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

引言

從奴隸到一國之君,期間還要對付一個征服了大半個已知世界的龐大帝國,即便是在電腦遊戲中,這也算得上是地獄難度了吧。但在真實發生的歷史上,確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他就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斯一世。拜巴爾斯全名馬列克·扎希爾(勝利王)·魯克努丁(宗教的支柱)·拜巴爾斯·本杜格達裡,其中"拜巴爾斯" (Baibars)在突厥語中意為"豹子一樣的國王"。

"

引言

從奴隸到一國之君,期間還要對付一個征服了大半個已知世界的龐大帝國,即便是在電腦遊戲中,這也算得上是地獄難度了吧。但在真實發生的歷史上,確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他就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斯一世。拜巴爾斯全名馬列克·扎希爾(勝利王)·魯克努丁(宗教的支柱)·拜巴爾斯·本杜格達裡,其中"拜巴爾斯" (Baibars)在突厥語中意為"豹子一樣的國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拜巴爾斯一世的塑像(左)和他的旗幟(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ibars"詞條)

蘇丹:伊斯蘭世界對一國最高統治者的一種稱呼。與"國王"相比,"蘇丹"僅用於穆斯林國家,而且具有宗教意味。蘇丹所統治的國家也被稱為蘇丹國。

淪為奴隸

關於拜巴爾斯是如何淪為奴隸的,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本文所介紹的只是其中一種。

在公元1223年左右,拜巴爾斯出生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一個欽察遊牧民家庭中。欽察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們佔有著從東歐到中亞的廣大草原,這片區域通常被歐洲人稱為庫曼汗國。

庫曼汗國:庫曼汗國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對所有欽察人遊牧部落的一種統稱,庫曼人只是欽察人的一部。之所以稱之為"庫曼汗國",因為庫曼人臨近歐洲,所以歐洲人通常用"庫曼人"指代全部欽察人,故而也將欽察人所佔據的大片草原稱為庫曼汗國。

在公元1220年,蒙古帝國開始西征,大量欽察人被迫背井離鄉不斷向西遷徙,其中也包括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公元1242年前後,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經過長途跋涉,最終定居在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境內,但保加利亞人並不歡迎這些遊牧民。他們襲擊了這支欽察人,並將俘虜當作奴隸賣掉,拜巴爾斯也在其中。

"

引言

從奴隸到一國之君,期間還要對付一個征服了大半個已知世界的龐大帝國,即便是在電腦遊戲中,這也算得上是地獄難度了吧。但在真實發生的歷史上,確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他就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斯一世。拜巴爾斯全名馬列克·扎希爾(勝利王)·魯克努丁(宗教的支柱)·拜巴爾斯·本杜格達裡,其中"拜巴爾斯" (Baibars)在突厥語中意為"豹子一樣的國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拜巴爾斯一世的塑像(左)和他的旗幟(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ibars"詞條)

蘇丹:伊斯蘭世界對一國最高統治者的一種稱呼。與"國王"相比,"蘇丹"僅用於穆斯林國家,而且具有宗教意味。蘇丹所統治的國家也被稱為蘇丹國。

淪為奴隸

關於拜巴爾斯是如何淪為奴隸的,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本文所介紹的只是其中一種。

在公元1223年左右,拜巴爾斯出生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一個欽察遊牧民家庭中。欽察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們佔有著從東歐到中亞的廣大草原,這片區域通常被歐洲人稱為庫曼汗國。

庫曼汗國:庫曼汗國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對所有欽察人遊牧部落的一種統稱,庫曼人只是欽察人的一部。之所以稱之為"庫曼汗國",因為庫曼人臨近歐洲,所以歐洲人通常用"庫曼人"指代全部欽察人,故而也將欽察人所佔據的大片草原稱為庫曼汗國。

在公元1220年,蒙古帝國開始西征,大量欽察人被迫背井離鄉不斷向西遷徙,其中也包括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公元1242年前後,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經過長途跋涉,最終定居在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境內,但保加利亞人並不歡迎這些遊牧民。他們襲擊了這支欽察人,並將俘虜當作奴隸賣掉,拜巴爾斯也在其中。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公元1200年庫曼汗國的大致範圍(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庫曼汗國"詞條)

經過多次奴隸交易後,拜巴爾斯最後被一個埃及奴隸主買走,輾轉來到了與家鄉相距數千裡的埃及開羅。在1247年,他的命運迎來了轉機。拜巴爾斯的主人因為犯罪被捕,埃及蘇丹薩利赫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其中自然也包括身為奴隸的拜巴爾斯。或許是因為拜巴爾斯身形健碩,一看就是個天生的戰士,他幸運地得到了蘇丹的賞識,被蘇丹任命為貼身侍衛,後來又成為了馬穆魯克(Mamluk)的首領艾伯克麾下的一位馬穆魯克軍官。拜巴爾斯應該也是在此時改信了伊斯蘭教。

十字軍來襲

從公元1171年薩拉丁建立阿尤布王朝那時起,薩拉丁及其後裔便統治著這片從埃及到敘利亞的廣闊土地。阿尤布王朝的蘇丹是當時整個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君主,由奴隸組成的馬穆魯克則是蘇丹最為倚重的軍事力量。

馬穆魯克,即阿拉伯語中的"奴隸",是一支全是由像拜巴爾斯這樣的奴隸所組成的職業軍團。由於他們身份低微,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故而頗受蘇丹信任。這些奴隸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來自遊牧部落,他們弓馬嫻熟,驍勇善戰,是蘇丹內平叛亂,外御強敵的得力工具。

"一個奴隸比三百個兒子更忠誠。"——蘇丹薩利赫·阿尤布不信任自己的兒子,卻無比信賴麾下的馬穆魯克軍團。

"

引言

從奴隸到一國之君,期間還要對付一個征服了大半個已知世界的龐大帝國,即便是在電腦遊戲中,這也算得上是地獄難度了吧。但在真實發生的歷史上,確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他就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斯一世。拜巴爾斯全名馬列克·扎希爾(勝利王)·魯克努丁(宗教的支柱)·拜巴爾斯·本杜格達裡,其中"拜巴爾斯" (Baibars)在突厥語中意為"豹子一樣的國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拜巴爾斯一世的塑像(左)和他的旗幟(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ibars"詞條)

蘇丹:伊斯蘭世界對一國最高統治者的一種稱呼。與"國王"相比,"蘇丹"僅用於穆斯林國家,而且具有宗教意味。蘇丹所統治的國家也被稱為蘇丹國。

淪為奴隸

關於拜巴爾斯是如何淪為奴隸的,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本文所介紹的只是其中一種。

在公元1223年左右,拜巴爾斯出生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一個欽察遊牧民家庭中。欽察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們佔有著從東歐到中亞的廣大草原,這片區域通常被歐洲人稱為庫曼汗國。

庫曼汗國:庫曼汗國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對所有欽察人遊牧部落的一種統稱,庫曼人只是欽察人的一部。之所以稱之為"庫曼汗國",因為庫曼人臨近歐洲,所以歐洲人通常用"庫曼人"指代全部欽察人,故而也將欽察人所佔據的大片草原稱為庫曼汗國。

在公元1220年,蒙古帝國開始西征,大量欽察人被迫背井離鄉不斷向西遷徙,其中也包括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公元1242年前後,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經過長途跋涉,最終定居在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境內,但保加利亞人並不歡迎這些遊牧民。他們襲擊了這支欽察人,並將俘虜當作奴隸賣掉,拜巴爾斯也在其中。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公元1200年庫曼汗國的大致範圍(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庫曼汗國"詞條)

經過多次奴隸交易後,拜巴爾斯最後被一個埃及奴隸主買走,輾轉來到了與家鄉相距數千裡的埃及開羅。在1247年,他的命運迎來了轉機。拜巴爾斯的主人因為犯罪被捕,埃及蘇丹薩利赫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其中自然也包括身為奴隸的拜巴爾斯。或許是因為拜巴爾斯身形健碩,一看就是個天生的戰士,他幸運地得到了蘇丹的賞識,被蘇丹任命為貼身侍衛,後來又成為了馬穆魯克(Mamluk)的首領艾伯克麾下的一位馬穆魯克軍官。拜巴爾斯應該也是在此時改信了伊斯蘭教。

十字軍來襲

從公元1171年薩拉丁建立阿尤布王朝那時起,薩拉丁及其後裔便統治著這片從埃及到敘利亞的廣闊土地。阿尤布王朝的蘇丹是當時整個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君主,由奴隸組成的馬穆魯克則是蘇丹最為倚重的軍事力量。

馬穆魯克,即阿拉伯語中的"奴隸",是一支全是由像拜巴爾斯這樣的奴隸所組成的職業軍團。由於他們身份低微,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故而頗受蘇丹信任。這些奴隸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來自遊牧部落,他們弓馬嫻熟,驍勇善戰,是蘇丹內平叛亂,外御強敵的得力工具。

"一個奴隸比三百個兒子更忠誠。"——蘇丹薩利赫·阿尤布不信任自己的兒子,卻無比信賴麾下的馬穆魯克軍團。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士兵(左:16世紀的馬穆魯克重騎兵護具;右:全副武裝的馬穆魯克士兵)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Mamluk"條目)

公元1248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教皇的支持下,發動了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目標直指埃及。公元1249年,十字軍在路易九世國王的率領下成功登陸,佔領了埃及北部的杜姆亞特城,並開始向埃及首都開羅進軍。當時剛剛加入馬穆魯克的拜巴爾斯率領馬穆魯克軍隊成功阻擊了敵人,並在1250年的曼蘇拉戰役中殲滅了十字軍主力,同年4月6日,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本人也被俘虜。

"

引言

從奴隸到一國之君,期間還要對付一個征服了大半個已知世界的龐大帝國,即便是在電腦遊戲中,這也算得上是地獄難度了吧。但在真實發生的歷史上,確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他就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斯一世。拜巴爾斯全名馬列克·扎希爾(勝利王)·魯克努丁(宗教的支柱)·拜巴爾斯·本杜格達裡,其中"拜巴爾斯" (Baibars)在突厥語中意為"豹子一樣的國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拜巴爾斯一世的塑像(左)和他的旗幟(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ibars"詞條)

蘇丹:伊斯蘭世界對一國最高統治者的一種稱呼。與"國王"相比,"蘇丹"僅用於穆斯林國家,而且具有宗教意味。蘇丹所統治的國家也被稱為蘇丹國。

淪為奴隸

關於拜巴爾斯是如何淪為奴隸的,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本文所介紹的只是其中一種。

