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

尚武精神,絕對不能缺失的民族之根!!

尚武精神,不滅的民族魂。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經濟上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萎縮,尤其是尚武精神的萎縮。

尚武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從弱小走向強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崇尚英雄、不畏強暴、不懼艱險、勇往直前。從更高層次上講,尚武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中華民族賴以發揚光大、絢麗輝煌的民族靈魂,是始終支撐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前仆後繼、為民族生存和發展奮鬥不息的堅強意志。“ 富國強兵、救亡圖存” 是近代中華民族尚武精神的主題,“萬眾一心,中華復興” 則是現代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偉大文學家魯迅先生談過一件事:一位訪問過中國的日本友人對他說,他在中國人臉上看不到西方人和日本人臉上所常有的野獸的特徵。他這話也許有恭維中國人很文明的意思。但魯迅先生聽了卻很憤怒。魯迅說,中國人的確臉上沒有野獸的特徵,但有“ 家畜” 的特徵。這句話也許過於尖刻,但確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中華民族自清末以來尚武精神嚴重弱化的現象。

鴉片戰爭中,八國聯軍最多時也不過5萬多人,打得有幾十萬清軍潰不成軍,洋鬼子長驅直入到北京,燒燬了圓明園,成為中國人永遠的傷痛。

在日本侵入東北三省時,駐紮在東北軍隊有30萬人,而日本軍隊不過只有2萬人,東北軍竟然望風而逃,當時參戰的一個日本大佐在回憶錄寫道:中國軍人似乎很害怕日本人,因為日本人打敗了俄國人,而在他們看來,洋人是不可能戰勝的,打敗日本人更不可能。

日本侵華軍人東史郎《東史郎日記》裡寫道:常常看見十幾個日本士兵押著幾千甚至上萬個老百姓遷徙,像趕豬羊一樣,這些百姓表情木然,很馴從的聽候命令。日本佔領東北、華北大部分國土時,通過一個縣城只有十幾個日本兵督陣,而隨同駐紮的,是幾百名中國士兵,並且反抗的很少........

尚武精神,絕對不能缺失的民族之根!!

尚武精神,絕對不能缺失的民族之根!!

精忠報國


懦弱、保守、萎瑣、自卑、一盤散沙、逆來順受,經常充當看客的中國人,深深的刺痛了魯迅先生的心——“ 學醫在當前並不是一件要緊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們即使體格再健壯,也只能被示眾或作看客。最緊要的,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文藝” ,《藥》、《狂人日記》現在看起來,仍然充滿了濃濃的憂患與無盡的傷感。

中國人需要喚起民族的本性,需要一種尚武精神!

中國文化本是不乏尚武精神的。

尚武精神,絕對不能缺失的民族之根!!

孔子曰:君子制“六藝” :“ 禮、樂、射、御、書、數” 。其中“ 射” 與“御” 就是射箭和駕駛戰車。孔子把學習射箭和駕駛戰車作為儒家弟子的必修課。孔子出身於武士家庭,身長九尺六寸,善於駕車和射箭,絕對屬於高大魁梧的帥哥。據歷史記載,其力大無比,能“ 叩關” 。

孟子生在戰國時代,性豪邁不羈,對尚武亦特別留意,認為練劍能養成天地之氣,體會大仁大勇的尚武精神。“生我所欲,義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也” ,一身浩然正氣,威不可凌。

唐代大詩人李白15歲就劍術嫻熟,後來“ 仗劍辭親,去國遠遊” 。

漢、唐的強盛也來源於尚武精神的發揚,且不說漢武帝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很有今天美國的作風——誰要故意傷害了我美國公民,再遠我也要用導彈打你。輝煌大唐的精神與氣度,達到我國封建社會的高峰,我們耳熟能詳的邊塞詩人王昌齡、高適、岑參等,都是當時有名的的劍客,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他們都加入過對抗北方野蠻民族入侵的血腥戰鬥。

被史學家認為是我國曆史武力最弱的朝代,儒士的忠勇精神也是可歌可泣的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皆為南宋的的宰相,都壯烈殉國。他們被後人稱為“ 宋亡三傑” 。這樣的高官比例,在中國曆朝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宋朝是堅持民族大義最多的人,是士大夫骨氣最硬的時代

尚武精神,絕對不能缺失的民族之根!!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蒙古人征服中亞霸主西遼、蕩平花剌子模帝國(今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地區)都不過用了一年的時間。馴服斡羅斯聯盟(今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區),滅亡木剌夷國、黑衣大食(今伊朗、伊拉克等地)都用了不足五年的時間。蒙古人屠滅中國境內的西夏用了十年幾年的時間,搗毀大金帝國用了二十幾年時間。征服南宋用了多少時間?用了近五十年的時間。世界上這麼多國家,只有宋朝抵抗最頑強。只有宋朝軍民表現最英勇。

