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後,與股市一片紅火的形勢相比,快遞行業風雲突變。

多家二線快遞公司傳出倒閉傳聞,債臺高築、人去樓空,資產被法院查封、拍賣。

比如全峰快遞,2016年的時候,還是快遞行業的一批黑馬,在全國有65個轉運中心,日均快遞件數高達100萬件。

但自2018下半年起,就不斷傳出創始人出走,被青旅收購,欠下近億元債務的噩耗。

3月27日,一份來自國通快遞人事部的停工放假通知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讓國通瞬時陷入輿論漩渦之中。

通知稱:自2018年以來公司經營困難,處於嚴重虧損狀態,目前已經處於停工狀態,並且為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做了努力,但預計未來仍將繼續停工。

很明顯,快遞行業正迎來大變革的時代,狼煙四起,這裡面既有危,也有機。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國的快遞行業深受互聯網技術的影響,又處於產業升級的前沿,亮點紛呈,無疑是一條非常好的賽道。

2018年上半年,我國累計完成快遞收入2745億元,同比增長25.8%,是同期服務業平均增速的3倍多,放在人口紅利漸漸終結的今天來看,擁有類似成長性的行業已越來越少。

尤其是,這個行業的規模,已如此巨大:

2018年上半年,我國實現的快遞淨增量就高達47.6億件,超過了日本2016年全年的快遞業務量(40.2億件)。

但這個行業的龍頭公司們,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一部分公司失去競爭優勢,漸漸掉隊,一部分公司在短暫的勝利面前,頭腦發熱而有一些公司,正悄悄向高附加值業務挺進。

1

近幾年來,價格戰是快遞行業的主旋律之一。

2018年,我國快遞行業的終端單票價格為11.91元,其中國內件(同城及異地)為8.09元,商務件約22元左右;

價格戰最慘烈的,屬電商件,目前的終端價格在5.5-6元之間。

最近幾年,這個價格以每年5%-15%的幅度下降,讓身處期間的快遞公司頭痛不已。

尤其是三四線的快遞公司們,不降價,訂單被搶走,降價,只能陷入虧損中,猶如走在懸崖峭壁,不知哪一天就消失了。

風雲突變!快遞行業迎來大變革

最知名的是原“四通一達”中的匯通快遞,作為二線快遞公司中的代表,但由於規模小、競爭力弱,後來還是被阿里的親兒子百世快遞收購了。

但百世快遞作為阿里的親兒子,先後得到上百億元的融資,也始終無法解決一個問題:虧損。

快遞行業的競爭,是刺刀見紅的較量,講究的是運營效率的分秒必爭。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個行業已高度成熟與發達,絕不是一個土豪靠砸錢就能輕易做成老大的。

實際上,你表面上看到的,是快遞員們之間的速度比拼,但這個行業的競爭,並不是快遞員們奔跑速度的汗水較量。

那個時代早就過去了。

目前勝出的行業龍頭,實際上看的,都是三五年前在戰略投入、科技與自動化的系統級比拼。

比如順豐,今天能夠壟斷高端的商務件、時效件市場,跟他早年間對巴槍、GPS導航物流車、自動化中轉線的重金投入有著密切關係。

風雲突變!快遞行業迎來大變革

道理很簡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靠科技投入,才能跑得贏價格戰的硝煙。

有趣的是,直到2019年的今天,我們看到的順豐和阿里通達系企業們的發展,仍然在資源投入上有著巨大的差異。

2018年,順豐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高達27.23億元,研發人員人數為5139人,這在物流行業一騎絕塵,無人企及。

順豐甚至明確提出,要打造成為一家依靠科技驅動的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公司。

研發重點,主要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地圖服務平臺、無人化及自動化操作、智能硬件等方面。

比如順豐地圖,已深入到客戶下單、智能調度、中轉分揀、規劃運輸、末端配送與經營管理等物流全環節,構建了智慧物流地圖服務平臺,運營迭代出了國內首家工業級物流地圖服務產品,已成為順豐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的基礎設施。

