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達裡雅布依的主人——克里雅人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達裡雅布依就是那個盛傳發現野人的地方。當年石油人開著巨大的沙漠車輾轉於巨大的沙丘之間,有天一輛車突然遭遇了一個活人。這個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卻出現在沙漠的中心地帶,在雙方的互相對峙中,顯然都嚇到了彼此。就在石油人發愣的一瞬間,沙漠人突然間就蒸發了。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怎麼會有人?沙漠野人!人們立即作出了判斷。後來政府出面尋找,最終證實他們並不是什麼野人,只不過是現在唯一一支生活在沙漠中心的人。他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和外界基本上牌隔絕狀態。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達裡雅布依的主人——克里雅人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達裡雅布依就是那個盛傳發現野人的地方。當年石油人開著巨大的沙漠車輾轉於巨大的沙丘之間,有天一輛車突然遭遇了一個活人。這個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卻出現在沙漠的中心地帶,在雙方的互相對峙中,顯然都嚇到了彼此。就在石油人發愣的一瞬間,沙漠人突然間就蒸發了。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怎麼會有人?沙漠野人!人們立即作出了判斷。後來政府出面尋找,最終證實他們並不是什麼野人,只不過是現在唯一一支生活在沙漠中心的人。他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和外界基本上牌隔絕狀態。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在還在達裡雅布依村子裡生活的老人

由於太過神祕,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寫道:“樹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新疆都不知道?”今天的克里雅人已被劃為維吾爾族,不過他們的外貌特徵卻與維吾爾人不一樣,克里雅人有一點與歐洲人極其相似,雙眼有著綠色的虹膜。不光眼睛和維吾爾族有差距,達裡雅布依鄉的維吾爾族服飾看起來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服裝好像與道教有關聯,婦女們頭戴一種名為“太裡拜克”的碗帽有道教的影響,這裡的人都像道士一樣梳著髮髻,“太裡拜克”就是戴在髮髻上的。于田婦女穿的“派裡間”——箭服,好像也與道教有關聯,特別是對襟兩邊合成一幅道教的陰陽魚圖案,一代代相傳,慢慢走樣,魚變成了箭樣,又逐漸演變成衣襟的兩側繡對稱的七條箭圖案。長得有點像歐洲人,服飾又有強烈的東方味道,這讓克里雅人又多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達裡雅布依的主人——克里雅人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達裡雅布依就是那個盛傳發現野人的地方。當年石油人開著巨大的沙漠車輾轉於巨大的沙丘之間,有天一輛車突然遭遇了一個活人。這個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卻出現在沙漠的中心地帶,在雙方的互相對峙中,顯然都嚇到了彼此。就在石油人發愣的一瞬間,沙漠人突然間就蒸發了。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怎麼會有人?沙漠野人!人們立即作出了判斷。後來政府出面尋找,最終證實他們並不是什麼野人,只不過是現在唯一一支生活在沙漠中心的人。他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和外界基本上牌隔絕狀態。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在還在達裡雅布依村子裡生活的老人

由於太過神祕,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寫道:“樹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新疆都不知道?”今天的克里雅人已被劃為維吾爾族,不過他們的外貌特徵卻與維吾爾人不一樣,克里雅人有一點與歐洲人極其相似,雙眼有著綠色的虹膜。不光眼睛和維吾爾族有差距,達裡雅布依鄉的維吾爾族服飾看起來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服裝好像與道教有關聯,婦女們頭戴一種名為“太裡拜克”的碗帽有道教的影響,這裡的人都像道士一樣梳著髮髻,“太裡拜克”就是戴在髮髻上的。于田婦女穿的“派裡間”——箭服,好像也與道教有關聯,特別是對襟兩邊合成一幅道教的陰陽魚圖案,一代代相傳,慢慢走樣,魚變成了箭樣,又逐漸演變成衣襟的兩側繡對稱的七條箭圖案。長得有點像歐洲人,服飾又有強烈的東方味道,這讓克里雅人又多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達裡雅布依的主人——克里雅人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達裡雅布依就是那個盛傳發現野人的地方。當年石油人開著巨大的沙漠車輾轉於巨大的沙丘之間,有天一輛車突然遭遇了一個活人。這個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卻出現在沙漠的中心地帶,在雙方的互相對峙中,顯然都嚇到了彼此。就在石油人發愣的一瞬間,沙漠人突然間就蒸發了。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怎麼會有人?沙漠野人!人們立即作出了判斷。後來政府出面尋找,最終證實他們並不是什麼野人,只不過是現在唯一一支生活在沙漠中心的人。他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和外界基本上牌隔絕狀態。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在還在達裡雅布依村子裡生活的老人

由於太過神祕,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寫道:“樹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新疆都不知道?”今天的克里雅人已被劃為維吾爾族,不過他們的外貌特徵卻與維吾爾人不一樣,克里雅人有一點與歐洲人極其相似,雙眼有著綠色的虹膜。不光眼睛和維吾爾族有差距,達裡雅布依鄉的維吾爾族服飾看起來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服裝好像與道教有關聯,婦女們頭戴一種名為“太裡拜克”的碗帽有道教的影響,這裡的人都像道士一樣梳著髮髻,“太裡拜克”就是戴在髮髻上的。于田婦女穿的“派裡間”——箭服,好像也與道教有關聯,特別是對襟兩邊合成一幅道教的陰陽魚圖案,一代代相傳,慢慢走樣,魚變成了箭樣,又逐漸演變成衣襟的兩側繡對稱的七條箭圖案。長得有點像歐洲人,服飾又有強烈的東方味道,這讓克里雅人又多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今天的達裡雅布依還發展起了旅遊業

克里雅人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生存繁衍,依靠的就是克里雅河,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飄移不定的河流”,它發源於崑崙山脈的烏斯騰格山北坡,全長約530公里,是崑崙山脈發源的注入沙漠的較大河流,也是于田縣境內最大河流。人們摸不透克里雅河的秉性,它隨心所欲地穿流,匯入古老的河道並時而沖刷出新的河道。她像一條絲帶環繞著達裡雅布依,蜿蜒曲折。河道兩岸茂密的胡楊林,滄桑古樸,形成了一條東西寬9-15公里,最寬處96公里;南北長365公里的綠色長廊。沿途分佈天然胡楊林120萬畝,河尾閭處3.2萬平方公里的綠色三角洲就是達裡雅布依綠洲,這是世界上罕見的綠色長廊和神奇的沙漠綠洲。這條河流是這片沙漠惟一的希望。克里雅河在出山口普魯村往下滋潤于田縣綠洲後,繼續蜿蜒向北,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最後消逝在達裡雅布依附近的浩瀚沙漠之中。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達裡雅布依的主人——克里雅人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達裡雅布依就是那個盛傳發現野人的地方。當年石油人開著巨大的沙漠車輾轉於巨大的沙丘之間,有天一輛車突然遭遇了一個活人。這個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卻出現在沙漠的中心地帶,在雙方的互相對峙中,顯然都嚇到了彼此。就在石油人發愣的一瞬間,沙漠人突然間就蒸發了。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怎麼會有人?沙漠野人!人們立即作出了判斷。後來政府出面尋找,最終證實他們並不是什麼野人,只不過是現在唯一一支生活在沙漠中心的人。他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和外界基本上牌隔絕狀態。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在還在達裡雅布依村子裡生活的老人

