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教育境界,感悟“無痕”之美!(觸動心靈)

楊振寧 數學 盤點 教育 談文化論教育 談文化論教育 2017-10-05

八大教育境界,感悟“無痕”之美!(觸動心靈)泰戈爾詩曰:“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當時讀到便有些感悟,直覺得道出了人生的超然境界。職業習慣作祟,又想到了當下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熱情洋溢地表揚學生、旗幟鮮明地批評學生、苦口婆心地教導學生,抑或是以形式多樣的活動調動學生向上的熱情,於我們的教育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似乎還少了什麼,偶讀他人的博文《教育之美在於沒有了教育的痕跡》,正切合我的所思所想,雖然早些年也曾寫過《育人無痕》一文,但隨意性成份更多,今日只好將他人博文貼來,是自我學習也是與大家共饗。

記得某位教育家有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說,當學生意識到您的教育意圖時,教育將失去作用。的確,教育之美在於其沒有了教育的痕跡,在於其留給人們的自然流暢之感,即在師生的人格感染中、心靈碰撞中、理解傾聽中、真誠激勵中……,潤物無聲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 “無為”教育有種種方法,歸列以下。

1、垂範:

教育者的示範,無言的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講的就是垂範的作用。青少年善於模仿,教育者的行為成為楷模,自然會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半。

學校新教學樓的垃圾道堵了,總務處在道口旁貼了個封條——“禁止傾倒”。在此後的兩個月裡,學生們掃除後都要穿過操場,將垃圾倒在老樓的垃圾道里。

校長手術後上班了,他發現封條後便抄起鐵棍通垃圾道。一位看到的老師告訴他:“總務處已貼了告示”。校長說:“你家的下水道堵了,是不是也貼上封條不用了?”教師無言以對。“要把學校也當成自己的日子一樣過啊!”校長的這句話深深印在這位教師的心上。後來她也當了校長,時時處處記著要“以校為家”。

2、傾聽

教育者虛心、認真聽取教育對象的坦訴,促使對方在宣洩中實現自我心理調節。當人產生心理衝突時,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訴說。教育者要善聽,即對教育對象的任何想法(當然不一定正確)要聽得進去,表示理解,在傾聽中因勢利導,讓教育對象自己得出正確結論。心理學家認為,認真的傾聽就完成了心理諮詢任務的一半。

記得一個當醫生的朋友曾經說過這樣一件事情:他有一個病人被診斷證明為絕症。這個病人常常在拿藥的時候到他那兒坐坐。我的這個醫生朋友由於職業的習慣便常和他聊聊,或者就那麼靜靜地聽著。一次,那個病人說了很多很多他的過去、現在、幸福、心酸,他生病後的種種心境和牽掛。朋友聽了許久許久。病人說完了,如釋重負,輕鬆多了。後來,聽說那位病人去世前的情緒一直很平穩,配合治療也比過去積極多了,並且把被醫生判定為三個月的生命延長了近一年。朋友對我說,他很欣慰那天沒有對那位病人進行長篇大論的勸慰與建議,而只是靜靜地傾聽了訴說。他頗有心得地說:“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所起的作用,可我卻從這件事中知道了開方、看病醫治的只能是軀體,而傾聽卻能使一個人的精神得到寄託。”

3、激勵

教育者通過語言或文字等多種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長地觸動教育對象的心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開發潛能。激勵源於尊重,源於信任。出乎意料的處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對象的心靈震撼。

一位小學校長對童年一次考試分數難忘的記憶:

由於中途轉學,功課落下了不少。一次數學考試後髮捲子,我提心吊膽地接過來一看,非常意外,老師沒有打分,只寫了兩個字:“哎呀!”。此刻,我領會了老師的心意,老師不相信我會這樣,老師在給我機會,老師在期待著我,老師在用這樣一個善意玩笑似的方式等待著我的努力。我決心把落下的功課補上。果然,又一次考試我得了滿分。

