,有管仲【尊王攘夷策】、張儀【連橫策】、範睢【遠交近攻策】、白起【伐趙對】【平楚策】、
  • 兩漢時,有韓信【漢中對】、李左車【脅燕迫齊策】、耿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
  • 隋唐五代時,有長孫晟【間突厥疏 】、李泌【平亂訣】【平蕃策】、王樸【平邊策】、
  • 宋元明清時,有岳飛【伐金策】、伯顏【徵宋策】、朱元璋【伐元令】、范文程【南伐中原疏】……

而漢末三國時期, 除了荀彧的【奉天子令不臣議】【平四方策】、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策】,無不青史留名,奠定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基礎,羊祜【伐吳疏】更是西晉得以結束分裂,統一全國的戰略總綱。其實還有一位大戰略家,被歷史有意無意忽略了,他就是東吳開國君主,吳大帝孫權。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從白衣渡江、襲殺關羽,到和諸葛亮重立同盟,實現【二帝並尊】這十年間,孫權的一系列外交和軍事手段,將博弈和制衡之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可以說是一手締造三國鼎足局面的靈魂工程師。

當劉備逼退曹操親征大軍, 奪佔漢中、上庸,關羽水淹七軍,兵困襄樊。 曹魏南線的夏侯淵和于禁兩大軍團覆滅,曹仁軍團只剩下千餘殘兵。

此時劉備勢力全據益州,加上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而且相比於曹操控制的北方各州,益州受漢末戰亂破壞損害較小,不但地域遼闊,同時戶口眾多,因此劉備此時麾下兵馬不下於15萬人(荊州軍團野戰精銳3萬、地方留守軍2萬,益州軍團野戰精銳6萬、地方留守軍3萬),可動員總兵力超過20萬人,達到其實力最巔峰。

眼見幾年前在公安時還是自己附庸, “進退狼跋” 的劉備,如今已經是“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在孫劉聯盟中即將居於主導地位,更大有席捲江山,一統天下之勢,孫權果斷出手, 重用呂蒙,聯合曹魏,共制劉備。

東吳大都督:呂蒙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呂蒙白衣渡江,奪佔江陵;陸遜截斷三峽,殲滅荊州留守軍數萬。關羽軍前方有強敵,後路被截斷,士卒家眷盡落敵手,近三萬人馬未經與吳軍交手便已潰散,關羽僅帶數百親信退守麥城,終於被東吳擒殺。

"

中國歷史上戰略高度的大謀劃,不勝枚舉。但凡能提出這種戰略的,都是青史留名的大戰略家。

  • 先秦時,有管仲【尊王攘夷策】、張儀【連橫策】、範睢【遠交近攻策】、白起【伐趙對】【平楚策】、
  • 兩漢時,有韓信【漢中對】、李左車【脅燕迫齊策】、耿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
  • 隋唐五代時,有長孫晟【間突厥疏 】、李泌【平亂訣】【平蕃策】、王樸【平邊策】、
  • 宋元明清時,有岳飛【伐金策】、伯顏【徵宋策】、朱元璋【伐元令】、范文程【南伐中原疏】……

而漢末三國時期, 除了荀彧的【奉天子令不臣議】【平四方策】、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策】,無不青史留名,奠定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基礎,羊祜【伐吳疏】更是西晉得以結束分裂,統一全國的戰略總綱。其實還有一位大戰略家,被歷史有意無意忽略了,他就是東吳開國君主,吳大帝孫權。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從白衣渡江、襲殺關羽,到和諸葛亮重立同盟,實現【二帝並尊】這十年間,孫權的一系列外交和軍事手段,將博弈和制衡之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可以說是一手締造三國鼎足局面的靈魂工程師。

當劉備逼退曹操親征大軍, 奪佔漢中、上庸,關羽水淹七軍,兵困襄樊。 曹魏南線的夏侯淵和于禁兩大軍團覆滅,曹仁軍團只剩下千餘殘兵。

此時劉備勢力全據益州,加上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而且相比於曹操控制的北方各州,益州受漢末戰亂破壞損害較小,不但地域遼闊,同時戶口眾多,因此劉備此時麾下兵馬不下於15萬人(荊州軍團野戰精銳3萬、地方留守軍2萬,益州軍團野戰精銳6萬、地方留守軍3萬),可動員總兵力超過20萬人,達到其實力最巔峰。

眼見幾年前在公安時還是自己附庸, “進退狼跋” 的劉備,如今已經是“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在孫劉聯盟中即將居於主導地位,更大有席捲江山,一統天下之勢,孫權果斷出手, 重用呂蒙,聯合曹魏,共制劉備。

