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軍事改革—記蘇聯1939年軍事改革及影響

“本作品是對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作品並非嚴謹的歷史學術研究,僅供參考。”

本文作者:手殘主治MK

不為人知的軍事改革—記蘇聯1939年軍事改革及影響

1939年,這是一戰結束後的第二十個年頭。它既是"二十年休戰"的結束,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彼時的蘇聯,剛剛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整頓了農業,建設了工業,搞定了"反對派",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國。這時,隨著世界緊張局勢的上升,聯共布的大佬們決定,基於現有的國內工業基礎,對蘇聯紅軍進行改革。以擴編、換裝與新式戰術訓練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

————————————裝備現代化————————————

彼時(1939年)距離國內戰爭已經過去了19年。戰後的蘇軍開始裁減軍隊。隨著五年計劃開始,大量勞動力進入工廠,開始了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1937年,蘇聯軍隊的服役人數下降到約130萬人,武器裝備也開始顯得落後於時代。陸軍使用的武器普遍是一戰期間投產的武器在20-30年代間進行現代化的版本。諸如M1891/30型莫辛納甘步槍、M1902/30型76mm炮、M1909/1910型122mm炮等,軍隊內包括坦克和飛機在內的技術裝備在1939年已經顯得落後於時代。譬如步槍仍是手動上彈,火炮射程過低且無法進行摩托化拖曳,坦克無法遂行防線突破任務,大量雙翼機仍然充斥在空軍中服役等。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後,蘇聯有足夠的能力來為軍隊生產先進的裝備,基於西班牙內戰的經驗,蘇聯開始了對軍隊進行現代化武裝。大家可以看到,蘇聯軍隊在二戰中使用的的裝備,幾乎全是在1930年代後期研發完成開始生產的,譬如:SVT-40(1940年)T-34(1940年)KV(1939年)M-30(1938)ML-20(1937)YaK-1(1940)IL-2(1940)……

不為人知的軍事改革—記蘇聯1939年軍事改革及影響

這是一幅二戰初期蘇聯軍隊的插圖,圖中軍官手持TT-33手槍,左1士兵手持 SVT-40半自動步槍並投擲一枚RPG-40反坦克手榴彈,左二手持PPD-40衝鋒槍,前1 右1和右2則是M1891/30步槍,前2是一支SVT-40半自動步槍,剩下的那位則是DP機槍。圖中左側地面還有一挺M1910馬克辛機槍,除了M1910機槍和DP外,其餘裝備皆是30年代出品。這些武器裝備本身就是這一次軍事改革中要為部隊換裝的,並且在之後的戰爭中也充分證實了它們的殺傷力和先進性。

————————————擴編部隊————————————

說完了換裝,下面來談一談擴軍。上文曾經提到,1937年時,蘇聯軍隊的人數僅僅只有130萬人,這一點軍隊在將來的的戰爭中顯然是不夠用的。於是蘇聯決定要擴軍,擴多少呢?在1941年5月斯大林在莫斯科軍校學員畢業典禮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要建立起300個師,其中包括100個坦克師,其餘的全是摩托化師。"依照計劃,蘇軍在擴充後應該達到大約540萬人,在當時來看這一人數足以應付大部分可能發生的戰爭。但是這時有一個問題:擴出來的新招募的那大部分都是基層士兵,你需要進行管理,還要對部隊進行訓練,這就需要時間。只有充足的時間才可以讓部隊從一群烏合之眾變成適應戰爭的虎狼之師。然而,一年的時間並不足以讓他們完成足以應對戰爭的訓練。二戰時期士兵的訓練問題是一個困擾了蘇軍很久的頑疾,甚至到了戰後依然如此。此外,大清洗提拔了很多原來的基層軍官。但是他們既沒有時間來熟悉自己的部隊,其能力也不足以指揮如此龐大的部隊。譬如:一個西班牙戰場的中尉飛行員,到1941年便升任空軍少將統領白俄羅斯地區的空軍力量。雖然他對自己怎麼擊落敵人那是相當擅長的,但"指揮幾百架飛機在一個廣闊的戰場上爭奪制空權"這一問題就不那麼擅長了。因此也導致二戰前期蘇軍各部隊的指揮問題頻發,不得不將大規模的部隊拆分成較小規模的單位來便於指揮。

不為人知的軍事改革—記蘇聯1939年軍事改革及影響

(1941年勞動節閱兵,擴軍完成後的第一次閱兵,沒有出現什麼新裝備)

————————————革新戰術————————————

有了武器有了人還不行,你也要會怎麼用這些人,因而軍隊戰術的革新更加重要。30年代不光是武器裝備飛速發展的年代,也是軍隊戰略戰術飛速發展的年代。各種新式裝備的運用還需要與之相對應的戰術。步炮協同、步坦協同、空地協同、三者協同,不要說二戰,即使是現代,能做到的國家也沒有幾個。問在一場戰鬥中,進攻方各種協同能達到的巔峰是什麼?就是火力準備,炮火延伸後步坦協同已經開始發起衝擊,同時空軍戰機能在雙方陣線哪怕只距離50-100m依然可以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而不誤傷友軍。

不為人知的軍事改革—記蘇聯1939年軍事改革及影響

(IL-2 1941型CAS模擬,此時兵線與敵人防禦陣地距離100M)

突破防線後,快速集群(坦克 摩托化步兵 騎兵)開始對敵方左右開始包抄,徹底瓦解敵方防禦。一般來說,要想達到這樣的水平,必須要至少兩年的訓練與數場大型演習或實戰的檢驗方可大成。然而對於當時的蘇軍而言,縱深排列作戰隊形,梯次攻擊等落後的戰術佈置還在大部分部隊中使用,其戰術技能依然只相當於間戰期的普通軍隊,相對於二戰爆發時而言已經落後。

不為人知的軍事改革—記蘇聯1939年軍事改革及影響

(基輔大演習期間一架TB-3在水上空投了一輛T-37水陸兩棲坦克)

———————————未完成的改革————————————

那麼蘇軍何時可以完成這次改革呢?按照斯大林本人在軍校畢業典禮晚宴上的描述,在1943年末蘇軍可以完成這次軍事改革,如果戰局緊張,最快也要到1942年夏天才可以完成齊裝滿員的三百師。蘇軍在1941年完成了人員擴充,但是技術裝備普遍缺編:坦克只有規定編制的35% 、卡車只有20%、無線電和通訊器材缺乏嚴重。這導致蘇軍在1941年戰爭爆發時出現了很多沒有坦克的"坦克師"和沒有卡車的"摩托化師"。這些裝備不足,訓練不夠的步兵師大大拖累了1941年蘇軍的表現,打不過,跑不掉,為1941年邊境之戰的失利和西方面軍與西南方面軍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1939年的軍事變革連同第三個五年計劃因為二戰的爆發而終止了,後人的目光被戰爭吸引,因而對這場未完成的軍事改革並無多少著墨,從現存的歷史檔案中我們才可對上世紀三十年代聯共布領導人強軍的想法略知一二。如果蘇聯完成了這次改革,那麼二戰會有什麼樣的轉變?沒有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歷史也沒有如果。但是可以肯定,一個實現了武器自動化、機動摩托化、協同空地化、戰術現代化的軍隊,對納粹而言絕對是比1941年的那個蘇軍更加棘手的對手。

參考資料:

[1] 沈志華 蘇聯歷史檔案選編 [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

[2]郝英賦 二戰蘇聯陸軍單兵裝備[M]北京:北京藝術與科學電子出版社 2013

[3]安·康·索科洛夫 戰前的較量:斯大林VS希特勒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