由於太過神祕,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寫道:“樹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新疆都不知道?”今天的克里雅人已被劃為維吾爾族,不過他們的外貌特徵卻與維吾爾人不一樣,克里雅人有一點與歐洲人極其相似,雙眼有著綠色的虹膜。不光眼睛和維吾爾族有差距,達裡雅布依鄉的維吾爾族服飾看起來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服裝好像與道教有關聯,婦女們頭戴一種名為“太裡拜克”的碗帽有道教的影響,這裡的人都像道士一樣梳著髮髻,“太裡拜克”就是戴在髮髻上的。于田婦女穿的“派裡間”——箭服,好像也與道教有關聯,特別是對襟兩邊合成一幅道教的陰陽魚圖案,一代代相傳,慢慢走樣,魚變成了箭樣,又逐漸演變成衣襟的兩側繡對稱的七條箭圖案。長得有點像歐洲人,服飾又有強烈的東方味道,這讓克里雅人又多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今天的達裡雅布依還發展起了旅遊業

克里雅人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生存繁衍,依靠的就是克里雅河,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飄移不定的河流”,它發源於崑崙山脈的烏斯騰格山北坡,全長約530公里,是崑崙山脈發源的注入沙漠的較大河流,也是于田縣境內最大河流。人們摸不透克里雅河的秉性,它隨心所欲地穿流,匯入古老的河道並時而沖刷出新的河道。她像一條絲帶環繞著達裡雅布依,蜿蜒曲折。河道兩岸茂密的胡楊林,滄桑古樸,形成了一條東西寬9-15公里,最寬處96公里;南北長365公里的綠色長廊。沿途分佈天然胡楊林120萬畝,河尾閭處3.2萬平方公里的綠色三角洲就是達裡雅布依綠洲,這是世界上罕見的綠色長廊和神奇的沙漠綠洲。這條河流是這片沙漠惟一的希望。克里雅河在出山口普魯村往下滋潤于田縣綠洲後,繼續蜿蜒向北,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最後消逝在達裡雅布依附近的浩瀚沙漠之中。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達裡雅布依的主人——克里雅人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達裡雅布依就是那個盛傳發現野人的地方。當年石油人開著巨大的沙漠車輾轉於巨大的沙丘之間,有天一輛車突然遭遇了一個活人。這個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卻出現在沙漠的中心地帶,在雙方的互相對峙中,顯然都嚇到了彼此。就在石油人發愣的一瞬間,沙漠人突然間就蒸發了。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怎麼會有人?沙漠野人!人們立即作出了判斷。後來政府出面尋找,最終證實他們並不是什麼野人,只不過是現在唯一一支生活在沙漠中心的人。他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和外界基本上牌隔絕狀態。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在還在達裡雅布依村子裡生活的老人

由於太過神祕,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寫道:“樹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新疆都不知道?”今天的克里雅人已被劃為維吾爾族,不過他們的外貌特徵卻與維吾爾人不一樣,克里雅人有一點與歐洲人極其相似,雙眼有著綠色的虹膜。不光眼睛和維吾爾族有差距,達裡雅布依鄉的維吾爾族服飾看起來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服裝好像與道教有關聯,婦女們頭戴一種名為“太裡拜克”的碗帽有道教的影響,這裡的人都像道士一樣梳著髮髻,“太裡拜克”就是戴在髮髻上的。于田婦女穿的“派裡間”——箭服,好像也與道教有關聯,特別是對襟兩邊合成一幅道教的陰陽魚圖案,一代代相傳,慢慢走樣,魚變成了箭樣,又逐漸演變成衣襟的兩側繡對稱的七條箭圖案。長得有點像歐洲人,服飾又有強烈的東方味道,這讓克里雅人又多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今天的達裡雅布依還發展起了旅遊業

克里雅人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生存繁衍,依靠的就是克里雅河,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飄移不定的河流”,它發源於崑崙山脈的烏斯騰格山北坡,全長約530公里,是崑崙山脈發源的注入沙漠的較大河流,也是于田縣境內最大河流。人們摸不透克里雅河的秉性,它隨心所欲地穿流,匯入古老的河道並時而沖刷出新的河道。她像一條絲帶環繞著達裡雅布依,蜿蜒曲折。河道兩岸茂密的胡楊林,滄桑古樸,形成了一條東西寬9-15公里,最寬處96公里;南北長365公里的綠色長廊。沿途分佈天然胡楊林120萬畝,河尾閭處3.2萬平方公里的綠色三角洲就是達裡雅布依綠洲,這是世界上罕見的綠色長廊和神奇的沙漠綠洲。這條河流是這片沙漠惟一的希望。克里雅河在出山口普魯村往下滋潤于田縣綠洲後,繼續蜿蜒向北,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最後消逝在達裡雅布依附近的浩瀚沙漠之中。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在克里雅河裡還捕到了魚

克里雅河畔是鹽鹼地根本無法耕種,克里雅人只能放牧。但是與北疆的哈薩克族和蒙古族不同,他們只能沿著克里雅河畔小範圍的遷徙放牧,而炎熱的沙漠氣候不能飼養馬或牛,只能放牧羊群。生存環境的惡劣使得克里雅人小心的控制著自己羊群的數量,同時每戶人家相距5公里以上甚至更遠以保證每戶人家都可以在這裡有一個繁衍生息的空間。沒有人會故意的去佔用更多的資源擠佔他人的生存空間,每戶人家都是孤獨的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如果誰家要有個婚喪嫁娶那麼主家要大概提前一個月出門通知大家的。克里雅人的住房是用沙生胡楊木與紅柳枝編搭建成的,彎曲的胡楊木並排豎插在地裡做支柱,紅柳編織成牆體,房頂鋪以較厚的蘆葦。我們在途中休息吃午飯的時候就進入一戶克里雅人家,家裡的東西隨便用,餓了也可以生火做飯,絕對的日不閉戶。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達裡雅布依的主人——克里雅人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達裡雅布依就是那個盛傳發現野人的地方。當年石油人開著巨大的沙漠車輾轉於巨大的沙丘之間,有天一輛車突然遭遇了一個活人。這個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卻出現在沙漠的中心地帶,在雙方的互相對峙中,顯然都嚇到了彼此。就在石油人發愣的一瞬間,沙漠人突然間就蒸發了。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怎麼會有人?沙漠野人!人們立即作出了判斷。後來政府出面尋找,最終證實他們並不是什麼野人,只不過是現在唯一一支生活在沙漠中心的人。他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和外界基本上牌隔絕狀態。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在還在達裡雅布依村子裡生活的老人

