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司馬懿又多活了十七年,在此期間,蜀漢失去了諸葛亮這個頂樑柱,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司馬懿卻沒有藉此機會起兵伐蜀,蜀漢直到30多年後才滅亡。那麼司馬懿當初為何不抓住時機揮兵南下,攻打弱勢的蜀漢呢?

"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司馬懿又多活了十七年,在此期間,蜀漢失去了諸葛亮這個頂樑柱,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司馬懿卻沒有藉此機會起兵伐蜀,蜀漢直到30多年後才滅亡。那麼司馬懿當初為何不抓住時機揮兵南下,攻打弱勢的蜀漢呢?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當年,曹操在世時就一直把司馬懿帶到身邊,不過曹操一直提防著他,因此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並沒有什麼實權。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而當時諸葛亮興兵北伐,曹魏中只有司馬懿才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因此曹丕不得已只好重用司馬懿,不過曹丕也一直都是有所提防,一旦諸葛亮被打敗,就馬上抑制司馬懿勢力的發展。

"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司馬懿又多活了十七年,在此期間,蜀漢失去了諸葛亮這個頂樑柱,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司馬懿卻沒有藉此機會起兵伐蜀,蜀漢直到30多年後才滅亡。那麼司馬懿當初為何不抓住時機揮兵南下,攻打弱勢的蜀漢呢?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當年,曹操在世時就一直把司馬懿帶到身邊,不過曹操一直提防著他,因此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並沒有什麼實權。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而當時諸葛亮興兵北伐,曹魏中只有司馬懿才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因此曹丕不得已只好重用司馬懿,不過曹丕也一直都是有所提防,一旦諸葛亮被打敗,就馬上抑制司馬懿勢力的發展。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曹魏皇帝曹叡立馬下旨召回了司馬懿,就是怕司馬懿會擁兵自重。而且此時的曹叡覺得大敵已除,多年繃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性情開始大變,以前的歷精圖治沒有了,一改之前的明君氣象,帶之而來的是不思進取,大興土木,感到西蜀已不足為慮,再不願趁勢動兵蜀漢,放心縱情聲色,安享逸樂。皇帝貪圖享受,司馬懿又自認年邁,並且當時東吳不時騷擾,遼東也出了大事,公孫淵背魏自立,遼東地近鮮卑烏桓等異族,一旦成了氣候為禍必烈,所以此時的曹魏根本無暇顧及蜀漢這個相對弱小的勢力。因此,司馬懿也再沒有機會及時揮兵攻打蜀漢。

"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司馬懿又多活了十七年,在此期間,蜀漢失去了諸葛亮這個頂樑柱,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司馬懿卻沒有藉此機會起兵伐蜀,蜀漢直到30多年後才滅亡。那麼司馬懿當初為何不抓住時機揮兵南下,攻打弱勢的蜀漢呢?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當年,曹操在世時就一直把司馬懿帶到身邊,不過曹操一直提防著他,因此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並沒有什麼實權。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而當時諸葛亮興兵北伐,曹魏中只有司馬懿才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因此曹丕不得已只好重用司馬懿,不過曹丕也一直都是有所提防,一旦諸葛亮被打敗,就馬上抑制司馬懿勢力的發展。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曹魏皇帝曹叡立馬下旨召回了司馬懿,就是怕司馬懿會擁兵自重。而且此時的曹叡覺得大敵已除,多年繃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性情開始大變,以前的歷精圖治沒有了,一改之前的明君氣象,帶之而來的是不思進取,大興土木,感到西蜀已不足為慮,再不願趁勢動兵蜀漢,放心縱情聲色,安享逸樂。皇帝貪圖享受,司馬懿又自認年邁,並且當時東吳不時騷擾,遼東也出了大事,公孫淵背魏自立,遼東地近鮮卑烏桓等異族,一旦成了氣候為禍必烈,所以此時的曹魏根本無暇顧及蜀漢這個相對弱小的勢力。因此,司馬懿也再沒有機會及時揮兵攻打蜀漢。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當然,以司馬懿的智慧,他如果想要攻打蜀漢,肯定能有辦法,他之所以沒有這麼做,實際上是有其他原因的。司馬懿真正需要的並不是國家統一,而是司馬氏當權,當時司馬懿雖然是前線大都督,但是他是被人控制的大都督,曹魏集團的曹真、曹爽家族依然有勢力和司馬懿抗衡,如果司馬懿真的帶兵攻打蜀漢,在諸葛亮剛去世、蜀漢形勢不穩的情形下,有很大可能會取勝,但就算司馬懿最後贏了,真正勝利的並不是他司馬懿,而是曹魏。也就是說,司馬懿需要的是在曹魏內部擴大自己的勢力,而不是帶兵去幫曹操打天下,落得個出力不討好的下場。

