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
"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榆林的城

下火車時已經是凌晨三點多。

手機導航,離報到的酒店距離不到五公里。於是,同代瓊兄商量:步行去,反正時間還早。

街上行人很少,馬路就顯得寬闊。深深地吸一口氣,再慢慢的吐出來。感覺就是兩個字,除了清爽,還是清爽。

好久沒有呼吸這麼清潔、乾淨的空氣了。

來之前,我曾做過一些功課。從網上得知,榆林是陝西最北的一座城。再往北,就是內蒙了。因位於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中間地帶,所以,榆林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時,榆林就是九邊重鎮之一。明長城從榆林北部穿過,成為塞外入陝的要道。

步行了一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下榻的酒店。

住下來後,天已經大亮了。打開窗一看,酒店馬路的對面就是傳說中的榆林老城。於是乎,睡意頓消。我和代瓊兄又是拍照,又是發朋友圈,忙得不亦樂乎。


"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榆林的城

下火車時已經是凌晨三點多。

手機導航,離報到的酒店距離不到五公里。於是,同代瓊兄商量:步行去,反正時間還早。

街上行人很少,馬路就顯得寬闊。深深地吸一口氣,再慢慢的吐出來。感覺就是兩個字,除了清爽,還是清爽。

好久沒有呼吸這麼清潔、乾淨的空氣了。

來之前,我曾做過一些功課。從網上得知,榆林是陝西最北的一座城。再往北,就是內蒙了。因位於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中間地帶,所以,榆林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時,榆林就是九邊重鎮之一。明長城從榆林北部穿過,成為塞外入陝的要道。

步行了一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下榻的酒店。

住下來後,天已經大亮了。打開窗一看,酒店馬路的對面就是傳說中的榆林老城。於是乎,睡意頓消。我和代瓊兄又是拍照,又是發朋友圈,忙得不亦樂乎。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早餐後補了一覺,感覺好了許多。同榆林的許學琪老師已經見過面了,他說劉莉老師正在路上,大概中午才能到。他建議我們到老城去轉轉,並說這城池當年李自成攻打了20多天才攻了下來,此後才開始了一個農民英雄轉戰南北的傳奇故事。

出酒店大門,天開始下雨。好雨知時節,這應該是陝北難得一見的喜雨。

古老的榆林城是有些舊的,這種舊是時光打磨的痕跡。但在雨中,這舊裡又有著一種水洗的透亮、明亮,給人一種特別溫潤的感覺。雨中的鐘樓、鼓樓,還有萬佛樓、凱歌樓,陳舊的底子裡都有一層包漿,那是歲月撫摸的印記。

徜徉在雨中的古城,彷彿走進一段時光隧道。在陝北婆姨剪紙店,我看到了很多剪紙作品。這裡既有玲瓏的窗花,又有一些大幅作品。這些指尖上的藝術,真的令我們目不暇接。它不僅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也是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藝術之花。


"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榆林的城

下火車時已經是凌晨三點多。

手機導航,離報到的酒店距離不到五公里。於是,同代瓊兄商量:步行去,反正時間還早。

街上行人很少,馬路就顯得寬闊。深深地吸一口氣,再慢慢的吐出來。感覺就是兩個字,除了清爽,還是清爽。

好久沒有呼吸這麼清潔、乾淨的空氣了。

來之前,我曾做過一些功課。從網上得知,榆林是陝西最北的一座城。再往北,就是內蒙了。因位於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中間地帶,所以,榆林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時,榆林就是九邊重鎮之一。明長城從榆林北部穿過,成為塞外入陝的要道。

步行了一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下榻的酒店。

住下來後,天已經大亮了。打開窗一看,酒店馬路的對面就是傳說中的榆林老城。於是乎,睡意頓消。我和代瓊兄又是拍照,又是發朋友圈,忙得不亦樂乎。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早餐後補了一覺,感覺好了許多。同榆林的許學琪老師已經見過面了,他說劉莉老師正在路上,大概中午才能到。他建議我們到老城去轉轉,並說這城池當年李自成攻打了20多天才攻了下來,此後才開始了一個農民英雄轉戰南北的傳奇故事。