由於太過神祕,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寫道:“樹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新疆都不知道?”今天的克里雅人已被劃為維吾爾族,不過他們的外貌特徵卻與維吾爾人不一樣,克里雅人有一點與歐洲人極其相似,雙眼有著綠色的虹膜。不光眼睛和維吾爾族有差距,達裡雅布依鄉的維吾爾族服飾看起來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服裝好像與道教有關聯,婦女們頭戴一種名為“太裡拜克”的碗帽有道教的影響,這裡的人都像道士一樣梳著髮髻,“太裡拜克”就是戴在髮髻上的。于田婦女穿的“派裡間”——箭服,好像也與道教有關聯,特別是對襟兩邊合成一幅道教的陰陽魚圖案,一代代相傳,慢慢走樣,魚變成了箭樣,又逐漸演變成衣襟的兩側繡對稱的七條箭圖案。長得有點像歐洲人,服飾又有強烈的東方味道,這讓克里雅人又多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今天的達裡雅布依還發展起了旅遊業

克里雅人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生存繁衍,依靠的就是克里雅河,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飄移不定的河流”,它發源於崑崙山脈的烏斯騰格山北坡,全長約530公里,是崑崙山脈發源的注入沙漠的較大河流,也是于田縣境內最大河流。人們摸不透克里雅河的秉性,它隨心所欲地穿流,匯入古老的河道並時而沖刷出新的河道。她像一條絲帶環繞著達裡雅布依,蜿蜒曲折。河道兩岸茂密的胡楊林,滄桑古樸,形成了一條東西寬9-15公里,最寬處96公里;南北長365公里的綠色長廊。沿途分佈天然胡楊林120萬畝,河尾閭處3.2萬平方公里的綠色三角洲就是達裡雅布依綠洲,這是世界上罕見的綠色長廊和神奇的沙漠綠洲。這條河流是這片沙漠惟一的希望。克里雅河在出山口普魯村往下滋潤于田縣綠洲後,繼續蜿蜒向北,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最後消逝在達裡雅布依附近的浩瀚沙漠之中。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在克里雅河裡還捕到了魚

克里雅河畔是鹽鹼地根本無法耕種,克里雅人只能放牧。但是與北疆的哈薩克族和蒙古族不同,他們只能沿著克里雅河畔小範圍的遷徙放牧,而炎熱的沙漠氣候不能飼養馬或牛,只能放牧羊群。生存環境的惡劣使得克里雅人小心的控制著自己羊群的數量,同時每戶人家相距5公里以上甚至更遠以保證每戶人家都可以在這裡有一個繁衍生息的空間。沒有人會故意的去佔用更多的資源擠佔他人的生存空間,每戶人家都是孤獨的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如果誰家要有個婚喪嫁娶那麼主家要大概提前一個月出門通知大家的。克里雅人的住房是用沙生胡楊木與紅柳枝編搭建成的,彎曲的胡楊木並排豎插在地裡做支柱,紅柳編織成牆體,房頂鋪以較厚的蘆葦。我們在途中休息吃午飯的時候就進入一戶克里雅人家,家裡的東西隨便用,餓了也可以生火做飯,絕對的日不閉戶。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純正的克里雅人之家

家裡有發電機、電器、壓水機,我們一行幾十人就在他家院子裡搭上桌子開始做午餐。達裡雅布依鄉氣候乾燥,風沙頻繁,年均降水量14毫米,蒸發量卻達3000毫米。達裡雅布依鄉雖然守著克里雅河,但依然嚴重缺水。克里雅河經常斷流,政府給每戶人家都打了自壓井,但只夠生活、牲畜飲水,而且水質不好,鹽鹼重。克里雅人除了放牧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晒著一片片的大芸,也就是中醫裡說的肉蓯蓉。就在我們快吃完飯的時候,這家的主人回來了,他自己都想不到家裡會來幾十位的客人。住在荒蕪大地上的人都十分好客,如果你向克里雅人打聽什麼地方或誰家在哪裡,得到的回答是手朝那個方向一指:“哦嗒。”這個“哦嗒”的距離就是十幾公里;如果他拉長聲音說:“哦-嗒。” 這個距離可能是二三十公里;如果他再拖長一點聲音說:“哦---嗒!”那距離可能就有上百公里了。能一下見到這麼多的客人,可能這輩子他自己都想不到。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達裡雅布依的主人——克里雅人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達裡雅布依就是那個盛傳發現野人的地方。當年石油人開著巨大的沙漠車輾轉於巨大的沙丘之間,有天一輛車突然遭遇了一個活人。這個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卻出現在沙漠的中心地帶,在雙方的互相對峙中,顯然都嚇到了彼此。就在石油人發愣的一瞬間,沙漠人突然間就蒸發了。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怎麼會有人?沙漠野人!人們立即作出了判斷。後來政府出面尋找,最終證實他們並不是什麼野人,只不過是現在唯一一支生活在沙漠中心的人。他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和外界基本上牌隔絕狀態。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在還在達裡雅布依村子裡生活的老人

由於太過神祕,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寫道:“樹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新疆都不知道?”今天的克里雅人已被劃為維吾爾族,不過他們的外貌特徵卻與維吾爾人不一樣,克里雅人有一點與歐洲人極其相似,雙眼有著綠色的虹膜。不光眼睛和維吾爾族有差距,達裡雅布依鄉的維吾爾族服飾看起來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服裝好像與道教有關聯,婦女們頭戴一種名為“太裡拜克”的碗帽有道教的影響,這裡的人都像道士一樣梳著髮髻,“太裡拜克”就是戴在髮髻上的。于田婦女穿的“派裡間”——箭服,好像也與道教有關聯,特別是對襟兩邊合成一幅道教的陰陽魚圖案,一代代相傳,慢慢走樣,魚變成了箭樣,又逐漸演變成衣襟的兩側繡對稱的七條箭圖案。長得有點像歐洲人,服飾又有強烈的東方味道,這讓克里雅人又多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今天的達裡雅布依還發展起了旅遊業

