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孩子為何成績下滑?這些原因你知道麼?

數學 物理 教育 麥田教育 2018-12-04
新高一孩子為何成績下滑?這些原因你知道麼?

高一有多難,只有上了幾星期課後才會有體會。對於幾乎所有的高一學生,現在都處在巨大的挑戰中——課程多,難度大,作業堆積如山。更麻煩的是,學習難度遠超預期,開始出現了上課聽不懂,課後不會做題的情況,這在出在是沒有過的,特別是對於一些初中的學霸,一時間很難接受。

初高中學段轉換嚴重滯後,學習陷入被動:

高中學段轉換誰都知道重要,可是到底要轉換什麼,並不是每個學生都理解清楚並做到位。這一轉化並不只是學習難度的加深那麼簡單,而是學習方式的轉變,其中關鍵是思維方式的改變。

從能力培養的角度講,進入高中,學生才是在真正的學習,不再僅僅是死記硬背,而是憑藉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自學能力解決問題;不再是老師講什麼,學生就記什麼,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要努力去探究,挖掘更多的知識內容。

做不到這一點,學習就會很被動,課堂理解不深,課後練習題完成速度很慢,至於課後複習資料的完成,就更成問題。

時間安排不當,顧此失彼,學習效率低下:

可以說,很多明明非常認真的學生,就是成績很低,數學和物理可能會考出超低分,比如三四十這樣的,這對於以往不低於80分的學生,完全無法接受,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形象一點說,就是沒學到手多少。九門課程或者八門課程,預習、上課、作業、複習,這些基本環節由於時間緊張而無法全部保障,很多學生首先捨棄的就是預習,但殊不知,這正是低效率學習的開始。且不要說數理化,即使政史地,難度也非常大,不預習就做不到理解透徹,靈活運用就無從談起。

緊接著,各種練習也完成的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基本達不到練透練到位的目的。這直接導致在考場上,很多題目都是似是而非的,感覺會卻實際上不會,這類題目最終全都失分,於是各種扣分,成績只能慘不忍睹。

應試能力不足,心態不當,到手的成績一再被丟:

高中生的學習狀態更容易受外界的干擾,各學科的難度會讓他們心神不寧,對第一次高中考試難免會有些恐懼。等到了考試的時候,一些不當的應試方式,又會影響發揮。

歸納起來,影響發揮的因素,除了過於緊張,還有時間安排不當,這方面問題很多,直接造成答題側重點不當。其中最不應該的是,選擇題解題速度過快,以為是在為大題留出時間,實則造成了大量的失分。

拼盡全力去做完所有題目則又是另一個失誤,高中課程的試卷難度遠高於初中,尤其是數理化,一般情況下是很難做完的,也沒必要做完,因為做完就意味著大面積的失誤,最終得不償失。

作為高中班主任,再一次提醒,在高一成績下降的三個原因,家長也要知道。只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些問題,才會在高中繼續進步,並考出優異的成績,這或許需要一個過程,家長要給予孩子鼓勵,和孩子一起努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