出酒店大門,天開始下雨。好雨知時節,這應該是陝北難得一見的喜雨。

古老的榆林城是有些舊的,這種舊是時光打磨的痕跡。但在雨中,這舊裡又有著一種水洗的透亮、明亮,給人一種特別溫潤的感覺。雨中的鐘樓、鼓樓,還有萬佛樓、凱歌樓,陳舊的底子裡都有一層包漿,那是歲月撫摸的印記。

徜徉在雨中的古城,彷彿走進一段時光隧道。在陝北婆姨剪紙店,我看到了很多剪紙作品。這裡既有玲瓏的窗花,又有一些大幅作品。這些指尖上的藝術,真的令我們目不暇接。它不僅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也是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藝術之花。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老城不大,一個多小時就走完了。臨離開時,代瓊兄依依不捨地用手摸著城門洞裡的城磚對我說,好涼。他還告訴我,判斷一座城池時間長短,用手摸一摸城磚就知道。時間越久,磚越涼;反之,則磚溫越高。

手感。一個詞突然從腦子裡蹦出來。時光的手感,歲月的手感,原來歷史是可以觸摸的。世態炎涼、人間冷暖,也是可以“手感”的嗎?

此刻手摸城磚的代瓊兄不再僅僅是個散文家,彷彿還是一位考古學家、一個智者。

綏德的漢


"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榆林的城

下火車時已經是凌晨三點多。

手機導航,離報到的酒店距離不到五公里。於是,同代瓊兄商量:步行去,反正時間還早。

街上行人很少,馬路就顯得寬闊。深深地吸一口氣,再慢慢的吐出來。感覺就是兩個字,除了清爽,還是清爽。

好久沒有呼吸這麼清潔、乾淨的空氣了。

來之前,我曾做過一些功課。從網上得知,榆林是陝西最北的一座城。再往北,就是內蒙了。因位於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中間地帶,所以,榆林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時,榆林就是九邊重鎮之一。明長城從榆林北部穿過,成為塞外入陝的要道。

步行了一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下榻的酒店。

住下來後,天已經大亮了。打開窗一看,酒店馬路的對面就是傳說中的榆林老城。於是乎,睡意頓消。我和代瓊兄又是拍照,又是發朋友圈,忙得不亦樂乎。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早餐後補了一覺,感覺好了許多。同榆林的許學琪老師已經見過面了,他說劉莉老師正在路上,大概中午才能到。他建議我們到老城去轉轉,並說這城池當年李自成攻打了20多天才攻了下來,此後才開始了一個農民英雄轉戰南北的傳奇故事。

出酒店大門,天開始下雨。好雨知時節,這應該是陝北難得一見的喜雨。

古老的榆林城是有些舊的,這種舊是時光打磨的痕跡。但在雨中,這舊裡又有著一種水洗的透亮、明亮,給人一種特別溫潤的感覺。雨中的鐘樓、鼓樓,還有萬佛樓、凱歌樓,陳舊的底子裡都有一層包漿,那是歲月撫摸的印記。

徜徉在雨中的古城,彷彿走進一段時光隧道。在陝北婆姨剪紙店,我看到了很多剪紙作品。這裡既有玲瓏的窗花,又有一些大幅作品。這些指尖上的藝術,真的令我們目不暇接。它不僅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也是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藝術之花。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老城不大,一個多小時就走完了。臨離開時,代瓊兄依依不捨地用手摸著城門洞裡的城磚對我說,好涼。他還告訴我,判斷一座城池時間長短,用手摸一摸城磚就知道。時間越久,磚越涼;反之,則磚溫越高。

手感。一個詞突然從腦子裡蹦出來。時光的手感,歲月的手感,原來歷史是可以觸摸的。世態炎涼、人間冷暖,也是可以“手感”的嗎?