"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司馬懿又多活了十七年,在此期間,蜀漢失去了諸葛亮這個頂樑柱,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司馬懿卻沒有藉此機會起兵伐蜀,蜀漢直到30多年後才滅亡。那麼司馬懿當初為何不抓住時機揮兵南下,攻打弱勢的蜀漢呢?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當年,曹操在世時就一直把司馬懿帶到身邊,不過曹操一直提防著他,因此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並沒有什麼實權。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而當時諸葛亮興兵北伐,曹魏中只有司馬懿才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因此曹丕不得已只好重用司馬懿,不過曹丕也一直都是有所提防,一旦諸葛亮被打敗,就馬上抑制司馬懿勢力的發展。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曹魏皇帝曹叡立馬下旨召回了司馬懿,就是怕司馬懿會擁兵自重。而且此時的曹叡覺得大敵已除,多年繃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性情開始大變,以前的歷精圖治沒有了,一改之前的明君氣象,帶之而來的是不思進取,大興土木,感到西蜀已不足為慮,再不願趁勢動兵蜀漢,放心縱情聲色,安享逸樂。皇帝貪圖享受,司馬懿又自認年邁,並且當時東吳不時騷擾,遼東也出了大事,公孫淵背魏自立,遼東地近鮮卑烏桓等異族,一旦成了氣候為禍必烈,所以此時的曹魏根本無暇顧及蜀漢這個相對弱小的勢力。因此,司馬懿也再沒有機會及時揮兵攻打蜀漢。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當然,以司馬懿的智慧,他如果想要攻打蜀漢,肯定能有辦法,他之所以沒有這麼做,實際上是有其他原因的。司馬懿真正需要的並不是國家統一,而是司馬氏當權,當時司馬懿雖然是前線大都督,但是他是被人控制的大都督,曹魏集團的曹真、曹爽家族依然有勢力和司馬懿抗衡,如果司馬懿真的帶兵攻打蜀漢,在諸葛亮剛去世、蜀漢形勢不穩的情形下,有很大可能會取勝,但就算司馬懿最後贏了,真正勝利的並不是他司馬懿,而是曹魏。也就是說,司馬懿需要的是在曹魏內部擴大自己的勢力,而不是帶兵去幫曹操打天下,落得個出力不討好的下場。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而且,對於司馬懿而言,曹魏掌權者越是無能,對自己越有利。如果蜀漢被滅,那麼蜀漢大臣肯定會變成曹魏大臣,而蜀漢當時還有姜維、向寵等能人,如果這些人來到曹魏集團,逐漸掌握權利,那麼肯定不利於之後司馬家族掌握大權。司馬懿是個聰明的人,這點道理他當然心知肚明,他也不會自己出力給自己找來更多的對手。所以司馬懿此時只想保全蜀漢,保全東吳,來和他們共同抗衡曹魏,爭取更多的權利。要知道,司馬懿是個有野心的人,他早有取代曹魏之心,所以不可能真心真意為曹魏做事。

