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從“漁”到“魚”再到開悟,是教育的幾大境界!

隨園詩話 袁枚 教育 談文化論教育 2017-04-25

反思:從“漁”到“魚”再到開悟,是教育的幾大境界!匠人與大師的差距在於,匠人只有技能技巧,他從師父那裡學會了知識,且具備了模仿的能力,匠人只會複製前人的東西,只有技能技巧,缺少對事物的見識。而大師在得到“魚"又學會“漁”的基礎與過程中,悟出了“漁識”,他能進行開創性的勞動,不但有創新的物質產品,還有獨到的思想產品。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這是袁枚在《隨園詩話》中的一段話,他十分形象地指出了“魚”、“漁”、“漁識”三者之間的關係。知識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才智是把知識轉換為解決問題的工具,而見識,則是對知識和能力的應用方向、方法、方式作引領。

反思:從“漁”到“魚”再到開悟,是教育的幾大境界!“漁識”主要靠“悟”而不是“授”。既有自發的悟,又可有意識地進行悟。學生自發的悟,可能要多花時間,多走彎路。我們在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時,要有意識地分階段引導學生悟。

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悟其漁識是從教師給學生水,到教師帶領學生去找水,最終使學生形成尋找水資源的見識,創造出新的找水方法。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悟其漁識三重境界是教學的必經過程,是教學的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交叉、遞進上升的過程。相比而言,從第二境界到第三境界要比第一境界到第二境界難一些,三個過程不是割裂孤立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教學既要授人以魚,又要授人以漁,更要悟其漁識。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知識、有能力、有思想的創新人才。

反思:從“漁”到“魚”再到開悟,是教育的幾大境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