此刻手摸城磚的代瓊兄不再僅僅是個散文家,彷彿還是一位考古學家、一個智者。

綏德的漢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不用打問不用看。

小夥子跑馬一溜風,

討上米脂婆姨樂死人。

這是流行在陝北的一首信天游。男人也好,女子也罷,相信每一個第一次聽到這首民歌的人,心中都會瘋長出一種綺麗的夢想。

許學琪是我認識的第一位綏德的漢子。

見面前,我和他通過幾次電話,主要是詢問榆林的天氣。陝西我曾到過兩次,但最北的地方只到過延安,延安以北,只在柳青、路遙的書中讀過。

論壇上,大家們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這句流傳很廣的民諺: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作家都是最有想象力的人,尤其擅長這種形象思維。思接千載,浮想聯翩。有人說,這句民諺源自三國文化,因為呂布是綏德人,美女貂蟬是米脂人。但我認為何五社先生的解釋更加靠譜些。他解釋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陝北的小米不但滋養了米脂女子的天生麗質,還涵養了她們吃苦耐勞、溫潤賢良的高貴品質。


"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榆林的城

下火車時已經是凌晨三點多。

手機導航,離報到的酒店距離不到五公里。於是,同代瓊兄商量:步行去,反正時間還早。

街上行人很少,馬路就顯得寬闊。深深地吸一口氣,再慢慢的吐出來。感覺就是兩個字,除了清爽,還是清爽。

好久沒有呼吸這麼清潔、乾淨的空氣了。

來之前,我曾做過一些功課。從網上得知,榆林是陝西最北的一座城。再往北,就是內蒙了。因位於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中間地帶,所以,榆林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時,榆林就是九邊重鎮之一。明長城從榆林北部穿過,成為塞外入陝的要道。

步行了一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下榻的酒店。

住下來後,天已經大亮了。打開窗一看,酒店馬路的對面就是傳說中的榆林老城。於是乎,睡意頓消。我和代瓊兄又是拍照,又是發朋友圈,忙得不亦樂乎。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早餐後補了一覺,感覺好了許多。同榆林的許學琪老師已經見過面了,他說劉莉老師正在路上,大概中午才能到。他建議我們到老城去轉轉,並說這城池當年李自成攻打了20多天才攻了下來,此後才開始了一個農民英雄轉戰南北的傳奇故事。

出酒店大門,天開始下雨。好雨知時節,這應該是陝北難得一見的喜雨。

古老的榆林城是有些舊的,這種舊是時光打磨的痕跡。但在雨中,這舊裡又有著一種水洗的透亮、明亮,給人一種特別溫潤的感覺。雨中的鐘樓、鼓樓,還有萬佛樓、凱歌樓,陳舊的底子裡都有一層包漿,那是歲月撫摸的印記。

徜徉在雨中的古城,彷彿走進一段時光隧道。在陝北婆姨剪紙店,我看到了很多剪紙作品。這裡既有玲瓏的窗花,又有一些大幅作品。這些指尖上的藝術,真的令我們目不暇接。它不僅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也是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藝術之花。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老城不大,一個多小時就走完了。臨離開時,代瓊兄依依不捨地用手摸著城門洞裡的城磚對我說,好涼。他還告訴我,判斷一座城池時間長短,用手摸一摸城磚就知道。時間越久,磚越涼;反之,則磚溫越高。

手感。一個詞突然從腦子裡蹦出來。時光的手感,歲月的手感,原來歷史是可以觸摸的。世態炎涼、人間冷暖,也是可以“手感”的嗎?

此刻手摸城磚的代瓊兄不再僅僅是個散文家,彷彿還是一位考古學家、一個智者。

綏德的漢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不用打問不用看。

小夥子跑馬一溜風,

討上米脂婆姨樂死人。

這是流行在陝北的一首信天游。男人也好,女子也罷,相信每一個第一次聽到這首民歌的人,心中都會瘋長出一種綺麗的夢想。

許學琪是我認識的第一位綏德的漢子。

見面前,我和他通過幾次電話,主要是詢問榆林的天氣。陝西我曾到過兩次,但最北的地方只到過延安,延安以北,只在柳青、路遙的書中讀過。

論壇上,大家們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這句流傳很廣的民諺: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作家都是最有想象力的人,尤其擅長這種形象思維。思接千載,浮想聯翩。有人說,這句民諺源自三國文化,因為呂布是綏德人,美女貂蟬是米脂人。但我認為何五社先生的解釋更加靠譜些。他解釋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陝北的小米不但滋養了米脂女子的天生麗質,還涵養了她們吃苦耐勞、溫潤賢良的高貴品質。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負責接待的綏德漢,左一為許學琪