東吳大都督:呂蒙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呂蒙白衣渡江,奪佔江陵;陸遜截斷三峽,殲滅荊州留守軍數萬。關羽軍前方有強敵,後路被截斷,士卒家眷盡落敵手,近三萬人馬未經與吳軍交手便已潰散,關羽僅帶數百親信退守麥城,終於被東吳擒殺。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劉備臥薪嚐膽數年,動員七萬大軍東征復仇。然而在相持經年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再遭一場慘敗,劉備四萬中軍精銳全軍覆沒,馮習、張南、傅肜等軍中一線骨幹戰死,沙摩柯率領的一萬武陵蠻軍同樣全滅,黃權率領的江北軍團萬餘人叛投曹魏。此後,又有孟達率上庸郡叛投曹魏,劉備既愧且恨,焦頭爛額,無顏面返回成都,就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

中國歷史上戰略高度的大謀劃,不勝枚舉。但凡能提出這種戰略的,都是青史留名的大戰略家。

  • 先秦時,有管仲【尊王攘夷策】、張儀【連橫策】、範睢【遠交近攻策】、白起【伐趙對】【平楚策】、
  • 兩漢時,有韓信【漢中對】、李左車【脅燕迫齊策】、耿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
  • 隋唐五代時,有長孫晟【間突厥疏 】、李泌【平亂訣】【平蕃策】、王樸【平邊策】、
  • 宋元明清時,有岳飛【伐金策】、伯顏【徵宋策】、朱元璋【伐元令】、范文程【南伐中原疏】……

而漢末三國時期, 除了荀彧的【奉天子令不臣議】【平四方策】、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策】,無不青史留名,奠定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基礎,羊祜【伐吳疏】更是西晉得以結束分裂,統一全國的戰略總綱。其實還有一位大戰略家,被歷史有意無意忽略了,他就是東吳開國君主,吳大帝孫權。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從白衣渡江、襲殺關羽,到和諸葛亮重立同盟,實現【二帝並尊】這十年間,孫權的一系列外交和軍事手段,將博弈和制衡之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可以說是一手締造三國鼎足局面的靈魂工程師。

當劉備逼退曹操親征大軍, 奪佔漢中、上庸,關羽水淹七軍,兵困襄樊。 曹魏南線的夏侯淵和于禁兩大軍團覆滅,曹仁軍團只剩下千餘殘兵。

此時劉備勢力全據益州,加上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而且相比於曹操控制的北方各州,益州受漢末戰亂破壞損害較小,不但地域遼闊,同時戶口眾多,因此劉備此時麾下兵馬不下於15萬人(荊州軍團野戰精銳3萬、地方留守軍2萬,益州軍團野戰精銳6萬、地方留守軍3萬),可動員總兵力超過20萬人,達到其實力最巔峰。

眼見幾年前在公安時還是自己附庸, “進退狼跋” 的劉備,如今已經是“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在孫劉聯盟中即將居於主導地位,更大有席捲江山,一統天下之勢,孫權果斷出手, 重用呂蒙,聯合曹魏,共制劉備。

東吳大都督:呂蒙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呂蒙白衣渡江,奪佔江陵;陸遜截斷三峽,殲滅荊州留守軍數萬。關羽軍前方有強敵,後路被截斷,士卒家眷盡落敵手,近三萬人馬未經與吳軍交手便已潰散,關羽僅帶數百親信退守麥城,終於被東吳擒殺。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劉備臥薪嚐膽數年,動員七萬大軍東征復仇。然而在相持經年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再遭一場慘敗,劉備四萬中軍精銳全軍覆沒,馮習、張南、傅肜等軍中一線骨幹戰死,沙摩柯率領的一萬武陵蠻軍同樣全滅,黃權率領的江北軍團萬餘人叛投曹魏。此後,又有孟達率上庸郡叛投曹魏,劉備既愧且恨,焦頭爛額,無顏面返回成都,就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短短几年,蜀漢政權的兩次慘敗,前後折損兵馬超過十萬人,大將重臣和軍中骨幹損失無數,不論疆域、兵員、人才,和巔峰時期相比,均只剩下一半甚至更少,確已遭受重創,元氣大傷。

此刻,孫權又改弦更張,絕交魏國。曹丕大怒,三路大軍大舉南侵,結果,吳將朱桓於羨溪之戰,只用五千人就大破曹仁數萬大軍;吳將朱然於江陵之戰,面對曹真、夏侯尚、張郃等眾多魏國名將,堅守半年,名震中夏。