克里雅人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生存繁衍,依靠的就是克里雅河,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飄移不定的河流”,它發源於崑崙山脈的烏斯騰格山北坡,全長約530公里,是崑崙山脈發源的注入沙漠的較大河流,也是于田縣境內最大河流。人們摸不透克里雅河的秉性,它隨心所欲地穿流,匯入古老的河道並時而沖刷出新的河道。她像一條絲帶環繞著達裡雅布依,蜿蜒曲折。河道兩岸茂密的胡楊林,滄桑古樸,形成了一條東西寬9-15公里,最寬處96公里;南北長365公里的綠色長廊。沿途分佈天然胡楊林120萬畝,河尾閭處3.2萬平方公里的綠色三角洲就是達裡雅布依綠洲,這是世界上罕見的綠色長廊和神奇的沙漠綠洲。這條河流是這片沙漠惟一的希望。克里雅河在出山口普魯村往下滋潤于田縣綠洲後,繼續蜿蜒向北,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最後消逝在達裡雅布依附近的浩瀚沙漠之中。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在克里雅河裡還捕到了魚

克里雅河畔是鹽鹼地根本無法耕種,克里雅人只能放牧。但是與北疆的哈薩克族和蒙古族不同,他們只能沿著克里雅河畔小範圍的遷徙放牧,而炎熱的沙漠氣候不能飼養馬或牛,只能放牧羊群。生存環境的惡劣使得克里雅人小心的控制著自己羊群的數量,同時每戶人家相距5公里以上甚至更遠以保證每戶人家都可以在這裡有一個繁衍生息的空間。沒有人會故意的去佔用更多的資源擠佔他人的生存空間,每戶人家都是孤獨的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如果誰家要有個婚喪嫁娶那麼主家要大概提前一個月出門通知大家的。克里雅人的住房是用沙生胡楊木與紅柳枝編搭建成的,彎曲的胡楊木並排豎插在地裡做支柱,紅柳編織成牆體,房頂鋪以較厚的蘆葦。我們在途中休息吃午飯的時候就進入一戶克里雅人家,家裡的東西隨便用,餓了也可以生火做飯,絕對的日不閉戶。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純正的克里雅人之家

家裡有發電機、電器、壓水機,我們一行幾十人就在他家院子裡搭上桌子開始做午餐。達裡雅布依鄉氣候乾燥,風沙頻繁,年均降水量14毫米,蒸發量卻達3000毫米。達裡雅布依鄉雖然守著克里雅河,但依然嚴重缺水。克里雅河經常斷流,政府給每戶人家都打了自壓井,但只夠生活、牲畜飲水,而且水質不好,鹽鹼重。克里雅人除了放牧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晒著一片片的大芸,也就是中醫裡說的肉蓯蓉。就在我們快吃完飯的時候,這家的主人回來了,他自己都想不到家裡會來幾十位的客人。住在荒蕪大地上的人都十分好客,如果你向克里雅人打聽什麼地方或誰家在哪裡,得到的回答是手朝那個方向一指:“哦嗒。”這個“哦嗒”的距離就是十幾公里;如果他拉長聲音說:“哦-嗒。” 這個距離可能是二三十公里;如果他再拖長一點聲音說:“哦---嗒!”那距離可能就有上百公里了。能一下見到這麼多的客人,可能這輩子他自己都想不到。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達裡雅布依的主人——克里雅人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達裡雅布依就是那個盛傳發現野人的地方。當年石油人開著巨大的沙漠車輾轉於巨大的沙丘之間,有天一輛車突然遭遇了一個活人。這個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卻出現在沙漠的中心地帶,在雙方的互相對峙中,顯然都嚇到了彼此。就在石油人發愣的一瞬間,沙漠人突然間就蒸發了。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怎麼會有人?沙漠野人!人們立即作出了判斷。後來政府出面尋找,最終證實他們並不是什麼野人,只不過是現在唯一一支生活在沙漠中心的人。他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和外界基本上牌隔絕狀態。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在還在達裡雅布依村子裡生活的老人

由於太過神祕,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寫道:“樹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新疆都不知道?”今天的克里雅人已被劃為維吾爾族,不過他們的外貌特徵卻與維吾爾人不一樣,克里雅人有一點與歐洲人極其相似,雙眼有著綠色的虹膜。不光眼睛和維吾爾族有差距,達裡雅布依鄉的維吾爾族服飾看起來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服裝好像與道教有關聯,婦女們頭戴一種名為“太裡拜克”的碗帽有道教的影響,這裡的人都像道士一樣梳著髮髻,“太裡拜克”就是戴在髮髻上的。于田婦女穿的“派裡間”——箭服,好像也與道教有關聯,特別是對襟兩邊合成一幅道教的陰陽魚圖案,一代代相傳,慢慢走樣,魚變成了箭樣,又逐漸演變成衣襟的兩側繡對稱的七條箭圖案。長得有點像歐洲人,服飾又有強烈的東方味道,這讓克里雅人又多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今天的達裡雅布依還發展起了旅遊業

克里雅人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生存繁衍,依靠的就是克里雅河,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飄移不定的河流”,它發源於崑崙山脈的烏斯騰格山北坡,全長約530公里,是崑崙山脈發源的注入沙漠的較大河流,也是于田縣境內最大河流。人們摸不透克里雅河的秉性,它隨心所欲地穿流,匯入古老的河道並時而沖刷出新的河道。她像一條絲帶環繞著達裡雅布依,蜿蜒曲折。河道兩岸茂密的胡楊林,滄桑古樸,形成了一條東西寬9-15公里,最寬處96公里;南北長365公里的綠色長廊。沿途分佈天然胡楊林120萬畝,河尾閭處3.2萬平方公里的綠色三角洲就是達裡雅布依綠洲,這是世界上罕見的綠色長廊和神奇的沙漠綠洲。這條河流是這片沙漠惟一的希望。克里雅河在出山口普魯村往下滋潤于田縣綠洲後,繼續蜿蜒向北,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最後消逝在達裡雅布依附近的浩瀚沙漠之中。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在克里雅河裡還捕到了魚

