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有好奇心的人都在這裡左右滑滑☞

在準備舔屏前,你是否注意到了這些冰棒是什麼品牌的嗎?留意一下它們棒棒上的標籤——“100%純汙水製冰所”。什麼,汙水?還100%純汙水?噢這真的不是某個劍走偏鋒的品牌,literally、實實在在的,這都是用被汙染的水製造而成的“冰棒”。例如紫色冰棒是因為水源被工廠重金屬元素汙染,裡面的沉澱物是難以分解的金屬和塑料微粒。(“WTF!?眾人立馬把想象中已經伸進口裡的冰棒扔掉並乾嘔幾聲”)

其實這是由三個臺灣藝術大學的女學生鄭毓迪、洪亦辰、郭怡慧合作的畢業作品,項目名稱就叫做“100%純汙水製冰所”。她們用了一年的時間,按照臺灣水利局的公開資料在全臺100個有水質汙染的地方取樣,然後把取樣回來的汙水倒入模具中,用慢速冷凍法(slow freezing)保留水體原狀製作成冰棒。因為成品的冰棒不容易保存,她們後來又用Poly樹脂1:1複製成模型用於展示。

除了製作模型,他們還有模有樣地給這100個“冰棒”設計了非常夏日可口的包裝,但其實也蘊含了深意:按照取樣地點從北到南依序編排1號到100號,顏色代表汙染程度-紅、紫代表重汙染;黃、橘是中度;淺藍則來自狀況較好,幾何圖案則代表了汙染物的組成。

最後,這100支色彩鮮豔,冰涼通透,彷彿有各式的味道和口感的“冰棒”,看著賞心悅目,讓人想入非非,但其實代表了100個在臺灣被工業殘餘排洩物、重金屬、生活垃圾、寄生蟲等汙染的水源的“圖鑑”。

說到創作這個項目的初衷,她們覺得,無論是政府或者是一些NGO,它們宣傳水資源保護時慣用的手法已經不能喚起民眾的注意。對這個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卻被忽視的問題,她們希望通過““100%純汙水製冰所””項目,用另一種方式來刺激有點麻木的大眾。

總之,越好看,越有毒。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排列第1號的基隆港最臭,水倒掉後殘留在瓶子上的汙水很油,夜市的水溝也很噁心,也曾在雲林鄉間水溝取水,最後裝回來的都是蟲,而臺東池上的汙水就較乾淨”,洪亦辰說。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些臺灣冰棒太誘人了,但是能看不能吃,你知道為什麼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