將三路魏軍盡數擊退後,孫權派遣使者拜謁病重的劉備,向四面楚歌的蜀漢重新示好。劉備就算心中再如何痛恨,作為一個政治家,為著本政權的長遠利益,也不得不強嚥苦果,實際上從此默認了 東吳對荊州的所有權。

劉備一死, 諸葛亮執政, 孫權又趁蜀漢人心不穩, 鼓動 南中豪強雍闓孟獲等人起兵,席捲南中三郡, 殺建寧太守正昂, 越嶲郡將焦璜,牂柯從事常頎, 將益州太守張裔綁縛至吳國。

諸葛亮不得不遣使訪吳,請求孫權放還張裔,並停止對南中叛軍的支持。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討價還價,當諸葛亮揮軍南征, 殺雍闓,降孟獲,收復南中後,也不得不為了維繫和孫權的盟約,放棄自稱“漢室正統”的大義名分,並最終承認孫權的帝位合法性,兩國實現空前但非絕後的“二帝並尊”。

"

中國歷史上戰略高度的大謀劃,不勝枚舉。但凡能提出這種戰略的,都是青史留名的大戰略家。

  • 先秦時,有管仲【尊王攘夷策】、張儀【連橫策】、範睢【遠交近攻策】、白起【伐趙對】【平楚策】、
  • 兩漢時,有韓信【漢中對】、李左車【脅燕迫齊策】、耿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
  • 隋唐五代時,有長孫晟【間突厥疏 】、李泌【平亂訣】【平蕃策】、王樸【平邊策】、
  • 宋元明清時,有岳飛【伐金策】、伯顏【徵宋策】、朱元璋【伐元令】、范文程【南伐中原疏】……

而漢末三國時期, 除了荀彧的【奉天子令不臣議】【平四方策】、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策】,無不青史留名,奠定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基礎,羊祜【伐吳疏】更是西晉得以結束分裂,統一全國的戰略總綱。其實還有一位大戰略家,被歷史有意無意忽略了,他就是東吳開國君主,吳大帝孫權。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從白衣渡江、襲殺關羽,到和諸葛亮重立同盟,實現【二帝並尊】這十年間,孫權的一系列外交和軍事手段,將博弈和制衡之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可以說是一手締造三國鼎足局面的靈魂工程師。

當劉備逼退曹操親征大軍, 奪佔漢中、上庸,關羽水淹七軍,兵困襄樊。 曹魏南線的夏侯淵和于禁兩大軍團覆滅,曹仁軍團只剩下千餘殘兵。

此時劉備勢力全據益州,加上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而且相比於曹操控制的北方各州,益州受漢末戰亂破壞損害較小,不但地域遼闊,同時戶口眾多,因此劉備此時麾下兵馬不下於15萬人(荊州軍團野戰精銳3萬、地方留守軍2萬,益州軍團野戰精銳6萬、地方留守軍3萬),可動員總兵力超過20萬人,達到其實力最巔峰。

眼見幾年前在公安時還是自己附庸, “進退狼跋” 的劉備,如今已經是“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在孫劉聯盟中即將居於主導地位,更大有席捲江山,一統天下之勢,孫權果斷出手, 重用呂蒙,聯合曹魏,共制劉備。

東吳大都督:呂蒙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呂蒙白衣渡江,奪佔江陵;陸遜截斷三峽,殲滅荊州留守軍數萬。關羽軍前方有強敵,後路被截斷,士卒家眷盡落敵手,近三萬人馬未經與吳軍交手便已潰散,關羽僅帶數百親信退守麥城,終於被東吳擒殺。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劉備臥薪嚐膽數年,動員七萬大軍東征復仇。然而在相持經年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再遭一場慘敗,劉備四萬中軍精銳全軍覆沒,馮習、張南、傅肜等軍中一線骨幹戰死,沙摩柯率領的一萬武陵蠻軍同樣全滅,黃權率領的江北軍團萬餘人叛投曹魏。此後,又有孟達率上庸郡叛投曹魏,劉備既愧且恨,焦頭爛額,無顏面返回成都,就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短短几年,蜀漢政權的兩次慘敗,前後折損兵馬超過十萬人,大將重臣和軍中骨幹損失無數,不論疆域、兵員、人才,和巔峰時期相比,均只剩下一半甚至更少,確已遭受重創,元氣大傷。