在公元1223年左右,拜巴爾斯出生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一個欽察遊牧民家庭中。欽察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們佔有著從東歐到中亞的廣大草原,這片區域通常被歐洲人稱為庫曼汗國。

庫曼汗國:庫曼汗國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對所有欽察人遊牧部落的一種統稱,庫曼人只是欽察人的一部。之所以稱之為"庫曼汗國",因為庫曼人臨近歐洲,所以歐洲人通常用"庫曼人"指代全部欽察人,故而也將欽察人所佔據的大片草原稱為庫曼汗國。

在公元1220年,蒙古帝國開始西征,大量欽察人被迫背井離鄉不斷向西遷徙,其中也包括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公元1242年前後,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經過長途跋涉,最終定居在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境內,但保加利亞人並不歡迎這些遊牧民。他們襲擊了這支欽察人,並將俘虜當作奴隸賣掉,拜巴爾斯也在其中。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公元1200年庫曼汗國的大致範圍(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庫曼汗國"詞條)

經過多次奴隸交易後,拜巴爾斯最後被一個埃及奴隸主買走,輾轉來到了與家鄉相距數千裡的埃及開羅。在1247年,他的命運迎來了轉機。拜巴爾斯的主人因為犯罪被捕,埃及蘇丹薩利赫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其中自然也包括身為奴隸的拜巴爾斯。或許是因為拜巴爾斯身形健碩,一看就是個天生的戰士,他幸運地得到了蘇丹的賞識,被蘇丹任命為貼身侍衛,後來又成為了馬穆魯克(Mamluk)的首領艾伯克麾下的一位馬穆魯克軍官。拜巴爾斯應該也是在此時改信了伊斯蘭教。

十字軍來襲

從公元1171年薩拉丁建立阿尤布王朝那時起,薩拉丁及其後裔便統治著這片從埃及到敘利亞的廣闊土地。阿尤布王朝的蘇丹是當時整個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君主,由奴隸組成的馬穆魯克則是蘇丹最為倚重的軍事力量。

馬穆魯克,即阿拉伯語中的"奴隸",是一支全是由像拜巴爾斯這樣的奴隸所組成的職業軍團。由於他們身份低微,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故而頗受蘇丹信任。這些奴隸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來自遊牧部落,他們弓馬嫻熟,驍勇善戰,是蘇丹內平叛亂,外御強敵的得力工具。

"一個奴隸比三百個兒子更忠誠。"——蘇丹薩利赫·阿尤布不信任自己的兒子,卻無比信賴麾下的馬穆魯克軍團。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士兵(左:16世紀的馬穆魯克重騎兵護具;右:全副武裝的馬穆魯克士兵)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Mamluk"條目)

公元1248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教皇的支持下,發動了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目標直指埃及。公元1249年,十字軍在路易九世國王的率領下成功登陸,佔領了埃及北部的杜姆亞特城,並開始向埃及首都開羅進軍。當時剛剛加入馬穆魯克的拜巴爾斯率領馬穆魯克軍隊成功阻擊了敵人,並在1250年的曼蘇拉戰役中殲滅了十字軍主力,同年4月6日,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本人也被俘虜。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ttle of Al Mansurah"詞條)

法國王室很快便湊足40萬拜占庭金幣贖回了他們的國王,但路易九世卻仍不肯認輸。他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國家中逗留,期望能號召國內的臣民加入十字軍,來聖地與自己會合。然而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也沒召集到足夠的軍隊,只好黯然回國,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政變與刺殺

在抵禦第七次十字軍東征期間,蘇丹薩利赫因為傷口感染而不幸身亡,他的兒子新任蘇丹圖蘭沙赫(Turanshah)接手了這個還深陷戰火的國家。

蘇丹薩利赫生前並不信任他的兒子圖蘭沙赫,將他派往遠離政治中心的敘利亞地區。儘管埃及的馬穆魯克在蘇丹薩利赫去世後便立即擁護圖蘭沙赫為新的蘇丹,但這位新蘇丹卻不信任這些馬穆魯克。他將自己從敘利亞帶來的奴隸任命為高官要員,甚至出言侮辱這些為保衛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的軍人。據說,有一次這位蘇丹拔劍砍掉了蠟燭頭,喊道:"這就是我對付拜赫裡耶(Bahriyya)的馬穆魯克的方式!"(拜赫裡耶是埃及馬穆魯克的駐地)

馬穆魯克受夠了這位飛揚跋扈的蘇丹,1250年5月28日,以拜巴爾斯為首的一批馬穆魯克軍官發動了政變,刺殺了蘇丹圖蘭沙赫。但直接參與刺殺蘇丹的行動讓拜巴爾斯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他不但沒能因此成為新的蘇丹,反而被迫流亡國外。

最終,馬穆魯克的首領艾伯克通過迎娶前任蘇丹薩利赫的遺孀,成為了埃及的新任蘇丹,開啟了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也被稱作馬穆魯克蘇丹國。

"

引言

從奴隸到一國之君,期間還要對付一個征服了大半個已知世界的龐大帝國,即便是在電腦遊戲中,這也算得上是地獄難度了吧。但在真實發生的歷史上,確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他就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斯一世。拜巴爾斯全名馬列克·扎希爾(勝利王)·魯克努丁(宗教的支柱)·拜巴爾斯·本杜格達裡,其中"拜巴爾斯" (Baibars)在突厥語中意為"豹子一樣的國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拜巴爾斯一世的塑像(左)和他的旗幟(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ibars"詞條)

蘇丹:伊斯蘭世界對一國最高統治者的一種稱呼。與"國王"相比,"蘇丹"僅用於穆斯林國家,而且具有宗教意味。蘇丹所統治的國家也被稱為蘇丹國。

淪為奴隸

關於拜巴爾斯是如何淪為奴隸的,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本文所介紹的只是其中一種。

在公元1223年左右,拜巴爾斯出生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一個欽察遊牧民家庭中。欽察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們佔有著從東歐到中亞的廣大草原,這片區域通常被歐洲人稱為庫曼汗國。

庫曼汗國:庫曼汗國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對所有欽察人遊牧部落的一種統稱,庫曼人只是欽察人的一部。之所以稱之為"庫曼汗國",因為庫曼人臨近歐洲,所以歐洲人通常用"庫曼人"指代全部欽察人,故而也將欽察人所佔據的大片草原稱為庫曼汗國。

在公元1220年,蒙古帝國開始西征,大量欽察人被迫背井離鄉不斷向西遷徙,其中也包括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公元1242年前後,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經過長途跋涉,最終定居在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境內,但保加利亞人並不歡迎這些遊牧民。他們襲擊了這支欽察人,並將俘虜當作奴隸賣掉,拜巴爾斯也在其中。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公元1200年庫曼汗國的大致範圍(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庫曼汗國"詞條)

經過多次奴隸交易後,拜巴爾斯最後被一個埃及奴隸主買走,輾轉來到了與家鄉相距數千裡的埃及開羅。在1247年,他的命運迎來了轉機。拜巴爾斯的主人因為犯罪被捕,埃及蘇丹薩利赫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其中自然也包括身為奴隸的拜巴爾斯。或許是因為拜巴爾斯身形健碩,一看就是個天生的戰士,他幸運地得到了蘇丹的賞識,被蘇丹任命為貼身侍衛,後來又成為了馬穆魯克(Mamluk)的首領艾伯克麾下的一位馬穆魯克軍官。拜巴爾斯應該也是在此時改信了伊斯蘭教。

十字軍來襲

從公元1171年薩拉丁建立阿尤布王朝那時起,薩拉丁及其後裔便統治著這片從埃及到敘利亞的廣闊土地。阿尤布王朝的蘇丹是當時整個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君主,由奴隸組成的馬穆魯克則是蘇丹最為倚重的軍事力量。

馬穆魯克,即阿拉伯語中的"奴隸",是一支全是由像拜巴爾斯這樣的奴隸所組成的職業軍團。由於他們身份低微,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故而頗受蘇丹信任。這些奴隸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來自遊牧部落,他們弓馬嫻熟,驍勇善戰,是蘇丹內平叛亂,外御強敵的得力工具。

"一個奴隸比三百個兒子更忠誠。"——蘇丹薩利赫·阿尤布不信任自己的兒子,卻無比信賴麾下的馬穆魯克軍團。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士兵(左:16世紀的馬穆魯克重騎兵護具;右:全副武裝的馬穆魯克士兵)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Mamluk"條目)

公元1248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教皇的支持下,發動了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目標直指埃及。公元1249年,十字軍在路易九世國王的率領下成功登陸,佔領了埃及北部的杜姆亞特城,並開始向埃及首都開羅進軍。當時剛剛加入馬穆魯克的拜巴爾斯率領馬穆魯克軍隊成功阻擊了敵人,並在1250年的曼蘇拉戰役中殲滅了十字軍主力,同年4月6日,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本人也被俘虜。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ttle of Al Mansurah"詞條)

法國王室很快便湊足40萬拜占庭金幣贖回了他們的國王,但路易九世卻仍不肯認輸。他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國家中逗留,期望能號召國內的臣民加入十字軍,來聖地與自己會合。然而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也沒召集到足夠的軍隊,只好黯然回國,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政變與刺殺

在抵禦第七次十字軍東征期間,蘇丹薩利赫因為傷口感染而不幸身亡,他的兒子新任蘇丹圖蘭沙赫(Turanshah)接手了這個還深陷戰火的國家。

蘇丹薩利赫生前並不信任他的兒子圖蘭沙赫,將他派往遠離政治中心的敘利亞地區。儘管埃及的馬穆魯克在蘇丹薩利赫去世後便立即擁護圖蘭沙赫為新的蘇丹,但這位新蘇丹卻不信任這些馬穆魯克。他將自己從敘利亞帶來的奴隸任命為高官要員,甚至出言侮辱這些為保衛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的軍人。據說,有一次這位蘇丹拔劍砍掉了蠟燭頭,喊道:"這就是我對付拜赫裡耶(Bahriyya)的馬穆魯克的方式!"(拜赫裡耶是埃及馬穆魯克的駐地)

馬穆魯克受夠了這位飛揚跋扈的蘇丹,1250年5月28日,以拜巴爾斯為首的一批馬穆魯克軍官發動了政變,刺殺了蘇丹圖蘭沙赫。但直接參與刺殺蘇丹的行動讓拜巴爾斯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他不但沒能因此成為新的蘇丹,反而被迫流亡國外。