"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司馬懿又多活了十七年,在此期間,蜀漢失去了諸葛亮這個頂樑柱,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司馬懿卻沒有藉此機會起兵伐蜀,蜀漢直到30多年後才滅亡。那麼司馬懿當初為何不抓住時機揮兵南下,攻打弱勢的蜀漢呢?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當年,曹操在世時就一直把司馬懿帶到身邊,不過曹操一直提防著他,因此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並沒有什麼實權。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而當時諸葛亮興兵北伐,曹魏中只有司馬懿才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因此曹丕不得已只好重用司馬懿,不過曹丕也一直都是有所提防,一旦諸葛亮被打敗,就馬上抑制司馬懿勢力的發展。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曹魏皇帝曹叡立馬下旨召回了司馬懿,就是怕司馬懿會擁兵自重。而且此時的曹叡覺得大敵已除,多年繃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性情開始大變,以前的歷精圖治沒有了,一改之前的明君氣象,帶之而來的是不思進取,大興土木,感到西蜀已不足為慮,再不願趁勢動兵蜀漢,放心縱情聲色,安享逸樂。皇帝貪圖享受,司馬懿又自認年邁,並且當時東吳不時騷擾,遼東也出了大事,公孫淵背魏自立,遼東地近鮮卑烏桓等異族,一旦成了氣候為禍必烈,所以此時的曹魏根本無暇顧及蜀漢這個相對弱小的勢力。因此,司馬懿也再沒有機會及時揮兵攻打蜀漢。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當然,以司馬懿的智慧,他如果想要攻打蜀漢,肯定能有辦法,他之所以沒有這麼做,實際上是有其他原因的。司馬懿真正需要的並不是國家統一,而是司馬氏當權,當時司馬懿雖然是前線大都督,但是他是被人控制的大都督,曹魏集團的曹真、曹爽家族依然有勢力和司馬懿抗衡,如果司馬懿真的帶兵攻打蜀漢,在諸葛亮剛去世、蜀漢形勢不穩的情形下,有很大可能會取勝,但就算司馬懿最後贏了,真正勝利的並不是他司馬懿,而是曹魏。也就是說,司馬懿需要的是在曹魏內部擴大自己的勢力,而不是帶兵去幫曹操打天下,落得個出力不討好的下場。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而且,對於司馬懿而言,曹魏掌權者越是無能,對自己越有利。如果蜀漢被滅,那麼蜀漢大臣肯定會變成曹魏大臣,而蜀漢當時還有姜維、向寵等能人,如果這些人來到曹魏集團,逐漸掌握權利,那麼肯定不利於之後司馬家族掌握大權。司馬懿是個聰明的人,這點道理他當然心知肚明,他也不會自己出力給自己找來更多的對手。所以司馬懿此時只想保全蜀漢,保全東吳,來和他們共同抗衡曹魏,爭取更多的權利。要知道,司馬懿是個有野心的人,他早有取代曹魏之心,所以不可能真心真意為曹魏做事。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後來曹叡因病去世,曹爽和司馬懿成了託孤大臣,之後二人便進了一段明爭暗鬥的時期,司馬懿初期失利,被逼託病不出,在此期間,曹爽倒是主持了一次伐蜀,但結果卻被弄得灰頭土臉。到了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重新奪回了權柄,從客觀上掌握了曹魏的實權,為兒孫建立晉朝打下了基礎。然而,此時司馬懿已經70多歲,已經時年無多,何況內部反對力量也漸漸抬頭,更加無力和沒有時間伐蜀了。

"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司馬懿又多活了十七年,在此期間,蜀漢失去了諸葛亮這個頂樑柱,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司馬懿卻沒有藉此機會起兵伐蜀,蜀漢直到30多年後才滅亡。那麼司馬懿當初為何不抓住時機揮兵南下,攻打弱勢的蜀漢呢?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當年,曹操在世時就一直把司馬懿帶到身邊,不過曹操一直提防著他,因此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並沒有什麼實權。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而當時諸葛亮興兵北伐,曹魏中只有司馬懿才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因此曹丕不得已只好重用司馬懿,不過曹丕也一直都是有所提防,一旦諸葛亮被打敗,就馬上抑制司馬懿勢力的發展。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曹魏皇帝曹叡立馬下旨召回了司馬懿,就是怕司馬懿會擁兵自重。而且此時的曹叡覺得大敵已除,多年繃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性情開始大變,以前的歷精圖治沒有了,一改之前的明君氣象,帶之而來的是不思進取,大興土木,感到西蜀已不足為慮,再不願趁勢動兵蜀漢,放心縱情聲色,安享逸樂。皇帝貪圖享受,司馬懿又自認年邁,並且當時東吳不時騷擾,遼東也出了大事,公孫淵背魏自立,遼東地近鮮卑烏桓等異族,一旦成了氣候為禍必烈,所以此時的曹魏根本無暇顧及蜀漢這個相對弱小的勢力。因此,司馬懿也再沒有機會及時揮兵攻打蜀漢。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當然,以司馬懿的智慧,他如果想要攻打蜀漢,肯定能有辦法,他之所以沒有這麼做,實際上是有其他原因的。司馬懿真正需要的並不是國家統一,而是司馬氏當權,當時司馬懿雖然是前線大都督,但是他是被人控制的大都督,曹魏集團的曹真、曹爽家族依然有勢力和司馬懿抗衡,如果司馬懿真的帶兵攻打蜀漢,在諸葛亮剛去世、蜀漢形勢不穩的情形下,有很大可能會取勝,但就算司馬懿最後贏了,真正勝利的並不是他司馬懿,而是曹魏。也就是說,司馬懿需要的是在曹魏內部擴大自己的勢力,而不是帶兵去幫曹操打天下,落得個出力不討好的下場。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而且,對於司馬懿而言,曹魏掌權者越是無能,對自己越有利。如果蜀漢被滅,那麼蜀漢大臣肯定會變成曹魏大臣,而蜀漢當時還有姜維、向寵等能人,如果這些人來到曹魏集團,逐漸掌握權利,那麼肯定不利於之後司馬家族掌握大權。司馬懿是個聰明的人,這點道理他當然心知肚明,他也不會自己出力給自己找來更多的對手。所以司馬懿此時只想保全蜀漢,保全東吳,來和他們共同抗衡曹魏,爭取更多的權利。要知道,司馬懿是個有野心的人,他早有取代曹魏之心,所以不可能真心真意為曹魏做事。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後來曹叡因病去世,曹爽和司馬懿成了託孤大臣,之後二人便進了一段明爭暗鬥的時期,司馬懿初期失利,被逼託病不出,在此期間,曹爽倒是主持了一次伐蜀,但結果卻被弄得灰頭土臉。到了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重新奪回了權柄,從客觀上掌握了曹魏的實權,為兒孫建立晉朝打下了基礎。然而,此時司馬懿已經70多歲,已經時年無多,何況內部反對力量也漸漸抬頭,更加無力和沒有時間伐蜀了。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其實,很多事情的發生往往都是多種原因雜糅在一起的的結果,都是站在自己立場上考慮權衡利弊的結果。縱觀古今,可以稱得上大人物、聰明人的角色都是如此。