克里雅河畔是鹽鹼地根本無法耕種,克里雅人只能放牧。但是與北疆的哈薩克族和蒙古族不同,他們只能沿著克里雅河畔小範圍的遷徙放牧,而炎熱的沙漠氣候不能飼養馬或牛,只能放牧羊群。生存環境的惡劣使得克里雅人小心的控制著自己羊群的數量,同時每戶人家相距5公里以上甚至更遠以保證每戶人家都可以在這裡有一個繁衍生息的空間。沒有人會故意的去佔用更多的資源擠佔他人的生存空間,每戶人家都是孤獨的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如果誰家要有個婚喪嫁娶那麼主家要大概提前一個月出門通知大家的。克里雅人的住房是用沙生胡楊木與紅柳枝編搭建成的,彎曲的胡楊木並排豎插在地裡做支柱,紅柳編織成牆體,房頂鋪以較厚的蘆葦。我們在途中休息吃午飯的時候就進入一戶克里雅人家,家裡的東西隨便用,餓了也可以生火做飯,絕對的日不閉戶。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純正的克里雅人之家

家裡有發電機、電器、壓水機,我們一行幾十人就在他家院子裡搭上桌子開始做午餐。達裡雅布依鄉氣候乾燥,風沙頻繁,年均降水量14毫米,蒸發量卻達3000毫米。達裡雅布依鄉雖然守著克里雅河,但依然嚴重缺水。克里雅河經常斷流,政府給每戶人家都打了自壓井,但只夠生活、牲畜飲水,而且水質不好,鹽鹼重。克里雅人除了放牧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晒著一片片的大芸,也就是中醫裡說的肉蓯蓉。就在我們快吃完飯的時候,這家的主人回來了,他自己都想不到家裡會來幾十位的客人。住在荒蕪大地上的人都十分好客,如果你向克里雅人打聽什麼地方或誰家在哪裡,得到的回答是手朝那個方向一指:“哦嗒。”這個“哦嗒”的距離就是十幾公里;如果他拉長聲音說:“哦-嗒。” 這個距離可能是二三十公里;如果他再拖長一點聲音說:“哦---嗒!”那距離可能就有上百公里了。能一下見到這麼多的客人,可能這輩子他自己都想不到。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車隊繼續向著達裡雅布依出發,這個藏身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間的村莊像有著強烈的磁性一樣吸引著我們。經過一路的艱辛總算抵達了這個神祕的村莊,讓我大吃一驚的是這裡居然有電話信號,雖然沒法上網,打電話肯定是沒問題的。村莊裡一切都讓我感到匪夷所思,小賣部裡有百事可樂汽水,村外有舉辦活動的場所,甚至還有目前流行的民宿。我們就住在了當地人家的民宿裡,當時都做好了心理準備了,在這黃沙漫天的沙漠裡能有住的地方就可以,晚上頂多就是穿著厚衣服竄進被窩裡睡。讓我沒想到的是克里雅人家別看外表顯得簡陋,但住宿條件絕對是讓人嘖嘖稱奇。厚厚的緞子面的大棉被不僅乾淨,甚至還有淡淡的清香,我能肯定這香味不是化學配製出的香水味道,是那種天然的清香被太陽晒過以後留在棉絮裡的味道。我這一晚就是被裹在這種留有清香的被子褥子中間安然一覺到天明的。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達裡雅布依的主人——克里雅人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達裡雅布依就是那個盛傳發現野人的地方。當年石油人開著巨大的沙漠車輾轉於巨大的沙丘之間,有天一輛車突然遭遇了一個活人。這個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卻出現在沙漠的中心地帶,在雙方的互相對峙中,顯然都嚇到了彼此。就在石油人發愣的一瞬間,沙漠人突然間就蒸發了。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怎麼會有人?沙漠野人!人們立即作出了判斷。後來政府出面尋找,最終證實他們並不是什麼野人,只不過是現在唯一一支生活在沙漠中心的人。他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和外界基本上牌隔絕狀態。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在還在達裡雅布依村子裡生活的老人

由於太過神祕,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寫道:“樹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新疆都不知道?”今天的克里雅人已被劃為維吾爾族,不過他們的外貌特徵卻與維吾爾人不一樣,克里雅人有一點與歐洲人極其相似,雙眼有著綠色的虹膜。不光眼睛和維吾爾族有差距,達裡雅布依鄉的維吾爾族服飾看起來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服裝好像與道教有關聯,婦女們頭戴一種名為“太裡拜克”的碗帽有道教的影響,這裡的人都像道士一樣梳著髮髻,“太裡拜克”就是戴在髮髻上的。于田婦女穿的“派裡間”——箭服,好像也與道教有關聯,特別是對襟兩邊合成一幅道教的陰陽魚圖案,一代代相傳,慢慢走樣,魚變成了箭樣,又逐漸演變成衣襟的兩側繡對稱的七條箭圖案。長得有點像歐洲人,服飾又有強烈的東方味道,這讓克里雅人又多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今天的達裡雅布依還發展起了旅遊業

克里雅人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生存繁衍,依靠的就是克里雅河,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飄移不定的河流”,它發源於崑崙山脈的烏斯騰格山北坡,全長約530公里,是崑崙山脈發源的注入沙漠的較大河流,也是于田縣境內最大河流。人們摸不透克里雅河的秉性,它隨心所欲地穿流,匯入古老的河道並時而沖刷出新的河道。她像一條絲帶環繞著達裡雅布依,蜿蜒曲折。河道兩岸茂密的胡楊林,滄桑古樸,形成了一條東西寬9-15公里,最寬處96公里;南北長365公里的綠色長廊。沿途分佈天然胡楊林120萬畝,河尾閭處3.2萬平方公里的綠色三角洲就是達裡雅布依綠洲,這是世界上罕見的綠色長廊和神奇的沙漠綠洲。這條河流是這片沙漠惟一的希望。克里雅河在出山口普魯村往下滋潤于田縣綠洲後,繼續蜿蜒向北,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最後消逝在達裡雅布依附近的浩瀚沙漠之中。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在克里雅河裡還捕到了魚

克里雅河畔是鹽鹼地根本無法耕種,克里雅人只能放牧。但是與北疆的哈薩克族和蒙古族不同,他們只能沿著克里雅河畔小範圍的遷徙放牧,而炎熱的沙漠氣候不能飼養馬或牛,只能放牧羊群。生存環境的惡劣使得克里雅人小心的控制著自己羊群的數量,同時每戶人家相距5公里以上甚至更遠以保證每戶人家都可以在這裡有一個繁衍生息的空間。沒有人會故意的去佔用更多的資源擠佔他人的生存空間,每戶人家都是孤獨的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如果誰家要有個婚喪嫁娶那麼主家要大概提前一個月出門通知大家的。克里雅人的住房是用沙生胡楊木與紅柳枝編搭建成的,彎曲的胡楊木並排豎插在地裡做支柱,紅柳編織成牆體,房頂鋪以較厚的蘆葦。我們在途中休息吃午飯的時候就進入一戶克里雅人家,家裡的東西隨便用,餓了也可以生火做飯,絕對的日不閉戶。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純正的克里雅人之家

