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順豐控股大剖析!

一、業務量與收入

股市分析:順豐控股大剖析!

業務量增速差距呈現縮小趨勢,關注差距縮小可持續性。收入增速差距要小於甚至優於業務量增速差距,可能得益於順豐的商務件護城河優勢。關注護城河的可延續性。

1.業務量增速差距縮小可持續性跟蹤

股市分析:順豐控股大剖析!

從已公佈的3個月數據看,增速差距縮小可持續性變差,增速差距有擴大趨勢

2.護城河可持續性跟蹤

①件均收入維度

股市分析:順豐控股大剖析!

行業價格仍處於下降趨勢中,順豐價格穩步提高。說明順豐尚具有一定護城河,但這種護城河隨著價格上漲可能會被消弱。順豐是否需要主動降價,去贏取更多的業務量?從順豐公佈的產品看,是有這個動作的。

②競爭維度

(1)新來的競爭對手-京東:

京東2018年將京東物流獨立出來,同時融資,並獲得近千億的估值。並加快對第三方開放的步伐,目前已經在運營針對C端的個人件。新品推出節奏較快。

春運開始以來(1月21日至2月10日),全國郵政行業寄遞服務業務量為12.89億件,較去年同期增長35%,投遞包裹16.1億件,較去年同期增長33%。其中,中國郵政、中郵速遞(EMS)、順豐速運、京東物流和品駿快遞五家企業成為春節服務的主力軍。其中京東物流佔比最大!而往年春運期間,都主要由順豐+郵政兩家承攬,根本沒另外幾家什麼事。今年變化較大。

京東目前處於風尖浪口,若能撐過這波,對順豐的衝擊可能會擴大,但京東物流成立初衷視為京東商城服務,所以,短期的影響還是有限的。

(2)忠實的模仿者-圓通:

圓通是目前通達系中唯一自有飛機,已達到12架,且仍有擴張計劃。當圓通的時效件推廣上不成規模(日均不達10萬件)。其次,喻會蛟與鄧小波已經退居到幕後,雲峰基金潘水苗掌舵,潘掌門會將圓通帶往哪裡,暫不作猜測。最後,圓通的主要陣地電商件市場目前仍是增量市場,且各加盟系快遞業務量增速均遠高於行業增速。說明電商件市場尚是主戰場,需要聚焦,不宜在其他業務上分散過多資源與精力。這從圓通這兩年的件均收入大幅度下降可窺觀一二。所以,圓通短期對順豐的衝擊也不會太大。

股市分析:順豐控股大剖析!

(3)行業最大玩家-郵政:

中國郵政集團2018年收入5668億,盈利468億。“三步走戰略”,即第一步三年盈利,第二步理清資產,第三步引戰上市。政策地位、行業規模均非其他玩家可比,實屬巨無霸。但快遞只是其眾多業務及營收中比較小的份額,且在非政策壟斷領域,尚不能威脅順豐,短期影響有限。

(4)出走的競爭對手-跨越:

據說跨越創始人是從順豐出來的,且同順豐一樣主要以飛機運送貨物。目前跨越主要以B端客戶零擔貨物為主,剛經過1輪融資,尚無上市計劃。短期對順豐影響有限,未來在中高端零擔領域或許會與順豐有一戰。

護城河還能存在多久,是否會得到鞏固?

從電商看:2-3年,甚至更久

目前來看,電商件進年還會保持在15%以上的增速,今年會保持在20%左右。所以,只要電商件處於高增長,通達系就暫時不會分散過多精力打中高端市場。

從京東看:1-2年,甚至更短

京東物流獨立自營已成定勢。京東目前外部風口浪尖,輿論一邊倒,公關艱難期;內部高管接連離職,處於人事調整震盪期。但京東盤子大、底子好,撐過這段時間,必然會對物流市場造成一定衝擊。

順豐自身看,1-3年

順豐為何建機場?除了以機場為支點拓展海外市場,也是鞏固自身在航空領域的優勢,這一步完成,可鞏固提高順豐的護城河。“機場建設2018年打基礎,2019年出形象,2020年基本建成,2021年投入運營。”

二、利潤

股市分析:順豐控股大剖析!

順豐的利潤率為何有如此大的波動?

順豐淨利潤率波動較大,主要是14-15年經營嘿客店虧損,後剝離出上市公司;17-18年拓展新業務(同城、醫藥、冷鏈、快運等)。這種新業務的擴張,是否必須,是否合理?

1.新業務擴張是否必須

①業務數據跟蹤

股市分析:順豐控股大剖析!

時效+經濟佔總營收比80%以上,但時效增速放緩,故推出經濟件;但時效+經濟增速卻遠低於行業增速且有放緩趨勢。順豐若要保持增長,必將推出新業務或跨入新領域,故推出、發展新業務是有必要的,快運、冷運保持高增長,佔總營收比在擴大。

②新業務是否踩在準確的節奏上

股市分析:順豐控股大剖析!

從規模來說,順豐在這四個領域做得都算靠前

(1)快運:其中快運在19年營收可能會超過德邦,成為行業第一。且從順豐推出普運、重貨包裹、小品零擔、專線、幹線等等,用業內人士話說,產品推出節奏較好,且是針對德邦的痛點在打。據17-18年年報看,快運可能已經貢獻利潤。

(2)冷運與同城:雖然冷運與同城沒有盈利,但合作對象都是業內知名企業,例如周黑鴨、肯德基。問題是冷鏈、同城的風口何時真正到來?彼此,才會給順豐帶來業績的正向回饋。3-5年或可期待。

2.新業務擴張是否合理

從②新業務是否踩在準確的節奏上,已經部分陳述了新業務擴張的合理性。這裡再以國際知名企業為例進行闡述。

股市分析:順豐控股大剖析!

Fedex1989年以來至少通過23起併購,或擴張網絡或進入新領域,並重拾3增長。順豐18-19年較大的收購或投資事件有收購DHL在華供應鏈業務、投資入股順心以加盟形式進軍中低端重貨領域、通過投資進軍印度物流市場等等。所以,新業務擴張是合理的,且除了自建以外,投資併購是以資金換時間與經驗較為可控的支點與槓桿。

3.總結

行業已經進入整合期,短期業務量增速或許會對提升市值有用,但著眼於未來的佈局更重要。誰的資源更豐富、在槓桿風險可控前提下跑馬圈地,佈局未來。順豐走在行業的前列。(作者:物流大師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