此刻,孫權又改弦更張,絕交魏國。曹丕大怒,三路大軍大舉南侵,結果,吳將朱桓於羨溪之戰,只用五千人就大破曹仁數萬大軍;吳將朱然於江陵之戰,面對曹真、夏侯尚、張郃等眾多魏國名將,堅守半年,名震中夏。

將三路魏軍盡數擊退後,孫權派遣使者拜謁病重的劉備,向四面楚歌的蜀漢重新示好。劉備就算心中再如何痛恨,作為一個政治家,為著本政權的長遠利益,也不得不強嚥苦果,實際上從此默認了 東吳對荊州的所有權。

劉備一死, 諸葛亮執政, 孫權又趁蜀漢人心不穩, 鼓動 南中豪強雍闓孟獲等人起兵,席捲南中三郡, 殺建寧太守正昂, 越嶲郡將焦璜,牂柯從事常頎, 將益州太守張裔綁縛至吳國。

諸葛亮不得不遣使訪吳,請求孫權放還張裔,並停止對南中叛軍的支持。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討價還價,當諸葛亮揮軍南征, 殺雍闓,降孟獲,收復南中後,也不得不為了維繫和孫權的盟約,放棄自稱“漢室正統”的大義名分,並最終承認孫權的帝位合法性,兩國實現空前但非絕後的“二帝並尊”。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得到了自稱繼承兩漢法統的蜀漢政權的認可後,孫權從“吳王”變“吳帝”,就不再只是自說自話的鬧劇,因而也具有了相對的合法性。

在石亭之戰,陸遜率軍重創魏國曹休軍團,斬首萬人,令曹魏數十年兵鋒不敢南進後,孫權終於可以安心稱帝,也終於能放心將都城從武昌遷回建鄴。

東吳大都督:陸遜

"

中國歷史上戰略高度的大謀劃,不勝枚舉。但凡能提出這種戰略的,都是青史留名的大戰略家。

  • 先秦時,有管仲【尊王攘夷策】、張儀【連橫策】、範睢【遠交近攻策】、白起【伐趙對】【平楚策】、
  • 兩漢時,有韓信【漢中對】、李左車【脅燕迫齊策】、耿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
  • 隋唐五代時,有長孫晟【間突厥疏 】、李泌【平亂訣】【平蕃策】、王樸【平邊策】、
  • 宋元明清時,有岳飛【伐金策】、伯顏【徵宋策】、朱元璋【伐元令】、范文程【南伐中原疏】……

而漢末三國時期, 除了荀彧的【奉天子令不臣議】【平四方策】、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策】,無不青史留名,奠定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基礎,羊祜【伐吳疏】更是西晉得以結束分裂,統一全國的戰略總綱。其實還有一位大戰略家,被歷史有意無意忽略了,他就是東吳開國君主,吳大帝孫權。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從白衣渡江、襲殺關羽,到和諸葛亮重立同盟,實現【二帝並尊】這十年間,孫權的一系列外交和軍事手段,將博弈和制衡之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可以說是一手締造三國鼎足局面的靈魂工程師。

當劉備逼退曹操親征大軍, 奪佔漢中、上庸,關羽水淹七軍,兵困襄樊。 曹魏南線的夏侯淵和于禁兩大軍團覆滅,曹仁軍團只剩下千餘殘兵。

此時劉備勢力全據益州,加上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而且相比於曹操控制的北方各州,益州受漢末戰亂破壞損害較小,不但地域遼闊,同時戶口眾多,因此劉備此時麾下兵馬不下於15萬人(荊州軍團野戰精銳3萬、地方留守軍2萬,益州軍團野戰精銳6萬、地方留守軍3萬),可動員總兵力超過20萬人,達到其實力最巔峰。

眼見幾年前在公安時還是自己附庸, “進退狼跋” 的劉備,如今已經是“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在孫劉聯盟中即將居於主導地位,更大有席捲江山,一統天下之勢,孫權果斷出手, 重用呂蒙,聯合曹魏,共制劉備。

東吳大都督:呂蒙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呂蒙白衣渡江,奪佔江陵;陸遜截斷三峽,殲滅荊州留守軍數萬。關羽軍前方有強敵,後路被截斷,士卒家眷盡落敵手,近三萬人馬未經與吳軍交手便已潰散,關羽僅帶數百親信退守麥城,終於被東吳擒殺。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劉備臥薪嚐膽數年,動員七萬大軍東征復仇。然而在相持經年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再遭一場慘敗,劉備四萬中軍精銳全軍覆沒,馮習、張南、傅肜等軍中一線骨幹戰死,沙摩柯率領的一萬武陵蠻軍同樣全滅,黃權率領的江北軍團萬餘人叛投曹魏。此後,又有孟達率上庸郡叛投曹魏,劉備既愧且恨,焦頭爛額,無顏面返回成都,就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短短几年,蜀漢政權的兩次慘敗,前後折損兵馬超過十萬人,大將重臣和軍中骨幹損失無數,不論疆域、兵員、人才,和巔峰時期相比,均只剩下一半甚至更少,確已遭受重創,元氣大傷。