最終,馬穆魯克的首領艾伯克通過迎娶前任蘇丹薩利赫的遺孀,成為了埃及的新任蘇丹,開啟了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也被稱作馬穆魯克蘇丹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14世紀描繪刺殺蘇丹圖蘭沙赫的歐洲畫作

(左側戴王冠著是蘇丹圖蘭沙赫,右側戴王冠者應是被俘虜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Al-Muazzam Turanshah"詞條)

蘇丹艾伯克的統治並不穩固:敘利亞的阿尤布家族推舉了另一位蘇丹統治敘利亞,並一直試圖奪回埃及;蘇丹艾伯克本人又因為過度寵信妻子而失去了馬穆魯克軍官們的忠心。公元1257年,蘇丹艾伯克被暗殺,艾伯克的兒子曼蘇爾·阿里繼位。

蒙古西征

公元1258年,蒙古西征大軍在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的率領下攻陷了巴格達,並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城,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也被殘忍殺害。蒙古軍隊在巴格達的暴行讓整個伊斯蘭世界為之憤怒也為之膽怯。公元1259年,馬穆魯克的首領忽圖茲(Qutuz)以埃及需要一位強有力的蘇丹來抵禦蒙古為由廢黜了蘇丹曼蘇爾·阿里,自立為馬穆魯克王朝第三任蘇丹。之後,他召回了流亡國外的拜巴爾斯,並開始集結軍隊準備對抗蒙古人。

"

引言

從奴隸到一國之君,期間還要對付一個征服了大半個已知世界的龐大帝國,即便是在電腦遊戲中,這也算得上是地獄難度了吧。但在真實發生的歷史上,確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他就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斯一世。拜巴爾斯全名馬列克·扎希爾(勝利王)·魯克努丁(宗教的支柱)·拜巴爾斯·本杜格達裡,其中"拜巴爾斯" (Baibars)在突厥語中意為"豹子一樣的國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拜巴爾斯一世的塑像(左)和他的旗幟(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ibars"詞條)

蘇丹:伊斯蘭世界對一國最高統治者的一種稱呼。與"國王"相比,"蘇丹"僅用於穆斯林國家,而且具有宗教意味。蘇丹所統治的國家也被稱為蘇丹國。

淪為奴隸

關於拜巴爾斯是如何淪為奴隸的,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本文所介紹的只是其中一種。

在公元1223年左右,拜巴爾斯出生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一個欽察遊牧民家庭中。欽察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們佔有著從東歐到中亞的廣大草原,這片區域通常被歐洲人稱為庫曼汗國。

庫曼汗國:庫曼汗國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對所有欽察人遊牧部落的一種統稱,庫曼人只是欽察人的一部。之所以稱之為"庫曼汗國",因為庫曼人臨近歐洲,所以歐洲人通常用"庫曼人"指代全部欽察人,故而也將欽察人所佔據的大片草原稱為庫曼汗國。

在公元1220年,蒙古帝國開始西征,大量欽察人被迫背井離鄉不斷向西遷徙,其中也包括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公元1242年前後,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經過長途跋涉,最終定居在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境內,但保加利亞人並不歡迎這些遊牧民。他們襲擊了這支欽察人,並將俘虜當作奴隸賣掉,拜巴爾斯也在其中。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公元1200年庫曼汗國的大致範圍(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庫曼汗國"詞條)

經過多次奴隸交易後,拜巴爾斯最後被一個埃及奴隸主買走,輾轉來到了與家鄉相距數千裡的埃及開羅。在1247年,他的命運迎來了轉機。拜巴爾斯的主人因為犯罪被捕,埃及蘇丹薩利赫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其中自然也包括身為奴隸的拜巴爾斯。或許是因為拜巴爾斯身形健碩,一看就是個天生的戰士,他幸運地得到了蘇丹的賞識,被蘇丹任命為貼身侍衛,後來又成為了馬穆魯克(Mamluk)的首領艾伯克麾下的一位馬穆魯克軍官。拜巴爾斯應該也是在此時改信了伊斯蘭教。

十字軍來襲

從公元1171年薩拉丁建立阿尤布王朝那時起,薩拉丁及其後裔便統治著這片從埃及到敘利亞的廣闊土地。阿尤布王朝的蘇丹是當時整個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君主,由奴隸組成的馬穆魯克則是蘇丹最為倚重的軍事力量。

馬穆魯克,即阿拉伯語中的"奴隸",是一支全是由像拜巴爾斯這樣的奴隸所組成的職業軍團。由於他們身份低微,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故而頗受蘇丹信任。這些奴隸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來自遊牧部落,他們弓馬嫻熟,驍勇善戰,是蘇丹內平叛亂,外御強敵的得力工具。

"一個奴隸比三百個兒子更忠誠。"——蘇丹薩利赫·阿尤布不信任自己的兒子,卻無比信賴麾下的馬穆魯克軍團。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士兵(左:16世紀的馬穆魯克重騎兵護具;右:全副武裝的馬穆魯克士兵)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Mamluk"條目)

公元1248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教皇的支持下,發動了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目標直指埃及。公元1249年,十字軍在路易九世國王的率領下成功登陸,佔領了埃及北部的杜姆亞特城,並開始向埃及首都開羅進軍。當時剛剛加入馬穆魯克的拜巴爾斯率領馬穆魯克軍隊成功阻擊了敵人,並在1250年的曼蘇拉戰役中殲滅了十字軍主力,同年4月6日,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本人也被俘虜。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ttle of Al Mansurah"詞條)

法國王室很快便湊足40萬拜占庭金幣贖回了他們的國王,但路易九世卻仍不肯認輸。他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國家中逗留,期望能號召國內的臣民加入十字軍,來聖地與自己會合。然而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也沒召集到足夠的軍隊,只好黯然回國,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政變與刺殺

在抵禦第七次十字軍東征期間,蘇丹薩利赫因為傷口感染而不幸身亡,他的兒子新任蘇丹圖蘭沙赫(Turanshah)接手了這個還深陷戰火的國家。

蘇丹薩利赫生前並不信任他的兒子圖蘭沙赫,將他派往遠離政治中心的敘利亞地區。儘管埃及的馬穆魯克在蘇丹薩利赫去世後便立即擁護圖蘭沙赫為新的蘇丹,但這位新蘇丹卻不信任這些馬穆魯克。他將自己從敘利亞帶來的奴隸任命為高官要員,甚至出言侮辱這些為保衛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的軍人。據說,有一次這位蘇丹拔劍砍掉了蠟燭頭,喊道:"這就是我對付拜赫裡耶(Bahriyya)的馬穆魯克的方式!"(拜赫裡耶是埃及馬穆魯克的駐地)

馬穆魯克受夠了這位飛揚跋扈的蘇丹,1250年5月28日,以拜巴爾斯為首的一批馬穆魯克軍官發動了政變,刺殺了蘇丹圖蘭沙赫。但直接參與刺殺蘇丹的行動讓拜巴爾斯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他不但沒能因此成為新的蘇丹,反而被迫流亡國外。

最終,馬穆魯克的首領艾伯克通過迎娶前任蘇丹薩利赫的遺孀,成為了埃及的新任蘇丹,開啟了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也被稱作馬穆魯克蘇丹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14世紀描繪刺殺蘇丹圖蘭沙赫的歐洲畫作

(左側戴王冠著是蘇丹圖蘭沙赫,右側戴王冠者應是被俘虜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Al-Muazzam Turanshah"詞條)

蘇丹艾伯克的統治並不穩固:敘利亞的阿尤布家族推舉了另一位蘇丹統治敘利亞,並一直試圖奪回埃及;蘇丹艾伯克本人又因為過度寵信妻子而失去了馬穆魯克軍官們的忠心。公元1257年,蘇丹艾伯克被暗殺,艾伯克的兒子曼蘇爾·阿里繼位。

蒙古西征

公元1258年,蒙古西征大軍在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的率領下攻陷了巴格達,並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城,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也被殘忍殺害。蒙古軍隊在巴格達的暴行讓整個伊斯蘭世界為之憤怒也為之膽怯。公元1259年,馬穆魯克的首領忽圖茲(Qutuz)以埃及需要一位強有力的蘇丹來抵禦蒙古為由廢黜了蘇丹曼蘇爾·阿里,自立為馬穆魯克王朝第三任蘇丹。之後,他召回了流亡國外的拜巴爾斯,並開始集結軍隊準備對抗蒙古人。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蒙古軍隊圍攻巴格達(圖片取自維基百科詞條"巴格達之戰(1258年)")

哈里發:意為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這一頭銜最初是阿拉伯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稱呼,相當於中文中的"皇帝";同時也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最高宗教領袖,相當於天主教的教皇。但在阿拉伯帝國被蒙古帝國徹底毀滅後,哈里發就僅作為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最高宗教領袖而存在了。

公元1260年,蒙古軍隊在大將怯的不花的率領下佔領了阿尤布家族統治的敘利亞並繼續向西進軍,意圖佔領耶路撒冷;埃及蘇丹忽圖茲在接到阿尤布家族的求救信後,決定拋下了兩國之間的恩怨出兵支援。9月3日,由拜巴爾斯率領的埃及軍隊和怯的不花率領的蒙古軍隊在阿音札魯特(Ain Jalut 位於巴勒斯坦北部)展開決戰,史稱阿音札魯特戰役。

在這場戰鬥中,馬穆魯克軍隊展現了其頑強的戰鬥力,在兩翼軍隊被擊潰的險境下,馬穆魯克中軍的一萬人硬是頂住了兩萬蒙古軍隊的多次衝鋒,並在最後主動出擊。蒙古軍隊雖然已經傷亡慘重,但他們依然堅決不退,血戰到底。最終兩萬蒙古軍隊及其主將怯的不花在此戰中全部陣亡。

"

引言

從奴隸到一國之君,期間還要對付一個征服了大半個已知世界的龐大帝國,即便是在電腦遊戲中,這也算得上是地獄難度了吧。但在真實發生的歷史上,確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他就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斯一世。拜巴爾斯全名馬列克·扎希爾(勝利王)·魯克努丁(宗教的支柱)·拜巴爾斯·本杜格達裡,其中"拜巴爾斯" (Baibars)在突厥語中意為"豹子一樣的國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拜巴爾斯一世的塑像(左)和他的旗幟(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ibars"詞條)

蘇丹:伊斯蘭世界對一國最高統治者的一種稱呼。與"國王"相比,"蘇丹"僅用於穆斯林國家,而且具有宗教意味。蘇丹所統治的國家也被稱為蘇丹國。

淪為奴隸

關於拜巴爾斯是如何淪為奴隸的,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本文所介紹的只是其中一種。