酒席上,許學琪君說了一段佳話。當年他從綏德到西安的大學報到時,學校裡的女生得知來了一位綏德漢,都紛紛到他的寢室“先睹為快”。後來,這些女生都失望地離去。

失望且惆悵。那些像丁香一樣結滿愁怨的姑娘。

這當然是個為調節氣氛而說的笑話。學琪雖不高大威猛,但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他有嚴重的關節炎,還瘸著一條腿為這次筆會跑前跑後,是整個活動中最辛苦、最忙碌的人。

綏德的漢。在他的身上有著綏德漢子那種特有的溫厚、溫暖,有著陝北人植根於黃土的那種淳樸與厚重。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陝北的歌


"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榆林的城

下火車時已經是凌晨三點多。

手機導航,離報到的酒店距離不到五公里。於是,同代瓊兄商量:步行去,反正時間還早。

街上行人很少,馬路就顯得寬闊。深深地吸一口氣,再慢慢的吐出來。感覺就是兩個字,除了清爽,還是清爽。

好久沒有呼吸這麼清潔、乾淨的空氣了。

來之前,我曾做過一些功課。從網上得知,榆林是陝西最北的一座城。再往北,就是內蒙了。因位於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中間地帶,所以,榆林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時,榆林就是九邊重鎮之一。明長城從榆林北部穿過,成為塞外入陝的要道。

步行了一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下榻的酒店。

住下來後,天已經大亮了。打開窗一看,酒店馬路的對面就是傳說中的榆林老城。於是乎,睡意頓消。我和代瓊兄又是拍照,又是發朋友圈,忙得不亦樂乎。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早餐後補了一覺,感覺好了許多。同榆林的許學琪老師已經見過面了,他說劉莉老師正在路上,大概中午才能到。他建議我們到老城去轉轉,並說這城池當年李自成攻打了20多天才攻了下來,此後才開始了一個農民英雄轉戰南北的傳奇故事。

出酒店大門,天開始下雨。好雨知時節,這應該是陝北難得一見的喜雨。

古老的榆林城是有些舊的,這種舊是時光打磨的痕跡。但在雨中,這舊裡又有著一種水洗的透亮、明亮,給人一種特別溫潤的感覺。雨中的鐘樓、鼓樓,還有萬佛樓、凱歌樓,陳舊的底子裡都有一層包漿,那是歲月撫摸的印記。

徜徉在雨中的古城,彷彿走進一段時光隧道。在陝北婆姨剪紙店,我看到了很多剪紙作品。這裡既有玲瓏的窗花,又有一些大幅作品。這些指尖上的藝術,真的令我們目不暇接。它不僅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也是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藝術之花。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老城不大,一個多小時就走完了。臨離開時,代瓊兄依依不捨地用手摸著城門洞裡的城磚對我說,好涼。他還告訴我,判斷一座城池時間長短,用手摸一摸城磚就知道。時間越久,磚越涼;反之,則磚溫越高。

手感。一個詞突然從腦子裡蹦出來。時光的手感,歲月的手感,原來歷史是可以觸摸的。世態炎涼、人間冷暖,也是可以“手感”的嗎?

此刻手摸城磚的代瓊兄不再僅僅是個散文家,彷彿還是一位考古學家、一個智者。

綏德的漢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不用打問不用看。

小夥子跑馬一溜風,

討上米脂婆姨樂死人。

這是流行在陝北的一首信天游。男人也好,女子也罷,相信每一個第一次聽到這首民歌的人,心中都會瘋長出一種綺麗的夢想。

許學琪是我認識的第一位綏德的漢子。

見面前,我和他通過幾次電話,主要是詢問榆林的天氣。陝西我曾到過兩次,但最北的地方只到過延安,延安以北,只在柳青、路遙的書中讀過。

論壇上,大家們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這句流傳很廣的民諺: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作家都是最有想象力的人,尤其擅長這種形象思維。思接千載,浮想聯翩。有人說,這句民諺源自三國文化,因為呂布是綏德人,美女貂蟬是米脂人。但我認為何五社先生的解釋更加靠譜些。他解釋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陝北的小米不但滋養了米脂女子的天生麗質,還涵養了她們吃苦耐勞、溫潤賢良的高貴品質。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負責接待的綏德漢,左一為許學琪


