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做仁君的宋仁宗,為什麼剛一即位,就罷黜了賢相呂夷簡?

明道二年三月,執掌天下12年的皇太后劉娥駕崩。25歲的宋仁宗終於登上了前臺,開啟了親政30年的生涯。

對於這一對相愛相殺的母子,他們之間的感情太過複雜。劉娥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她心裡一直有一個稱帝的夢。然而她又深愛著家國天下,甚至在大權在握的鼎盛時期,也沒有踏出那稱帝的關鍵一步。

立志做仁君的宋仁宗,為什麼剛一即位,就罷黜了賢相呂夷簡?

劉娥劇照

仁宗雖然從小被養在楊妃身邊,與劉娥的感情有點生疏,但他始終對劉娥心生敬畏。他明白,自13歲登基以來,朝野上下危機四伏,一直是母后在身邊不遺餘力的保護著自己,這才確保皇位萬無一失。所以,即便是劉娥提出想要身穿龍袍、拜謁太廟這種違背祖宗法制的要求,他都應允。

可是,敬重母后,事事裝聾作啞,並不代表宋仁宗懦弱無能。仁宗早在七八歲的時候,就顯示出了老成的氣象。即位多年,雖然沒有獨立處置政務,但耳濡目染之下,早就成了一個非常成熟的君王。

立志做仁君的宋仁宗,為什麼剛一即位,就罷黜了賢相呂夷簡?

宋仁宗劇照

一場火災,扭轉局面

在自己寢宮失火之後,宋仁宗處理此事的方式,也直接昭告天下,他早已不是那個躲在母后身後經不起風雨的頑劣小兒,而是擁有超高政治手腕的君王。

宋仁宗把大罵劉娥把持朝政、不肯還政仁宗的滕子京貶斥地方,贏得了太后的歡心;對引起火災的宮女不予重罰,贏得了御史的認可。同時,仁宗把太后的心腹宦官連升數級,提拔到一些徒有虛名卻沒有實權上的職位上,又把拼命保護自己的一干宦官提拔到掌管各宮巡查、保衛的重要崗位上。一把大火,讓宋仁宗贏得了朝廷內外的一片讚譽。

立志做仁君的宋仁宗,為什麼剛一即位,就罷黜了賢相呂夷簡?

宋仁宗畫像

親政後解決遺留問題,肅清太后黨羽,鞏固政權

同樣的,親政後如何把太后一黨的勢力清算乾淨,也成了宋仁宗的當務之急。如果說,大火之後的官員任命只是宋仁宗的小試牛刀,那親政的大清洗,則顯示了宋仁宗雷厲風行以及統籌全局的王者霸氣。

一、解決劉娥死後的遺留問題

劉娥臨死之前,給宋仁宗留下了兩個難題。

1、劉娥病危之際,特意命宮女給自己換上皇帝服色,準備以這種裝扮入殮。

2、劉娥遺詔中留下了“以皇太妃為皇太后”,“皇帝與太后裁處軍國大事”的字樣,授予楊太妃垂簾聽政的權力。


立志做仁君的宋仁宗,為什麼剛一即位,就罷黜了賢相呂夷簡?

劉娥劇照

劉娥穿龍袍、拜太廟,如此違背祖制大逆不道之舉,仁宗已經原諒了一次。而此刻,劉娥居然想穿龍袍入殮,這就不單單是符不符合祖宗禮法的問題了;而是,他宋仁宗的臉往哪放的問題了。於是,宋仁宗便上演了一出“借刀殺人”的大戲…...

皇太后劉娥臨終之際,宋仁宗讓所有宰執在皇儀殿等候,自己在太后殿臥榻前伺候。

不久,宋仁宗一路慟哭來到皇儀殿,說:“皇太后歸天前,因病重無法開口,一直拉扯自己的衣服,彷彿有什麼話要交代。不知卿家以為,皇太后是要說什麼呢?”

立志做仁君的宋仁宗,為什麼剛一即位,就罷黜了賢相呂夷簡?

劇照

薛奎說:“皇太后此舉,必是因為身穿袞服、頭戴旒冕的緣故!如此穿戴,皇太后將如何面對先皇呢?”宋仁宗恍然大悟,隨命禮官給劉娥換上了皇后的衣服。

至於,劉娥命楊太妃垂簾聽政一事,仁宗處理起來更是不費吹灰之力。呂夷簡帶著御史中丞蔡齊面見皇上,蔡齊一臉嚴肅的說:“皇上春秋正盛,如今剛開始親政,怎又能讓太后垂簾呢?”宋仁宗看了看呂夷簡,呂夷簡點點頭。最終,宋仁宗刪掉了遺詔中“皇帝與太后裁處軍國大事”一句,其他不變。

二、恩威並施、重新洗牌,建立自己的執政團隊

上臺之後,宋仁宗又以雷霆手段解決了劉美、錢惟演等一系列干政的外戚;還恩威並施,解決了宗室“八大王”趙元儼預謀起兵篡位一事。眼下的重中之重,就剩下如何重組宰執班子的問題。

當然,越是在這種時候,越不能著急。想要確保自己在官員任命時能夠平穩過渡,不在朝中提前引起軒然大波,宋仁宗明白,先要肅清的是後宮。

立志做仁君的宋仁宗,為什麼剛一即位,就罷黜了賢相呂夷簡?