在公元1223年左右,拜巴爾斯出生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一個欽察遊牧民家庭中。欽察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們佔有著從東歐到中亞的廣大草原,這片區域通常被歐洲人稱為庫曼汗國。

庫曼汗國:庫曼汗國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對所有欽察人遊牧部落的一種統稱,庫曼人只是欽察人的一部。之所以稱之為"庫曼汗國",因為庫曼人臨近歐洲,所以歐洲人通常用"庫曼人"指代全部欽察人,故而也將欽察人所佔據的大片草原稱為庫曼汗國。

在公元1220年,蒙古帝國開始西征,大量欽察人被迫背井離鄉不斷向西遷徙,其中也包括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公元1242年前後,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經過長途跋涉,最終定居在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境內,但保加利亞人並不歡迎這些遊牧民。他們襲擊了這支欽察人,並將俘虜當作奴隸賣掉,拜巴爾斯也在其中。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公元1200年庫曼汗國的大致範圍(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庫曼汗國"詞條)

經過多次奴隸交易後,拜巴爾斯最後被一個埃及奴隸主買走,輾轉來到了與家鄉相距數千裡的埃及開羅。在1247年,他的命運迎來了轉機。拜巴爾斯的主人因為犯罪被捕,埃及蘇丹薩利赫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其中自然也包括身為奴隸的拜巴爾斯。或許是因為拜巴爾斯身形健碩,一看就是個天生的戰士,他幸運地得到了蘇丹的賞識,被蘇丹任命為貼身侍衛,後來又成為了馬穆魯克(Mamluk)的首領艾伯克麾下的一位馬穆魯克軍官。拜巴爾斯應該也是在此時改信了伊斯蘭教。

十字軍來襲

從公元1171年薩拉丁建立阿尤布王朝那時起,薩拉丁及其後裔便統治著這片從埃及到敘利亞的廣闊土地。阿尤布王朝的蘇丹是當時整個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君主,由奴隸組成的馬穆魯克則是蘇丹最為倚重的軍事力量。

馬穆魯克,即阿拉伯語中的"奴隸",是一支全是由像拜巴爾斯這樣的奴隸所組成的職業軍團。由於他們身份低微,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故而頗受蘇丹信任。這些奴隸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來自遊牧部落,他們弓馬嫻熟,驍勇善戰,是蘇丹內平叛亂,外御強敵的得力工具。

"一個奴隸比三百個兒子更忠誠。"——蘇丹薩利赫·阿尤布不信任自己的兒子,卻無比信賴麾下的馬穆魯克軍團。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士兵(左:16世紀的馬穆魯克重騎兵護具;右:全副武裝的馬穆魯克士兵)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Mamluk"條目)

公元1248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教皇的支持下,發動了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目標直指埃及。公元1249年,十字軍在路易九世國王的率領下成功登陸,佔領了埃及北部的杜姆亞特城,並開始向埃及首都開羅進軍。當時剛剛加入馬穆魯克的拜巴爾斯率領馬穆魯克軍隊成功阻擊了敵人,並在1250年的曼蘇拉戰役中殲滅了十字軍主力,同年4月6日,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本人也被俘虜。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ttle of Al Mansurah"詞條)

法國王室很快便湊足40萬拜占庭金幣贖回了他們的國王,但路易九世卻仍不肯認輸。他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國家中逗留,期望能號召國內的臣民加入十字軍,來聖地與自己會合。然而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也沒召集到足夠的軍隊,只好黯然回國,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政變與刺殺

在抵禦第七次十字軍東征期間,蘇丹薩利赫因為傷口感染而不幸身亡,他的兒子新任蘇丹圖蘭沙赫(Turanshah)接手了這個還深陷戰火的國家。

蘇丹薩利赫生前並不信任他的兒子圖蘭沙赫,將他派往遠離政治中心的敘利亞地區。儘管埃及的馬穆魯克在蘇丹薩利赫去世後便立即擁護圖蘭沙赫為新的蘇丹,但這位新蘇丹卻不信任這些馬穆魯克。他將自己從敘利亞帶來的奴隸任命為高官要員,甚至出言侮辱這些為保衛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的軍人。據說,有一次這位蘇丹拔劍砍掉了蠟燭頭,喊道:"這就是我對付拜赫裡耶(Bahriyya)的馬穆魯克的方式!"(拜赫裡耶是埃及馬穆魯克的駐地)

馬穆魯克受夠了這位飛揚跋扈的蘇丹,1250年5月28日,以拜巴爾斯為首的一批馬穆魯克軍官發動了政變,刺殺了蘇丹圖蘭沙赫。但直接參與刺殺蘇丹的行動讓拜巴爾斯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他不但沒能因此成為新的蘇丹,反而被迫流亡國外。

最終,馬穆魯克的首領艾伯克通過迎娶前任蘇丹薩利赫的遺孀,成為了埃及的新任蘇丹,開啟了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也被稱作馬穆魯克蘇丹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14世紀描繪刺殺蘇丹圖蘭沙赫的歐洲畫作

(左側戴王冠著是蘇丹圖蘭沙赫,右側戴王冠者應是被俘虜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Al-Muazzam Turanshah"詞條)

蘇丹艾伯克的統治並不穩固:敘利亞的阿尤布家族推舉了另一位蘇丹統治敘利亞,並一直試圖奪回埃及;蘇丹艾伯克本人又因為過度寵信妻子而失去了馬穆魯克軍官們的忠心。公元1257年,蘇丹艾伯克被暗殺,艾伯克的兒子曼蘇爾·阿里繼位。

蒙古西征

公元1258年,蒙古西征大軍在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的率領下攻陷了巴格達,並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城,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也被殘忍殺害。蒙古軍隊在巴格達的暴行讓整個伊斯蘭世界為之憤怒也為之膽怯。公元1259年,馬穆魯克的首領忽圖茲(Qutuz)以埃及需要一位強有力的蘇丹來抵禦蒙古為由廢黜了蘇丹曼蘇爾·阿里,自立為馬穆魯克王朝第三任蘇丹。之後,他召回了流亡國外的拜巴爾斯,並開始集結軍隊準備對抗蒙古人。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蒙古軍隊圍攻巴格達(圖片取自維基百科詞條"巴格達之戰(1258年)")

哈里發:意為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這一頭銜最初是阿拉伯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稱呼,相當於中文中的"皇帝";同時也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最高宗教領袖,相當於天主教的教皇。但在阿拉伯帝國被蒙古帝國徹底毀滅後,哈里發就僅作為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最高宗教領袖而存在了。

公元1260年,蒙古軍隊在大將怯的不花的率領下佔領了阿尤布家族統治的敘利亞並繼續向西進軍,意圖佔領耶路撒冷;埃及蘇丹忽圖茲在接到阿尤布家族的求救信後,決定拋下了兩國之間的恩怨出兵支援。9月3日,由拜巴爾斯率領的埃及軍隊和怯的不花率領的蒙古軍隊在阿音札魯特(Ain Jalut 位於巴勒斯坦北部)展開決戰,史稱阿音札魯特戰役。

在這場戰鬥中,馬穆魯克軍隊展現了其頑強的戰鬥力,在兩翼軍隊被擊潰的險境下,馬穆魯克中軍的一萬人硬是頂住了兩萬蒙古軍隊的多次衝鋒,並在最後主動出擊。蒙古軍隊雖然已經傷亡慘重,但他們依然堅決不退,血戰到底。最終兩萬蒙古軍隊及其主將怯的不花在此戰中全部陣亡。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與蒙古人的行軍

(左:前期蒙古軍隊的進攻;右:埃及馬穆魯克的進軍)(圖片取自維基百科"Qutuz"詞條)

這場戰鬥中埃及軍隊最終能血戰險勝,一方面離不開拜巴爾斯的指揮和馬穆魯克軍隊的殊死抵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蒙古軍隊力量薄弱。當時蒙古帝國的蒙哥大汗在征服南宋過程中意外戰死,西征軍主帥旭烈兀得到消息後便回師蒙古準備爭奪汗位,因而留給怯的不花的兩萬軍隊中只有五千蒙古人,其餘軍隊都來自於投降蒙古的其他部族。這支蒙古軍隊的戰鬥力已遠遠不如攻克巴格達的西征大軍。

這場戰役的結果宣告了蒙古帝國向西擴張的終結,龐大的蒙古帝國也在忽必烈取得汗位後走向了分裂。拜巴爾斯作為勝利者,獲得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尊崇。此戰之後,拜巴爾斯順勢佔領了敘利亞,隨後殺害了蘇丹忽圖茲,自立為蘇丹。

拜巴爾斯的統治

成為蘇丹後的拜巴爾斯趁著蒙古帝國分裂,與改信伊斯蘭教的金帳汗國(又被稱為"欽察汗國")結盟,這一盟約一方面可以牽制住旭烈兀所建立的伊兒汗國,另一方面也方便購買欽察人奴隸來補充馬穆魯克的軍力。

蒙古四大汗國:在蒙哥大汗死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蒙古大汗之位,忽必烈為了得到其他成吉思汗子孫的支持,將西亞封給旭烈兀,也就是"伊兒汗國"(又譯"伊利汗國");將中亞封給阿魯忽,也就是"察合臺汗國";欽察草原早在蒙哥大汗時期便分封給了拔都,在蒙哥大汗死後也取得了獨立地位,也就是"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這三個汗國再加上成吉思汗時期分封的窩闊臺汗國,合稱"蒙古四大汗國"。

"

引言

從奴隸到一國之君,期間還要對付一個征服了大半個已知世界的龐大帝國,即便是在電腦遊戲中,這也算得上是地獄難度了吧。但在真實發生的歷史上,確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他就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斯一世。拜巴爾斯全名馬列克·扎希爾(勝利王)·魯克努丁(宗教的支柱)·拜巴爾斯·本杜格達裡,其中"拜巴爾斯" (Baibars)在突厥語中意為"豹子一樣的國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拜巴爾斯一世的塑像(左)和他的旗幟(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ibars"詞條)

蘇丹:伊斯蘭世界對一國最高統治者的一種稱呼。與"國王"相比,"蘇丹"僅用於穆斯林國家,而且具有宗教意味。蘇丹所統治的國家也被稱為蘇丹國。

淪為奴隸

關於拜巴爾斯是如何淪為奴隸的,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本文所介紹的只是其中一種。

在公元1223年左右,拜巴爾斯出生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一個欽察遊牧民家庭中。欽察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們佔有著從東歐到中亞的廣大草原,這片區域通常被歐洲人稱為庫曼汗國。