舉家自殺盡忠臣,仰面青天哭斷雲。聽得北人歌裡唱,潭州城是鐵州城。” 蒙古兵攻取潭州(今長沙)時,湖南安撫使李芾及部屬沈忠、楊震、顏應焱等在城中矢盡,彈盡糧絕情況下戰鬥到最後,為國殉葬。嶽麓書院幾百個儒生子弟也全部戰死殉國。不少長沙百姓在城破後,也自殺殉國。“ 多舉家自盡,城無虛井,纜林木者,累累相比。” 只是由於體制的問題,文官治軍,將兵分離,不懂指揮,鑄成大錯。加之宋朝的儒士雖有豪氣干雲的忠肝義膽,卻無奮勇殺敵的強健體魄。由於重文輕武、民風輕浮,儒士終日縱情煙花風月,聲色歌舞,體質弱不禁風。

歷史用事實告訴我們,蒙元和滿清的殘酷的思想鉗制、血腥黑暗的長期奴役,才是使中華民族喪失尚武精神的罪魁禍首。

自中原淪陷以後,元朝政府害怕漢族人反抗,禁止民間練習武藝、禁止射箭、禁止擁有各類武器、禁止集會、禁止打獵。把漢人列為第三、第四等,是殺一個漢人與殺一個畜生相等的刑法。推行“ 俗子執鞭亦貴,書生無用分明” ,實行” 八娼、九儒、十丐” 的等級制度,對中華文明無所不極的踐踏與摧殘!

因吳三桂賣國而僥倖入主中原的滿清,對漢族的思想、民俗鉗制,更是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因為一句“清風不識字,何處亂翻書” ,便滅其九族,這樣“ 文字獄” 慘案讓人聞所未聞!

蒙元和滿清推行的中華傳統文化是被閹割的中華思想,是偽儒家,偽理學,是麻痺、毒害中國人思想的偽中華文化,是為主子享受的奴才文化,元朝和清朝使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流失了、尚武精神萎靡了。

在蒙元與滿清長期統治之後,堅持大義、一身正氣的中國人越來越少。蒙元的殘酷佔領、滿清的奴化統治,改變了中國人的氣質,使中華民族逐漸喪失了尚武精神東地區,中國人的臉看起來越來越如“ 家畜” 般的馴良!

這種從思想上的貶低,至使中國人百年來仍蒙上陰影,即使在毛澤東同志趕走中華大地上的列強,敗美帝、打退印度侵略,民族自尊極大的維護,改革開放,面對發達的西方的物質文明,很多人還是對自己的文化喪失了信心,進而近乎自虐般的批判。之所以造成這種狀況,是源於對中華傳統精華文化的無知,對中國歷史的無知,對西方歷史的無知,對西方文化的全面無知。

中華傳統精華文化需要普及於世,不能僅僅停留於精英讀書人之間!!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3個方面極為嚴峻的挑戰,即資源環境相對惡化,科技相對落後化,民族精神矮化。大力倡導世代代並培養包括尚武精神在內的民族精神,已經成為中國不可或缺的戰略選擇,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軟實力建設。

21世紀,中華民族需要什麼樣的尚武精神?

尚武首先是一種自尊自強、獨立自主的精神。它屬於心理的層面。其實質就是不向任何強權低頭,不依附於別的民族和國家,敢於戰勝困難、敢於戰勝敵人、敢於除強扶弱。第二,尚武是一種生死存亡的憂患意識。武,對於一個人和一個國家,都是非常重大的事。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也,生死之地,不可不察”。第三,尚武精神是一種細緻紮實、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精神。武者,講究十年磨一劍。習武之人最講來紮實。花架繡腿,搞花架子的“ 浮浪架式” ,就意味著失敗,就意味著捱打,甚至消亡。

中華武術門派眾多,源遠流長,中華武文化博大精深,少林、太極、武當等,諸多門派不一而足,尚武精神的培養有著良好的先天基礎,但是,目前國家對傳統武術、技擊的扶持非常乏力,傳統武術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

由於獨生子女很多,意志較為薄弱,當前,學校教育片面強調升學率,整個教育以高考為指揮棒進行運轉,學生一天到晚刺股苦讀,身體搞得很孱弱,提升尚武精神,增強人民體質,已刻不容緩!

落實到每個人,尚武精神首先要有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奮鬥終身的信念,為國家統一,能捨身取義,為國家發展,能殺身成仁,如果再強壯的身體,再厲害的身手,再強的本領,如果投敵做漢奸,只是造成更大禍患;其次,要鍛煉出強健的體魄,毛澤東同志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弱不經風的身體,不僅幹不成什麼大事的,倒成為社會的負擔。第三,要有千錘百煉不屈不撓,不信東風喚不回的堅定信念,在自然科學上要有敢於創新、矢志超越、突破極限的豪情!

1935年3月27日,毛澤東同志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寫道:“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156頁),這就是21世紀中華新文化中最大的尚武精神,最深層次的尚武精神。

有了尚武精神,並不是鼓勵社會爭強好鬥,而是要把這種執著的精神引導到民主和科學的道路上。這才是新文化的任務。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是現代社會永恆的話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