酒席上,許學琪君說了一段佳話。當年他從綏德到西安的大學報到時,學校裡的女生得知來了一位綏德漢,都紛紛到他的寢室“先睹為快”。後來,這些女生都失望地離去。

失望且惆悵。那些像丁香一樣結滿愁怨的姑娘。

這當然是個為調節氣氛而說的笑話。學琪雖不高大威猛,但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他有嚴重的關節炎,還瘸著一條腿為這次筆會跑前跑後,是整個活動中最辛苦、最忙碌的人。

綏德的漢。在他的身上有著綏德漢子那種特有的溫厚、溫暖,有著陝北人植根於黃土的那種淳樸與厚重。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陝北的歌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作者與李建軍(右)的合影


同京劇一板三眼不同,西北的秦腔是吼出來的。我一直認為,南方的越劇、黃梅是女人的戲,只有西北的秦腔裡才有著男人的豪邁與鏗鏘。

上世紀九十年代,歌壇曾流行過一陣子西北風。《我家住在黃土高坡》這些帶有搖滾味道的信天游曾紅透了大江南北。

一直喜歡信天游。年輕時讀李季,讀賀敬之,就很喜歡這樣的詩句:“一對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喜歡這種直抒胸臆,喜歡這樣大膽又深情的表達。

在榆林,我認識了另一個綏德的漢子是李建軍。

那天的歡迎宴會上,我和他的第一次見面。初次相見,就有著一見如故的親切,這隻能是一種緣分。我倆坐在一起,不知怎麼的就聊到了陝北的信天游。他告訴我他的外公名叫張天恩,是《趕牲靈》的作者和原唱者。在大家的要求下,李建軍還現場演唱了《趕牲靈》。在西北,這原汁原味的信天游是最好的下酒菜。那天晚上,多年不喝酒的我也喝了好幾杯“西鳳”。

友情如酒,是那種醉人的酒。我拿出手機,讓身邊的文友為我們拍照。隨後,我將這張合影發到了朋友圈裡。很快的,遠在千里之外的音樂家馬勇就在照片的後面留言:《趕牲靈》是每一個學聲樂的學生的必修課,我要在現場的話肯定也要哼上幾句。

說得真好。信天游這種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植物,終於成為音樂殿堂裡一株最茁壯的莊稼。


"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榆林的城

下火車時已經是凌晨三點多。

手機導航,離報到的酒店距離不到五公里。於是,同代瓊兄商量:步行去,反正時間還早。

街上行人很少,馬路就顯得寬闊。深深地吸一口氣,再慢慢的吐出來。感覺就是兩個字,除了清爽,還是清爽。

好久沒有呼吸這麼清潔、乾淨的空氣了。

來之前,我曾做過一些功課。從網上得知,榆林是陝西最北的一座城。再往北,就是內蒙了。因位於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中間地帶,所以,榆林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時,榆林就是九邊重鎮之一。明長城從榆林北部穿過,成為塞外入陝的要道。

步行了一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下榻的酒店。

住下來後,天已經大亮了。打開窗一看,酒店馬路的對面就是傳說中的榆林老城。於是乎,睡意頓消。我和代瓊兄又是拍照,又是發朋友圈,忙得不亦樂乎。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早餐後補了一覺,感覺好了許多。同榆林的許學琪老師已經見過面了,他說劉莉老師正在路上,大概中午才能到。他建議我們到老城去轉轉,並說這城池當年李自成攻打了20多天才攻了下來,此後才開始了一個農民英雄轉戰南北的傳奇故事。

出酒店大門,天開始下雨。好雨知時節,這應該是陝北難得一見的喜雨。

古老的榆林城是有些舊的,這種舊是時光打磨的痕跡。但在雨中,這舊裡又有著一種水洗的透亮、明亮,給人一種特別溫潤的感覺。雨中的鐘樓、鼓樓,還有萬佛樓、凱歌樓,陳舊的底子裡都有一層包漿,那是歲月撫摸的印記。

徜徉在雨中的古城,彷彿走進一段時光隧道。在陝北婆姨剪紙店,我看到了很多剪紙作品。這裡既有玲瓏的窗花,又有一些大幅作品。這些指尖上的藝術,真的令我們目不暇接。它不僅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也是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藝術之花。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老城不大,一個多小時就走完了。臨離開時,代瓊兄依依不捨地用手摸著城門洞裡的城磚對我說,好涼。他還告訴我,判斷一座城池時間長短,用手摸一摸城磚就知道。時間越久,磚越涼;反之,則磚溫越高。

手感。一個詞突然從腦子裡蹦出來。時光的手感,歲月的手感,原來歷史是可以觸摸的。世態炎涼、人間冷暖,也是可以“手感”的嗎?