庫曼汗國:庫曼汗國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對所有欽察人遊牧部落的一種統稱,庫曼人只是欽察人的一部。之所以稱之為"庫曼汗國",因為庫曼人臨近歐洲,所以歐洲人通常用"庫曼人"指代全部欽察人,故而也將欽察人所佔據的大片草原稱為庫曼汗國。

在公元1220年,蒙古帝國開始西征,大量欽察人被迫背井離鄉不斷向西遷徙,其中也包括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公元1242年前後,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經過長途跋涉,最終定居在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境內,但保加利亞人並不歡迎這些遊牧民。他們襲擊了這支欽察人,並將俘虜當作奴隸賣掉,拜巴爾斯也在其中。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公元1200年庫曼汗國的大致範圍(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庫曼汗國"詞條)

經過多次奴隸交易後,拜巴爾斯最後被一個埃及奴隸主買走,輾轉來到了與家鄉相距數千裡的埃及開羅。在1247年,他的命運迎來了轉機。拜巴爾斯的主人因為犯罪被捕,埃及蘇丹薩利赫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其中自然也包括身為奴隸的拜巴爾斯。或許是因為拜巴爾斯身形健碩,一看就是個天生的戰士,他幸運地得到了蘇丹的賞識,被蘇丹任命為貼身侍衛,後來又成為了馬穆魯克(Mamluk)的首領艾伯克麾下的一位馬穆魯克軍官。拜巴爾斯應該也是在此時改信了伊斯蘭教。

十字軍來襲

從公元1171年薩拉丁建立阿尤布王朝那時起,薩拉丁及其後裔便統治著這片從埃及到敘利亞的廣闊土地。阿尤布王朝的蘇丹是當時整個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君主,由奴隸組成的馬穆魯克則是蘇丹最為倚重的軍事力量。

馬穆魯克,即阿拉伯語中的"奴隸",是一支全是由像拜巴爾斯這樣的奴隸所組成的職業軍團。由於他們身份低微,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故而頗受蘇丹信任。這些奴隸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來自遊牧部落,他們弓馬嫻熟,驍勇善戰,是蘇丹內平叛亂,外御強敵的得力工具。

"一個奴隸比三百個兒子更忠誠。"——蘇丹薩利赫·阿尤布不信任自己的兒子,卻無比信賴麾下的馬穆魯克軍團。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士兵(左:16世紀的馬穆魯克重騎兵護具;右:全副武裝的馬穆魯克士兵)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Mamluk"條目)

公元1248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教皇的支持下,發動了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目標直指埃及。公元1249年,十字軍在路易九世國王的率領下成功登陸,佔領了埃及北部的杜姆亞特城,並開始向埃及首都開羅進軍。當時剛剛加入馬穆魯克的拜巴爾斯率領馬穆魯克軍隊成功阻擊了敵人,並在1250年的曼蘇拉戰役中殲滅了十字軍主力,同年4月6日,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本人也被俘虜。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ttle of Al Mansurah"詞條)

法國王室很快便湊足40萬拜占庭金幣贖回了他們的國王,但路易九世卻仍不肯認輸。他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國家中逗留,期望能號召國內的臣民加入十字軍,來聖地與自己會合。然而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也沒召集到足夠的軍隊,只好黯然回國,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政變與刺殺

在抵禦第七次十字軍東征期間,蘇丹薩利赫因為傷口感染而不幸身亡,他的兒子新任蘇丹圖蘭沙赫(Turanshah)接手了這個還深陷戰火的國家。

蘇丹薩利赫生前並不信任他的兒子圖蘭沙赫,將他派往遠離政治中心的敘利亞地區。儘管埃及的馬穆魯克在蘇丹薩利赫去世後便立即擁護圖蘭沙赫為新的蘇丹,但這位新蘇丹卻不信任這些馬穆魯克。他將自己從敘利亞帶來的奴隸任命為高官要員,甚至出言侮辱這些為保衛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的軍人。據說,有一次這位蘇丹拔劍砍掉了蠟燭頭,喊道:"這就是我對付拜赫裡耶(Bahriyya)的馬穆魯克的方式!"(拜赫裡耶是埃及馬穆魯克的駐地)

馬穆魯克受夠了這位飛揚跋扈的蘇丹,1250年5月28日,以拜巴爾斯為首的一批馬穆魯克軍官發動了政變,刺殺了蘇丹圖蘭沙赫。但直接參與刺殺蘇丹的行動讓拜巴爾斯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他不但沒能因此成為新的蘇丹,反而被迫流亡國外。

最終,馬穆魯克的首領艾伯克通過迎娶前任蘇丹薩利赫的遺孀,成為了埃及的新任蘇丹,開啟了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也被稱作馬穆魯克蘇丹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14世紀描繪刺殺蘇丹圖蘭沙赫的歐洲畫作

(左側戴王冠著是蘇丹圖蘭沙赫,右側戴王冠者應是被俘虜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Al-Muazzam Turanshah"詞條)

蘇丹艾伯克的統治並不穩固:敘利亞的阿尤布家族推舉了另一位蘇丹統治敘利亞,並一直試圖奪回埃及;蘇丹艾伯克本人又因為過度寵信妻子而失去了馬穆魯克軍官們的忠心。公元1257年,蘇丹艾伯克被暗殺,艾伯克的兒子曼蘇爾·阿里繼位。

蒙古西征

公元1258年,蒙古西征大軍在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的率領下攻陷了巴格達,並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城,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也被殘忍殺害。蒙古軍隊在巴格達的暴行讓整個伊斯蘭世界為之憤怒也為之膽怯。公元1259年,馬穆魯克的首領忽圖茲(Qutuz)以埃及需要一位強有力的蘇丹來抵禦蒙古為由廢黜了蘇丹曼蘇爾·阿里,自立為馬穆魯克王朝第三任蘇丹。之後,他召回了流亡國外的拜巴爾斯,並開始集結軍隊準備對抗蒙古人。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蒙古軍隊圍攻巴格達(圖片取自維基百科詞條"巴格達之戰(1258年)")

哈里發:意為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這一頭銜最初是阿拉伯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稱呼,相當於中文中的"皇帝";同時也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最高宗教領袖,相當於天主教的教皇。但在阿拉伯帝國被蒙古帝國徹底毀滅後,哈里發就僅作為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最高宗教領袖而存在了。

公元1260年,蒙古軍隊在大將怯的不花的率領下佔領了阿尤布家族統治的敘利亞並繼續向西進軍,意圖佔領耶路撒冷;埃及蘇丹忽圖茲在接到阿尤布家族的求救信後,決定拋下了兩國之間的恩怨出兵支援。9月3日,由拜巴爾斯率領的埃及軍隊和怯的不花率領的蒙古軍隊在阿音札魯特(Ain Jalut 位於巴勒斯坦北部)展開決戰,史稱阿音札魯特戰役。

在這場戰鬥中,馬穆魯克軍隊展現了其頑強的戰鬥力,在兩翼軍隊被擊潰的險境下,馬穆魯克中軍的一萬人硬是頂住了兩萬蒙古軍隊的多次衝鋒,並在最後主動出擊。蒙古軍隊雖然已經傷亡慘重,但他們依然堅決不退,血戰到底。最終兩萬蒙古軍隊及其主將怯的不花在此戰中全部陣亡。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與蒙古人的行軍

(左:前期蒙古軍隊的進攻;右:埃及馬穆魯克的進軍)(圖片取自維基百科"Qutuz"詞條)

這場戰鬥中埃及軍隊最終能血戰險勝,一方面離不開拜巴爾斯的指揮和馬穆魯克軍隊的殊死抵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蒙古軍隊力量薄弱。當時蒙古帝國的蒙哥大汗在征服南宋過程中意外戰死,西征軍主帥旭烈兀得到消息後便回師蒙古準備爭奪汗位,因而留給怯的不花的兩萬軍隊中只有五千蒙古人,其餘軍隊都來自於投降蒙古的其他部族。這支蒙古軍隊的戰鬥力已遠遠不如攻克巴格達的西征大軍。

這場戰役的結果宣告了蒙古帝國向西擴張的終結,龐大的蒙古帝國也在忽必烈取得汗位後走向了分裂。拜巴爾斯作為勝利者,獲得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尊崇。此戰之後,拜巴爾斯順勢佔領了敘利亞,隨後殺害了蘇丹忽圖茲,自立為蘇丹。

拜巴爾斯的統治

成為蘇丹後的拜巴爾斯趁著蒙古帝國分裂,與改信伊斯蘭教的金帳汗國(又被稱為"欽察汗國")結盟,這一盟約一方面可以牽制住旭烈兀所建立的伊兒汗國,另一方面也方便購買欽察人奴隸來補充馬穆魯克的軍力。

蒙古四大汗國:在蒙哥大汗死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蒙古大汗之位,忽必烈為了得到其他成吉思汗子孫的支持,將西亞封給旭烈兀,也就是"伊兒汗國"(又譯"伊利汗國");將中亞封給阿魯忽,也就是"察合臺汗國";欽察草原早在蒙哥大汗時期便分封給了拔都,在蒙哥大汗死後也取得了獨立地位,也就是"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這三個汗國再加上成吉思汗時期分封的窩闊臺汗國,合稱"蒙古四大汗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1335年的亞洲形勢

(其中的"馬木留克蘇丹國"即"馬穆魯克蘇丹國",四大汗國之一的窩闊臺汗國已經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吞併)(圖片取自維基百科"蒙古帝國"詞條)

公元1261年,拜巴爾斯迎接了阿拔斯家族的一位末裔,並將其立為哈里發,通過這種方式使自己的蘇丹之位更具合法性,也更有利於團結已經分崩離析的伊斯蘭世界。不久之後,這位哈里發便在試圖奪回巴格達的冒險中不幸喪生,拜巴爾斯很快又立了另一個阿拔斯家族成員為新的哈里發。從此,哈里發便一直居住在開羅,直到1517年馬穆魯克蘇丹國滅亡。在此期間,本應作為整個伊斯蘭世界領袖的哈里發徹底淪為了埃及蘇丹的傀儡。