家裡有發電機、電器、壓水機,我們一行幾十人就在他家院子裡搭上桌子開始做午餐。達裡雅布依鄉氣候乾燥,風沙頻繁,年均降水量14毫米,蒸發量卻達3000毫米。達裡雅布依鄉雖然守著克里雅河,但依然嚴重缺水。克里雅河經常斷流,政府給每戶人家都打了自壓井,但只夠生活、牲畜飲水,而且水質不好,鹽鹼重。克里雅人除了放牧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晒著一片片的大芸,也就是中醫裡說的肉蓯蓉。就在我們快吃完飯的時候,這家的主人回來了,他自己都想不到家裡會來幾十位的客人。住在荒蕪大地上的人都十分好客,如果你向克里雅人打聽什麼地方或誰家在哪裡,得到的回答是手朝那個方向一指:“哦嗒。”這個“哦嗒”的距離就是十幾公里;如果他拉長聲音說:“哦-嗒。” 這個距離可能是二三十公里;如果他再拖長一點聲音說:“哦---嗒!”那距離可能就有上百公里了。能一下見到這麼多的客人,可能這輩子他自己都想不到。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車隊繼續向著達裡雅布依出發,這個藏身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間的村莊像有著強烈的磁性一樣吸引著我們。經過一路的艱辛總算抵達了這個神祕的村莊,讓我大吃一驚的是這裡居然有電話信號,雖然沒法上網,打電話肯定是沒問題的。村莊裡一切都讓我感到匪夷所思,小賣部裡有百事可樂汽水,村外有舉辦活動的場所,甚至還有目前流行的民宿。我們就住在了當地人家的民宿裡,當時都做好了心理準備了,在這黃沙漫天的沙漠裡能有住的地方就可以,晚上頂多就是穿著厚衣服竄進被窩裡睡。讓我沒想到的是克里雅人家別看外表顯得簡陋,但住宿條件絕對是讓人嘖嘖稱奇。厚厚的緞子面的大棉被不僅乾淨,甚至還有淡淡的清香,我能肯定這香味不是化學配製出的香水味道,是那種天然的清香被太陽晒過以後留在棉絮裡的味道。我這一晚就是被裹在這種留有清香的被子褥子中間安然一覺到天明的。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達裡雅布依的主人——克里雅人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達裡雅布依就是那個盛傳發現野人的地方。當年石油人開著巨大的沙漠車輾轉於巨大的沙丘之間,有天一輛車突然遭遇了一個活人。這個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卻出現在沙漠的中心地帶,在雙方的互相對峙中,顯然都嚇到了彼此。就在石油人發愣的一瞬間,沙漠人突然間就蒸發了。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怎麼會有人?沙漠野人!人們立即作出了判斷。後來政府出面尋找,最終證實他們並不是什麼野人,只不過是現在唯一一支生活在沙漠中心的人。他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和外界基本上牌隔絕狀態。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在還在達裡雅布依村子裡生活的老人

由於太過神祕,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寫道:“樹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新疆都不知道?”今天的克里雅人已被劃為維吾爾族,不過他們的外貌特徵卻與維吾爾人不一樣,克里雅人有一點與歐洲人極其相似,雙眼有著綠色的虹膜。不光眼睛和維吾爾族有差距,達裡雅布依鄉的維吾爾族服飾看起來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服裝好像與道教有關聯,婦女們頭戴一種名為“太裡拜克”的碗帽有道教的影響,這裡的人都像道士一樣梳著髮髻,“太裡拜克”就是戴在髮髻上的。于田婦女穿的“派裡間”——箭服,好像也與道教有關聯,特別是對襟兩邊合成一幅道教的陰陽魚圖案,一代代相傳,慢慢走樣,魚變成了箭樣,又逐漸演變成衣襟的兩側繡對稱的七條箭圖案。長得有點像歐洲人,服飾又有強烈的東方味道,這讓克里雅人又多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今天的達裡雅布依還發展起了旅遊業

克里雅人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生存繁衍,依靠的就是克里雅河,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飄移不定的河流”,它發源於崑崙山脈的烏斯騰格山北坡,全長約530公里,是崑崙山脈發源的注入沙漠的較大河流,也是于田縣境內最大河流。人們摸不透克里雅河的秉性,它隨心所欲地穿流,匯入古老的河道並時而沖刷出新的河道。她像一條絲帶環繞著達裡雅布依,蜿蜒曲折。河道兩岸茂密的胡楊林,滄桑古樸,形成了一條東西寬9-15公里,最寬處96公里;南北長365公里的綠色長廊。沿途分佈天然胡楊林120萬畝,河尾閭處3.2萬平方公里的綠色三角洲就是達裡雅布依綠洲,這是世界上罕見的綠色長廊和神奇的沙漠綠洲。這條河流是這片沙漠惟一的希望。克里雅河在出山口普魯村往下滋潤于田縣綠洲後,繼續蜿蜒向北,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最後消逝在達裡雅布依附近的浩瀚沙漠之中。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在克里雅河裡還捕到了魚

克里雅河畔是鹽鹼地根本無法耕種,克里雅人只能放牧。但是與北疆的哈薩克族和蒙古族不同,他們只能沿著克里雅河畔小範圍的遷徙放牧,而炎熱的沙漠氣候不能飼養馬或牛,只能放牧羊群。生存環境的惡劣使得克里雅人小心的控制著自己羊群的數量,同時每戶人家相距5公里以上甚至更遠以保證每戶人家都可以在這裡有一個繁衍生息的空間。沒有人會故意的去佔用更多的資源擠佔他人的生存空間,每戶人家都是孤獨的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如果誰家要有個婚喪嫁娶那麼主家要大概提前一個月出門通知大家的。克里雅人的住房是用沙生胡楊木與紅柳枝編搭建成的,彎曲的胡楊木並排豎插在地裡做支柱,紅柳編織成牆體,房頂鋪以較厚的蘆葦。我們在途中休息吃午飯的時候就進入一戶克里雅人家,家裡的東西隨便用,餓了也可以生火做飯,絕對的日不閉戶。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純正的克里雅人之家