此刻手摸城磚的代瓊兄不再僅僅是個散文家,彷彿還是一位考古學家、一個智者。

綏德的漢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不用打問不用看。

小夥子跑馬一溜風,

討上米脂婆姨樂死人。

這是流行在陝北的一首信天游。男人也好,女子也罷,相信每一個第一次聽到這首民歌的人,心中都會瘋長出一種綺麗的夢想。

許學琪是我認識的第一位綏德的漢子。

見面前,我和他通過幾次電話,主要是詢問榆林的天氣。陝西我曾到過兩次,但最北的地方只到過延安,延安以北,只在柳青、路遙的書中讀過。

論壇上,大家們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這句流傳很廣的民諺: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作家都是最有想象力的人,尤其擅長這種形象思維。思接千載,浮想聯翩。有人說,這句民諺源自三國文化,因為呂布是綏德人,美女貂蟬是米脂人。但我認為何五社先生的解釋更加靠譜些。他解釋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陝北的小米不但滋養了米脂女子的天生麗質,還涵養了她們吃苦耐勞、溫潤賢良的高貴品質。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負責接待的綏德漢,左一為許學琪


酒席上,許學琪君說了一段佳話。當年他從綏德到西安的大學報到時,學校裡的女生得知來了一位綏德漢,都紛紛到他的寢室“先睹為快”。後來,這些女生都失望地離去。

失望且惆悵。那些像丁香一樣結滿愁怨的姑娘。

這當然是個為調節氣氛而說的笑話。學琪雖不高大威猛,但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他有嚴重的關節炎,還瘸著一條腿為這次筆會跑前跑後,是整個活動中最辛苦、最忙碌的人。

綏德的漢。在他的身上有著綏德漢子那種特有的溫厚、溫暖,有著陝北人植根於黃土的那種淳樸與厚重。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陝北的歌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作者與李建軍(右)的合影


同京劇一板三眼不同,西北的秦腔是吼出來的。我一直認為,南方的越劇、黃梅是女人的戲,只有西北的秦腔裡才有著男人的豪邁與鏗鏘。

上世紀九十年代,歌壇曾流行過一陣子西北風。《我家住在黃土高坡》這些帶有搖滾味道的信天游曾紅透了大江南北。

一直喜歡信天游。年輕時讀李季,讀賀敬之,就很喜歡這樣的詩句:“一對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喜歡這種直抒胸臆,喜歡這樣大膽又深情的表達。

在榆林,我認識了另一個綏德的漢子是李建軍。

那天的歡迎宴會上,我和他的第一次見面。初次相見,就有著一見如故的親切,這隻能是一種緣分。我倆坐在一起,不知怎麼的就聊到了陝北的信天游。他告訴我他的外公名叫張天恩,是《趕牲靈》的作者和原唱者。在大家的要求下,李建軍還現場演唱了《趕牲靈》。在西北,這原汁原味的信天游是最好的下酒菜。那天晚上,多年不喝酒的我也喝了好幾杯“西鳳”。

友情如酒,是那種醉人的酒。我拿出手機,讓身邊的文友為我們拍照。隨後,我將這張合影發到了朋友圈裡。很快的,遠在千里之外的音樂家馬勇就在照片的後面留言:《趕牲靈》是每一個學聲樂的學生的必修課,我要在現場的話肯定也要哼上幾句。

說得真好。信天游這種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植物,終於成為音樂殿堂裡一株最茁壯的莊稼。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回到房間,打開建軍發來的鏈接。如泣如訴的歌聲在北方的夜裡流淌:

走頭頭的那個騾子三盞盞那個燈,

帶上的那個鈴子喲哇哇的那個聲。

白脖子那個哈巴喲朝南咬,

趕牲靈的那個人兒喲過來了。

你若是我的哥哥招一招手,

你不是我的哥哥喲走你的那個路。

多好的詞兒,多好的才情。美麗的情感,定格在揮手之間,成了情歌中的千古絕唱。歌手和詩人一樣,都是天生的。脫口而出,皆成絕句;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張天恩先生就是一位天生的歌者。他一生創作了近百首陝北民歌,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天才”。2007年,他的故鄉吳堡縣將張天恩和他的《趕牲靈》申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陝北民歌博物館。在“東方紅”展區,大家不約而同地同演員一道唱起那首著名的“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熟悉的旋律從每一個人的胸膛出發,終於匯成了一首扣人心絃的“黃河大合唱”。

在我們的一生中,總有一個人讓我們砰然心動;總有一段情讓我們柔腸百結;總有一首歌讓我們淚流滿面!