蒙古人已不再是燃眉之急,拜巴爾斯開始清剿分佈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國家。公元1268年,拜巴爾斯消滅了當時的十字軍諸國中最強大的安條克公國;1271年,拜巴爾斯成功擊退了英格蘭王子愛德華(即後來的英格蘭王國金雀花王朝的國王愛德華一世,綽號"長腿愛德華")組織的第九次十字軍的進攻。至此,歷史上一度轟轟烈烈的十字軍東征也走向了結束,儘管仍有一些十字軍小國仍在東方繼續堅持,但西歐各國再沒有組織十字軍來救援這些已是風中殘燭的小國,他們的覆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1270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為了報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兵敗之仇,又發動了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但這一次路易九世不敢進攻強大的馬穆魯克蘇丹國,而是選擇進攻突尼斯。當然,這次東征依然以失敗而告終,路易九世也在戰爭中染病身亡。

公元1276年,拜巴爾斯征服了位於尼羅河上游的努比亞地區,這是伊斯蘭文明第一次征服這一地區。

拜巴爾斯不僅是一位常勝將軍,一位征服者,也是伊斯蘭世界少有的治國明君,他在位期間,伊斯蘭世界迎來了新的黃金時代。這位蘇丹十分熱心於修建基礎設施,他主持修建的從大馬士革到開羅的傳驛系統,將兩地之間傳遞消息時間縮短至短短4天;此外,他還出資修建了許多橋樑、道路、灌溉系統、港口、清真寺等等。他甚至慷慨地資助一些阿拉伯醫生從事醫學研究。有趣的是,這位大半生都在戰場廝殺中度過的蘇丹似乎是一個貓奴,他在開羅專門為貓修建了一個公園。

"

引言

從奴隸到一國之君,期間還要對付一個征服了大半個已知世界的龐大帝國,即便是在電腦遊戲中,這也算得上是地獄難度了吧。但在真實發生的歷史上,確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他就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斯一世。拜巴爾斯全名馬列克·扎希爾(勝利王)·魯克努丁(宗教的支柱)·拜巴爾斯·本杜格達裡,其中"拜巴爾斯" (Baibars)在突厥語中意為"豹子一樣的國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拜巴爾斯一世的塑像(左)和他的旗幟(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ibars"詞條)

蘇丹:伊斯蘭世界對一國最高統治者的一種稱呼。與"國王"相比,"蘇丹"僅用於穆斯林國家,而且具有宗教意味。蘇丹所統治的國家也被稱為蘇丹國。

淪為奴隸

關於拜巴爾斯是如何淪為奴隸的,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本文所介紹的只是其中一種。

在公元1223年左右,拜巴爾斯出生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一個欽察遊牧民家庭中。欽察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們佔有著從東歐到中亞的廣大草原,這片區域通常被歐洲人稱為庫曼汗國。

庫曼汗國:庫曼汗國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對所有欽察人遊牧部落的一種統稱,庫曼人只是欽察人的一部。之所以稱之為"庫曼汗國",因為庫曼人臨近歐洲,所以歐洲人通常用"庫曼人"指代全部欽察人,故而也將欽察人所佔據的大片草原稱為庫曼汗國。

在公元1220年,蒙古帝國開始西征,大量欽察人被迫背井離鄉不斷向西遷徙,其中也包括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公元1242年前後,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經過長途跋涉,最終定居在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境內,但保加利亞人並不歡迎這些遊牧民。他們襲擊了這支欽察人,並將俘虜當作奴隸賣掉,拜巴爾斯也在其中。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公元1200年庫曼汗國的大致範圍(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庫曼汗國"詞條)

經過多次奴隸交易後,拜巴爾斯最後被一個埃及奴隸主買走,輾轉來到了與家鄉相距數千裡的埃及開羅。在1247年,他的命運迎來了轉機。拜巴爾斯的主人因為犯罪被捕,埃及蘇丹薩利赫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其中自然也包括身為奴隸的拜巴爾斯。或許是因為拜巴爾斯身形健碩,一看就是個天生的戰士,他幸運地得到了蘇丹的賞識,被蘇丹任命為貼身侍衛,後來又成為了馬穆魯克(Mamluk)的首領艾伯克麾下的一位馬穆魯克軍官。拜巴爾斯應該也是在此時改信了伊斯蘭教。

十字軍來襲

從公元1171年薩拉丁建立阿尤布王朝那時起,薩拉丁及其後裔便統治著這片從埃及到敘利亞的廣闊土地。阿尤布王朝的蘇丹是當時整個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君主,由奴隸組成的馬穆魯克則是蘇丹最為倚重的軍事力量。

馬穆魯克,即阿拉伯語中的"奴隸",是一支全是由像拜巴爾斯這樣的奴隸所組成的職業軍團。由於他們身份低微,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故而頗受蘇丹信任。這些奴隸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來自遊牧部落,他們弓馬嫻熟,驍勇善戰,是蘇丹內平叛亂,外御強敵的得力工具。

"一個奴隸比三百個兒子更忠誠。"——蘇丹薩利赫·阿尤布不信任自己的兒子,卻無比信賴麾下的馬穆魯克軍團。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士兵(左:16世紀的馬穆魯克重騎兵護具;右:全副武裝的馬穆魯克士兵)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Mamluk"條目)

公元1248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教皇的支持下,發動了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目標直指埃及。公元1249年,十字軍在路易九世國王的率領下成功登陸,佔領了埃及北部的杜姆亞特城,並開始向埃及首都開羅進軍。當時剛剛加入馬穆魯克的拜巴爾斯率領馬穆魯克軍隊成功阻擊了敵人,並在1250年的曼蘇拉戰役中殲滅了十字軍主力,同年4月6日,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本人也被俘虜。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ttle of Al Mansurah"詞條)

法國王室很快便湊足40萬拜占庭金幣贖回了他們的國王,但路易九世卻仍不肯認輸。他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國家中逗留,期望能號召國內的臣民加入十字軍,來聖地與自己會合。然而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也沒召集到足夠的軍隊,只好黯然回國,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政變與刺殺

在抵禦第七次十字軍東征期間,蘇丹薩利赫因為傷口感染而不幸身亡,他的兒子新任蘇丹圖蘭沙赫(Turanshah)接手了這個還深陷戰火的國家。

蘇丹薩利赫生前並不信任他的兒子圖蘭沙赫,將他派往遠離政治中心的敘利亞地區。儘管埃及的馬穆魯克在蘇丹薩利赫去世後便立即擁護圖蘭沙赫為新的蘇丹,但這位新蘇丹卻不信任這些馬穆魯克。他將自己從敘利亞帶來的奴隸任命為高官要員,甚至出言侮辱這些為保衛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的軍人。據說,有一次這位蘇丹拔劍砍掉了蠟燭頭,喊道:"這就是我對付拜赫裡耶(Bahriyya)的馬穆魯克的方式!"(拜赫裡耶是埃及馬穆魯克的駐地)

馬穆魯克受夠了這位飛揚跋扈的蘇丹,1250年5月28日,以拜巴爾斯為首的一批馬穆魯克軍官發動了政變,刺殺了蘇丹圖蘭沙赫。但直接參與刺殺蘇丹的行動讓拜巴爾斯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他不但沒能因此成為新的蘇丹,反而被迫流亡國外。

最終,馬穆魯克的首領艾伯克通過迎娶前任蘇丹薩利赫的遺孀,成為了埃及的新任蘇丹,開啟了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也被稱作馬穆魯克蘇丹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14世紀描繪刺殺蘇丹圖蘭沙赫的歐洲畫作

(左側戴王冠著是蘇丹圖蘭沙赫,右側戴王冠者應是被俘虜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Al-Muazzam Turanshah"詞條)

蘇丹艾伯克的統治並不穩固:敘利亞的阿尤布家族推舉了另一位蘇丹統治敘利亞,並一直試圖奪回埃及;蘇丹艾伯克本人又因為過度寵信妻子而失去了馬穆魯克軍官們的忠心。公元1257年,蘇丹艾伯克被暗殺,艾伯克的兒子曼蘇爾·阿里繼位。

蒙古西征

公元1258年,蒙古西征大軍在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的率領下攻陷了巴格達,並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城,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也被殘忍殺害。蒙古軍隊在巴格達的暴行讓整個伊斯蘭世界為之憤怒也為之膽怯。公元1259年,馬穆魯克的首領忽圖茲(Qutuz)以埃及需要一位強有力的蘇丹來抵禦蒙古為由廢黜了蘇丹曼蘇爾·阿里,自立為馬穆魯克王朝第三任蘇丹。之後,他召回了流亡國外的拜巴爾斯,並開始集結軍隊準備對抗蒙古人。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蒙古軍隊圍攻巴格達(圖片取自維基百科詞條"巴格達之戰(1258年)")

哈里發:意為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這一頭銜最初是阿拉伯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稱呼,相當於中文中的"皇帝";同時也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最高宗教領袖,相當於天主教的教皇。但在阿拉伯帝國被蒙古帝國徹底毀滅後,哈里發就僅作為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最高宗教領袖而存在了。

公元1260年,蒙古軍隊在大將怯的不花的率領下佔領了阿尤布家族統治的敘利亞並繼續向西進軍,意圖佔領耶路撒冷;埃及蘇丹忽圖茲在接到阿尤布家族的求救信後,決定拋下了兩國之間的恩怨出兵支援。9月3日,由拜巴爾斯率領的埃及軍隊和怯的不花率領的蒙古軍隊在阿音札魯特(Ain Jalut 位於巴勒斯坦北部)展開決戰,史稱阿音札魯特戰役。

在這場戰鬥中,馬穆魯克軍隊展現了其頑強的戰鬥力,在兩翼軍隊被擊潰的險境下,馬穆魯克中軍的一萬人硬是頂住了兩萬蒙古軍隊的多次衝鋒,並在最後主動出擊。蒙古軍隊雖然已經傷亡慘重,但他們依然堅決不退,血戰到底。最終兩萬蒙古軍隊及其主將怯的不花在此戰中全部陣亡。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與蒙古人的行軍

(左:前期蒙古軍隊的進攻;右:埃及馬穆魯克的進軍)(圖片取自維基百科"Qutuz"詞條)

這場戰鬥中埃及軍隊最終能血戰險勝,一方面離不開拜巴爾斯的指揮和馬穆魯克軍隊的殊死抵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蒙古軍隊力量薄弱。當時蒙古帝國的蒙哥大汗在征服南宋過程中意外戰死,西征軍主帥旭烈兀得到消息後便回師蒙古準備爭奪汗位,因而留給怯的不花的兩萬軍隊中只有五千蒙古人,其餘軍隊都來自於投降蒙古的其他部族。這支蒙古軍隊的戰鬥力已遠遠不如攻克巴格達的西征大軍。