家裡有發電機、電器、壓水機,我們一行幾十人就在他家院子裡搭上桌子開始做午餐。達裡雅布依鄉氣候乾燥,風沙頻繁,年均降水量14毫米,蒸發量卻達3000毫米。達裡雅布依鄉雖然守著克里雅河,但依然嚴重缺水。克里雅河經常斷流,政府給每戶人家都打了自壓井,但只夠生活、牲畜飲水,而且水質不好,鹽鹼重。克里雅人除了放牧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晒著一片片的大芸,也就是中醫裡說的肉蓯蓉。就在我們快吃完飯的時候,這家的主人回來了,他自己都想不到家裡會來幾十位的客人。住在荒蕪大地上的人都十分好客,如果你向克里雅人打聽什麼地方或誰家在哪裡,得到的回答是手朝那個方向一指:“哦嗒。”這個“哦嗒”的距離就是十幾公里;如果他拉長聲音說:“哦-嗒。” 這個距離可能是二三十公里;如果他再拖長一點聲音說:“哦---嗒!”那距離可能就有上百公里了。能一下見到這麼多的客人,可能這輩子他自己都想不到。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車隊繼續向著達裡雅布依出發,這個藏身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間的村莊像有著強烈的磁性一樣吸引著我們。經過一路的艱辛總算抵達了這個神祕的村莊,讓我大吃一驚的是這裡居然有電話信號,雖然沒法上網,打電話肯定是沒問題的。村莊裡一切都讓我感到匪夷所思,小賣部裡有百事可樂汽水,村外有舉辦活動的場所,甚至還有目前流行的民宿。我們就住在了當地人家的民宿裡,當時都做好了心理準備了,在這黃沙漫天的沙漠裡能有住的地方就可以,晚上頂多就是穿著厚衣服竄進被窩裡睡。讓我沒想到的是克里雅人家別看外表顯得簡陋,但住宿條件絕對是讓人嘖嘖稱奇。厚厚的緞子面的大棉被不僅乾淨,甚至還有淡淡的清香,我能肯定這香味不是化學配製出的香水味道,是那種天然的清香被太陽晒過以後留在棉絮裡的味道。我這一晚就是被裹在這種留有清香的被子褥子中間安然一覺到天明的。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場製作克里雅人的美食——庫麥琪

帶領我們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萬方樂奏把這次活動安排得極為豐富,我們可以在克里雅人的帶領下在沙漠中騎著駱駝領略大漠風采,也可以深入當地人家探尋傳統的克里雅生活,在晚間甚至還在沙漠中安排了篝火晚會,身著傳統服飾的新疆維吾爾族美女在明月下、大漠裡、火光中載歌載舞,體驗純維吾爾風味的視覺盛宴。沙漠裡的夜是清爽的,皓月當空這種在城市裡難得一見的景象在達裡雅布依不過是每日的常態,皓月灑下的銀光,篝火烘出來的紅光,全都投射在擁有婀娜身姿的演員身上。嘴裡嚼著用紅柳枝串出來的碩大羊肉串,啤酒豐富的泡沫炸裂開來,耳邊動聽的維吾爾音樂,這樣的夜直到今天我依然記憶猶新。告訴您一個祕密,別看北疆都是青山綠水南疆都是戈壁荒漠,但據北疆的維吾爾族朋友說,南疆的羊肉比北疆的都好吃!還不趕快來南疆嘗一嘗,我保證您不枉此行。

"

這次跟隨萬方樂奏的南疆之旅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沙漠,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兒時第一次見到大海的時候除了感慨它的浩瀚,其實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次算是第一次領略沙漠的浩瀚與恐懼了,比起大海我個人覺得沙漠更具威嚴,讓人心中更生敬畏。在大海上雖然浩瀚無際,但畢竟在你附近會有無數鮮活的海鮮品種陪伴你的左右,生命的氣息隨時與你相伴。但在沙漠裡,浩瀚無際的視野中絲毫看不到生命的跡象,大自然殘酷的一面極為真實地裸露在你的面前。雖然以前去過庫布齊沙漠,但頂多也就是在沙漠的邊沿轉了轉,對沙漠深處還是沒有具體的印象。這次萬方樂奏直接把我領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且深入兩百多公里把我領到了沙漠的中心,一路的艱辛、一路的景色、一路的擔憂都是我這一生還從未感觸過的精彩,我總算進入了真正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伴隨我們塔克拉瑪干之行的是漫天的沙塵

在整個征途中伴隨我們的只有漫天的黃沙和永遠看不到盡頭的沙丘,波浪起伏的沙丘彷彿與蒼天縫合在了一起,甭管我們的車怎麼開,就是找不到撕開它們的裂縫,這一天中眼睛不是看到翹起來衝向天空的車頭就是突然砸下去直衝谷底的驚險。真不敢想象沒有專業從事沙漠自駕的車隊如何進入沙漠深處,不禁讓人感嘆當初人類的足跡是如何涉足這片死亡之海的。1895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沙漠,曾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幾年後,樓蘭古城的發現,最終確立了斯文作為一個探險家的世界性聲譽,他的第一部考察新疆著作《穿越亞洲》也使世人第一次知曉在塔克拉瑪干這個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通古斯巴孜特,在這片綠洲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達裡雅布依。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然而,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樓蘭遺址、交河故城。它為世人所知,僅僅一個世紀之久。幾年後,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來到了通古斯巴孜特,在赫定發現的基礎上,發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這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肚臍"的小小綠洲的神祕性,不僅在於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幾近千年來未見諸記載,完全與世隔絕,也在於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居民們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上世紀20年代未,一個名叫黃文弼的學者作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一員,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家的足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的自駕車隊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上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得知在自己管轄的地盤內,竟還有一群人生活中沙漠深處不為人所知,便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地居民這裡是什麼地方?老鄉說是達裡雅(河流)布依(河岸),於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裡雅布依,也就是大河沿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我同在中國探險協會的中國著名探險家劉雨田老先生,作為沙漠獨行客來到于田,從達裡雅布依出發,演繹了一出單人獨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人生壯舉,這片大漠中主人,淳樸的克里雅人把他從沙漠的絕境中救出,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幫他實現了橫穿的壯舉。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達裡雅布依的主人——克里雅人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達裡雅布依就是那個盛傳發現野人的地方。當年石油人開著巨大的沙漠車輾轉於巨大的沙丘之間,有天一輛車突然遭遇了一個活人。這個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卻出現在沙漠的中心地帶,在雙方的互相對峙中,顯然都嚇到了彼此。就在石油人發愣的一瞬間,沙漠人突然間就蒸發了。這個沒有任何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怎麼會有人?沙漠野人!人們立即作出了判斷。後來政府出面尋找,最終證實他們並不是什麼野人,只不過是現在唯一一支生活在沙漠中心的人。他們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和外界基本上牌隔絕狀態。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在還在達裡雅布依村子裡生活的老人