關注小編,帶您走進一段不為人知的趣味歷史,歡迎您評論點贊哦!

"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司馬懿又多活了十七年,在此期間,蜀漢失去了諸葛亮這個頂樑柱,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司馬懿卻沒有藉此機會起兵伐蜀,蜀漢直到30多年後才滅亡。那麼司馬懿當初為何不抓住時機揮兵南下,攻打弱勢的蜀漢呢?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當年,曹操在世時就一直把司馬懿帶到身邊,不過曹操一直提防著他,因此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並沒有什麼實權。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而當時諸葛亮興兵北伐,曹魏中只有司馬懿才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因此曹丕不得已只好重用司馬懿,不過曹丕也一直都是有所提防,一旦諸葛亮被打敗,就馬上抑制司馬懿勢力的發展。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曹魏皇帝曹叡立馬下旨召回了司馬懿,就是怕司馬懿會擁兵自重。而且此時的曹叡覺得大敵已除,多年繃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性情開始大變,以前的歷精圖治沒有了,一改之前的明君氣象,帶之而來的是不思進取,大興土木,感到西蜀已不足為慮,再不願趁勢動兵蜀漢,放心縱情聲色,安享逸樂。皇帝貪圖享受,司馬懿又自認年邁,並且當時東吳不時騷擾,遼東也出了大事,公孫淵背魏自立,遼東地近鮮卑烏桓等異族,一旦成了氣候為禍必烈,所以此時的曹魏根本無暇顧及蜀漢這個相對弱小的勢力。因此,司馬懿也再沒有機會及時揮兵攻打蜀漢。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當然,以司馬懿的智慧,他如果想要攻打蜀漢,肯定能有辦法,他之所以沒有這麼做,實際上是有其他原因的。司馬懿真正需要的並不是國家統一,而是司馬氏當權,當時司馬懿雖然是前線大都督,但是他是被人控制的大都督,曹魏集團的曹真、曹爽家族依然有勢力和司馬懿抗衡,如果司馬懿真的帶兵攻打蜀漢,在諸葛亮剛去世、蜀漢形勢不穩的情形下,有很大可能會取勝,但就算司馬懿最後贏了,真正勝利的並不是他司馬懿,而是曹魏。也就是說,司馬懿需要的是在曹魏內部擴大自己的勢力,而不是帶兵去幫曹操打天下,落得個出力不討好的下場。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而且,對於司馬懿而言,曹魏掌權者越是無能,對自己越有利。如果蜀漢被滅,那麼蜀漢大臣肯定會變成曹魏大臣,而蜀漢當時還有姜維、向寵等能人,如果這些人來到曹魏集團,逐漸掌握權利,那麼肯定不利於之後司馬家族掌握大權。司馬懿是個聰明的人,這點道理他當然心知肚明,他也不會自己出力給自己找來更多的對手。所以司馬懿此時只想保全蜀漢,保全東吳,來和他們共同抗衡曹魏,爭取更多的權利。要知道,司馬懿是個有野心的人,他早有取代曹魏之心,所以不可能真心真意為曹魏做事。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後來曹叡因病去世,曹爽和司馬懿成了託孤大臣,之後二人便進了一段明爭暗鬥的時期,司馬懿初期失利,被逼託病不出,在此期間,曹爽倒是主持了一次伐蜀,但結果卻被弄得灰頭土臉。到了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重新奪回了權柄,從客觀上掌握了曹魏的實權,為兒孫建立晉朝打下了基礎。然而,此時司馬懿已經70多歲,已經時年無多,何況內部反對力量也漸漸抬頭,更加無力和沒有時間伐蜀了。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其實,很多事情的發生往往都是多種原因雜糅在一起的的結果,都是站在自己立場上考慮權衡利弊的結果。縱觀古今,可以稱得上大人物、聰明人的角色都是如此。

關注小編,帶您走進一段不為人知的趣味歷史,歡迎您評論點贊哦!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