這場戰役的結果宣告了蒙古帝國向西擴張的終結,龐大的蒙古帝國也在忽必烈取得汗位後走向了分裂。拜巴爾斯作為勝利者,獲得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尊崇。此戰之後,拜巴爾斯順勢佔領了敘利亞,隨後殺害了蘇丹忽圖茲,自立為蘇丹。

拜巴爾斯的統治

成為蘇丹後的拜巴爾斯趁著蒙古帝國分裂,與改信伊斯蘭教的金帳汗國(又被稱為"欽察汗國")結盟,這一盟約一方面可以牽制住旭烈兀所建立的伊兒汗國,另一方面也方便購買欽察人奴隸來補充馬穆魯克的軍力。

蒙古四大汗國:在蒙哥大汗死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蒙古大汗之位,忽必烈為了得到其他成吉思汗子孫的支持,將西亞封給旭烈兀,也就是"伊兒汗國"(又譯"伊利汗國");將中亞封給阿魯忽,也就是"察合臺汗國";欽察草原早在蒙哥大汗時期便分封給了拔都,在蒙哥大汗死後也取得了獨立地位,也就是"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這三個汗國再加上成吉思汗時期分封的窩闊臺汗國,合稱"蒙古四大汗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1335年的亞洲形勢

(其中的"馬木留克蘇丹國"即"馬穆魯克蘇丹國",四大汗國之一的窩闊臺汗國已經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吞併)(圖片取自維基百科"蒙古帝國"詞條)

公元1261年,拜巴爾斯迎接了阿拔斯家族的一位末裔,並將其立為哈里發,通過這種方式使自己的蘇丹之位更具合法性,也更有利於團結已經分崩離析的伊斯蘭世界。不久之後,這位哈里發便在試圖奪回巴格達的冒險中不幸喪生,拜巴爾斯很快又立了另一個阿拔斯家族成員為新的哈里發。從此,哈里發便一直居住在開羅,直到1517年馬穆魯克蘇丹國滅亡。在此期間,本應作為整個伊斯蘭世界領袖的哈里發徹底淪為了埃及蘇丹的傀儡。

蒙古人已不再是燃眉之急,拜巴爾斯開始清剿分佈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國家。公元1268年,拜巴爾斯消滅了當時的十字軍諸國中最強大的安條克公國;1271年,拜巴爾斯成功擊退了英格蘭王子愛德華(即後來的英格蘭王國金雀花王朝的國王愛德華一世,綽號"長腿愛德華")組織的第九次十字軍的進攻。至此,歷史上一度轟轟烈烈的十字軍東征也走向了結束,儘管仍有一些十字軍小國仍在東方繼續堅持,但西歐各國再沒有組織十字軍來救援這些已是風中殘燭的小國,他們的覆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1270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為了報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兵敗之仇,又發動了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但這一次路易九世不敢進攻強大的馬穆魯克蘇丹國,而是選擇進攻突尼斯。當然,這次東征依然以失敗而告終,路易九世也在戰爭中染病身亡。

公元1276年,拜巴爾斯征服了位於尼羅河上游的努比亞地區,這是伊斯蘭文明第一次征服這一地區。

拜巴爾斯不僅是一位常勝將軍,一位征服者,也是伊斯蘭世界少有的治國明君,他在位期間,伊斯蘭世界迎來了新的黃金時代。這位蘇丹十分熱心於修建基礎設施,他主持修建的從大馬士革到開羅的傳驛系統,將兩地之間傳遞消息時間縮短至短短4天;此外,他還出資修建了許多橋樑、道路、灌溉系統、港口、清真寺等等。他甚至慷慨地資助一些阿拉伯醫生從事醫學研究。有趣的是,這位大半生都在戰場廝殺中度過的蘇丹似乎是一個貓奴,他在開羅專門為貓修建了一個公園。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蘇丹國的疆域、旗幟和盾徽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Mamluk Sultanate(Cairo)"詞條)

公元1277年,拜巴爾斯因誤飲毒酒而去世,據說這杯毒酒其實是他為別人準備的。之前成功刺殺過兩任蘇丹的拜巴爾斯成功刺殺了成為蘇丹的自己,恭喜拜巴爾斯達成"蘇丹殺手"成就。

後記

在拜巴爾斯崛起的那個時代,伊斯蘭世界同時面臨著來自西方的十字軍和來自東方的蒙古西征軍。尤其是蒙古人的西征,消滅了無數伊斯蘭國家,拜巴爾斯擊敗蒙古人的壯舉對於當時的伊斯蘭世界而言,無異於絕地反殺。拜巴爾斯不僅擊敗過蒙古人,還打退了兩次十字軍,佔領了無數十字軍王國的城市和要塞。這些赫赫戰功讓拜巴爾斯成為伊斯蘭世界的傳奇英雄。

但在基督教世界看來,這位突厥人簡直是比蒙古人還凶殘的對手。特別是埃及軍隊對安條克城的大屠殺,讓這座有千年歷史的古城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西方世界將此次屠殺成為"整個十字軍時代最大的屠殺,沒有之一"。(原文"the single greatest massacre of the entire crusading era.")

儘管拜巴爾斯在基督教世界名聲不佳,但他仍然通過出色的外交手段得到了阿拉貢王國、西西里王國,甚至東羅馬帝國等基督教國家的支持。這讓本就孤懸海外的十字軍國家更加孤立無援。

作為一個出生於哈薩克斯坦的欽察人,他在異國他鄉成為君主的偉大事蹟也讓他成為了哈薩克斯坦的英雄。在2017年,哈薩克斯坦政府還出資幫助埃及修復位於開羅的拜巴爾斯蘇丹清真寺。據說,拜巴爾斯晚年曾返回他曾經的家鄉哈薩克斯坦,並留下了一句名言——"與其做他國的國王,不如做本國的百姓"。儘管這一說法和這句話都無從考證,但這位叱吒風雲的蘇丹很有可能也會常常夢到孩提時代的大草原吧。

"

引言

從奴隸到一國之君,期間還要對付一個征服了大半個已知世界的龐大帝國,即便是在電腦遊戲中,這也算得上是地獄難度了吧。但在真實發生的歷史上,確實有人做到了這一切——他就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斯一世。拜巴爾斯全名馬列克·扎希爾(勝利王)·魯克努丁(宗教的支柱)·拜巴爾斯·本杜格達裡,其中"拜巴爾斯" (Baibars)在突厥語中意為"豹子一樣的國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拜巴爾斯一世的塑像(左)和他的旗幟(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ibars"詞條)

蘇丹:伊斯蘭世界對一國最高統治者的一種稱呼。與"國王"相比,"蘇丹"僅用於穆斯林國家,而且具有宗教意味。蘇丹所統治的國家也被稱為蘇丹國。

淪為奴隸

關於拜巴爾斯是如何淪為奴隸的,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本文所介紹的只是其中一種。

在公元1223年左右,拜巴爾斯出生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一個欽察遊牧民家庭中。欽察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們佔有著從東歐到中亞的廣大草原,這片區域通常被歐洲人稱為庫曼汗國。

庫曼汗國:庫曼汗國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對所有欽察人遊牧部落的一種統稱,庫曼人只是欽察人的一部。之所以稱之為"庫曼汗國",因為庫曼人臨近歐洲,所以歐洲人通常用"庫曼人"指代全部欽察人,故而也將欽察人所佔據的大片草原稱為庫曼汗國。

在公元1220年,蒙古帝國開始西征,大量欽察人被迫背井離鄉不斷向西遷徙,其中也包括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公元1242年前後,拜巴爾斯所在的部落經過長途跋涉,最終定居在了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境內,但保加利亞人並不歡迎這些遊牧民。他們襲擊了這支欽察人,並將俘虜當作奴隸賣掉,拜巴爾斯也在其中。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公元1200年庫曼汗國的大致範圍(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庫曼汗國"詞條)

經過多次奴隸交易後,拜巴爾斯最後被一個埃及奴隸主買走,輾轉來到了與家鄉相距數千裡的埃及開羅。在1247年,他的命運迎來了轉機。拜巴爾斯的主人因為犯罪被捕,埃及蘇丹薩利赫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其中自然也包括身為奴隸的拜巴爾斯。或許是因為拜巴爾斯身形健碩,一看就是個天生的戰士,他幸運地得到了蘇丹的賞識,被蘇丹任命為貼身侍衛,後來又成為了馬穆魯克(Mamluk)的首領艾伯克麾下的一位馬穆魯克軍官。拜巴爾斯應該也是在此時改信了伊斯蘭教。

十字軍來襲

從公元1171年薩拉丁建立阿尤布王朝那時起,薩拉丁及其後裔便統治著這片從埃及到敘利亞的廣闊土地。阿尤布王朝的蘇丹是當時整個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君主,由奴隸組成的馬穆魯克則是蘇丹最為倚重的軍事力量。

馬穆魯克,即阿拉伯語中的"奴隸",是一支全是由像拜巴爾斯這樣的奴隸所組成的職業軍團。由於他們身份低微,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故而頗受蘇丹信任。這些奴隸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來自遊牧部落,他們弓馬嫻熟,驍勇善戰,是蘇丹內平叛亂,外御強敵的得力工具。

"一個奴隸比三百個兒子更忠誠。"——蘇丹薩利赫·阿尤布不信任自己的兒子,卻無比信賴麾下的馬穆魯克軍團。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士兵(左:16世紀的馬穆魯克重騎兵護具;右:全副武裝的馬穆魯克士兵)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Mamluk"條目)

公元1248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教皇的支持下,發動了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目標直指埃及。公元1249年,十字軍在路易九世國王的率領下成功登陸,佔領了埃及北部的杜姆亞特城,並開始向埃及首都開羅進軍。當時剛剛加入馬穆魯克的拜巴爾斯率領馬穆魯克軍隊成功阻擊了敵人,並在1250年的曼蘇拉戰役中殲滅了十字軍主力,同年4月6日,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本人也被俘虜。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圖片來自維基百科"Battle of Al Mansurah"詞條)

法國王室很快便湊足40萬拜占庭金幣贖回了他們的國王,但路易九世卻仍不肯認輸。他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國家中逗留,期望能號召國內的臣民加入十字軍,來聖地與自己會合。然而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也沒召集到足夠的軍隊,只好黯然回國,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政變與刺殺