由於太過神祕,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寫道:“樹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新疆都不知道?”今天的克里雅人已被劃為維吾爾族,不過他們的外貌特徵卻與維吾爾人不一樣,克里雅人有一點與歐洲人極其相似,雙眼有著綠色的虹膜。不光眼睛和維吾爾族有差距,達裡雅布依鄉的維吾爾族服飾看起來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服裝好像與道教有關聯,婦女們頭戴一種名為“太裡拜克”的碗帽有道教的影響,這裡的人都像道士一樣梳著髮髻,“太裡拜克”就是戴在髮髻上的。于田婦女穿的“派裡間”——箭服,好像也與道教有關聯,特別是對襟兩邊合成一幅道教的陰陽魚圖案,一代代相傳,慢慢走樣,魚變成了箭樣,又逐漸演變成衣襟的兩側繡對稱的七條箭圖案。長得有點像歐洲人,服飾又有強烈的東方味道,這讓克里雅人又多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今天的達裡雅布依還發展起了旅遊業

克里雅人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生存繁衍,依靠的就是克里雅河,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飄移不定的河流”,它發源於崑崙山脈的烏斯騰格山北坡,全長約530公里,是崑崙山脈發源的注入沙漠的較大河流,也是于田縣境內最大河流。人們摸不透克里雅河的秉性,它隨心所欲地穿流,匯入古老的河道並時而沖刷出新的河道。她像一條絲帶環繞著達裡雅布依,蜿蜒曲折。河道兩岸茂密的胡楊林,滄桑古樸,形成了一條東西寬9-15公里,最寬處96公里;南北長365公里的綠色長廊。沿途分佈天然胡楊林120萬畝,河尾閭處3.2萬平方公里的綠色三角洲就是達裡雅布依綠洲,這是世界上罕見的綠色長廊和神奇的沙漠綠洲。這條河流是這片沙漠惟一的希望。克里雅河在出山口普魯村往下滋潤于田縣綠洲後,繼續蜿蜒向北,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最後消逝在達裡雅布依附近的浩瀚沙漠之中。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我們在克里雅河裡還捕到了魚

克里雅河畔是鹽鹼地根本無法耕種,克里雅人只能放牧。但是與北疆的哈薩克族和蒙古族不同,他們只能沿著克里雅河畔小範圍的遷徙放牧,而炎熱的沙漠氣候不能飼養馬或牛,只能放牧羊群。生存環境的惡劣使得克里雅人小心的控制著自己羊群的數量,同時每戶人家相距5公里以上甚至更遠以保證每戶人家都可以在這裡有一個繁衍生息的空間。沒有人會故意的去佔用更多的資源擠佔他人的生存空間,每戶人家都是孤獨的生活在一片胡楊林裡,如果誰家要有個婚喪嫁娶那麼主家要大概提前一個月出門通知大家的。克里雅人的住房是用沙生胡楊木與紅柳枝編搭建成的,彎曲的胡楊木並排豎插在地裡做支柱,紅柳編織成牆體,房頂鋪以較厚的蘆葦。我們在途中休息吃午飯的時候就進入一戶克里雅人家,家裡的東西隨便用,餓了也可以生火做飯,絕對的日不閉戶。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純正的克里雅人之家

家裡有發電機、電器、壓水機,我們一行幾十人就在他家院子裡搭上桌子開始做午餐。達裡雅布依鄉氣候乾燥,風沙頻繁,年均降水量14毫米,蒸發量卻達3000毫米。達裡雅布依鄉雖然守著克里雅河,但依然嚴重缺水。克里雅河經常斷流,政府給每戶人家都打了自壓井,但只夠生活、牲畜飲水,而且水質不好,鹽鹼重。克里雅人除了放牧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晒著一片片的大芸,也就是中醫裡說的肉蓯蓉。就在我們快吃完飯的時候,這家的主人回來了,他自己都想不到家裡會來幾十位的客人。住在荒蕪大地上的人都十分好客,如果你向克里雅人打聽什麼地方或誰家在哪裡,得到的回答是手朝那個方向一指:“哦嗒。”這個“哦嗒”的距離就是十幾公里;如果他拉長聲音說:“哦-嗒。” 這個距離可能是二三十公里;如果他再拖長一點聲音說:“哦---嗒!”那距離可能就有上百公里了。能一下見到這麼多的客人,可能這輩子他自己都想不到。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車隊繼續向著達裡雅布依出發,這個藏身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間的村莊像有著強烈的磁性一樣吸引著我們。經過一路的艱辛總算抵達了這個神祕的村莊,讓我大吃一驚的是這裡居然有電話信號,雖然沒法上網,打電話肯定是沒問題的。村莊裡一切都讓我感到匪夷所思,小賣部裡有百事可樂汽水,村外有舉辦活動的場所,甚至還有目前流行的民宿。我們就住在了當地人家的民宿裡,當時都做好了心理準備了,在這黃沙漫天的沙漠裡能有住的地方就可以,晚上頂多就是穿著厚衣服竄進被窩裡睡。讓我沒想到的是克里雅人家別看外表顯得簡陋,但住宿條件絕對是讓人嘖嘖稱奇。厚厚的緞子面的大棉被不僅乾淨,甚至還有淡淡的清香,我能肯定這香味不是化學配製出的香水味道,是那種天然的清香被太陽晒過以後留在棉絮裡的味道。我這一晚就是被裹在這種留有清香的被子褥子中間安然一覺到天明的。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現場製作克里雅人的美食——庫麥琪

帶領我們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萬方樂奏把這次活動安排得極為豐富,我們可以在克里雅人的帶領下在沙漠中騎著駱駝領略大漠風采,也可以深入當地人家探尋傳統的克里雅生活,在晚間甚至還在沙漠中安排了篝火晚會,身著傳統服飾的新疆維吾爾族美女在明月下、大漠裡、火光中載歌載舞,體驗純維吾爾風味的視覺盛宴。沙漠裡的夜是清爽的,皓月當空這種在城市裡難得一見的景象在達裡雅布依不過是每日的常態,皓月灑下的銀光,篝火烘出來的紅光,全都投射在擁有婀娜身姿的演員身上。嘴裡嚼著用紅柳枝串出來的碩大羊肉串,啤酒豐富的泡沫炸裂開來,耳邊動聽的維吾爾音樂,這樣的夜直到今天我依然記憶猶新。告訴您一個祕密,別看北疆都是青山綠水南疆都是戈壁荒漠,但據北疆的維吾爾族朋友說,南疆的羊肉比北疆的都好吃!還不趕快來南疆嘗一嘗,我保證您不枉此行。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達裡雅布依,住著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克里雅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