劉娥劇照

在副相薛奎的建議下,大宦官江德明被調任為西京左藏庫使,離開皇城到洛陽看倉庫去了;大宦官羅崇勳被調任為真定府都監,到邊關建軍去了。

後宮肅清之後,就不用擔心消息洩露。於是,仁宗找到了呂夷簡,開始商量調整宰執班子的事。

宋仁宗的想法是:樞密使張耆並無功勳,只是因為劉太后寵信,才得居高位,外放許州;樞密副使夏竦在曹利用的問題上毫無原則阿諛太后,造成冤案,外放襄州;參知政事陳堯佐,進入宰執以來毫無建樹,庸碌無為,外放永興軍;其他如樞密副使笵雍、趙稹,參知政事晏殊都有錯誤,不再適合留在宰執。

立志做仁君的宋仁宗,為什麼剛一即位,就罷黜了賢相呂夷簡?

劇照

剛開始的時候,仁宗說一句,呂夷簡記一句,態度恭謹。可是漸漸的,呂夷簡的臉色變了。按照這個方案,現在的宰執班子,除了他、張士遜、薛奎,幾乎全被罷免了。這是打北宋建國以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一絲絲暴風雨前的寧靜,讓呂夷簡如坐鍼氈。

不出意外,第二天,呂夷簡剛簽發了罷黜諸位宰執的命令,一個宦官就進入中書省,宣讀最新詔命:“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平章事呂夷簡,罷為武勝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澶洲。”

聽完詔命之後,呂夷簡手中的毛筆也掉落在桌案上,他明白,該來的躲不過。

想重用後黨呂夷簡,需先將其流放

那麼問題也來了!宋仁宗以“仁”字為廟號,並立誓做一個千古仁君,為什麼要罷黜在登基前後為自己立下大功的賢相呂夷簡呢?

要想弄清楚原因,其實也不難,只要結合呂夷簡任職期間的一系列表現就可以看出端倪。

在仁宗現任的執政班子裡,無論資歷還是影響,呂夷簡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早在乾興元年,仁宗即位之初,呂夷簡就以開封府知府的身份兼任參知政事,進入宰執。天聖七年,王曾罷相,呂夷簡升任宰相。不過,在此後的三年裡,劉太后並沒有按照規矩配備次相。一直到天聖十年二月,劉太后才在仁宗的多次請求下將張士遜調回京城,出任次相。

立志做仁君的宋仁宗,為什麼剛一即位,就罷黜了賢相呂夷簡?

劇照

也就是說,在張士遜任次相之前,朝堂之上,一直都是呂夷簡一家獨大的局面,而在百官心裡早已把呂夷簡歸為後黨的中堅力量。

仁宗即位後,呂夷簡苦思冥想好多天,親手寫了一道萬言奏章,列舉了自己對大宋朝政改革的8項建議:正朝綱、禁賄賂、塞邪徑、辨佞壬、疏近習、罷力役、絕女謁、節冗費。這8點,都是從劉太后把持朝政12年以來的積弊出發,相當有針對性。宋仁宗接到奏章時喜形於色,和呂夷簡一條一條的商討了很久。

不過,沒有想到的是,仁宗最終還是放棄了呂夷簡。

不過,呂夷簡也明白,仁宗此舉,不是因為自己站錯了隊,或者是政績不好,他知道仁宗一定知道自己的赤膽忠心。而之所以把他貶斥,無非是仁宗想徹底擺脫劉太后的影響,以全新的班子,全新的形象開啟屬於自己的時代。

當然,呂夷簡也非常人,他僅用半年的時間就重回了朝廷。一朝天子一朝臣,再次迴歸的呂夷簡則以全新的形象示人,成了仁宗最信賴的股肱之臣。

縱觀仁宗一朝,良相輩出,但是真正影響仁宗朝,並且將整個國家推向極盛的正是呂夷簡。

仁君配良相,才是一個繁盛朝代的標誌。所以說,一個盛世的形成,單靠一位明君是不行的,需要的是整個團隊。一個有序團結、人人為公的執政團隊,才是朝堂乃至國家健康發展的基石。

參考文獻:

《宋史·仁宗本紀》《宋史·列傳后妃》《宋史·呂夷簡傳》《續資治通鑑長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