此刻,孫權又改弦更張,絕交魏國。曹丕大怒,三路大軍大舉南侵,結果,吳將朱桓於羨溪之戰,只用五千人就大破曹仁數萬大軍;吳將朱然於江陵之戰,面對曹真、夏侯尚、張郃等眾多魏國名將,堅守半年,名震中夏。

將三路魏軍盡數擊退後,孫權派遣使者拜謁病重的劉備,向四面楚歌的蜀漢重新示好。劉備就算心中再如何痛恨,作為一個政治家,為著本政權的長遠利益,也不得不強嚥苦果,實際上從此默認了 東吳對荊州的所有權。

劉備一死, 諸葛亮執政, 孫權又趁蜀漢人心不穩, 鼓動 南中豪強雍闓孟獲等人起兵,席捲南中三郡, 殺建寧太守正昂, 越嶲郡將焦璜,牂柯從事常頎, 將益州太守張裔綁縛至吳國。

諸葛亮不得不遣使訪吳,請求孫權放還張裔,並停止對南中叛軍的支持。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討價還價,當諸葛亮揮軍南征, 殺雍闓,降孟獲,收復南中後,也不得不為了維繫和孫權的盟約,放棄自稱“漢室正統”的大義名分,並最終承認孫權的帝位合法性,兩國實現空前但非絕後的“二帝並尊”。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得到了自稱繼承兩漢法統的蜀漢政權的認可後,孫權從“吳王”變“吳帝”,就不再只是自說自話的鬧劇,因而也具有了相對的合法性。

在石亭之戰,陸遜率軍重創魏國曹休軍團,斬首萬人,令曹魏數十年兵鋒不敢南進後,孫權終於可以安心稱帝,也終於能放心將都城從武昌遷回建鄴。

東吳大都督:陸遜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諸葛亮又為何還要與他結盟?

而整個時間線中, 雍闓孟獲等南中豪強,很明顯只是被孫權當做蜀吳同盟的棋子,賣了個好價錢。

孫權在這十年間的戰略操作,近乎出神入化!他不斷示弱,卻又狠下煞手,將劉備、曹操、曹丕等天下梟雄盡數戲耍,迫使千古奇才諸葛亮也不得不妥協,不但成功稱帝,更獲得了一個持續整整四十年的穩定吳蜀聯盟,還讓東吳的國力兵力和版圖始終保持了對蜀漢兩倍以上的優勢,因而在吳蜀同盟中佔據相對優勢地位,不至於重蹈赤壁之戰後被劉備“反客為主”的覆轍。

而最讓筆者歎服的,就是孫權完美體現了:【如果希望得到一個為己能所用的堅定盟友,就要先想方設法削弱他、重創他,來保障自己在聯盟中的主導地位】的戰略思想。

類似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不落帝國的【遠東大戰略】,也可說是異曲同工之妙。

當時的沙皇俄國,一心要吞併中國的東北地區,讓旅順和大連永久成為其太平洋艦隊的不凍港,因此對歐洲爭霸並不上心,而將帝國重心放在了修建和維護其西伯利亞大鐵路。

而已經控制了長江流域的英國,則希望沙俄數百萬計的“灰色牲口”大軍,能夠留在東歐,以遏制德國擴張。

因此英國就先是選擇扶植滿清,從海關到艦隊方面,都給予了很多有力支持,待得發現腐朽的滿清體制完全是”爛泥扶不上牆“後,又去竭力扶植經歷明治維新,初步近代化的日本。

甲午之戰後,英國更組建英日同盟,在日俄戰爭中重創了俄國,也使沙俄吞併中國東北地區,建立“黃俄羅斯”的美夢徹底破滅;最終不得不如英國所願,將戰略重心移回歐洲,去充當英法兩國牽制德國的炮灰。

事實上,英國本土只是一個孤懸歐陸之外的小島,竟能壓制歐陸列強數百年,建立稱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國”,除了工業革命的先發優勢,便在於其類似孫權這樣的戰略大師數不勝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