突然想起余光中的《民歌》:

傳說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從青海到黃海

風 也聽見

沙 也聽見

如果我們心中真有這樣一首歌,我想,那一定是首“信天游”。

"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榆林的城

下火車時已經是凌晨三點多。

手機導航,離報到的酒店距離不到五公里。於是,同代瓊兄商量:步行去,反正時間還早。

街上行人很少,馬路就顯得寬闊。深深地吸一口氣,再慢慢的吐出來。感覺就是兩個字,除了清爽,還是清爽。

好久沒有呼吸這麼清潔、乾淨的空氣了。

來之前,我曾做過一些功課。從網上得知,榆林是陝西最北的一座城。再往北,就是內蒙了。因位於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中間地帶,所以,榆林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時,榆林就是九邊重鎮之一。明長城從榆林北部穿過,成為塞外入陝的要道。

步行了一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下榻的酒店。

住下來後,天已經大亮了。打開窗一看,酒店馬路的對面就是傳說中的榆林老城。於是乎,睡意頓消。我和代瓊兄又是拍照,又是發朋友圈,忙得不亦樂乎。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早餐後補了一覺,感覺好了許多。同榆林的許學琪老師已經見過面了,他說劉莉老師正在路上,大概中午才能到。他建議我們到老城去轉轉,並說這城池當年李自成攻打了20多天才攻了下來,此後才開始了一個農民英雄轉戰南北的傳奇故事。

出酒店大門,天開始下雨。好雨知時節,這應該是陝北難得一見的喜雨。

古老的榆林城是有些舊的,這種舊是時光打磨的痕跡。但在雨中,這舊裡又有著一種水洗的透亮、明亮,給人一種特別溫潤的感覺。雨中的鐘樓、鼓樓,還有萬佛樓、凱歌樓,陳舊的底子裡都有一層包漿,那是歲月撫摸的印記。

徜徉在雨中的古城,彷彿走進一段時光隧道。在陝北婆姨剪紙店,我看到了很多剪紙作品。這裡既有玲瓏的窗花,又有一些大幅作品。這些指尖上的藝術,真的令我們目不暇接。它不僅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也是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藝術之花。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老城不大,一個多小時就走完了。臨離開時,代瓊兄依依不捨地用手摸著城門洞裡的城磚對我說,好涼。他還告訴我,判斷一座城池時間長短,用手摸一摸城磚就知道。時間越久,磚越涼;反之,則磚溫越高。

手感。一個詞突然從腦子裡蹦出來。時光的手感,歲月的手感,原來歷史是可以觸摸的。世態炎涼、人間冷暖,也是可以“手感”的嗎?

此刻手摸城磚的代瓊兄不再僅僅是個散文家,彷彿還是一位考古學家、一個智者。

綏德的漢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不用打問不用看。

小夥子跑馬一溜風,

討上米脂婆姨樂死人。

這是流行在陝北的一首信天游。男人也好,女子也罷,相信每一個第一次聽到這首民歌的人,心中都會瘋長出一種綺麗的夢想。

許學琪是我認識的第一位綏德的漢子。

見面前,我和他通過幾次電話,主要是詢問榆林的天氣。陝西我曾到過兩次,但最北的地方只到過延安,延安以北,只在柳青、路遙的書中讀過。

論壇上,大家們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這句流傳很廣的民諺: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作家都是最有想象力的人,尤其擅長這種形象思維。思接千載,浮想聯翩。有人說,這句民諺源自三國文化,因為呂布是綏德人,美女貂蟬是米脂人。但我認為何五社先生的解釋更加靠譜些。他解釋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陝北的小米不但滋養了米脂女子的天生麗質,還涵養了她們吃苦耐勞、溫潤賢良的高貴品質。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負責接待的綏德漢,左一為許學琪