而在物流無人機的實際業務應用上,順豐也開展新的商業和運輸模式探索,如農場生鮮配送、特色經濟產品配送等。

目前已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運營的相關工作。公司期望通過無人機實現航空物流網絡干支線對接,完成對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空網覆蓋,大幅度提升物流效率。

而另一邊,阿里系的電商企業們,關鍵詞依然是資本。

風雲突變!快遞行業迎來大變革

百世快遞經過多次的融資,在IPO前,阿里持股29%,早已是阿里的親兒子,但無奈這麼多年一直處於虧損中,2017年虧損了12.881億元,2018年淨虧損為5.084億元人民幣。

這已然成為了馬雲的一塊心病。

2015年,阿里入股圓通,獲得其20%的股份,後來上市後股份稀釋,目前依然佔股11%;

2018年5月,阿里入股中通,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

2019年3月11日,申通發佈公告,阿里將投資46.6億元,獲得申通14.65%的股份。

資本故事看起來熱鬧非凡,但在快遞行業,這往往並不是一個好兆頭。

猶記得,2015年,圓通第一次坐上了電商件的市場份額第一名,風頭正勁;

但隨著那年阿里的入股,後來反而越跑越慢,2016-2018年的市場份額節節下滑,至今在電商件市場的排名已跌至第三。

2

真是奇怪!

圓通既然得到了阿里的資本助力,為何反而相對衰落了呢?

說到底,資本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加速你的發展,如虎添翼,用得不好,反而容易釀成大禍。

看看過去的幾年,圓通都把錢花到哪裡去了?

2016年,圓通投資7億元,建了一座陽明山溫泉度假酒店,並計劃在創始人的家鄉桐廬,投資一系列的項目,包括無花果文化、黃金峽谷中藥基地等,總投資將超過60億元。

2017年,投資互聯網創業公司點我達2500萬美元,另外還投資了邦邦汽服、先達國際、中邦保險等一系列公司;

2018年,投資教育培訓公司兔比兔。

這些投資,有搞教育的,搞保險的,搞汽修的,搞中藥的,搞度假的……看得人眼花繚亂。

錢是多了,但都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

結果,2017年,危機就出現了。

當年春節過後沒多久,圓通多個地方加盟點出現欠薪、倒閉、爆倉,快遞積壓半個月也無人處理的問題。

網絡上此起彼伏的輿論危機,讓圓通的品牌受到了重創,此後發展明顯放緩。

事實上,類似的錢多敗家案例,在我大A股屢見不鮮。

比如當年的創業板龍頭樂視網,曾經累計融資數百億元,要打造生態化反的偉業,結果卻落得一地雞毛;

又比如當年轟動一時的股王全通教育,曾融資超過50億元,最終依然成了一個笑話。

多少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勤勤懇懇創業,省吃儉用把公司拉扯大;

卻沒想到,在上市後反而迷失了心性,亂花錢、亂投資,將半生基業從此葬送。

因此,就投資而言,上市公司對錢的使用方向值得我們重視和關注——

尤其是最近兩年,隨著快遞行業的紛紛上市、阿里的慷慨送錢,相關快遞公司的投資動作越來越多,這些錢的去處,耐人尋味。

這裡提一下中通快遞。

中通2016年上市,2018年獲得阿里的大手筆入股,近年發展頗快,在投資方面也似乎越來越大膽了。

單是2018年,中通的投資案例就包括:社交電商全球時刻、社區拼團平臺搜農坊、在線快遞APP微快遞、校園配送商小麥公社。

這些投資的成效,短期內還看不到效果,但顯而易見,中通的關注點已經落到社交和社區拼團上了。

3

和阿里系快遞們的多元化熱情相比,順豐這個老大哥顯得更加沉穩、專注。

2018年,順豐對外的公佈的投資有4筆:

第一筆,收購廣東新邦物流,並建立“順心捷達”快運業務,這一筆收購的目的是為了擴大重貨市場的份額;

我國的重貨物流市場規模巨大,擁有上萬億元的空間,但過去的發展非常落後,行業前8家公司的市佔率只有2.6%,集中度很低。

從發達國家的市場經驗來看,這個領域的行業整合,主要通過資本收購的方式來實現;

而現在,順豐的資本實力和運營能力,都為他提供了足夠的彈藥。

第二筆,與美國夏暉集團聯合成立新夏暉,順豐成為新夏暉的控股股東。新夏暉擁有近40年的冷鏈供應鏈管理經驗,這筆投資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冷鏈業務的技術能力。

冷運是順豐近年重點拓展的方向之一。

冷運市場進入門檻高,在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設計和質量管理方面,都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因此競爭者不多,毛利率也相對較高。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人群的消費升級,對生鮮食品、水果、大閘蟹的需求非常強烈。

根據業界預測,預計未來3-5年國內生鮮電商市場將以50%以上的增速上漲,是快遞物流行業成長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

另外,近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蓬勃發展,這個領域對冷運也有著迫切的需求。

目前國內的幾家快遞公司中,順豐佈局力度最大,2017年末公司擁有1500輛冷藏車,並開通冷運干支線合計375條,擁有51座食品冷庫、108條食品運輸幹線,3座醫藥冷庫、12條醫藥幹線。

第三筆,收購DHL在華供應鏈業務。DHL在保稅區物流、無塵室等市場擁有領先的服務能力,這筆收購的目的是為了提升順豐在汽車、醫療、消費電子以及半導體行業的技術能力。

近幾年,我國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IT製造、醫藥、光伏、新能源車、芯片,行業成長速度都在20%以上。

伴隨著行業的成長,為他們提供相關高標準的精密配套供應鏈服務無疑是一門油水豐富的好生意,但這門生意,對技術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比如華為的mate系列,據說華為對物流公司的要求是,從發貨到送達用戶手中,最快僅用2.5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收購DHL在華供應鏈業務,在華為的2018全球核心供應商大會上,順豐首次成為華為的金牌供應商。

第四筆,投資美國知名科技貨代公司Flexport,這家公司目前投後估值超過30億美元,在貨代行業的物流信息可視化技術上有著很強的競爭力。

可以看到,除了第一筆對新邦物流的投資,是為了擴大市場份額和網絡規模,其餘的三筆投資,都是圍繞著高利潤率的冷鏈、科技供應鏈等新興增長點進行技術能力的打造。

這種專注和定力,在快遞公司中,甚至A股中都是不多見的。

2018年,順豐實現快遞件量達到38.69億票,同比增長26.77%;營業收入909.43億元,同比增長27.60%,高於快遞行業整體收入增長水平。

從營業收入構成來看,新業務收入達171.89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75.93%,佔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3.71%上升至18.90%。

其中,快運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0.5億元,同比增長83.6%,營收佔比從2017年的6.18%上升到8.86%;

冷運及醫藥業務整體營收達42.4億,同比增長84.8%,營收佔比從3.22%上升到4.67%;

同城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10.0億,同比增長172.2%。

在商務件保持穩定的同時,重貨、冷運、同城業務等高速增長,背後跟順豐的投資邏輯和著力點有著緊密的關係。

當然,快遞江湖風雲變幻,一時的快,一時的慢,都不值得歡呼、驚歎或冷眼;

關鍵還是看他們的戰略思考和動作,尤其是在錢多的時候,是否還能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近期行情持續變暖,越來越多君友來問我們關於開戶的事情,如果有意向新開戶或者想換券商降低佣金費用的君友,可以考慮和我們合作的華泰證券。

通過君臨頁面新開戶的君友們能享受以下幾個優勢:

1.更低的佣金費率

2. 更智能便捷的交易APP-漲樂財富通

3.便捷的開戶流程

更多請點擊左下角進入頁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