在抵禦第七次十字軍東征期間,蘇丹薩利赫因為傷口感染而不幸身亡,他的兒子新任蘇丹圖蘭沙赫(Turanshah)接手了這個還深陷戰火的國家。

蘇丹薩利赫生前並不信任他的兒子圖蘭沙赫,將他派往遠離政治中心的敘利亞地區。儘管埃及的馬穆魯克在蘇丹薩利赫去世後便立即擁護圖蘭沙赫為新的蘇丹,但這位新蘇丹卻不信任這些馬穆魯克。他將自己從敘利亞帶來的奴隸任命為高官要員,甚至出言侮辱這些為保衛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的軍人。據說,有一次這位蘇丹拔劍砍掉了蠟燭頭,喊道:"這就是我對付拜赫裡耶(Bahriyya)的馬穆魯克的方式!"(拜赫裡耶是埃及馬穆魯克的駐地)

馬穆魯克受夠了這位飛揚跋扈的蘇丹,1250年5月28日,以拜巴爾斯為首的一批馬穆魯克軍官發動了政變,刺殺了蘇丹圖蘭沙赫。但直接參與刺殺蘇丹的行動讓拜巴爾斯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他不但沒能因此成為新的蘇丹,反而被迫流亡國外。

最終,馬穆魯克的首領艾伯克通過迎娶前任蘇丹薩利赫的遺孀,成為了埃及的新任蘇丹,開啟了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也被稱作馬穆魯克蘇丹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14世紀描繪刺殺蘇丹圖蘭沙赫的歐洲畫作

(左側戴王冠著是蘇丹圖蘭沙赫,右側戴王冠者應是被俘虜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Al-Muazzam Turanshah"詞條)

蘇丹艾伯克的統治並不穩固:敘利亞的阿尤布家族推舉了另一位蘇丹統治敘利亞,並一直試圖奪回埃及;蘇丹艾伯克本人又因為過度寵信妻子而失去了馬穆魯克軍官們的忠心。公元1257年,蘇丹艾伯克被暗殺,艾伯克的兒子曼蘇爾·阿里繼位。

蒙古西征

公元1258年,蒙古西征大軍在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的率領下攻陷了巴格達,並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城,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也被殘忍殺害。蒙古軍隊在巴格達的暴行讓整個伊斯蘭世界為之憤怒也為之膽怯。公元1259年,馬穆魯克的首領忽圖茲(Qutuz)以埃及需要一位強有力的蘇丹來抵禦蒙古為由廢黜了蘇丹曼蘇爾·阿里,自立為馬穆魯克王朝第三任蘇丹。之後,他召回了流亡國外的拜巴爾斯,並開始集結軍隊準備對抗蒙古人。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蒙古軍隊圍攻巴格達(圖片取自維基百科詞條"巴格達之戰(1258年)")

哈里發:意為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這一頭銜最初是阿拉伯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稱呼,相當於中文中的"皇帝";同時也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最高宗教領袖,相當於天主教的教皇。但在阿拉伯帝國被蒙古帝國徹底毀滅後,哈里發就僅作為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最高宗教領袖而存在了。

公元1260年,蒙古軍隊在大將怯的不花的率領下佔領了阿尤布家族統治的敘利亞並繼續向西進軍,意圖佔領耶路撒冷;埃及蘇丹忽圖茲在接到阿尤布家族的求救信後,決定拋下了兩國之間的恩怨出兵支援。9月3日,由拜巴爾斯率領的埃及軍隊和怯的不花率領的蒙古軍隊在阿音札魯特(Ain Jalut 位於巴勒斯坦北部)展開決戰,史稱阿音札魯特戰役。

在這場戰鬥中,馬穆魯克軍隊展現了其頑強的戰鬥力,在兩翼軍隊被擊潰的險境下,馬穆魯克中軍的一萬人硬是頂住了兩萬蒙古軍隊的多次衝鋒,並在最後主動出擊。蒙古軍隊雖然已經傷亡慘重,但他們依然堅決不退,血戰到底。最終兩萬蒙古軍隊及其主將怯的不花在此戰中全部陣亡。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與蒙古人的行軍

(左:前期蒙古軍隊的進攻;右:埃及馬穆魯克的進軍)(圖片取自維基百科"Qutuz"詞條)

這場戰鬥中埃及軍隊最終能血戰險勝,一方面離不開拜巴爾斯的指揮和馬穆魯克軍隊的殊死抵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蒙古軍隊力量薄弱。當時蒙古帝國的蒙哥大汗在征服南宋過程中意外戰死,西征軍主帥旭烈兀得到消息後便回師蒙古準備爭奪汗位,因而留給怯的不花的兩萬軍隊中只有五千蒙古人,其餘軍隊都來自於投降蒙古的其他部族。這支蒙古軍隊的戰鬥力已遠遠不如攻克巴格達的西征大軍。

這場戰役的結果宣告了蒙古帝國向西擴張的終結,龐大的蒙古帝國也在忽必烈取得汗位後走向了分裂。拜巴爾斯作為勝利者,獲得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尊崇。此戰之後,拜巴爾斯順勢佔領了敘利亞,隨後殺害了蘇丹忽圖茲,自立為蘇丹。

拜巴爾斯的統治

成為蘇丹後的拜巴爾斯趁著蒙古帝國分裂,與改信伊斯蘭教的金帳汗國(又被稱為"欽察汗國")結盟,這一盟約一方面可以牽制住旭烈兀所建立的伊兒汗國,另一方面也方便購買欽察人奴隸來補充馬穆魯克的軍力。

蒙古四大汗國:在蒙哥大汗死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蒙古大汗之位,忽必烈為了得到其他成吉思汗子孫的支持,將西亞封給旭烈兀,也就是"伊兒汗國"(又譯"伊利汗國");將中亞封給阿魯忽,也就是"察合臺汗國";欽察草原早在蒙哥大汗時期便分封給了拔都,在蒙哥大汗死後也取得了獨立地位,也就是"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這三個汗國再加上成吉思汗時期分封的窩闊臺汗國,合稱"蒙古四大汗國"。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1335年的亞洲形勢

(其中的"馬木留克蘇丹國"即"馬穆魯克蘇丹國",四大汗國之一的窩闊臺汗國已經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吞併)(圖片取自維基百科"蒙古帝國"詞條)

公元1261年,拜巴爾斯迎接了阿拔斯家族的一位末裔,並將其立為哈里發,通過這種方式使自己的蘇丹之位更具合法性,也更有利於團結已經分崩離析的伊斯蘭世界。不久之後,這位哈里發便在試圖奪回巴格達的冒險中不幸喪生,拜巴爾斯很快又立了另一個阿拔斯家族成員為新的哈里發。從此,哈里發便一直居住在開羅,直到1517年馬穆魯克蘇丹國滅亡。在此期間,本應作為整個伊斯蘭世界領袖的哈里發徹底淪為了埃及蘇丹的傀儡。

蒙古人已不再是燃眉之急,拜巴爾斯開始清剿分佈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國家。公元1268年,拜巴爾斯消滅了當時的十字軍諸國中最強大的安條克公國;1271年,拜巴爾斯成功擊退了英格蘭王子愛德華(即後來的英格蘭王國金雀花王朝的國王愛德華一世,綽號"長腿愛德華")組織的第九次十字軍的進攻。至此,歷史上一度轟轟烈烈的十字軍東征也走向了結束,儘管仍有一些十字軍小國仍在東方繼續堅持,但西歐各國再沒有組織十字軍來救援這些已是風中殘燭的小國,他們的覆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1270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為了報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兵敗之仇,又發動了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但這一次路易九世不敢進攻強大的馬穆魯克蘇丹國,而是選擇進攻突尼斯。當然,這次東征依然以失敗而告終,路易九世也在戰爭中染病身亡。

公元1276年,拜巴爾斯征服了位於尼羅河上游的努比亞地區,這是伊斯蘭文明第一次征服這一地區。

拜巴爾斯不僅是一位常勝將軍,一位征服者,也是伊斯蘭世界少有的治國明君,他在位期間,伊斯蘭世界迎來了新的黃金時代。這位蘇丹十分熱心於修建基礎設施,他主持修建的從大馬士革到開羅的傳驛系統,將兩地之間傳遞消息時間縮短至短短4天;此外,他還出資修建了許多橋樑、道路、灌溉系統、港口、清真寺等等。他甚至慷慨地資助一些阿拉伯醫生從事醫學研究。有趣的是,這位大半生都在戰場廝殺中度過的蘇丹似乎是一個貓奴,他在開羅專門為貓修建了一個公園。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馬穆魯克蘇丹國的疆域、旗幟和盾徽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Mamluk Sultanate(Cairo)"詞條)

公元1277年,拜巴爾斯因誤飲毒酒而去世,據說這杯毒酒其實是他為別人準備的。之前成功刺殺過兩任蘇丹的拜巴爾斯成功刺殺了成為蘇丹的自己,恭喜拜巴爾斯達成"蘇丹殺手"成就。

後記

在拜巴爾斯崛起的那個時代,伊斯蘭世界同時面臨著來自西方的十字軍和來自東方的蒙古西征軍。尤其是蒙古人的西征,消滅了無數伊斯蘭國家,拜巴爾斯擊敗蒙古人的壯舉對於當時的伊斯蘭世界而言,無異於絕地反殺。拜巴爾斯不僅擊敗過蒙古人,還打退了兩次十字軍,佔領了無數十字軍王國的城市和要塞。這些赫赫戰功讓拜巴爾斯成為伊斯蘭世界的傳奇英雄。

但在基督教世界看來,這位突厥人簡直是比蒙古人還凶殘的對手。特別是埃及軍隊對安條克城的大屠殺,讓這座有千年歷史的古城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西方世界將此次屠殺成為"整個十字軍時代最大的屠殺,沒有之一"。(原文"the single greatest massacre of the entire crusading era.")

儘管拜巴爾斯在基督教世界名聲不佳,但他仍然通過出色的外交手段得到了阿拉貢王國、西西里王國,甚至東羅馬帝國等基督教國家的支持。這讓本就孤懸海外的十字軍國家更加孤立無援。

作為一個出生於哈薩克斯坦的欽察人,他在異國他鄉成為君主的偉大事蹟也讓他成為了哈薩克斯坦的英雄。在2017年,哈薩克斯坦政府還出資幫助埃及修復位於開羅的拜巴爾斯蘇丹清真寺。據說,拜巴爾斯晚年曾返回他曾經的家鄉哈薩克斯坦,並留下了一句名言——"與其做他國的國王,不如做本國的百姓"。儘管這一說法和這句話都無從考證,但這位叱吒風雲的蘇丹很有可能也會常常夢到孩提時代的大草原吧。

從奴隸到蘇丹,順便擊敗了蒙古帝國——奴隸拜巴爾斯的勵志人生

哈薩克斯坦的大草原(圖片取自維基百科"steppe"詞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