酒席上,許學琪君說了一段佳話。當年他從綏德到西安的大學報到時,學校裡的女生得知來了一位綏德漢,都紛紛到他的寢室“先睹為快”。後來,這些女生都失望地離去。

失望且惆悵。那些像丁香一樣結滿愁怨的姑娘。

這當然是個為調節氣氛而說的笑話。學琪雖不高大威猛,但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他有嚴重的關節炎,還瘸著一條腿為這次筆會跑前跑後,是整個活動中最辛苦、最忙碌的人。

綏德的漢。在他的身上有著綏德漢子那種特有的溫厚、溫暖,有著陝北人植根於黃土的那種淳樸與厚重。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陝北的歌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作者與李建軍(右)的合影


同京劇一板三眼不同,西北的秦腔是吼出來的。我一直認為,南方的越劇、黃梅是女人的戲,只有西北的秦腔裡才有著男人的豪邁與鏗鏘。

上世紀九十年代,歌壇曾流行過一陣子西北風。《我家住在黃土高坡》這些帶有搖滾味道的信天游曾紅透了大江南北。

一直喜歡信天游。年輕時讀李季,讀賀敬之,就很喜歡這樣的詩句:“一對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喜歡這種直抒胸臆,喜歡這樣大膽又深情的表達。

在榆林,我認識了另一個綏德的漢子是李建軍。

那天的歡迎宴會上,我和他的第一次見面。初次相見,就有著一見如故的親切,這隻能是一種緣分。我倆坐在一起,不知怎麼的就聊到了陝北的信天游。他告訴我他的外公名叫張天恩,是《趕牲靈》的作者和原唱者。在大家的要求下,李建軍還現場演唱了《趕牲靈》。在西北,這原汁原味的信天游是最好的下酒菜。那天晚上,多年不喝酒的我也喝了好幾杯“西鳳”。

友情如酒,是那種醉人的酒。我拿出手機,讓身邊的文友為我們拍照。隨後,我將這張合影發到了朋友圈裡。很快的,遠在千里之外的音樂家馬勇就在照片的後面留言:《趕牲靈》是每一個學聲樂的學生的必修課,我要在現場的話肯定也要哼上幾句。

說得真好。信天游這種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植物,終於成為音樂殿堂裡一株最茁壯的莊稼。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回到房間,打開建軍發來的鏈接。如泣如訴的歌聲在北方的夜裡流淌:

走頭頭的那個騾子三盞盞那個燈,

帶上的那個鈴子喲哇哇的那個聲。

白脖子那個哈巴喲朝南咬,

趕牲靈的那個人兒喲過來了。

你若是我的哥哥招一招手,

你不是我的哥哥喲走你的那個路。

多好的詞兒,多好的才情。美麗的情感,定格在揮手之間,成了情歌中的千古絕唱。歌手和詩人一樣,都是天生的。脫口而出,皆成絕句;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張天恩先生就是一位天生的歌者。他一生創作了近百首陝北民歌,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天才”。2007年,他的故鄉吳堡縣將張天恩和他的《趕牲靈》申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陝北民歌博物館。在“東方紅”展區,大家不約而同地同演員一道唱起那首著名的“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熟悉的旋律從每一個人的胸膛出發,終於匯成了一首扣人心絃的“黃河大合唱”。

在我們的一生中,總有一個人讓我們砰然心動;總有一段情讓我們柔腸百結;總有一首歌讓我們淚流滿面!

突然想起余光中的《民歌》:

傳說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從青海到黃海

風 也聽見

沙 也聽見

如果我們心中真有這樣一首歌,我想,那一定是首“信天游”。

安徽人眼裡的榆林,是最北的城,是綏德的漢,是陝北的歌

作者簡介:金志偉,合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廬江縣作家協會主席。1983年以來,在《人民日報》、《兒童文學》、《清明》、《青春》、《星星詩刊》、《朔方》、《陽光》、《廣州文藝》、《青島文學》、《中國教師報》、《安徽日報》等報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500餘篇,獲省內外文學獎二十餘次,作品被選入多種選集出版,出版長篇紀實文學《奉獻是首歌——記陶月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