許多年過去了,我又經歷了無數次考試,見到過成百上千張試卷,但只有那份沒有分數,寫著“哎呀!”的試卷,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珍藏。

4、體驗

通過創設情境,引導教育對象在親身經歷中實現情感體驗,獲得真切的感悟,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沒有體驗,就沒有完成教育過程。體驗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有效途徑。在體驗中獲得了“我行!”自信意識的增強。

為戰勝膽怯,一位母親讓她五年級的女兒買10張《北京晚報》,再按原價賣出去。半個小時過去了,孩子張不開嘴。經過思想鬥爭,戰勝了虛榮,開始大聲吆喝,終於把報紙賣出去了。

在鬧市區賣報,這是一種情境活動。孩子受到了磨鍊,體驗了成功,得到了單靠說教不可能有的思想收穫。

八大教育境界,感悟“無痕”之美!(觸動心靈)5、對比

使教育對象在事件或情感對比中,找到差距,心靈受到震撼而猛醒、開悟。沒有比較就沒有認識,沒有比較就沒有教育。反差越大,給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發現道德境界的高低,自然產生羞愧、自責,從而獲得認識的飛躍、精神的昇華。

有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某武士一心想成為世上第一射手,他遍訪名師,刻苦訓練,終於達到了百發百中的境地,武士自喜。一日,在深山偶遇一高僧,高僧明其箭術,遙指空中的兩隻飛鷹,武士心領神會,一箭射落了其中的一隻,而高僧卻說:“取鷹何用弓箭,高手當‘不射而射’”。言罷,高僧抬手一指,虛點向空中的一隻飛鷹,只見那鷹好如受重創,徑直落至高僧的腳下。武士大為震驚,嘆道:“這才是射藝的最高境界啊!

6、迂迴

對教育對象的問題,不採取就事論事的直接說教,而是通過心理暗示啟發聯想等手段,使其認識事物的規律、領悟生活的真諦。為了前進而後退,為了走直道而走彎道,這往往是獲得成功的策略。

一位中學生是生物愛好者,蒐集了眾多的標本。他媽媽是教師。一天,媽媽發現兒子的情緒不高,但沒有直接詢問,而是對兒子說:“媽媽今天比較累,想去逛公園。你陪媽媽一起去好嗎?”兒子答應了。逛公園時,面對各式各樣的植物,媽媽不斷髮問,兒子滔滔不斷地解答,顯示了豐富的知識。

這位媽媽發現,晚上兒子做作業時情緒特別好。

7、空白

摒棄包辦代替,給教育對象留有創造的空間和時間,調動其主動性。為了取得教育的實效,往往需要等待。“耐心是偉大的老師”。

楊振寧在西南聯大讀研究生時,他的導師是王竹溪先生。一天,王先生要他寫一篇論文《固體中有序與無序的問題》,並要他參看一本書。楊振寧看不懂這本書,便去向王先生請教。王先生一個字也不講,卻又要他看第二本書。楊振寧第二本也看不懂,又去向王先生請教。王先生還是不講,又推薦第三本書給他看,並要求他看完第三本書後,再回過頭來看第二本和第一本,並說出對第一本書的見解。楊振寧反覆讀了第三本書後,再讀第二本和第一本,果然寫出了優秀的論文。

8、寬容

對教育對象錯誤、過失產生的原因,給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寬厚態度、寬鬆環境中自省。“出奇制勝”的兵法運用在教育領域是教育方法的極致。教育者的寬容使教育對象無地自容,這是真正的教育詩篇。

一位學生的個人願望沒有得到滿足,向教師說了一通尖酸刻薄的話。這位教師沒做任何解釋,只是給她寫了一首小詩:

土地寬容了種子,擁有了收穫;

大海寬容了江海,擁有了浩翰;

天空寬容了雲霞,擁有了神彩;

人生寬容了遺憾,擁有了未來。

學生收到後,沉思良久,突然笑了。她覺得生活真美好,自己很幼稚。

八大教育境界,感悟“無痕”之美!(觸動心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